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打工人,95后已经开始回小城市创业了

0 评论 6791 浏览 10 收藏 32 分钟

导语:95后,被称为“一睁开眼就是繁荣世界”的Z世代。面对如此繁荣的世界,大胆、有想法的z世代年轻人也表现出和“前辈们”不一样的职场选择:他们抗拒墨守成规的工作,渴望创业,不在意暂缓就业。

遭遇砸店、杀熟与性别歧视,95后的腰部城市创业回忆录。

95后,被称为“一睁开眼就是繁荣世界”的Z世代。面对如此繁荣的世界,大胆、有想法的z世代年轻人也表现出和“前辈们”不一样的职场选择:他们抗拒墨守成规的工作,渴望创业,不在意暂缓就业。

《90、95后职场私密调查》显示,近六成(58%)年轻人希望未来独自创业,择业上面,他们更倾向于尝试互联网催生的各种新兴职业,如主播、网红、自媒体等。

对于个性突出的95后来说,创业不仅能够自由支配时间和兴趣,赚更多钱的同时还能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有自信和勇气,直面困难,不轻易言弃;也不急于安排好人生的下一步。努力活在当下,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奋斗宣言。

有意思的是,和传统思维中的“年轻就该去大城市奋斗”不同,他们不再程式化地蜂拥至一线大城市。开支成本高、竞争大等客观因素已成为大城市的负累。

放弃大城市,奔赴小城市,成为了更多95后的选择。

我们通过观察《2018年全国各省新注册企业数量分布图》发现,非省会城市正在展现超强创业潜力。其中,成都、西安、青岛、泉州等中部和东南岸沿海城市表现出了超强的活跃度。

从Boss直聘发布的《2019年应届生求职趋势报告》中也可以看到,37.5%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去新一线城市发展,而一线城市的吸引力首次跌至22.3%,仅比二线城市的21.9%高出0.4个百分点。

随着泛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地域信息差在弱化,小城市的95后创业者同样可以获得丰富的资讯、物料等曾经集中在大城市的资源,甚至因为远低于大城市的创业成本,二三线腰部城市展现出的创业活力,远远强于大城市。

但创业,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在小城市也一样。很多大城市的规则,在小地方行不通。

小城市创业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人”。和大城市相比,人情味、熟人好办事,是小城市的优势,但在利益面前,“熟人”却往往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小城市的创业者更容易因为“人情”陷入难题,这些问题大到投入的资金覆水难收,小到如何管理员工。而小城市的生意场上,企图用规则或者“契约精神”约束彼此,似乎显得不近人情且不合实际。

在我们采访的四个95后创业故事中,有人因为女性的身份而被冒犯,有人因为利益纠纷被砸店,有人陷入说话太重就把员工气走的困扰,有无视契约精神,试图以人情对抗规则的……

在小城市创业,比营收与否更亟需处理的,是人际与利益之间的权衡。

以下是他们的口述。

一、人靠不住;熟人,更靠不住

晓羽女95年晋江市密室逃脱&剧本杀

不做打工人,95后已经开始回小城市创业了

工作中的晓羽

2019年年底,表弟决定开一个密室逃脱店,我也加入了。

我和我弟都在厦门生活,但是密室逃脱这种娱乐形式,在厦门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了,所以我们决定“降维打击”,将店铺选在与厦门毗邻的一个县级市,晋江。

项目启动之前,我们做过一个小调查,了解到晋江这边的密室,大部分是机械的,没有真人NPC,于是我们洞察到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考虑到创业成本,不管是场地租金、装修、物料还是员工薪资,晋江都远低于厦门,但两地的消费能力却不相上下。我们拿着家人的投资,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选址、装修、买版权、招聘员工,钱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

不巧的是,疫情来临,所有的商业活动遭遇寒冬,我们也不例外。为了配合防疫政策,我们错过了年后的第一波消费潮,店铺被推迟了将近四个月才开业,但其中的钱一分也没少花。

如果把疫情归为“天灾”,那“人祸”才真的要命。

首先是装修时遭遇杀熟。

我第一次认识到,所谓的“熟人”,都靠不住。施工粗糙,收费昂贵,态度蛮横,钱到地头死,我们一次次地沟通,最终在远远超出预算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咬着牙按着原先的计划建立起了四个主题密室,后来又增设了大火的剧本杀,又花了一大笔钱装修套间,买剧本,林林总总,都要花钱。光这些,就花了一百多万,家人的投资已经捉襟见肘。

雪上加霜的是,员工难管理。

我们的员工都是98年左右,虽然和我们相差两三年,代沟却不小,主要表现为个性太突出、缺乏职业精神等等,其中层出不穷的奇葩,总能让人气到肝疼。

有一次,一个很久没再光顾的老玩家又回来玩剧本杀,提到了上次的游玩体验非常差,说DM(主持人)小姐姐心不在焉,赶进度,原因是DM赶着去做头发。

我能怎么办?

再者,管理层问题也大。

最初剧本杀团队是表弟的一个好朋友在操作,他带着几个DM小姐姐团队,搞起了“家庭式”管理。所谓的“家庭式”,就是会在店铺里生火做饭,也会深夜饮酒过度,第二天上班时间在店铺里一群人横七竖八躺着睡觉。

虽然他们的工作表现也还可以,但是这种行为是我不能忍的。

不久以后,其中一个DM想另起炉灶,开自己的剧本杀店,而我们的剧本杀负责人和我们的管理者,管理理念又不合。所以,他们决定集体跳槽,带着所有的DM一起。

人人想自己当老板,这点无可厚非,无语的是后面发生的事。

他们当时提前一个月告知要离开,但在那一个月内,他们不仅心已经不在店里,还常常公然在办公室里讨论搬过去新店以后,要怎么装修、买什么道具等等,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他们会在客人面前,吐槽店里的环境。

这件事给我们打击非常大,我也曾经反省过是不是因为薪资开低了。但是我们是和同行标准持平的,并且在晋江这个市场,我们店也一直走在前面的,对于员工来说,发展平台是相当不错的。

对于他们,我确实很难找到约束点。私底下他们打打闹闹,是同事也是朋友,玩起来,没有分寸,也没有工作的样子,碍于情面,我只能生闷气,偶尔说一两句。

后来,在店铺扩张的道路上,我再次被一些亲朋好友惊掉下巴。

第一次扩张我们选择了表弟大学所在的山东淄博,以及晋江的上级城市泉州。我们的新投资者主要是父母的朋友,刚开始他们觉得泉州市区近,也看不起淄博的市场,便投了泉州。

万万没想到,淄博店的营收效益比泉州店好太多,于是投资者们开始反复横跳。先是提出要转投淄博店,在被我们否决之后,又想撤资,签好的合同不看在眼里,全然不顾契约精神。

我们也很无奈,碍于父母的情面,让他们撤资了。虽然创业让人崩溃,但得到的充实感是我以前在厦门做3000月薪的工作所得不到的,那份工作唯一的优点就是安逸,毕竟离我家才5分钟步行的路程。但,看不到希望。

我不喜欢循规蹈矩,做一些不需要费太多脑、养老式的工作,我觉得自己还年轻,那样的工作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我也想做有趣的工作。

所以,为了自由,为了自我价值,我豁出去了。

在小城市创业遇到的问题很多,会被人情世故捆绑,在大城市,一样可能面临类似或者其他问题。只要还没有走到结束那一步,一路上的不确定因素还会有很多,所以我也不规划,就活在当下,该做什么做什么吧。

二、小城市观念传统,哪怕创业小有成就,依然逃不过“性别歧视”

小迪女96年泉州市跨境电商(海外抖音)

不做打工人,95后已经开始回小城市创业了

工作中的小迪

早上六点,闹钟响了;快速洗漱完毕,到公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直到晚上一两点,看后台数据稳定了,询盘也没有了,回家,睡觉……这就是我,日复一日的作息。每天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

18年毕业以后,我在泉州一家证券公司当业务员,一两年后月薪基本稳定在一两万了。在一个二三线小城市,月薪达到这个数,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但我不甘于这样的收入。

主观原因,是我很好强;客观上,我出自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因为家庭的一些原因,我还需要出钱赡养外婆。

当时刚好有一个跨境电商的项目,让我做合伙人。我在的泉州,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比如箱包、食品、纺织服装、水暖卫浴、石雕、茶业、陶瓷工艺等等,太多了,这些对于跨境电商来说,都有着天然的产业优势;另一方面,泉州的跨境公司很多,很集中,有利于同行信息互通,共同进步。

所以,一开始知道有这么好的创业机会,我很兴奋。

但是,我不敢告诉太多亲朋好友,因为他们肯定会以为我疯了,然后不断地灌输一些所谓的“人生忠告”给我——放着一个一两万月薪的工作不做,去冒这个险,不值当。毕竟在当时很多人眼里,跨境电商并不是一个“稳定”的行业,再加上当时的我,对跨境电商的认知,可以说是零。

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挣扎了好长一段时间,即便我那时非常笃定地认为,月薪过万的工作,不难找,也不难做。然而自媒体的项目合伙人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风口里摸索自己的发展,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快速的积累资本,以及更加适应现在崛起的跨境电商环境。

我认为,还是应该活得有价值一些。虽然决心很大,但是刚刚跨入这个行业的头三个月,我整个人很懵。

一方面,是对行业陌生,身边也缺少获得信息的途径;另一方面,我的英语挺“渣”的,但跨境电商,不正是靠英语做生意嘛。

那三个月里,我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在网上尽可能找相关的知识,入同行群,从大家的只言片语里捕捉行业讯息,再自己慢慢拼凑。再怎么无助,我都咬牙坚持。

太难了,每一秒我都想放弃,也曾经后悔自责,心想是不是亲朋好友的“人生忠告”应验了。

就这个状态,又维持了小半年吧,慢慢地,我靠信念支撑,挺过来了,并且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当时我就不断告诉自己,自媒体跨境电商是一定是一个风口,而我也看到了一些同行业的朋友,凭借自己的能力,也做出了一个月上千万的流水。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动力,别人可以,我为什么不行?

当然,一心一意投入赚钱,也给我平平无奇的生活带来不少冲击。在上学的时候,我是名副其实的社交达人,现在,我的社交状态,用我的朋友圈简介可以概括:拒绝无用社交,可资源互换或付费。

我知道很多人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我。从大学时期开始,我就在校友圈里卖日用品,做小买卖,大学辅导员还因此评价我“功利心太强”。虽然觉得这对我不公平,但是,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我忙着实现财富自由,也无暇太在意别人的评论。

说一点都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是假的。尽管我在尽可能削弱它,但是在生意场上,我才见识到真正的偏见。

小城市的观念普遍传统,像我这样,95后,女性创业者,很少见。并且在很多人眼里,我“颜值高”,每次参加商业活动,周围有98%都是中年男性,我也因此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记得有次参加电商峰会,遇上了一个中年男性,被问道:“你年轻,又长得有点姿色,为什么不去走捷径?”并且试图教育我:“利用自己的外在,你可以获取更快的资本。”

我当时强装淡定,笑着说:“毕竟只有足够优秀,今天才可以和你们一起坐着喝茶,如果只是外在,今天我们就可能不在一个办公室里。”

这是我的处世之道,心里再怎么不悦,依旧不会去得罪任何人,因为,做生意就是这样子,和气生财。

这类的事情,我遇到很多。入行越久,也逐渐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开始不和他们一般见识,只以自己的经验积累和财富积累,让他们闭嘴。毕竟,这就是一个功利的社会,只有当你获得绝对的财富,才会受到足够的尊重。

现在,公司运营逐渐上轨道了,月销售额也到了7位数,但是我还是没办法松懈下来,因为公司还养着十来个员工,以及巨大的现金流在运转,我的责任很大。

但是如果你问我,最终想把这个公司做到什么程度,我想,我没有多么长远的目标,赚钱这件事,是没有天花板的,我可以细化到今年的目标,让我的员工们都换上车;明年,让他们都买上房,再远一点,我不知道,但时刻保持赚钱的状态,赚更多的钱,我才更有安全感,更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更有能量抵抗别人的闲言碎语。

三、招人难留人难,拿大城市的条条框框去管理年轻员工,太费力了

小郎君 男 95年青岛市短视频&MCN

不做打工人,95后已经开始回小城市创业了

小郎君

我从2018年开始短视频,是抖音的第一批入局者。当时我们一共四个人,搭建了第一个账号,路边小郎君。也算是赶上了抖音短视频的风口红利,比较容易就做起来了,半年时间粉丝量涨到300多万,而后逐渐成长到700万,1000万。

到了2020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我们从1000万突破到1400万。一开始没想着创业,一毕业就到别人公司做后期制作,后来做抖音做着玩儿,没想到粉丝越来越多。开头容易运营难,粉丝量每突破一次,都是赶鸭子上架。

我们公司设在青岛,130多个员工。最辉煌的时候,在北京的四惠开设了分公司,成立了内容、美妆、商务等一共70多人的团队,但后来也因为入不敷出,把北京的整个内容团队都裁掉了。

作为短视频创作者,实际上我们更倾向于在二三线城市,为什么?用脱口秀演员李雪琴说,“宇宙的尽头都有尽头,北京地铁没尽头”,在北京做什么事情,它的成本都是会是青岛的数倍,成本是非常关键的。

当然,二三线城市的短板也有,比如一些专业性的人才,比如编导、剧本等岗位,基本上找不到比较高端的人才,人才都往大城市涌。

没办法,只能自己培养新人。所以后来招人,我也尽可能从综合素质去考量,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和职业习惯,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有意去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成为全能型人才。

这么下来,通常我们培养的人最终懂表演,会写剧本,会拍摄和剪辑。通过这个办法,把人才的地域限制最小化,一线城市也好,十八线小城也好,随时随地都能创作。

但是,短视频这个年轻的行业,一切求快,我们花两三年时间培养人才,也是不小的成本,更别提当下的年轻人,浮躁得很,有点经验了,离职跳槽,是分分钟的事。

当初路边小郎君这个号在达到300万粉丝的时候,我们的编剧就表示他自己不适合做情感类的剧本输出,要求退出团队,我也只能忍痛答应,让他带领一个新团队,开始做他擅长的领域。

到了今年年初,我路边小郎君的后期、摄像也都陆续离开了团队,选择其他的职业,或者待业。人才短缺,我也一直苦于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通过这几年的观察我也发现,在小城市,大家来工作,有很多都是看工作压力大不大,基本不怎么考虑薪资,这是一些家境比较好的;还有一些家境一般的,但对于挣钱这件事,太心急了,短期内看不到成效,就选择离开,去其他的短视频公司。

把一个账号做起来,是需要一定的周期的,需要不断试错,才能变现。但这些98后的年轻人,却往往在快要盈利的时候选择放弃。

去了其他公司觉得不如原来的团队好,又想着要回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主观性很强,也很现实。好歹同事一场,想回来就回来吧,我也不太介意,只当是别家公司确实不如我们。

除了人才难招且难留,员工也难管理。我非常不喜欢团队有人懒散、拖延,平时,他们散漫无秩序的时候,我对他们是毫不留情面的。我经常跟我的员工说,今天的事情,一定今天得完成了。比如今天的文案6点之前要完成,我就会说:“你别等到明天早上7点再给我”;

我这人说话直,有时候沟通的时候像这样急躁一点,员工可能第二天就会离职。太沉不住气了,矫情得很。

我承认,对人对己,我都是一个十分苛刻的人,也没有技巧,情商不高。员工背地里议论我,老骂我,都正常,我自己看得很淡,我在意的,是大家要为一个目标奋斗,把精气神儿提起来。

另一方面,我们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就是和时间赛跑,今天的热点,明天很可能就凉了。如果团队都没有这样的意识,那怎么前进?但问题是,在小城市,拿大城市的条条框框去约束这些年轻人,太费力了。

我从小是独立好强,并且非常自律的人格。所以现在在我的公司里,我对员工的要求也是一样的,时时关注数据,执行力最高,就是我们公司的座右铭,“通融”这类词,在我这不管用。

创业,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但创业带来的充实感,也是无可比拟的。所以我真的非常希望,这种充实感,不仅仅我个人获得,而是团队一起获得,那么第一步就是,先把执行力搞起来。

四、在“小地方”创业让我看透了赤裸裸的人性

包子女 95年成都市理发店

不做打工人,95后已经开始回小城市创业了

包子的理发店

我的创业故事,最后变成一地鸡毛。因为各种矛盾和纠纷,我和我的店铺房东已经进入了司法程序。我的创业选择的是一个很小的类目,Barber Shop,广义上来讲是男士理发店,但也为短发女生理发。

之所以想开这个理发店,是因为我长期在国外读书,经常光顾的一家理发店,给了我灵感。回国后,我也苦恼于找不到一家纯粹的理发店。经常只是想简单剪个头,Tony老师就会推销办卡,或者建议染发烫头,我太不喜欢这种复杂了。

再加上当时刚毕业陷入很长的迷茫期,读化工专业的我,也不想像其他同学那样,按部就班地走该走的路,进工厂或升学,我想尝试点有趣的行业,所以就想,不如自己开一家理发店吧。

18年毕业回国后,我和父母沟通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也支持我,于是我开始了自己到国外那家理发店学习理发,找店,装修,找合伙人、找理发师,等一系列的过程。前前后后,花了一年的时间,店铺才算张罗了起来。

我当时的给店面的定位很明确,就是纯粹,为客人提供纯粹的理发服务,没有hardsell,不办卡,不游说染发烫发等其他和理发无关的服务。

不做打工人,95后已经开始回小城市创业了

包子的理发店店内环境

到店的客人都说,在我们店理发很轻松、很愉悦。因此,很快地,店铺预约经常排到了两三天以后。店铺的运营开始盈利后,问题也随之而来。

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和两个合伙人的运营观念不一致,也直接导致了我的关店决定。合伙人有一个是小学同学,但中间都没怎么联系,对彼此的了解也停留在小时候;另外一个是在成都认识的理发师,一开始聊的时候还比较投缘,但后面开始出现很多意见上的分歧。

然后是与房东的问题。一开始,我租下了一千平,但是后来为了适应我的店铺调性,在征得房东的同意,并签了书面同意书以后,转租了一部分给一个酒吧老板。

我的店铺刚开的时候,附近都是像仓库、快递转运站之类的店,比较偏,后来也随着政策改变,这条街所在区位变为重点改造的文化创意街区,人流多了,店铺客人应接不暇。

房东因此想涨我的房租,酒吧老板想把理发店这部分也租下,全部改成收益更高的酒吧。这相当于要断了我的理发生意,我肯定是不同意的。僵局维持到了我给房东交完下半年的房租后的第20天。

那天早上,我突然接到电话,说我的店铺被砸了。当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被砸了?什么意思?”

我匆匆赶到店里,才发现,是真的被砸了,之前花了一年布局和装修的成果,沦为废墟,我的安防帮我报了警。其实在房东提到要涨房租时曾经说过,一切都是利益问题,现在想租他的房子,就必须付出更高的“利益”。

那时,我已经隐约有预感,酒吧老板私下与房东似乎达成了什么协议。果不其然,房东以我“擅自转租”为由,试图将他砸店的行为合法化,而这之后,却将整个店铺都以更高的价格,租给了他口中“不合规矩”的酒吧老板。

这件事情,导致我的理发店创业生涯,结束了。我受到的打击很大,后来进行资产总结,我亏了近百万,目前还在负债状态。但是比起金钱的损失,我的内心更加翻江倒海。

最直接的打击,一定是关于人性的。成都虽然现在发展起来了,但是和北京上海比起来,毕竟还是个小地方。小地方的人,在面对利益的时候似乎更加短视,也更加的不理性。

从目前司法状况来看,违约的成本相对低很多,因此他们用这个办法逼我,很明显,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做法划算并且有效,根本没有考虑商业道德和合约精神。

我看清了房东的唯利是图,却还是不敢相信房东的路子,太野了。白纸黑字写好的“转租同意书”,他们都不认了,就凭一张嘴,颠倒是非,无法得逞就暴力解决。

我都不敢想,这是发生在一个新一线发达城市的事情,他们简直像原始人。收拾好情绪以后,我还是要面对创业被结束的局面。

我回归了我的化工专业,到教育机构教国际高考课程。现在我上的课时比较多,一天下来平均7个小时,应该不久以后就能清掉负债。同时我也不断在为将来打算,自己到底能做什么。

前不久,有一件事给我很大的触动。

国外那家理发店的老板,和她女朋友,分手了,主要因为男方出轨。分手之后,女方打击很大,毕竟38岁了,还有一个1岁多的孩子。分手后没多久,女方有一次下楼梯不小心摔下楼,肋骨摔断了几根,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多月。

所有的不幸在同一个时间节点都发生了。所以在监护室的那段时间里,女方自己想了很多,也想清楚了很多,后来她开始申请了学校,决定从一家美容院辞职,现在也已经顺利就读生物学相关的本科专业。她跟我说,她的人生才要开始。

所以,我也非常坚信,不管做什么事,都是never too late。虽然我的创业失败了,但那是世俗意义上的失败,从第一次创业的经历中,我重新认知了自我,并且意识到我快乐与否,来源于做一件事情的价值我认不认同,所以,工作对我来说,本质上是实现价值的同时去赚钱,而不是单纯的赚钱。

我想我还会继续不断地尝试,读完PhD,我还是想创业。

 

撰文:木容;编辑:黄臻曜;公众号:后浪研究所(youth36kr)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voUeLmxRnDXtM7q2H5Wwg

本文由@后浪研究所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