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社交产品,为什么我们依旧处不好一个人?

5 评论 3842 浏览 10 收藏 12 分钟

编辑导读:“我看过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放在产品界就是,“我做过很多社交产品,但我们仍然处不好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交流和沟通时人类永恒的话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交需要是排在金字塔的第三层。人们社交是为了交换彼此的话题,获得一些用户价值,所以市场就涌现了大量的社交产品。

我在七麦数据搜中国现在在架的社交软件,搜索竟然结果高达239个。但是是不是产品多了,我们的社交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呢?其实不然,事实是尽管有那么多社交产品,我们现在依旧处不好一个人,下面笔者就以“那么多社交产品,为什么我们依旧处不好一个人”这个问题来展开分析。

一、市场上的社交产品分类

腾讯最初的QQ,以及后面的微信,都是国内的很火的社交产品,其实可以归根为熟人社交领域。很多人可以通过QQ,或者微信来进行快捷的发送信息。微信过后,也有像锤子科技,字节跳动等公司也相应要抢这块蛋糕,都上线了类似的产品,但是没过多久,都发现走不通,其实也侧面的证明了腾讯在熟人社交领域的地位是如此之稳。后面各种公司就摸索出了基于其他定位的产品。

市场上的社交产品不仅以下几种,我只是列举了某个领域的代表而已。

  • 陌生人社交产品:陌陌,探探
  • 校园社交产品:超级课程表
  • 游戏社交:TT语音,比心陪玩
  • 婚恋社交:珍爱,百合
  • 运动社交:Keep

二、市场上有这么多社交产品,为什么我们依旧处不好一个人?

社交平台依旧没有解决用户的痛点。

陌生人社交,其实有两个痛点:一是匹配率低,二是用户经常在产品玩起了“擦边球”。所以这就直接说明了虽然市场上有那么多社交产品,但是我们现在依旧没感觉到我们的社交得到了满足,有时候我们依旧处不好一个人。

  • 虽然是基于算法推荐的,但是毕竟都是陌生人,匹配率还是很低的。匹配率低,这就直接导致了一方哪怕主动去找她了,另外一方也不一定会回复他。回复率低,双方用户就没办法形成相对于的关系链,用户就没办法在这个产品存留下来,可能有些用户也就是刚开始对这个产品感兴趣,下载来玩玩而已,当用户在平台上得不到社交上的满足,有些就会直接选择离开,不用该产品。
  • 很多用户在该产品玩起了“擦边球”,平台不好规范。其实很多平台都被举报涉黄,之前的很多产品,像陌陌,已经9月10号被约谈下架的比心。很多人把平台当成了约炮神器,大量女陪玩,男屌丝的涌入,让这些平台的健康度在逐渐减低,有些用户进来的目的其实不是单纯的想进来聊天,很多都是带有目的性来平台的。而且这些陌生社交平台的用户资料真实性是比较低的,人们在这些产品聊天的时候,有一种顾虑,一种不是很相信对方的顾虑。这也直接导致了平台大量用户的流失。给平台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在陌生人社交领域,国内以往的“copy to china”大部分是失败的。

我们在产品上的一贯秘诀就是“复制”,当然,社交领域也不例外。我们的社交产品太喜欢模仿国外了,有时候是创业者太盲目了,缺乏想象力,但是有时候也是投资人逼的。一个产品在海外火了,至少算是完成了“初步的市场验证”,所以国内的人,就纷纷的模仿,复制。但是中西方之间需求结构,政治领域,法律问题,跟我们都是有差异的。

例如国外的社交软件,像tinder,yikyark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产品,那是因为国外在他们的产品,可以聊几句就约起来,出去开房。那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性格跟我们不同。所以,有些产品,我们太盲目的复制,会被国家监管部门约谈,整改的,不针对我们国内的用户需求,产品做得再多,依旧没法办法解决我们用户的痛点。

三、资本家选择的领域不一样,所面对的问题也就不一样

目前无法很好的吸引用户。

比如说我们之前很熟悉的余佳文超级课程表,我之所以对这款软件比较熟悉,是因为余佳文师兄是什么学校的。当时这款软件在校园领域的下载排行榜是属于前几名的。是很多高校都使用过的产品,但是现在渐渐地淡出了人们是视野,因为这款软件刚开始的核心业务就是给学生排课表,用这款软件,你就知道你什么时候上课,要去哪里上。

但是随着小程序的出现,开发一款排课小程序成本非常低,有些高校就干脆就学生去开发了,各大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排课小程序,人们只要点开小程序,也同样可以满足这个需求。虽然说,超级课程表也有很多其他的功能模块,比如下课聊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属于超级课程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产品本身是有矛盾的。

比如婚恋恋爱社交产品,我认为用户使用该产品心里面本身就是矛盾的。你想一下,什么人会去婚恋恋爱社交产品,无非就是比较高龄的人,对未来婚姻比较着急的人。

首先,为了找到你心仪的另一半,你可能会在平台展示你自己,暴露你的个人照片甚至日常视频。但是,使用该产品的人,他们害怕被熟悉的人看到,本是他们来的目的就是因为高龄等原因急于找另外一半,结果他们展示的内容,被熟悉的人所看到,他们心里面是有顾虑,就会导致用户不太敢展示自己。但是不展示自己,又怕自己找不到心仪的一半,所以整个过程连起来,就是个死循环。所以就导致,用户不敢展示自己,平台的内容就会比较缺乏活性。

四、也不能全盘否定国内的社交产品

我认为TT语音是陌生社交产品中,算是垂直领域比较成功的一个了。

首先,TT语音打着“让天下没有孤独的玩家”的口号,前期就是基于游戏组队开黑来做流量导入的。随着移动游戏的迅速发展,也相对于了出现了,想找人开黑,却不知道去哪找的尴尬场面。而TT语音其实就是解决用户的这一痛点的。

TT语音符合社交的三要素:“关系链”“信息”和“互动”。首先,我们在玩游戏时,缺少开黑的玩伴,就会来TT语音找玩伴,用户通过TT语音,可以找到开黑的伙伴,然后就会建立起某种游戏关系。其实这其中就已经包括了社交三要素了。信息的生产会促进用户的互动,而用户间的互动直接影响用户间的关系建立。这样就又有了新了内容产生了。

用户通过TT语音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链,那就是他们会继续去游戏开黑。我们花费时间去社交,其实就是为了能产生价值,这样用户才会去留存下来。而TT语音选择了以游戏来做核心功能,选择了更加垂直了社交领域,这也直接减少了类似其他社交产品的问题。直接从刚开始就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发生,所以TT语音以游戏开黑为核心在扩展自己的业务,让自己的产品能够横向发展。

五、社交产品的必备成功因素

我们通过前面的分析,已经大概清楚为什么那么多社交产品,为什么我们依旧处不好一个人的大概原因了。所以,一款好的社交产品,需要什么因素呢?

笔者先抛砖引玉几点:

  • 尊重人性:高效性,互动性;产品就是来提高我们的生活效率的,所以必须高效性,互动才能让用户产生一条关系链,所以,社交产品的互动是必备的要素。
  • 安全性:因为目前市场上的陌生社交产品,基本存在着用户真实资料无法沉淀的现象,只有让用户感觉到使用你的产品安心了,他们才会愿意使用你的产品。
  • 有丰富的内容信息:采用PUGC的模式来设计社交产品,打通上下游,上游有领袖网红的专业内容,(其实就是PGC),下游有广泛的用户(其实就是UGC)。让平台有丰富的内容输出。
  • 要让用户有使用价值:社交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自己有价值,说白了,就是让社交的用户在使用你的产品后,能得到回报。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那么多社交产品,为什么我们依旧处不好一个人”这个问题的思考,也都是自己个人的一些观点,欢迎各位交流学习,谢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PUGC UGC PGC

图片来源:七麦数据

 

作者:唐海平 ,一位立志用产品改变生活的产品小白!

本文由 @ 产品小白阿平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国内和国外的环境不一样 国外的产品解决不了国内用户的需求

    回复
  2. 我看过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来自云南 回复
    1. 道理懂了,并不代表能付诸于行动,说和做,始终都是两回事。加油,奥利给!

      来自广东 回复
  3. 远程交流仍然弥补不了距离的差距

    来自陕西 回复
    1. 所以说 隔着屏幕聊半天,不然现实中见一面……!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881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社区运营的正确姿势。
专题
1420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互联网IT技术与产业的结合,衍生出了许多生命力强大的平台经济,货运领域就是如此衍生而来的。本专题的文章帮助大家了解货运平台。
专题
1232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私域,很多的企业都对私域的发展进行了布局。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私域模型。
专题
1181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针对新零售行业的发展现状,面向新零售企业的SaaS系统,可以如何进行系统架构和规划?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新零售saas架构指南。
专题
6085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业务流程图是最常见的图表之一,能看懂读懂是必修课,能绘制便是非常重要的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