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析 | 小宇宙——为播客而生

16 评论 39403 浏览 163 收藏 17 分钟

小宇宙是即刻团队推出一款中文播客工具,本文是小宇宙的产品分析,作者从播客的定义、产品目的、产品结构、产品主要功能和商业模式这几个方面对它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自己的相关改进建议,与大家分享。

前言

2020年3月,即刻团队推出一款中文播客工具——小宇宙。由于目前产品还在内测阶段,用户需要邀请码才能注册,小宇宙一上线,就出现了一码难求的现象。

在微博,微信社群中,每天可以看到很多求邀请码的人,有网友评价:“小宇宙是国内目前最轻量化、最纯粹、最便捷的播客播放App,没有之一”。足以看出播客爱好者们对它的青睐。作为一名播客爱好者,笔者使用小宇宙时也感到十分惊艳。本文打算从产品的角度对小宇宙进行分析,梳理产品功能,并大胆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01 什么是播客?

引自维基百科的介绍:

播客是一种数字媒体,指一系列的音频、影片、电子电台或文字档以列表形式经互联网发布,然后听众经由电子设备订阅该列表以下载或流当中的电子文件,从而接收内容。

真正的播客定义更加严格,音频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其中像喜马拉雅主打的知识付费,有声书都不能算作播客。播客的特点是内容选题新颖有趣,表达方式轻松随心,充满个人特色,在这种形式下听众往往能得到很多新奇的观点,进行有趣的思维碰撞。

02 为什么会有小宇宙?

在现今,微信、抖快等大量社交、视频类产品充分抢夺用户的视觉注意力。视频类,社交类产品已是一片红海,而听觉市场还有很大潜力,抢占播客市场意味着能从「耳朵经济」中分一杯羹。

而在小宇宙推出之前,国内没有一款针对播客的产品,播客均是作为各大音频类app的一个板块,如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这些平台的播客内容不够丰富,且用户也无法触达更多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只能用国外的播客产品,如苹果podcast,overcast,pocket cast等。

以podcast为例,其操作逻辑不符合中国用户习惯,且只能对播客整体进行评分评论,没有太多感情和温度。而音频内容和视频内容不同,大部分消费场景是用户处于独处状态。这样的表达方式更容易产生亲密感,因此听播客本身自带深度交流属性。

小宇宙希望用户沉浸在播客世界的同时能与其他人有所交流,一边听喜欢的播客的同时,满足社交需求。因此,围绕以上痛点,小宇宙应运而生。

03 产品结构

进入产品有三个tab,分别是:发现,我的播客,个人。页面下方是播放栏,点击可进入播放页面。

04 主要功能分析

小宇宙的主要目标人群是想要听播客的人,因此进入app后用户的主要路径和需求为 找播客-听播客-讨论博客-分享播客。结合使用路径,下面逐一对各个功能进行分析。

4.1 找播客

4.1.1 RSS泛用型播客:内容丰富,界面清爽

小宇宙作为即刻产品矩阵中的一员,继承了即刻的RSS订阅模式,是一款泛用型播客。而相对应的则是以喜马拉雅为代表的平台型播客。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两者的区别:

平台型播客:播客制作者需要将内容上传到平台服务器,然后经过审核和编辑发布后用户才能收听。

泛用型播客:用户只需添加播客制作方的RSS地址,就可以直接和制作方建立端对端的订阅关系。

在不同平台型播客订阅的节目需要来回切换,而使用泛用型播客,则可以把所有的播客地址收纳到一个客户端来收听,更加方便省心。并且使用RSS订阅模式可以减少平台对内容的干涉,因此用户选择更加丰富,管理播客更加方便。

4.1.2 触达感兴趣的内容

“发现”页会根据用户收听历史每日为其推荐三个新播客节目单集,并且热门评论外显,这是一种简洁有效的推荐方式,让初次接触播客又找不到好听节目的用户有了“选择”的可能。

4.1.3 强大的搜索功能

播客节目的特点是每一期之间的关联性不高,因此会出现用户只对节目中的某一集感兴趣。而以往的播客只能搜索到节目名称,小宇宙支持搜索单集和用户,缩短用户使用路径,直达所需。此外,小宇宙还支持feed地址搜索,即通过播客订阅地址找到节目,是一个亮点功能。

4.2 听播客

4.2.1 迁移动能

让用户从习惯的博客平台迁移到新平台是不易的,根据俞军《产品方法论》中的用户价值公式:

用户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替代成本

可以看出,作为一款新产品,能做的就是要尽可能提高用户新体验的满意度和降低替代成本,对于降低替代成本这一点,小宇宙和网易云音乐的做法类似,允许用户从其他播客平台导入节目。这样一来,极大降低替代成本,减轻用户负担。

4.2.2 充分考虑用户使用场景

对于播客用户的高频使用场景:开车,居家,睡前,小宇宙分别的对应支持carplay,airplay和定时关闭。

4.2.3 快速定位,降低筛选成本

在节目的介绍页,播客制作者可选择标记时点,让音频尽可能的可视化,其余用户可看到带有时点的介绍详情,点击时点可跳转到该时点收听内容。由于播客的表达方式自由随意,因此有时会发散点过多而不够聚焦。介绍页的时点像是一本书的目录,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到自己想听的内容,降低筛选成本。

另一方面,用户在听播客的过程中可随时对内容进行点赞,播放进度条根据每个时点的点赞数多少,以柱状图形式呈现,因此其余用户可快速定位到热度高的地方。而对于播客制作者,也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知听众对哪些内容更感兴趣。

4.3 讨论播客

评论页同样有的时点标记功能,类似于微信读书中的“想法”,都是对视频弹幕的另一种呈现形式。加入时点,对于发表评论的用户而言,评论的内容可互动性增强,易于进一步引发讨论;对于查看评论的用户,同样可以降低筛选成本,并且由于加入时点,指向性更强,用户参与讨论的意愿也会增强。

4.4 分享播客

前面提到,热门评论外显是一种简洁有效的推荐方式,那么若要把音频内容分享给其他朋友,配一个好评论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最新版本中,小宇宙支持把评论以图片形式分享。

05 其余亮点功能分析

5.1 详情页智能搜索

在播客详情页,选中字段可使用magi或互动百科进行搜索,用户无需跳出app即可查阅感兴趣的内容,方便用户在收听播客时做知识积累。

5.2 有温度的播客工具

5.2.1 主题色适配播客logo颜色

在小宇宙中,节目内页的主体色调会根据节目logo颜色进行适配,不同的颜色会给用户不同的体验。这样的设计让用户在听播客时有一种在自己的小世界的感觉。

5.2.2 营造虚拟温暖的气氛

刷新键是一颗小星球的图标,评论后还可能收到“小宇宙领航员”的点赞。这些小设计会让用户感受到这不是一个冰冷的工具,而是一个播客小世界,领航员带着用户在播客的小宇宙中远航。

5.3 首页是发现页

不像苹果podcast一进入即是收听列表,小宇宙将发现页作为首页,承载了三个作用。一是找播客,每日推荐三条的设计让用户每天都有新鲜感;二是轻社交,外显热门评论和哪些用户听过,这些设计会让用户感觉到不是一个人在听播客,有参与感。完美契合小宇宙的slogan:一起听播客。

5.4 显示收听时长

听播客和看书,看电影相似,是一件有意义且值得记录的一件事。对于用户自己而言,记录收听时长满足成就感和爱现心理;并且也能够根据其他用户的收听时长判断是否是播客爱好者,从而找到兴趣相同的人。对于平台,显示收听时长能够激励用户去多听播客,从而达到促活的目的。

06 改进

6.1 更精确的信息匹配

目前一款节目用户能看到它的播放量,评论数和进度条的柱状图。但笔者认为这些指标还不足以让用户判断这是否是他想听的播客。可以加入评分机制,或点赞数外显。这些能更直观的让用户判断这是否是一款好节目,也可以反馈给播客制作人,让制作人对于这款节目的热度更有把握。

6.2 加强新用户留存

播客在国内还算一种小众爱好,对于刚开始接触播客的用户,目前主动推荐播客的渠道只有发现页的每日3条播客和节目详情页的相似推荐。这对于新用户来说并不足够,很可能造成新用户流失。可以尝试加入编辑推荐的功能,让推荐更加完善。

6.3 优化收藏功能位置

从目前的功能架构来看,个人tab下基本都是和个人信息,通知相关。而我的收藏的内容是播客节目,笔者认为这一模块放在个人tab不符合逻辑,放在我的播客tab下更为合适。

6.4 加强pad端的生态建设

目前小宇宙只推出了手机端app,而从应用商店的反馈可知,pad端的呼声不低。考虑到pad的音量范围更大,在听播客的过程中能带来更好的体验。因此后续正式开放注册后,可加强pad端的建设,满足用户更多的使用场景,推动小宇宙更好的发展。

07 商业模式

目前小宇宙仍在内测阶段,暂时还没有商业化的动作,但每一个产品都绕不开这个话题。

根据全球播客搜索引擎Listen Notes的统计显示,中文播客数量为14795,远少于英文播客,说明播客在国内还算一种小众爱好。而商业化的前提是要能为用户带来价值,如果用户量少而不能形成生态,那么商业化的道路也无法长远。

因此现阶段,小宇宙应更专注于培养新听众,发展播客市场。作为一种热媒介,播客给人的感受更直接,因此用户的粘性是非常高的,一旦更多的人喜欢上播客,培养成为习惯,无论是会员模式还是引入广告,相信用户都是可以接受的。

08 总结

通过以上体验,小宇宙给人的感受是一款简洁纯粹,并且有温度的播客产品。RSS模式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小宇宙订阅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的播客节目,极大的满足了用户对于播客节目丰富度的需求。并且可以在节目内进行讨论,让听播客这件事不再寂寞,也满足了轻社交的需求。产品整体的UI设计简洁,并且有意营造一个“小宇宙”的氛围,让工具有了温度。

在功能上,它围绕找播客-听播客-讨论博客-分享播客这样的路径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但是对于新播客用户找播客这一方面还需要不断进行功能优化,希望它在后期商业化的路上能够保持初心,成为最好的一款中文播客应用。

以上是本人对小宇宙的浅层分析,由于个人能力精力有限,分析不到位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本文由 @azkt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hh,大家都再夸,我说点不一样的吧,
    “而在小宇宙推出之前,国内没有一款针对播客的产品,播客均是作为各大音频类app的一个板块,如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这些平台的播客内容不够丰富,且用户也无法触达更多感兴趣的内容,”
    开头这段有两个地方我的看法略微不同,
    1、小宇宙之前,曾经荔枝FM的slogan是,人人都是播客,两款产品我都用过,没做语音社交之前的荔枝,其实做得就是同一件事,小宇宙内测的时候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何即刻要选别人抛弃的一个方向,直到看到:”小宇宙App产品负责人kyth回忆,在2019年夏天,即刻被下架的那段时间里,他们选择做小宇宙,是因为在即刻一个叫做“一起听播客”的圈子里发现了用户们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我自己是从2015年开始,做了一个体育类播客,叫做曼联时间。”当然这里没有把他俩对比的意思,因为没法比,一个6、7年前就开始说人人都是播客的产品最终没做好被迫转型。hhh

    2、喜马拉雅据我了解是国内移动广播内容最全的一个产品了,我理解他们的内容策略就是头部知名的内容全部买买买,所以不存在说内容不够丰富的说法。只能说确实尾部的播客 和内容比较难出现。所以当时荔枝其实已经在做很多提高长尾播客、内容的露出了,内容推荐算法+人工采编等等,只不过确实小宇宙的产品和设计真的很绝,灵性!

    要说只能说赖老板一身文艺气息进军移动广播,打造的人人都是播客的时间进早了。
    荔枝的关键词时文艺和小众,小宇宙很难有一个关键词联系起来,黄即亦如此,很神奇。

    来自广东 回复
    1. 哇,谢谢您认真的回复,我真正接触播客应该是从苹果自带的那款app开始,此前的荔枝FM确实有听说过,但没怎么用过,所以这篇文章写的也没有那么完整了,感谢您的补充!

      来自北京 回复
  2. 哇 分析分很好 学习了

    来自北京 回复
  3. 或许有听说过 荔枝FM?
    小宇宙优点在于细节优化博客可视化和亮点提取部分,这点介绍得不错喔。

    来自辽宁 回复
    1. 有听说过,但没怎么用过,这两天准备下来试试!

      来自北京 回复
  4. 写的很好!学习了!

    回复
  5. 4.3说加了时点的评论像弹幕一样,我就立马去试了一下,评论果然可以按时点排序!

    回复
  6. 啊那个柱状图的意思是点赞多少呀!我一直因为是声波高低那种类似的意思

    回复
    1. 是的呢,声波高低有点可爱🤣

      回复
    2. 我用了一两个月了,也一直以为是声波高低呢。。。看你这篇文章才知道是时间轴上每个时间点的点赞量

      来自广东 回复
    3. 我是现在看了文章才懂,真是后知后觉啊

      来自广东 回复
  7. 1.小宇宙的发现也现在应该是所有人的每日推荐都一样吧,并没有根据用户个人收听习惯个性化推荐。个人是更喜欢这样的,运营推荐每日三期播客,极大程度避免越来越孤岛化,而且能时刻保持用户新鲜感,毕竟同样的东西听久了真的想听点新鲜的。
    2.播放进度条柱状图是完全根据点赞量来的吗?个人感觉似乎不太是?如果是的话,那同一期节目后听是不是比先听更好一些?
    3.RSS订阅泛用型播客和平台型播客没太看懂。
    写的很好,学习了。
    4.

    来自上海 回复
    1. 平台型应该就像在线音乐平台,是独家的,音频不开放。RSS是公开的,可以用任意的客户端订阅。
      我也喜欢这种推荐,不会总是同一个方向的内容,而且一天三个也很克制,太多了就不想看了。。。

      来自甘肃 回复
    2. 1.同学观察的更为细致!我看了一下小宇宙的官微,发现确实是编辑推荐而不是根据用户数据分发。感谢指正!
      2柱状图那里的话,我觉得可能是在该时刻的点赞,评论数加权平均。除此之外想不到别的衡量热度的方法了😂

      回复
  8. 写得好到位,没有那种乱七八糟有的没的市场环境分析,而是换了播客的科普,通篇没有废话;对标记、搜索的观察也好细致,我用了几天都没有发现还有选择搜索功能。
    还是好奇小宇宙作为一个轻干预的平台怎么变现,音频广告是主播的,或许可以卖推荐位哈哈哈。

    来自甘肃 回复
    1. 谢谢鼓励!感觉变现之前还是得先把用户体量培养起来,私心希望它能越做越好,毕竟难得的一个听播客的好app哈哈~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