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篇:学习型社群从0到1的操盘,我用了8步

2 评论 13848 浏览 135 收藏 17 分钟

社群运营已经有了11天了,下面就说说我这11天运营社群每天都干了什么,都遇到些什么样的问题;我是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以及我的一些思考。我把我这11天的工作浓缩成了8大步骤,这8大步是按照操作的顺序排列的,绝对是实战干货。

大家可能听多了各种社群的理论,但是对于如何从0到1建立一个学习型社群还是一无所知,所以今天我就对大家毫无保留的展现整个从0到1的过程。本文非常适合那些没有资源没法做到一呼百应的小伙伴,因为我强大的地方在于制度设置,当然你有资源有背景会更加如虎添翼。

第一步:我是如何发起社群活动并进行推广的

3月5日这是我正式发起学习型社群活动的一天,为了别人参加我这个社群,我主要进行了两步:1. 写一段活动发起文案;2. 写一段文字在通讯录目标群体里面挨个打广告。说实话发起这样一个活动我心里也很忐忑,虽说之前写了那边社群体系架构的文章在市面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但是真正去动手做的时候心里面还是有点紧张。制度上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操作执行上又是另外一码事。

推广需要强大的内心和执行

当时我写文案的时候投放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各种微信群里面,也死皮赖脸的求别人转发。后来总结了一下,带有明显个人属性的文章转发的几率一般不会太高,我又不是张小龙。从后台数据来看,在各种微信群里面投放的点击量也只占了很小的比重。总结下来前期还是得靠死皮赖脸。

给通讯录里的好友打广告真他妈是一个浩瀚无边的工作。先是第一波广告词:“同学,我的社群已经启动喽,想要解决遇到的问题,或者你想看我从零到一怎么操盘的就可以了解一下呦”,然后对方有回复我就跟上一句“有两个方式:1.交200群基金入群用于群建设,给参与贡献价值的人打赏,可以随时无条件退。2.先查看里面有没有你需要的人再决定是否进去” ,我现在也没有搞明白为什么我不放在一起写。两条信息我就给朋友圈里面300多人轮着发了一遍,收获了很多的“好的”,“笑脸表情”,“抱拳表情”,我终于收获了一些新的拒绝词汇。

社群运营就是这样,有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打扰别人,哪怕你的idea再好,依然很多人不会买你的账。所以做运营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执行力,在面临拒绝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原因,及时调整策略,如果不去分析问题那么后面做的事情可能很多都是徒劳。

第二步:面对用户各种态度我是如何应对的

在这里面我主要遇到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观望者。这些人更关注的是里面有哪些人,我早就料到会有一大波这样的群体存在,所以对于他们我就需要整理好大家的信息资料发送给他,看他有没有兴趣。后面我把群里面资料发给他们的时候成功率真的很高,这也验证了我之前的社群逻辑。

第二种:忙碌的人。这类人工作本身已经忙碌,表示了兴趣但是也不能及时的回复你的信息,让你困惑他到底要不要参加。对于这类人我只能隔一段时间就问一遍,坚持执行力,只要他不明确的拒绝。

第三种:高期望的人。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也总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在里面能够得到什么?我的需要在里面是不是一定可以得到满足?你的定位是什么?这类问题着实让我头疼,在里面得到什么取决于里面有什么样的人,以及你自己想得到什么。其实我认为得到的就是高效解决你的问题,得到有价值分享,找到能解决你问题的人。

至于问我社群的定位是什么,说实话这个确实很难,因为我做的社群玩的更多的是一种制度,跟其他的社群走的完全是两个套路。制度运营的怎么样取决于最终的人员搭配。我定位的群体目前而言是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包括产品、运营、新媒体、BD、投资之类的。非要用一句话来自我定位,我还真的一下子找不到,也希望大家给点意见。

第三步:管理好用户期望很重要非常重要

有的人问我是不是他的要求一定可以得到满足,这个我真的承诺不了,你就算掏1亿出来也不一定可以解决你所有问题,这种要求本身就有点不切实际。所以我觉得做社群尤其是你做一个新的尝试的时候一定要管理好用户期望。不要描述一个完全新的东西,不然别人没有任何的比对参照,想法可能就会不着边际。

管理好用户分为两块:

  1. 挑选参加过其他付费社群的小伙伴,这类人本身就很容易产生一个对比,我只要比他之前的社群要好就可以了,他会有一个直观的对比。
  2. 给没有参加过这类社群的人找一个对比参照,给他介绍一下其他社群的情况如实说说别人的情况就好了。只要比别人某些方面做得好,就是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创新很多时候就是微创新而已。

如果用户期望管理不好,他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就会得不到满足,到时候他会各种抱怨,影响群氛围。

在这个过程里面你肯定也会遇到很多的傻逼,搞的你莫名其妙。但是得知道,要成功就得受得了傻逼。

第四步:自我介绍很重要但是培养习惯得重运营

在我之前的文章里面一再强调,做社群一定要进行自我介绍,任何深度的沟通都是建立在相互认识的前提之下的,这一步无法跳过。但是目前微信社交规范还没有养成,可以说95%的人没有这样的习惯。所以我要做这个事情就很累了,但是必须要去做。

让别人写自我介绍起码得有个参考给别人吧,不然写成各种样子。于是我就先写一个个人的自我介绍,里面包含几块内容:个人基本信息、擅长领域、能够分享的东西、期待得到分享的东西、兴趣爱好。写完自己的自我介绍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又是工作量惊人。首先我得在群里面群通知一下,玩社群的也知道,再好的社群群通知触及的也只是小部分人。

于是我就挨个挨个的把我的自我介绍发给参与社群的小伙伴,然后催他们赶紧也把自己的交过来。这个过程也是很费心劳神,因为有的人对这个不是很重视,有的人也确实很忙。做这个工作确实也没有捷径,只能一个个的催,隔一段时间催一次。催的时候也把别人的自我介绍发给他看,一方面是给他一个参考,知道该怎么去写,二个就是告诉他,别人都交你就你没交赶紧点。

前期确实很痛苦,但是只要有一部分人开始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你越到后面越省力,大家看到别人都做了自然而然也跟着做了嘛。

第五步:让大家正确的自我介绍需要技巧

让大家养成自我介绍的习惯已经很不容易,有的好不容易填写了自己的信息,但是填写的信息别人根本没法利用。比如说介绍自己干嘛的,有点人就说自己做运营的。天了撸,运营又分为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渠道运营等等好多种,哪知道你到底从事哪一种,擅长哪一方面。

所以让大家养成自我介绍习惯之后还得让大家学会如何正确的做自我介绍,让自己的信息一目了然。做社群就是这样,任何的想法第一个考虑的就是执行成本,如果我一个个的去交大家那么我得活活累死。所以我就想了一个主意,第一期活动就定为评选最佳自我介绍。

评选最佳自我介绍不是看你的能力你的履历你的背景,仅仅就是看你的自我介绍是不是一目了然,让别人很清楚你擅长的领域,有什么问题就知道是不是应该找你帮忙。就算你是个菜鸟,也没有关系,你可以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问题一定要结构化。往往机会就是出现在需求,出现在问题上。

我组织这个活动有几个目的:

  1. 你投票评选的话起码得把大家的信息都看一遍吧,这个过程中你就熟悉了彼此
  2. 评选一个最佳自我介绍可以作为模板,通过这个活动直接就可以指导大家如何进行自我介绍,省了我很大的力气

在13号的时候我组织了第一次线下活动,活动的主题就是讨论社群的运营问题。这次我特地带了一个电脑,然后大家来齐了之后我就开始用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介绍方式。我打开电脑,让大群围过来针对自己提交的信息进行自我介绍,把每个点都梳理一下,所有人都轮着来了一遍。在讨论之中,大家既相互认识了,也梳理了一套成熟的自我介绍方案。整个过程简单、粗暴、高效。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已经成功了,我确实影响了大家的社交习惯,并且他们也非常认可我的这种做法。

第六步:在活动正式运营之前我是如何控制社群节奏的

搜集大家的信息是个周期很长的事情,我后面很多方案都要基于这个,信息整理完了我才会去开展活动。那在整理信息的这段时间大家都该干些什么呢?社群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我也不想管的死死的,就让大家随便聊聊。并且时刻的把我的计划告诉大家,让大家心里有准备,以免有不良情绪蔓延。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会产生很多需求,有的需求我故意先不说,我就等等看,让大家明显感觉到没有这个不行的时候我才顺势推出。很多小的东西如果每次都要靠我主动提出,那我管理成本会非常大。你消息发出就得费好大功夫,让别人执行那又要费更大功夫。

比如说我一直考虑给社群取个名字,就是没有提出来,我要先忙别的。于是有个小伙伴提出来是不是要取个名字,我一听就说,好呀,谁的意见被采纳可以得到100元奖励。这下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最终名字由王一和林小妖合并完成,每人奖励了50。这种效率真的很高。

通过这些活动我既保持了活跃,又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防止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出现社群冷场的情况。

第七步:初期我设置的群规就是让别人觉得舒适

进来之后很多人问我群规是什么,我说现在没有群规,如果你非要让我说一个群规的话,我的回答就是不管做什么只要让别人觉得舒适就好了。我的出发点就是我做的这个社群还是一个新的东西,群规在运营一段时间就可以自然沉淀下来。

在这个群里面,我是允许大家发一些广告的,允许大家发自己的文章。前提就是你发的东西要有讨论的价值,如果没有讨论的价值,哪怕质量再高对大家也没有用。我们要的不是看别人装逼,而是学别人装逼。

第八部:用“约局”彻底解决不相干信息刷频的问题

在群里有时针对某一个话题可能只有三五个人活跃,但是就这三五个人聊天也把刷好长的屏幕,有时候聊天的东西很有价值,但是跟别人又不相关,别人获得价值的成本很高,所以很影响群友的体验。

我的解决思路就是:

  1. 随机性话题,抛出话题之后聊满两页就需要开设小群,我们就叫这个为“约局”,大家可以在小群里面尽情活跃,然后产生有价值内容就可以整理出来,放在大群里面,整理的东西也可以参与周MVP的评选,获得物质激励。
  2. 针对性话题可以抛出问题,然后有人接受你的话题给了你系统的解答放在群里面,尤其产生的深入讨论也可以“约局”继续深入沟通,最后把沟通的成果写出来参与评选。
  3. 三人就可成局,然后将群二维码发在群里面,让大家扫码加入。约局可以要求群管加入,群内容的梳理记录可以交给群管负责。这也是众筹供养群管之后他应该履行的义务。具体的强度频次还需要把握。

这样做对于组局者和参加者都不废力气,而且不会给大家造成信息负担,通过群管把信息梳理之后也不会让大家错过重要信息。并且通过激励制度还能够保持这种社群积极性和粘性。

社群前期的运营真的很累很累,因为自己也有全职工作,所以每天都要忙到1点。但是这些天的收获也很大,一切也是按照我的设想顺利的实现。

 

作者:冯健,微信号:753007292。专注社群研究

本文由 @冯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约局不会造成自己的群越来越多嘛?

    来自四川 回复
    1. 这些群一般都是临时群,讨论出结果会解散的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