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000+条吐槽,分析微信读书「故事」模块

4 评论 3014 浏览 7 收藏 14 分钟

本文首先分析了万条吐槽背后的用户心理,以及招致吐槽的微信读书「故事」模块的特色与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优化建议。

背景

微信读书自4.0.0版本引入「故事」模块,基于用户兴趣向用户推荐专属内容,按照微信读书团队官方的说法,「故事」的初衷是为了让用户在阅读书籍之余享受轻松的阅读。「故事」采用信息流的方式根据用户阅读兴趣、朋友阅读/兴趣、当前热门等向用户推荐内容,但4.0.0版本推出后,低俗、性暗示等内容在「故事」中大行其道。

用户普遍的反馈是“强烈要求关闭故事”、“故事板块不要玷污了书”….

在这样的背景下,「故事」的产品经理 XiaoYuan在发现栏发起了为期一周的“产品经理在线接怼”。

作为一个无限卡还有三百多天的骨灰级微信读书用户,我冒着眼瞎的风险一条一条看完了一万条吐槽。

一万条吐槽中,其中有大约90%是纯粹的情绪宣泄、低价值评论。在剩余评论中,我大致梳理了用户的想法,并基于反馈内容和自身思考,根据「故事」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用户在想什么

我们先看一些有代表性的用户评论:

暴躁老鸽型:

冷静分析型:

循循善诱型:

才华溢出型:(老鸽过于有才华以至于我怕被误认为是ghs而不得不打码)

总结一下,用户当前吐槽的点集中在以下三部分:

1. 定位问题

我只是想来微信读书看书,我为什么要在垃圾故事里看市侩八卦下三路?

微信读书的读书场景和「故事」冲突,主要表现在当前微信读书的读书体验为无干扰沉浸式,虽然使用场景也会存在碎片化现象,但仍尽量保证着简洁无干扰。「故事」的信息流模式更适合碎片化场景,「故事」的出现对微信读书来说存在分散主要功能的影响。

标题党、碎片化、短暂快感是信息流内容的特征,该场景下,用户的大脑状态是和刷微博抖音相似的,而在读书的场景下,用户的大脑状态会控制自己避免其他信息干扰。一句话表述是,在拒绝碎片化的地方却要提供碎片化的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悖论。借用一个用户评论:世界愈发浮躁,时间愈发碎片,读完一本书越来越难,你为什么还想让我把时间更碎片化?

2. 算法问题

传统推荐算法在「故事」中水土不服,一部分用户反馈点击故事的内容并不是由于兴趣,统计反馈后发现在于三方面:

①新内容提示的小红点带来的强迫性;

②标题和浅内容的诱骗点击;

③想左滑不感兴趣结果不小心点了进去。

点击了这些标题党内容后会不断地推荐相似的内容,左滑的“不感兴趣”并没有预想中的效果。近期热门和基于朋友兴趣推荐引起了强烈的反弹,主要集中在近期热门的内容低俗,朋友的兴趣并不会让用户自身感兴趣。

3. 审核问题

公众号准入门槛低,标题党大行其道,性暗示充斥界面,缺乏对垃圾文章的审核和反馈闭环。用户遇到垃圾文章无处举报,不想看的公众号无法屏蔽。

二、「故事」如何继续

在谈应不应该继续做「故事」之前,我们先谈一谈垃圾快乐。

垃圾快乐是指可以获得短期快感甚至上瘾,却对人的长期发展毫无益处的东西,可以说是Tittytainment的直接产物。碎片化场景由于用户触及成本低,是垃圾快乐的滋生土壤。与其对应的是长期快乐,长期快乐的获得过程需要持续付出时间、努力、思考,甚至在一定时间内无法使人愉悦,但可以从持续的积累中获得快感。

标题党盛行的信息流中“出轨”、“小三”、“性”这些内容本质上是利用人性的底层需求诱惑用户点击获得快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故事」就是在提供垃圾快乐。

微信读书的初心是做阅读,阅读本身是一种需要专注、持续付出才能获得的长期快乐。被短期快乐诱惑是人性,想做好沉浸式阅读的读书软件就不要尝试挑战这种人性。就好比很多用户自身知道自己偏爱花边新闻,因为花边新闻也可以带来一些快感,但是也知道花边新闻只是一时的快感而已,这种快感过后会很痛苦,用户控制不住自己不代表产品要放弃格调一味迎合,微信读书需要帮用户建立这种自制力。从快乐的角度来看,「故事」从一开始出现就存在违背初心的可能,「故事」的信息流机制本身就是更适合资讯、社交产品。

但「故事」就应该关了么?

活着还有试错的可能,死了就什么都没了。「故事」如果从内容上做好互补,可以弥补阅读社区的短板。用户其实只是不喜欢当前低俗的内容,而不是讨厌「故事」本身的形式。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后来者,微信读书一直在阅读领域用网易云音乐的思路做产品,用拼多多的方式做社交裂变。

书不全、上架不及时,没关系,用UGC来弥补。你有“音乐的力量”,那我可以“让阅读不再孤单”。网易云在向用户提供听音乐input服务的同时,提供了情绪output的地方,这种output在该场景下刚好可以引起用户的共情。

同理,微信读书向用户提供了阅读的input,同样也需要建立和维护output的生态,所以「故事」可以放大微信读书output的能力并输出到整个微信读书的内容生态,使得现在分散的想法、书评有更好的展示集中地。

具体的,在「故事」中进一步强化根据个人阅读兴趣的书籍、书评推荐。弱化基于朋友的阅读兴趣/爱好的推荐,这个其实和对于支付宝来说社交关系链不是在各个领域都有价值是一个道理。君子和而不同,阅读爱好和微信好友这个是否强关联,从当前的用户反馈来看,这个推荐的权重应该很小甚至没有。

举个栗子,微信“在看”的内容优质在于“赞同”代表的是一个人的价值主张,所以用户会有选择的“在看”,而点击则是代表人性。在一个阅读软件上,至少不应该让用户看到人性。

推荐机制需要持续优化。由于产品气质差异,与头条抖音不同,传统的推荐机制在「故事」中会形成内容令人不适的信息茧房,对于点击率的推荐权重在重视内容质量的社区仍应弱化。

「故事」是一个打通微信公众平台优质内容的窗口,在内容上为微信读书增加了竞争力,但是正因为要符合产品气质,所以要通过人群匹配分层和推荐算法做好内容的准入,将不符合微信读书产品气质的内容(八卦、性暗示、标题党等)排除。做好信息流的闭环,才会在不影响沉浸式阅读的情况下让用户“在阅读数据之余,通过故事享受轻松阅读”。

而这种闭环的信息流建设本身就是微信读书可以对外输出赋能的能力。推荐机制完善了,信息流的内容才会更符合微信读书的产品气质,产品气质符合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场景相悖变成内容互补。

审核反馈机制必须增强。公众号的内容把控,准入门槛是其一,在信息流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先可以从可能感兴趣书籍章节、高点赞书评、审核后推荐内容、用户关注的公众号热门文章来推荐。与反馈机制形成闭环是其二,在交互上,我觉得美团外卖订单结束后主动弹框问用户1-3个问题“xx新鲜么xx洒了么xx符合备注么”可以提供启发。除此之外,设立对于不喜欢的公众号的拉黑/屏蔽/举报按钮,在不过分打扰用户的情况下,前期需要多收集用户的反馈来构建正确氛围。

三、后记

微信读在更新的4.4版本中进一步弱化了“朋友的想法”,将其变为了「故事」的二级标签,「故事」中的公众号内容也大幅减少,基于个人阅读书籍推荐的书评内容增加,猜测此举为暂时性。我的使用感受是:垃圾内容已经显著减少,但“朋友的想法”需要强化。根据微信读书官方团队的回复已根据用户反馈排期,预计4.5版本时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打开「故事」。

写这个的初衷,一是作为微信读书的深度用户,希望可以通过最直接的用户反馈和微信读书团队最后的取舍来分析用户心理和产品迭代路径;二是对自己来说,面对相同的用户反馈考查自己的产品判断力并通过内容积累来增加C端产品的产品sense。

新一期的每周一怼主题是「每日一答」,我粗略看了下截止发稿时的五千条评论,高赞评论基本全是指责微信读书取消了书币兑换机制和要求书币不过期的,属于新版本发布后意料之中的正常反弹。用户只想白嫖,可产品需要活着。无限卡书币体系仍需要根据产品实际不断迭代,「故事」也是。产品和社会制度一样,需要自底向上的民意,更需要自顶向下的理性设计。

不足之处,欢迎指正,感谢阅读。

 

作者:YUE,微信公众号:RE完美主义者。2021届计算机硕士在读,Deep Learning方向,曾在字节等公司做过策略产品、数据产品等PM实习。

本文由 @YU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你好,特别喜欢用故事模块的排版看书,有什么办法能够把书架里的书都用这种排版来看吗~

    回复
  2. 你这还没毕业就这水平了还挺不错的,

    来自浙江 回复
  3. 我也微信读书老粉丝,加个好友吧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