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内容涨粉,你至少得思考这3个问题!

2 评论 10227 浏览 41 收藏 14 分钟

所有的问题,都有它的推进流程和逻辑,不是混乱无序,要解决一个问题,不是东一锤子西一榔头。从底层出发,有条理的去解决问题,不一定能大获全胜,但不至于不知道从何下手,瞎猫撞死耗子。

说到公众号涨粉。

先说一句绝对正确的废话:所有新关注一定都是来自还没关注你公众号的人,而不是已经关注了的人。

多么无聊的一句话,对不对?

但这背后是一个本质的问题:新关注都是针对外部用户的。

如果想通过内容涨粉,你就要让那些外部目标用户看到你的内容,并且选择关注你。

公众号内容涨粉,你至少得思考这3个问题!

道理很简单,只有 “已经关注的人” 把内容分享出去了,让外部 “还没关注的人” 看到,才可能获得更多的扩散和关注。

举个例子:你公众号有100000粉丝,如果一篇推文发出去后有40000人阅读,这个打开率挺高了吧。但是如果都是老用户打开的,并没有向外部扩散,外部用户阅读只有100人,你觉得这样一篇精彩的内容能带来几个新关注?

阅读量高的内容未必就能带来涨粉!

首先,你公众号上的老用户得要点开你的文章,看完她还得分享出去,转发朋友圈、转发微信群、点击在看都可以。然后,外部用户才能看到你的内容,选择是否关注,最后才产生新的关注。

所以,公众号内容涨粉,一定要:向外扩散,往内收紧。

再静静想一想,就会发现,你至少得思考3个问题:

  1. 老用户为什么打开我的文章?
  2. 看的人为什么分享我的文章?
  3. 外部用户为什么愿意关注我?

反复思考这三个问题,各种内容策略都围绕这三个 “为什么”去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下面老贼就针对这3个点分享一些思考,抛砖引玉。

一、老用户为什么打开我的文章?

一是选题,二是标题。

首先是公众号的内容选题,好的选题直接决定老用户的打开,和文章的扩散上限。

“一篇文章成功的80%都靠选题”,听起来夸张,做起来就相信了!

很多人一谈起文章打开率这个话题,就马上抛出标题,其实相对而言,我认为选题更重要,选题不对,标题也救不了。

你的选题首先就要击中用户圈层,这关乎公众号的目标人群定位,我的目标人群是谁?他们对哪些话题感兴趣?我的这个内容是他想要得到的吗?这都是要反复去验证的。

脱离了人群,公众号什么都不是。当初这些老用户既然关注了你,肯定是有原因的,大概率是因为你的账号能帮他解决某个问题。你每次选题写出来的内容,也就是在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他们解决某个问题,对不对?

那么你可以提供3种有价值选题,解决3种问题,用户也更愿意打开。

  1. 观点干货类选题,能提供技能指导。
  2. 情感成长类选题,能帮助心灵慰藉。
  3. 新闻热点类选题,能缓解资讯焦虑。

这3种选题内容基本是所有人都需求的!

总结起来就是在帮用户解决 “知识焦虑+情感焦虑+资讯焦虑” 的问题。另外,选题要持续聚焦,这样老用户才会更习惯于打开。

做公众号最怕的是没有一个清晰定位,今天这类选题,明天那类选题,选题方向飘忽不定。那不好意思,你都是乱的,粉丝的爱也会飘忽不定。

新用户第一次看到你的文章时,觉得不错可能就关注了,但这是暂时的,他只是想更方便看后续的内容。当他第二次、第三次看你的文章,发现垂直度很高,而且是持续的,这个时候粉丝黏性会大大提高,打开也会成为一种习惯。

还有就是,除了常规选题,借势热点无疑会让内容获得更多打开。寻找热点需要很强的网感,要么速度够快,行动力超强,赢在时间;要么选题角度够爆点,才思敏捷,赢在手艺。

好了,选题说完就是标题了,之前有个做媒体的朋友跟我开玩笑说:“一个会写标题的人抵得上千军万马”,是夸张也是现实。

取标题的技巧很多,比如制造悬念好奇、利用数字符号、与“我”相关、营造冲突、追热点傍大款、引用对话、刺激痛点、直接突出利益、营造紧迫气氛、标明地域、前后添加修饰词、直接标明受益人……等等。

这些网上都有,老贼之前也分享过不少,就不再多说。

技巧再多,重点还在多思考多总结,多针对自己的公众号人群做实践测试,我相信一个选题想100个、1000个标题的人,肯定强过只取一个标题的人。

咪蒙虽然被封,但是咪蒙团队会从50个选题里面选一个,进行四级采访(首先是5000人核心粉丝群的群访,然后三个以上小群采访,再对50个个案采访,最后专家顾问团采访),然后要取100个标题,同时拿到5000人群里投票,最后再给一篇文章做1万字的数据分析报告。

这个流程值得每个新媒体人学习。

二、看的人为什么分享我的文章?

内容要好,有刺激分享的点,且不损害分享者利益。

首先,内容本身要过硬这个点就不多说了,这是一切的基础。

内容没有一点价值,读起来磕磕绊绊,毫无逻辑性,读者马上就关了,还何谈分享?

然后,你的内容需要有刺激分享的点。就像卖一个产品,我们需要有清晰的卖点,那想要扩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让读者分享的 “卖点” 是什么呢?

可以好好思考:我的内容能给读者提供谈资吗?

我的内容能帮读者表达想法,说出了他内心想说的话,分享后能表达一直压在心底的想法吗?

我的内容能帮读者分享后,塑造和强化他想要的社交形象吗?

我的内容能够让读者分享后,帮助到自己的朋友、家人、同事,完成利他的举动吗?

我的内容分享后,能让读者看起来更有地位、更有逼格、更有钱……能让他参与到社交比拼中吗?

这些都是能诱发社交分享的有效手段,能帮助读者更好的在社交关系中建立自己理想的形象。当然,还有你和用户关系好,经常互动;有引导分享的文案;有在文中发起促使分享的活动,比如分享得红包、分享领资料、分享进群等等…..这也都是刺激分享的点。

另外,观点和独特见解,一直都是新媒体内容传播分享的宠儿。

很多选题的角度可能是一样的,热点可能是一样的,故事也可能是一样的,但是新颖的观点是独一无二的。

新媒体写作,你的内容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内容再好,只是质量高,大家会点赞;但带有个人意志的观点才是促使读者共鸣和分享的利器,往往观点即引爆点。

没有观点,中庸等于平庸。

最后,再强调一个点,强制分享效果肯定不如主动诱发,且分享不能损害读者利益。

比如你写一篇文章叫《我朋友圈的人都是猪》 ,内容写得非常好,但你觉得读者会分享到朋友圈吗?

所以,我们还需要考虑内容的积极性,内容本身不能过于消极。特别是标题,你需要管理用户预期体验。

如果只考虑打开,肆无忌惮的干标题党。你标题给了用户非常大的预期,虽然写的内容本身不错,但用户觉得有标题党嫌疑,他也不会分享。因为他可不愿意成为 “标题党” 的传播者,同样的预期体验他也不愿意给到朋友。

你的标题也应该是有利于分享,如果分享朋友圈会影响用户的社交形象,那他也不会分享。标题要利己,更要利用户。

三、外部用户为什么愿意关注我?

有足够关注的理由,号召关注,且门槛超低。

好了,公众号上的老用户点开读完了你的文章,看完她还主动分享了出去。

现在,很多 “还没关注的人” 看到了你的文章,选题标题还挺吸引人,他打开了你的文章,然后问题来了:他为啥要关注你?

首先,你要给新过来的人提供足够关注的理由。

内容本身不用说,前面说了要过硬。

接下来就是你公众号内容的垂直性和持续性,一般新用户看到你的文章觉得不错,他就会看看之前的文章,如果他发现你过往内容杂乱,几个月才发一次文,很可能就不会关注。也可以准备一些关注有礼的活动,比如关注后获得资料包/工具包/优惠包/课程包/关注后进粉丝交流群等等。

有的公众号经常喜欢做连载型文章,这样新用户对一篇文章满意了,自然而然就会关注,想持续看之后的系列文章嘛。一些公众号会做下期预告,道理一样。有的会开发做一些公众号功能和服务,以此留住过来的新用户。

还有些公众号很聪明,秉承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的理念,总是比其他公众号要高出那么一点点,比如排版做得更精致;比如每篇文章除了文字,还都附带录音/视频;比如每篇文章都会附带思维导图;比如每个话题都会有讨论互动……这都能有效提高关注率。

当然,还需要在推文里引导关注公众号。要知道,少数新读者会特别想关注你,而大多读者都是处在一种可关注可不关注的状态,这时候有一个明显的提示关注就会起到 “心理暗示” 的作用。

关注与不关注之间,可能就差一个“引导”。

总的来说,提供的关注理由越充足,越诱惑,门槛越低,量就越大。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公众号内容涨粉的3个核心问题,我给大家抛的一些砖,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更重要的是,随时去思考:

  1. 老用户为什么打开我的文章?
  2. 看的人为什么分享我的文章?
  3. 外部用户为什么愿意关注我?

所有的问题,都有它的推进流程和逻辑,不是混乱无序,要解决一个问题,不是东一锤子西一榔头。

从底层出发,有条理的去解决问题,不一定能大获全胜,但不至于不知道从何下手,瞎猫撞死耗子。

#专栏作家#

木木老贼,微信公众号:木木老贼(ID:mumuseo),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知名上市教育集团品牌总监,专注于持续生产新鲜又有料的品牌营销、新媒体运营货、文案进阶技巧。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老用户为什么要看我的文章?看我文章的人为什么要分享?外部用户为什么要关注我?这三个是公众号文章的写作思维基础。

    来自广东 回复
  2. 木木老师,一直关注你很喜欢你对品牌的理解,但是目前而言,微信内容的红利期已过,公众号对品牌来说更像是一个门户,流量洼地。

    涨粉更多的是在抖音、头条等算法推荐平台,我想问下在这些平台上做内容,怎样涨粉最快呢?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