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互联网教育方法论(一):互联网教育流量模式与招生成本

7 评论 26920 浏览 206 收藏 13 分钟

互联网教育领域,招生成本的黄金法则仍然适用。只是因为互联网产品的产生和介入,导致流量获取和流量转换的玩法有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教育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本质,就是对招生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老师质量、课程产品、教学服务等等。该定律适用于不同品类的教育机构、以及不同类型的课程产品。

招生成本的构成,取决于两个方面:流量的获取和流量的转化。

传统教育机构,通过一定的市场营销行为,获取流量,比如,新东方喜欢进大学开大型留学规划讲座,直接覆盖大学生这个目标人群;学而思通过运营家长社群的方式,获得流量;中小机构一般采取发单、电话营销、以及各种形式的广告获取流量。这些流量带来了大量的学员咨询,进而购买了付费课程。

如果培训机构的老师质量、课程产品、教学服务很好,学生获得了很好的体验,分数得到提高,那么进一步带来了口碑,强化了机构品牌。口碑和品牌会进一步降低流量的获取和转化成本,进而降低整个招生成本。如果一个教育培训机构能做到招生成本的最优,那么就能在竞争中取胜。

互联网教育领域,招生成本的黄金法则仍然适用。只是因为互联网产品的产生和介入,导致流量获取和流量转换的玩法有了很大的变化。

互联网教育流量模式1——论坛社区模式

在教育行业,存在一些学习流程复杂、结果不可控、信息不对称、以及一些天然需要群聚效应的用户场景,早期的互联网产品形态中,论坛社区产品刚好满足这类教育用户的场景需求,称为低成本获客的有效手段,成就了一大批成功的教育培训机构。

例如,太傻网,因为留学申请的复杂流程,用户间需要交流而产生的留学社区;家长帮,因为K12信息不对称和竞争而产生的家长社区;沪江,早期是小语种语言学习社区,有天然的群聚学习场景。

社区聚拢了一大批目标学习用户,为后续其付费转化,源源不断的提供流量,社区论坛可以大大降低招生成本的原因在于:

  1. 总流量成本更低:社区的长期获取流量成本远低于传统机构的营销成本。太傻网的很大一部分流量成本,其实就是网站的技术加上运营人员的工资;
  2. 流量的自增长:这些UGC论坛维系起来的流量,会通过用户口碑越滚越大,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呈几何速度增长。比传统机构的品牌口碑传播更快,原因是用户可以快速的通过论坛与品牌建立连接。
  3. 流量转化率高:社区维系的用户,已经对社区品牌有依赖度和忠诚度,转化率会高于传统机构通过各种营销方式购买来的流量。毕竟,通过广告投放买来的流量,并不是对品牌有信任度的原声流量,还需要有一个洗流量的过程。

太傻留学正是利用论坛模式,极大的降低了流量获取成本,使其在出国咨询领域能获得快速增长并成功上市。

互联网教育流量模式2——广告销售模式

很多机构觉得培养论坛流量太慢,而且像英语培训领域,目标用户很难精准获取。因此,衍生出一种更直接的流量模式:销售模式。通过大量的广告投放,占领用户心智,扩大品牌影响力,覆盖目标人群。其实销售模式在传统机构时代就有使用,只是互联网模式下,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互联网时代的广告可追踪转化率,从多少人看到广告,一直到电话营销、最终购课,都有比较完整的统计,这样教育机构就可以精准的测量不同渠道的招生成本,进而选择招生成本最低的最优渠道,加大广告投放。51talk,VIPKids就是将互联网销售模式做到最优,获得了市场。

广告销售模式的弊端:这种流量获取策略,适合在品牌建立初期,建立品牌在用户和市场中的第一心智时期。因为广告的投放、电话营销都非常烧钱,不是非常良性的运作方式。51talk的营销成本能占到客单价的一半,卖100块钱的课程,营销转化成本就需要50块钱,长期来看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最终还是需要依赖用户心智、口碑传播和强大品牌带来的自然流量。

互联网教育流量模式3——题库模式

社区论坛虽然能低成本获取大量流量,但是UGC的论坛要想运营起来非常困难,而且时间周期非常长,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已经成熟的流量聚集型的学习社区,很难被后来者超越。那么,有没有更优于社区的流量获取方式?

学习用户的高频+刚需场景是什么?练习,练习,练习。练习的核心就是做题。因此,题库产品作为捕捉用户流量的重要手段,不断在各个教育品类出现,比较典型的模式是,通过题库积累用户和流量,再通过售卖课程进行商业变现。

题库模式比较典型的公司在K12领域比较多,例如:猿题库,通过题库积累流量,导流至猿辅导1对1课程进行变现;粉笔公考,公务员题库+直播课的模式。上述2家的基本模式已经跑通,平台的年交易额都已经过亿。

与论坛模式相比,互联网公司的题库模式,有一些先天的优势:

  1. 论坛的用户量和流量虽然大,但是其中的精准用户和有效付费用户有限。很多人去论坛只是为了消费内容,距离付费买课的商业场景比较远,流量商业转化率不高。题库的用户更加精准,而且使用频次也足够高,因此题库流量的质量和ROI会天然的高于论坛流量。
  2. 题库产品有利于收集学员的个性化做题数据。用户个性化的大数据,对于后续学员个性化的营销和付费转化,有极大的帮助。
  3. 题库产品配合用户运营活动,产品的流量循环效应更强。现在很多运营都在微信群内,进行阅读训练营、刷题训练营等社群活动,在社群内带动用户一起学习,如果有题库产品做支撑和落地,社群和题库产品就能形成更强的势能,将流量和品牌影响力越滚越大。
  4. 题库模式用户养成的时间比论坛短,适用的教育培训品类比较多。除了K12,出国考试培训领域也有类似的模式,比如考满分。考满分将出国考试的真题,做成在线练习的互联网产品,逐渐积累留学用户流量,再通过付费课程变现。

目前题库类产品的模式基本跑通,也是非常良性的一种低成本获取流量,降低招生成本的模式。

无论是互联网创业,还是成熟的教育培训公司,不能盲目的照搬别人的流量获取方式,都需要先理解自身所在的教育品类的流量规律,理解教育流量玩法,进而降低招生成本。

最后

1、找准教育流量入口,摸清流量上下游

选择做教育产品之前,先理解这个品类的流量入口在哪里,比如,你决定要做一个针对北美研究生的产品,想做一些GRE的付费课程,如果直接推广GRE,肯定会死的,因为考GRE的人都会先考托福,托福就是GRE的流量上游,做托福真题、背托福单词就是TOEFL的流量入口,如果这个入口被别人抓住,你的产品就没有机会。

2、认清教育流量的内涵和转化逻辑

文章开头讲了,招生成本取决于流量大小和流量转化率,流量转化率也至关重要。只有在品牌原生的流量导给品牌原生的课程产品时,转化率才最高。通过广告买来的流量、通过第三发微信公众号导过来的流量,是对你品牌没有认知度的流量,是别人的流量。流量引导过来后需要重新建立品牌认知和信任度,流量转化率当然比较低。

很多培训机构其实对自己的流量构成和内涵很不了解,并没有意识设计策略,将别人的流量如何转化为自己的流量,进而提升转化率。

3、传统学习产品中的社区和问答能提升流量吗?

很多产品经理说,我把APP里做一个学习社区、或者问答,流量肯定能提升,或者做一些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的社交场景,用户粘性肯定能增强。但很多教育产品中集成了社区和问答,流量用户活跃并未有太大起色,为什么呢?

因为教育的最最本质的用户需求的内在表现形式,都是是内容和工具,所有成功的教育产品,从未脱离这两者。太傻论坛其实依赖内容,大量的UGC申请真实案例,家长帮其实也是内容,用户间的社交场景并不强,美国最大的K12 社交媒体Edmodo, 其实本质是一个教学工具,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教学服务的传递,社交场景并不强。所以,做社区和问答之前,应该从内容和工具2个维度上去思考,这个逻辑是否成立。

4、教育行业同样存在高频打低频的战争

抢占高频场景,依然是各家公司需要做的。背单词,做题这种高频场景,依然占领学习场景的流量高地。

当然,没有一种模式是不可颠覆的,教育行业广度大,每个品类又足够深,仍然存在很多流量机会等待挖掘。希望此文对于从事教育行业的你有所帮助。

 

作者:Jack Ma,曾担任百度搜索广告商业产品经理,跟谁学第一位产品经理,现任新东方集团高级产品经理。

本文由 @Jack M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关于楼主的第三点:做社区和问答之前,应该从内容和工具2个维度上去思考,这个逻辑是否成立?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求解答。

    来自广东 回复
    1. 同求解答,这个逻辑是指什么逻辑?

      来自北京 回复
    2. 用户是否有社交和问答的需求

      来自湖南 回复
  2. 敢问 好的家长社群 有没有推荐呢 不胜感激

    回复
  3. 目前从事一家留学教育机构,公司的业务比较杂乱,什么领域都想摸索
    但是都没有专精的一项,所有的平台都是杂而不精,没有什么特色
    运营人员使用网站的推广力度也比较小
    这种情况该怎么继续拓展呢?
    感觉一直在填前人留下的坑,越填越深

    来自四川 回复
  4. 不明

    回复
    1. 越是大众化的产品,市场越广,但用户就越不精准,越是垂直化的产品,市场越小,但用户很精准。
      大众化产品虽然用户很多,意味着用户对于品牌忠诚度越低,越容易倒戈,运营会更费劲。
      垂直化的产品意味着需求高,用户少,但用户忠诚度相对较高,运营相对简单。
      一个运营累,一个拉新难。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