SaaS创业路线图(九):怎样的竞争策略最聪明?

5 评论 10307 浏览 39 收藏 10 分钟

其实研究一个新兴市场,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市场的繁荣依靠众多厂商共同的培育和耕耘。

同领域的SaaS公司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的局面中,这应该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我在2015年初拜访硅谷的SaaS公司时,美国SaaS创业者们说他们不会选择抢既有细分赛道,而是在别人的创意旁边另辟蹊径,也就是说他们更喜欢差异化策略。

一、为何中国SaaS公司会陷入激烈竞争呢?  

我判断有3个因素:

  • 一是前2年中国热钱比美国更多,拿了投资的SaaS厂商在竞争过程中更倾向以“销售额”为导向而非最求“利润”。
  • 二是中国人创业热度高,大量创业者没有商业经验、也缺乏保护现金流的实际经营企业的经验,容易做出激进决策。
  • 三是国有垄断企业的高额利润在商业环境中形成了一个假象,“先用低价干掉对手,我们未来再提价”。

二、错误结论的来源

咱们先讨论一下第3点,国家政策垄断和市场垄断是一回事吗?当

然不是,看看滴滴合并快滴和Uber之后的竞争格局就知道了,只要看到你有高毛利率,美团、高德会来抢,易到也能再融到钱继续和你玩,新的玩家还会再出现……

因此,在自由竞争的局面下,不存在长时间的垄断利润,以下这些都是错觉:

  • 1999年,没有一家软件公司能打败微软了!—— 微软股价在2016年才回到1999年的高度,用了17年时间……
  • 2010年,淘宝垄断了电商!—— 之后京东很快通过物流奇兵拿到头部市场,至今看不到菜鸟如何能打破京东物流的效率优势……
  • 2013年,百度搜索第一! —— 现在要加上限定词“PC”,今天在移动端“推荐阅读”更受欢迎,因为屏幕太小了、手机输入搜索关键词很不方便……
  • 2016年,微信的流量入口地位无人可以挑战!—— 结果2017年出来个“抖音”……

今年5月我在中欧EMBA参加“态马”商战模拟,最大感受是:传统行业比互联网行业更理解商业的本质,毛利率是企业生存的命根子,不要毛利的竞争是不理性的。

三、说完理论再说说实战的惨状

销售团队大多是充满狼性的,在客户那里遇到竞争对手都有战胜对手的强烈愿望。在团队内部,也很容易形成“树靶子”的风气,这不是坏事。有标杆、有靶子,Leader们更容易激发销售团队的斗志。

我最近6年服务的SaaS公司亦是如此,2014年十几家友商一起扬帆竞争局面还算正常,2015年与主要友商的竞争就非常激烈了。当时我就觉得友商在价格和其它一些方面没有底线,我善意地相信后者是基层员工个人行为,这里只讨论价格战的问题。

当年价格竞争非常离谱,到了月底我每天面对一大堆低折扣审批。恼火之余,我毕竟还得体谅一线的兄弟们的业绩压力,我自己是千人营销团队的老大,也背着每个月增长25%的任务,所以只能批批批……

今天抽身看当年这些情况,我的总结是:产品同质化后,价格竞争无可避免。当时产品价值以外勤管理为主,虽然也有销售团队能用得上的其它功能,但每个客户用法都差不多,用哪个产品差别也不大。这时候,就是拼销售的能力和价格了。

阿甘在美团时有一个方式,我没实践过,大家可以参考:折扣审批在系统中严格按流程执行,与标准不符的,系统就不允许签合同,阿甘也不会特批。这样销售遇到阻力,就会往外在客户身上想办法,而不是朝内设法走特殊通道。

当然,美团的特点是地推、大量、小单、与小B分成,这个与管理SaaS不同,大家自行判断是否适用。

四、市场竞争的本质

其实我们去研究一个新兴市场,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市场的繁荣依靠众多厂商共同的培育和耕耘,那些急功近利的厂商,很快会被边缘化;那些认真对待客户需求的厂商们,会通过Marketing教育客户、通过良性竞争提升产品价值和服务能力,让客户满意、进而吸引更多企业变成客户,做大整个蛋糕。

正巧我2个前东家,华为和威立雅水务都是这样的例子。深圳同城的华为和中兴,一路在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激烈比拼中提升了对手的战斗力;巴黎同城的威立雅水务和苏伊士水务,一个在塞纳河南岸一个在北岸,一路比拼,最后在全球前3大水务公司中各占一席。

所以我们紧盯的不应该是竞争对手做了什么,而应该是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让客户满意?

以我过去6年的经验看,很多时候友商也昏招不断,keep one eye on it,就足够了。不必事事跟进,不必经常开会讨论对手怎着了,不要分心、做好自己事儿才是关键。因为市场竞争的本质是实力,而非花招。

五、从更高视角看待竞争问题

总的来说,我认为应对竞争的关键还是应该初期就在公司战略、产品定位上做好定位。

SaaS是为企业客户服务的,企业的情况千千万万,不同SaaS厂商完全可以在产品价值上找到差异点。即使产品类似的,也可以在实施交付形式和服务上找到差异点。

拼价格只能一起死,看看竞争后各方的惨状就知道了。

至于用“买2年送1年”的方法,也是变相降价,更是自寻死路,这样折扣更低,毛利损失更大。而且未来2年没有续费,服务团队自然会轻视对他们的服务。因为无论你怎么考核活跃率,能见到“钱”的续费率毕竟才是更重要的指标。

我这里不是鼓吹建立价格同盟,90年代的“家电价格同盟”就是个闹剧,我强调的是产品差异化定位和坚守毛利率底线。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很有意思,昨晚我和一个在健身门店SaaS领域很成功的CEO交流,发现他们的价格很坚挺,而竞争对手在目录价格只有其一半的情况下还无底线打折,结果反而是对手崩盘、他们实现公司整体盈利,为什么?

我推导一下被迫走低价策略公司的状况:客单价低——销售不挣钱——招不到优秀的销售——销售没能力打动老板——只能用更深的折扣说服客户……这显然是一个恶性循环。

相关阅读

八个阶段阐述:SaaS创业路线图(上)

八个阶段阐述:SaaS创业路线图(下)

SaaS创业路线图(三):如何打造核心营销团队?

SaaS创业路线图(四):产品打磨阶段各个角色怎么配合?

SaaS创业路线图(五):销售模式和营销组织演进

SaaS创业路线图(六):如何高效扩张团队?

SaaS创业路线图(七): 做不做定制开发?

#特邀作者#

吴昊,微信公众号:SaaS白夜行,纷享销客天使投资人、前执行总裁。20年企业信息化和6年SaaS营销团队创新经验,每天一篇2000字SaaS创业文章的坚持者,目前正处在从创业者向投资人的转型过程中。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

特邀作者

吴昊,微信公众号:SaaS白夜行,SaaS领域知识沉淀者,《SaaS创业路线图》作者。每年与100位SaaS创始人深度交流,结合实战不断在公众号及视频号做内容输出。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第八篇去哪了?

    来自广东 回复
  2. 第八篇呢

    来自广东 回复
  3. 學習了 謝謝

    回复
  4. 正循环,为客户带来价值,为公司和自己带来收益,

    来自河北 回复
  5. 学习了,商业上的循环很有借鉴意义

    来自上海 回复
专题
1441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交互设计是用户与产品以及他们使用的服务之间建立的有意义的关系。
专题
1443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在职场中,跨部门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软技能,不管是要完成日常项目,还是接手新的业务,都需要有良好的跨部门沟通能力。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跨部门沟通。
专题
17343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出于文本易读性方面的考虑许多app都做了深色模式,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深色模式的设计指南。
专题
12108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消息通知系统设计指南。
专题
16848人已学习16篇文章
为达成业务运营目标,合理使用数据工具指导运营决策的过程,就是数据化运营。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化运营指南。
专题
14686人已学习14篇文章
用户生命周期是每个产品经理都必须要注意的一个点,它能够衡量用户对产品产生的价值,也是运营手段的最终衡量指标。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用户生命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