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微信畅想:社交场景、工作场景和支付
微信已经成了腾讯帝国一个庞大的分支,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恐怖的8.9亿,估值据说已经达到了腾讯的一半。微信已然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你身处在互联网的时代里,就一定会和微信有所瓜葛。
微信真的太大了,大到我根本也不会将它面面俱到的写一遍;然而微信也太近了,让我迫不及待的想对它进行一番畅想:微信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某些方面的优化会不会让我们更加的离不开它?
我想在下面这几个方面,结合前几天企鹅智酷的40页报告,分析一下我所理解的现在的微信,想象一下我脑中的未来微信。
1
2010年10月,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实现免费短信聊天功能的App,上线15天收获了100万用户,引起业内关注。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张小龙Allen注意到了软件的快速崛起。
一天晚上,他在看类似这款软件的APP时,产生了一个想法:移动互联网将来会有一个新的IM,而这种新的IM很可能会对QQ造成很大威胁。
他想了一两个小时后,向腾讯CEO马化腾Pony写了封邮件,建议腾讯做这一块的东西。
Pony很快回复了邮件表示对这个建议的认同。
微信在诞生之初,是腾讯在移动端一个关于社交平台的补充。腾讯的嗅觉很敏锐,已然感觉到以后是移动端的天下,为了维护其在社交领域的霸主地位,重拳出击外加QQ在前期的配合,有着重大用户基础的腾讯在微信仅仅诞生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拥有了一亿的用户。这个时候,微信的最主要的个功能还是社交,并且到目前为止,微信虽然扩展了无数的功能,其核心功能也是社交。
通过企鹅智酷的数据分析可知:微信的好友总数虽然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其每个月的增长数量逐渐减少,最后达到大概稳定的一个值。同时,微信陌生人社交的属性越来越淡,其性质越来越趋于熟人社交。朋友圈展示内容较为多元化,但是无论是别人想到的,还是自己分享的,更多地还是关于个人生活的一些想法和分享,也体现了微信的私密性和熟人社交的性质。
所以我在畅想未来的微信中,社交功能仍然是微信的最主要功能之一。
由于微信越来越趋于熟人社交且用户数量逐渐稳定,我们在手机上就可以和在生活中一样便捷地和朋友、亲戚、同事进行必要的交流,而这种社交模式,往往与陌生人社交有着很大的差别——大部分陌生人社交仅限于线上交流,熟人社交很大一部分是需要线下某些行为的配合。所以此时的社交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交流都可以通过微信的社交来进行表达和传递。
同时,微信也变成了一个用户与整个互联网世界的交流入口:这种广义上的社交,不仅仅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是你在和需要这个世界提供的物质服务等都在进行对接。
几年后,当我拿起手机打开微信,我的朋友小王在朋友圈发了一个他在某家餐厅就餐的照片,样子看起来还不错。于是我通过微信的快速识别入口,快速的找到了这家餐厅在网上的菜单、客户的评价以及去餐厅的最优路线。
此时,女朋友给我发来一条消息,说下午三点的时候想去西单大悦城逛街购物。
很快,微信在这条消息的下方推了一个单据式的行程规划,包括手机备注事项的提醒、今天哪些商品打折力度较大值得购买,以及提供滴滴的一键预约叫车。
做完这些之后,告诉老妈我想给她买一部手机,微信适时的给我和老妈推送了一条适合五十岁左右的女性手机的分析文章。
拉了一个群晚上约几个哥们一块喝酒,微信通过其他人的时间和地点自动推荐出了最适合酒吧及时间段。
这个时候,微信将社交与用户的生活已经无缝的接入到了一起,用户甚至都不需要思考自己需要什么,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微信可以精准定位到你现在的迫切需求,并且给你规划好了最优的方案;而你只需要做的,就是动动手指,做个决定而已。
2
在我的构想中,微信以后相对于用户核心的功能是:一款无所不能的移动万能宝箱。当我需要通过移动端进行某一项操作的时候,微信可以很便捷的提供这项服务。可是刚好,工作的场景并不在其中。
工作时所需要提供的功能,是专业性大于便捷性,精准性大于时效性的。企业所需要的OA系统,是一套庞大而复杂的精密的系统,而微信已然不适合。
据企鹅智酷统计,有八成以上的用户在微信上有工作的相关行为。其中主要以工作安排、工作对接以及通知为主。并且,有80.9%的用户对微信在工作中的定位仍然是一个沟通、社交、推广工具,而认为微信提供了便利的移动办公服务的用户只占了34.5%。
所以,在工作的范畴内,微信仍然是充当了一个沟通工具的角色。
所以,当钉钉自带的OA属性抄了微信职场社交的后路时,微信推出了企业微信来应对。
在我看来,未来微信中的工作场景是:会将工作部分作为一整块业务迁移到其他相关版块中,或者将其单独化为某一项完全独立的业务来进行拓展。因为工作场景所涉及到的实在是太多了,微信根本无法承载这么多功能,微信最终将交流功能留下就足够了。
3
企鹅智酷的调查显示,已经有92%的用户将移动支付作为自己的线下主要支付手段,同时这个数字还有不断上升的空间。
年初,有传言说微信支付团队因为业绩好分了一个亿,同时微信在线下的支付份额已经超过了支付宝。
不知道传言是真是假,但是微信在支付界的地位逐渐和支付宝缩短差距是不争的事实。
我目前在一家做水果的B2B公司,在线下市场调研的时候发现:小商户来采购水果的时候,如果涉及到移动支付,一定是微信支付。而当我在某些线下小零售商进行消费的时候,也发现使用微信支付的时候比较多。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下,原因不难理解。
微信在装机量和入口场景,相对于支付宝有很大的优势。毕竟无论如何,社交场景依然是互联网产品中排行第一的,而支付宝作为一个支付工具则差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支付宝在9.0改版后将社交放到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当用户使用了更长的时长以及花费了更多地心思在这款软件上面,在其他可以使用这款软件的场景下,则会更青睐于它。
但是其劣势也较为明显: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不高,仅仅限于存放零钱以及线下场景的支付,对于较大资金的流动以及支付、金融投资等,更加倾向于支付宝。
所以,对于微信的支付功能来说,就要扬长避短,增强自己在社交领域关于支付操作的优势,将微信打造成用户真正的移动钱包。
在未来的微信里,微信钱包和社交活动是融为一体的:
当我们享受完便捷的社交服务后,微信已将账单送到面前,这时只需要轻轻的一按,这一切就都快速流畅的完成了。
而群收款、AA制、朋友之间的转账更是便捷到令人发指:当你聊天的过程中,微信便已经通过数据分析,确定你的往来交易数额,同时推送给你一份你需要的账单等你确认。
本文由 @执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这种情况太恐怖了,用户会担心自己的隐私是否被监控
微信即使推出了小程序,仍然是很克制的。根据聊天内容推荐这种功能,除非能做到精准把握用户的意图,否则只要误判次数稍多,收获的绝对是用户的反感
根据聊天内容推送文章?我不觉得微信会这么干,这用户体验好不了。
腾讯传
中国没有互联网,只有BAT
现在还有个滴滴。
要这么说其实还有新美大和新日头条,在观望吧,也说不准
不是以后只有ATM了吗??阿里 腾讯 蚂蚁花呗
虽然百度最近口碑不好,但是实力还是有的,瘦死的若驼比马大
阿里 腾讯 蚂蚁金服
未来的互联网一定是只有几家巨头公司的场景,他们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行业
他们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他们,这种可能性非常高,除非国家出台政策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