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补贴大战才刚刚开始,而我已经看到了结局…

橙子
17 评论 9725 浏览 19 收藏 14 分钟

共享单车的补贴大战貌似已开启,而就在三年前,共享出行领域的2家领先公司,滴滴和快的掀起了史无前例的补贴大战。此时,历史似乎又要重新上演!?

前几天,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是摩拜发的,一条充值优惠短信。

打开摩拜的手机APP,看到摩拜的充值优惠是这样的:

  • 充20送10,总额30
  • 充50送30,总额80
  • 充100送110,总额210

虽然,我前不久刚冲了100,但是考虑到我每天至少骑2次单车,所以毫不犹豫的充了又充了100进去。

与此同时,一个问题映入我的脑海:摩拜刚进入北京的时候都没有补贴?而目前基本成为共享单车领悟的标杆企业,为啥开始这样大规模的补贴?

直到第二天,我看到地铁站和许多公共场所成片的小黄车和ofo的地推人员,我意识到,两家企业开始补贴大战了!

补贴大战从此开始↓

这一幕似曾相识:就在三年前,共享出行领域的2家领先公司,滴滴和快的掀起了史无前例的补贴大战。此时,历史似乎又要重新上演。

一,两次大战都爆发在共享出行领域。

以摩拜和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主要解决3-5公里以内短距离出行问题;而当初滴滴和快的所代表的打车业务则主要解决人们中等距离的同城出行的问题。

二,两次补贴大战时间节点惊人的相似。

  • 两次补贴大战都发生在新年的年初。滴滴和快的的补贴大战开始于2014年的年初,摩拜与ofo的补贴大战则是2017年的年初。
  • 两次补贴大战都是在公司的融资进行到C轮前后。2014年初,滴滴刚融完C轮,快的融完B轮,正在寻求C轮融资;而本次补贴大战,摩拜和ofo都先后宣称自己已经融到了D轮融资。

三,两次大战涉及公司的投资方高度重合。

摩拜与ofo的融资对比

滴滴与快的融资对比

从上面两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重复的名字:DST、淡马锡、金沙江创投、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腾讯、天使投资人王刚。

而现在,作为共享出行领域最后赢家的滴滴,又成为了ofo的重要投资者。

这些诸多的相似,就不得不让我们猜测,本次补贴大战的结局是否会重复滴滴快的的历史呢?

第一,摩拜和OFO最终一定会合并。

为什么呢?我们先来分析滴滴与快的合并的逻辑。

  • 两家公司的用户和业务模式高度重合。滴滴和快的的目标用户都是有中短距离出行需求的人,然后两家公司都是平台模式——由平台上的出租车公司和个人车主提供服务,自己只做供需的匹配。这是他们最终可以合并的大前提!
  • 两家公司一直大规模的补贴,却没有盈利。根据中新网的消息,滴滴与快的补贴从2014年1月份到8月份,滴滴和快的共计给用户补贴超过24亿人民币。但是,补贴仍在继续,盈利更无从谈起。

于是两家公司的几个投资方就凑到一起说,“滴滴和快的在继续这样补贴不行啦,我们的投资什么时候可以获得回报是个巨大的未知数,再这样补贴下去,真有可能两家公司和我们投资的几十亿都打水漂!”于是,大家一拍即合,“我们不再继续内耗了,美国共享出行的鼻祖Uber已经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让滴滴与快的合并,伤口一致对外,并且探索盈利模式!”

我们结合以上对于滴滴快的合并的分析,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 摩拜和ofo两家公司的用户高度重合,业务模式都是自己生产单车给用户实用;
  • 他们刚刚掀起了补贴大战,而两家公司都没有盈利,甚至连盈利模式都不清楚。

所以,摩拜和OFO最终一定会合并,并且一定是资本的推手最终促使两家合并。

接下来,大家估计又会想了,最后的合并到底是谁合并谁呢?

第二,最终摩拜会并掉ofo,一统国内的共享单车市场。

为什么我敢下这样的定论?请看我对于这两家看似“势均力敌”的公司的对比和分析。

1、融资的速度和规模综合情况,双方相对比较接近

在融资节奏上,摩拜单车的融资时间相当紧凑,并且融资的起点也相对较高。

而ofo靠最后一次4.5亿美金的巨额融资,终于在融资规模上跟摩拜打平。

但是有些人就质疑,ofo本次融资的金额并没有他们公布的这样高,这就无从考证了。只不过融了这么多钱,在补贴力度上却不及摩拜,就让人不得不猜疑了。

2、用户总量和用户活跃度,摩拜完胜ofo

从上图可以看出,最近一个月,摩拜的月度日活用户是ofo的2倍多。并且根据企鹅智库的数据,截止2017年1月份,摩拜单车的总注册用户为619.73万,而ofo的总注册用户是318.95万;用户总量上,摩拜也是ofo的2倍多。

3、在用户获取单车服务的便捷度上,摩拜完胜ofo。

摩拜单车自带定位系统,用户想用车时,打开APP就可以看到周围的单车停放位置;而ofo的APP只能显示周围有几辆车。靠!周围是多大范围?这些车到底在什么位置?对不起,不知道,自己只能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找!

所以,大概你也就明白,为什么ofo在很多人流集中的地方大量地铺设小黄车了。这也决定了小黄车在没有装上定位系统之前,千万不能提高单个车的成本,否则这个成本将会几何倍数的增长。

另一方面,开锁的方式也造成了两者在便捷性上的巨大差距。摩拜单车实用APP扫码,一般10秒内车锁自动打开,非常方便,而且炫酷。而ofo的机械锁,则需要在手机APP输入自行车编号,获得开锁密码,然后手动打开密码锁。

我也常常看到,晚上下班时,地铁站附近很多人用手机开着手电筒,弯着腰在小对车小黄车的密码锁,吃力的开锁的情景。那时,心中就一句话,太原始、太Low啦!

4、在单车的耐用度上,摩拜完胜ofo

我认为,共享单车一定要足够耐用。因为如果公共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漏气或者掉链子,使用者基本上就是随手丢弃在路旁。

这里我不得不说点题外话:这不能怪用户素质不行,本质上,共享单车为用户提供短期使用价值,如果你的车既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还给人添了麻烦,用户不就是花钱给自己找麻烦吗?

摩拜单车在设计之初,就给自己定下了“4年免维修”的目标,所以,大家会发现,摩拜单车的第一代太沉了!这是因为它的车身材质都是较厚的铝合金材质,车轮是实心橡胶,齿轮传动代替链条传动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4年免维修”,用户想用时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单车。

我们再看看ofo。相信大家都曾看到过,被丢弃在路边的小黄车,要么是车胎没气了,要么是链子掉了。再加上ofo的单车没有定位系统,所以他们想维修,都找不到车在哪里!这样,大量的被丢弃的小黄车,一方面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另一方面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别人印象中,小黄车就是廉价的劣质货)。

5、在运营成本上,摩拜完胜ofo

大概你也在地铁站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每当上下班的早晚高峰,地铁站都停满了运送小黄车的汽车或者三轮车,还有一群穿着黄马甲的ofo地推人员,呼喊着“小黄车,扫码下单免费骑”。但是,我似乎没有见过摩拜的地推人员,运输车辆的卡车似乎也只是在春节前后见过两次。我想,ofo这样大量使用人工维护的成本,一段时间以后,一定会超过自行车本身的成本。

6、在产品的研发能力和迭代速度上,摩拜完胜ofo

摩拜单车的专利总数是ofo的25倍。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发现,摩拜单车目前已经获得29项专利,涵盖自行车车身、智能车锁、电机系统、车身零部件等多个领域。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摩拜单车还有20余项专利正在申请中。相比之下,ofo仅获得了两项专利。

摩拜单车的产品迭代速度也明显比ofo快许多。摩拜单车主要的迭代方向是单车的骑行体验,ofo的迭代方向是单车的耐用度和车锁。摩拜从最初经典版到现在的Lite版,单车的骑行体验已经跟ofo相差无几了;但是小黄车的耐用度和车锁似乎都没有多大的改变,依然是容易漏气、掉链子,依然是很繁琐的开锁流程。

7、摩拜引导用户诚信,ofo检验用户的人性

摩拜单车在设计之初,就引入了信用分的概念。用户注册完成,默认100分的信用分,并且可以通过骑行、分享形成、邀请注册、举报、上传故障等方式提高信用分,也会因为违规停车、违规行驶、据为己有、违规操作、等扣掉信用分。当你的信用分低于80分,用车单价变为100元/30分钟。如果信用分被扣至0分,则永远不能在使用摩拜单车。

ofo则没有引入信用体系。另外小黄车的机械锁是一车一码,只要用户记住车辆的解锁密码,将这两车据为己有,就可以永久免费试用啦,反正ofo也不知道车在哪里。这种产品的设计,让用户太容易找到漏洞,刺激人们贪婪的本性。

记得马云曾经说过,“好的制度和规则,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而一个烂的制度或者没有制度,会让一个好人慢慢变坏”。我不想从道德上批判,只是想说,商业也有它自己的哲学:公司获取商业利益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在获取商业利益的同时带来了社会负担,并且刺激了丑陋的人性,那么这样的商业就是急功近利的,是无法长久的。

根据以上七点分析,我们基本可以断定,现在的摩拜已经明显领先于ofo,并且这个趋势还会继续扩大。最终,投资人觉得通过补贴,市场和用户已经被教育的差不多了,就该让两家公司合并,进入市场收割期和海外扩张了。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者建议,欢迎下方留言。

 

本文由 @橙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为什么要合并,滴滴打车是共享模式 平台不用资产。而现在的摩拜单车 ofo都是 b2c 模式,就是一个互联网租赁模式。即使合并了也改变不了其他平台的介入。而用户还是趋向于价格和体验,合并并不能带来任何改变。以后的策略可能还是走向异业联盟。

    来自四川 回复
  2. 楼主从运营的角度来分析共享单车最终的赢家,但是对摩拜单车较为偏爱,有失公允。其实还可以从产品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不过我同意你的观点,ofo从走出校园的那刻就注定会失败,但是时机何在?这场战局何时回落下帷幕,不妨让我们来预测一下!

    来自湖北 回复
  3. 摩拜单车确实更强,但并购很难

    回复
  4. 大庄家早就确立了地位,最终大庄家通吃,其他陪着练一练,等着一块吃蛋糕。

    来自广东 回复
  5. 感谢楼主从7个方面来对ofo和摩拜进行未来公司发展的分析,其实不管是从注册量,活跃度 、获取便捷服务还有耐用度和运营成本等方面确实正如作者所言。但是最为归根结底直至人心的还是骑车的体验感、美观程度、还有使用成本方面来吸引用户对共享单车出行的分析或许更为直面,比如环境中不同的路况的体验程度还是ofo稍稍胜一筹。即便ofo起步较晚,但是投入维护力度大,针对大学校园不同区域的分布也相对来说更加人性化。所谓的创新感和体验感不都是来自用户嘛

    来自湖北 回复
    1. 是的,同意你的观点。其实从用户的角度,小黄车确、实更轻便、数量更多,让你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骑到。但是,2家公司最后是否合并并不取决于用户体验,就像当年滴滴和快的,谁的体验更好呢?没多大区别。只要他们引入了外部投资者,这就变成了一场资本游戏,最后的结果不是某个人的意志可以决定的,即使是企业的创始人。 所以,我们只是角度不同,但是两家公司最后的命运,应该是资本说了算。

      来自北京 回复
    2. 完全同意博主最后对投资结果的分析 感谢楼主这么清晰的维度分析

      来自湖北 回复
  6. 但是摩拜没有OFO好骑

    来自北京 回复
    1. 今晚上我起了最新款的摩拜,前轮轴的部位做了改进,非常轻便了,甚至赶超小黄车。 这就是产品迭代和研发能力的体现。

      来自北京 回复
  7. 摩拜lite从车辆的牢固度,找车、开锁便捷度,使用价格,车篮这几个方面都完胜ofo。ofo的故障率已经多到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愿意去骑了。

    来自四川 回复
  8. 不说结论如何,但是感觉作者有为了证明自己结论强行佐证的嫌疑。第一点,活跃度数据只到17年1月,而最近共享单车发展速度的迅猛大家有目共睹,这一点不足为据。第二点,说摩拜补贴力度比ofo大优点太过草率,ofo的补贴方式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周末、上班高峰免费骑来实现的。在研发力度方面,ofo虽然起步较晚,但现在也已经获得了多家企业的支持,只能说也应经投入使用,各台面的技术革新都在进行。

    来自北京 回复
    1. 我倒是希望OFO能够尽快不上自己的短板,但是战争已打响,有点晚了。

      来自北京 回复
    2. 现在 ofo有资本支持,已经和电信和华为这些技术团队展开智能锁方面的合作。有华为和电信作为技术背书,技术方面完全没有任何瓶颈。现在主要解决的还是运营层面的问题,市场上现在还是一个分布和保有量略低于摩拜单车,但是摩拜单车也没有人绝对优势,看两家在除去补贴大战以外还能不能取得突破。

      来自四川 回复
  9. 摩拜单车获胜不奇怪,但是并购的动力极小

    来自北京 回复
    1. 为什么刚进入市场没有任何优惠,现在几家共享单车企业却想尽各种名义来免费骑?

      来自北京 回复
    2. 免费不免费其实关系不大,饮鸩止渴,随大流罢了。这和并购没有关系。

      来自北京 回复
专题
133236人已学习23篇文章
产品经理,除了会写竞品分析,还要会写产品分析。
专题
52346人已学习14篇文章
现在业内很多人都强调产品思维,但它到底是什么?又有何用武之地呢?
专题
43345人已学习21篇文章
优惠券的知识点非常丰富,而且随着运营方式的增多, 不同运营目标所使用的优惠券也是不一样的。
专题
1281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在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需要有对应的产品战略以应对市场。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产品战略规划。
专题
1957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分享了内容审核的设计思路。
专题
14131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在很多产品中,搜索都是其中比较基础且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搜索的设计、逻辑、交互等问题也是需要特别注意,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电商搜索功能的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