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小程序:BAT车联网的又一个战场

2 评论 13245 浏览 74 收藏 13 分钟

无人驾驶风口中的车联网,成为BAT小程序竞争的又一个新战场,,三家各有其不同的优势。

BAT小程序的战火大有燎原之势。

处于无人驾驶风口中的车联网成为BAT小程序竞争的又一个新战场。

马化腾在去年的“世界智能网联大会”上极力鼓吹小程序进汽车,腾讯也在当年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发布了车载微信和车载小程序。今年的上海车展,阿里和百度也将各自的小程序生态搬进了汽车。自此,BAT三家在车载小程序上又一次聚首了。

都是小程序,BAT三家打法各有不同

与手机小程序只在入口、开放程度、定位等方面略有差异有所不同,BAT三家车载小程序在唤醒方式、交互方式、构建场景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侧重和战略打法。三家都基于自己对车联网的理解,勾画出小程序在车载场景下如何进行应用延伸,其目的都是为用户带来智能网联汽车的体验提升。

腾讯车载小程序

腾讯车载小程序目前大致分为三类:出行服务小型车、生活服务小程序和视听服务小程序,其最大特点是基于位置和场景会被自动唤醒。比如用户经过加油站、停车场、旅游景点的时候,有些购买和支付的服务就会主动弹在车机上,用户再通过语音完成操作。

如果说手机小程序是“人找服务”,那么腾讯车载小程序则进化成“服务找人”。

AliOS车载小程序

基于算法和丰富的生态服务体系,AliOS车载小程序的最大特色是自带场景智能感知的基因。得到车主授权后,车载小程序可以围绕行车场景,实现上车前、行车中、下车后自然串联的智能化场景服务。

譬如,用户可以在车上通过触控、语音、手势等多模态交互方式,咨询附近的推荐餐厅,小程序会基于用户的喜好作出推荐,还可以预约排号;到达餐厅附近,系统会自动唤醒小程序,为用户找到停车场;下车后,车载小程序会无缝连接到手机小程序端,用户可以在手机上查看餐厅的预约信息等。

相比腾讯车载小程序,AliOS车载小程序的开放程度稍高,但也和手机小程序一样,仅限于阿里系的商业生态之内。

百度车载小程序

百度是在今年年初的CES上发布Apollo 3.5时宣布全面接入小程序生态。相比腾讯和阿里,百度车载小程序的分类更加细致,其使用场景也更加丰富。

据了解,百度首批接入的智能小程序包括“车后服务”、“资讯”、“休闲游戏”、“视频”、“购物”、“亲子”、“旅游”、“工具”等8个类别,一共80多款。车企可以根据车型定位和自身需求自行定义和组合可供使用的车载小程序。

与腾讯和阿里基于位置或者场景,可以自动唤醒小程序有所不同,百度的车载小程序大部分场景下还是只能依靠用户用语音唤醒,但在生态的开放性上,百度车载小程序则做得更为彻底,不仅可以在百度App、百度地图、百度贴吧、百度网盘百度系App上运行,还可以在爱奇艺、wifi万能钥匙等外部App平台上运行。

车联网的道路千万条,为何小程序这条路最先走通?

如果说小程序在移动互联网爆发,是解决流量和用户大多集中在少数头部App且日益固化困境下的一条出路,那么车联网作为新生力量,其实现途径有无数的方向可以选择,为何车载小程序会被BAT当成先锋去打这个头阵呢?笔者认为其中原因有三:

1. 车企的强势不愿“全家桶”生态进入车联网

在车企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中,无论是无人驾驶还是车联网,车的控制权始终是双方争夺的焦点。然而在双方的较劲中,车企表现出意想不到的强势,就连苹果这样的明星公司也无法越过车企设定的控制权限的红线。因而互联网公司在移动互联网中常用的那套“全家桶”打法在车企面前很难讨好,此时车载小程序作为一种相对轻量的解决方案,进入到车联网的生态之中。

按照“全家桶”模式,车企的车联网解决方案由一个个超级App组成,这也意味着车联网的生态将由这些超级App背后的互联网公司所把持,同时,就功能需求而言,大而全的超级App对于汽车有些臃肿,很多功能在汽车上根本无法用到,这些都是车企所不愿看到的。

此外,车企在选取车载服务时,也更倾向于选择不同领域的头部服务商来组成车联网的服务生态。比如地图用百度的,视听服务用腾讯的,消费支付用阿里的。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程序进入汽车也就顺理成章了。将具体服务以小程序的形式集成在核心系统(车载OS)之下,对车企来说更能接受,对BAT来说,则从另一个层面实现了服务打包上车的目的。

2. 即用即走符合人车交互逻辑

车联网至今未有很大突破,一直被人诟病为“手机功能照搬移植”的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人车交互未能有取得突破。

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看,汽车和手机一样,都可将其划入“硬件”类别,只是汽车这个硬件的使用场景比较特殊,车企为驾车场景设置了诸多安全标准,这使得用户在获取服务时,人车交互的方式和逻辑显得尤其重要,快速、便捷是其基本要求。

小程序即用即走的特点是当前与驾车场景最为贴合的应用,特别是BAT还为车载小程序开发了场景识别、自动唤醒的功能,在交互上除了语音之外,也能通过传统的触碰或者更加高级的手势完成人车交互,这让车载小程序的交互无比接近人类想象中的无人驾驶形态,也让车载小程序有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至少短时间内不会被新的应用所替代。

3. 对出行服务意义重大

由于BAT都为小程序的开发者提供了开放的开发环境,甚至还提供固定模板帮助开发者加快开发速度,降低开发成本,这使得很多创业型的中小型开发者也可以参与到车联网的生态建设中来。

过去,谈起车联网,无论是车企还是互联网公司都能拿出各种PPT,讲出天花乱坠的故事,但由于门槛过高,将大量有想法的开发者拦在了门外,PPT无法落地实现,车联网专有生态自然就成了镜花水月。

此外,由于车载小程序和手机小程序的底层框架是打通的,这也是说,如果某个小程序在移动端上沉淀了足够多的用户,并且适用车载场景,具备服务能力的话,就可以快速完成车载小程序的移植,这对于建设丰富的出行服务生态和车联网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一个问题:BAT的车载小程序如何变得更优秀?

从长远来看,车载小程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车联网的主角,在未来的无人驾驶时代,车载小程序也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力量。现在的压力在BAT身上,如何将自家的车载小程序变得更加优秀,从而在这场通向无人驾驶的长跑中一直处于领跑位置。笔者认为,目前BAT或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长自家车载小程序的长板。

首先,快速连接直达用户的能力。

虽然BAT的车载小程序都具备自动唤醒功能,但那也只是经过用户设置,在特定场景下的自动唤醒。当用户突然需要某项车载服务时,如何在海量的车载小程序中找到那最合适的小程序呢?

另一方面,当用户习惯了某一个车载小程序后,当有同类型但体验更好的车载小程序出现了,如何将让用户知晓这一信息呢?

此时,车载小程序快速连接直达用户的能力被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从本质上来说,让车载小程序快速连接直达用户追求的是一个“save time”的过程。

百度搜索一直是用户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用户在使用百度搜索时都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因而用户在驾车场景使用百度车载小程序进行服务搜索会有更好的体验。相比之下,AliOS车载小程序带有电商基因,腾讯车载小程序带有社交基因,这些应用的设计原则是“kill time”,这与驾车场景对安全的要求相悖,其连接直达用户的速度自然也有差距了。

其次,具有深度的AI集成能力。

我们可以注意到,相比手机小程序,BAT三家的车载小程序并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应用,它们都具备了一定的AI集成能力。比如车载小程序自动唤醒需要用到场景定位,交互需要用到语音识别等。

在未来,会有图像、人脸识别、手势追踪等越来越多的AI技术进入车联网,会大大提高车载小程序的开发难度,这要求车载小程序对这些AI技术的集成能力也要相应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车载小程序的开发门槛,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到车联网的生态建设。

总结

BAT的车载小程序之战才刚刚打响,三家各有各的优势,虽然也都有一些短板,但并不会对战局结果产生影响。

笔者认为,其中的胜负手将在BAT三家谁的车载小程序最先诞生像微信、支付宝这样杀手级的超级应用,BAT入局车联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将汽车看成了未来的流量入口,车载小程序实际上就是BAT争夺车端流量的工具,当工具成为国民级的超级应用,这个工具的所有者自然成了这场竞赛的赢家。

【完】

 

作者:魏启扬,公众号:智能相对论,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本文由 @智能相对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写得很不错,逻辑性很强

    来自北京 回复
  2. 阿里基于支付,腾讯基于社交,百度基于大数据和AI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