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训练营模式,“场景”和“时间”如何决定“内容”?

1 评论 7907 浏览 17 收藏 11 分钟

本文内容是作者基于目前日常工作中的思考,文章对“场景”、“时间”和“内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了阐述,希望能帮助运营同学在运营思维上有一定的成长。

基于训练营的日常思考:

近期在整理自己思路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词—“信息传递效率”

四个关键点:信息发送者,信息接受者,内容,场景

先说“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在训练营模式中,官方人员和用户在这两个角色中来回切换。

情况一:信息发送者:官方人员、信息接受者:用户

在训练营模式中,绝大多数都是此类情况,用户大多数在被动的接受信息,我们在负责训练营的时候,我们似乎从来没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用户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编辑“内容”时,我也只是告诉团队成员:你想让用户接受到什么信息。而不是基于“用户到底想要什么”去准备“内容”。

当直播第一天,我们让用户在规定的时间去听课时,我只会告诉团队成员,你们在编辑“内容”时,因为用户是为了课程而来,所以我们只是需要提醒用户以下两个点:在什么时间,你需要做什么

案例:今晚19点,我们去海底捞吃火锅

如果我们多加一层思考:在什么时间,你需要做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案例:

面向对象:一个单身男性朋友

今晚19点,我和一个单身的小姐姐在海底捞等你一起吃火锅

如果我们再多加一层思考:在什么时候,你需要做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做了之后能获得什么(或者不会损失什么)

面向对象:一个单身男性

今晚19点,我和一个单身的小姐姐在海底捞等你一起吃火锅,你要是买单,我就把小姐姐的微信给你。

情况二:信息发送者:用户,信息接受者:官方人员

“用户的话,只能信一半”

这类情况,我用转化的时候来举一个例子,如果大家感兴趣,网上很多关于销售的教学,可以去其他地方学习一下。

当用户说:我很想购买你的产品,但是我没钱

实际上用户说的是:我觉得你的产品不值这么多钱

思考:当“信息发送者”变成用户的时候,运营人员需要学会翻译用户的话,将用户发送的信息“翻译”成用户需求,然后对症下药吧!

“场景”和“内容”

1. “场景”决定“内容”

正好今天再和同事聊这件事,我按照我们目前使用“场景”的作用来驱动“内容”

微信私聊:用户粘性打造

当一个人愿意和你独处的时候,你们的感情升温特别快!

所以我们在私聊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要和用户走近一点。你把用户当朋友,不要那么高姿态,不要那么客服的时候,用户也自然愿意和你交流了。当然了不要太耿直了,我的朋友。

微信群:环境影响用户

和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你自然会优秀

我最开始准备说微信群是做信息触达的,但是发现这个想法有问题,换成了“环境”更加贴切了。

为什么说微信群是“环境影响用户”,当大家都为了一件共同的事组成一个群体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跟不上群体的用户,或者说犹豫不决的用户,我们用“环境”影响用户(水军?)

然后在微信群内的信息传递效率相对于私聊来说,下降了不少。

两个因素:1.微信群的打开率低于私聊的打开率。

2.群体接受信息的时候,如果不点名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接受信息,那么很多人都不会关注(事不关己?)

所以我会要求团队成员在微信群内发的消息需要有美感,因为相对于微信私聊来说,微信群聊的打开率会下降不少,以及包括我们都不喜欢看很紧凑的文字,所以通过排版、表情等等来突出信息传递的重点,当然,切忌花里胡哨。

朋友圈:造势

当三个人在你身边说了同一个谎言的时候,你还会觉得这是一个谎言吗?

朋友圈是造势用的,如果你理解不了这句话,可以去学习一下活动运营。

由于朋友圈被众多微信商人的信息填充,我们想要在用户的朋友圈抓住用户的眼球,让用户阅读我们的朋友圈,那就得来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了!

但是记得朋友圈不要全部是花里胡哨,让人看到很“恶心”的。

短信:提醒一下吧!

恭喜你,获得了华为p40的一分抢购资格!(为什么我要给华为打广告呢?)

现在很多app的弹窗推送都被免打扰了,但是短信没有啊,用户收到短信的时候,依旧会有短信提示音的,还有小窗推送的,用户肯定会看的!

当然了,短信的阅读场景好多就仅仅限于“小窗推送”了,所以在短信里,重要信息需要“前置”,信息需要浓缩,但是别变成了:我,秦始皇,打钱。

外呼电话:大招

当你现在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你会怎么想?

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外呼电话了,由于我们团队目前面向的用户群体属性,我没办法去很好的体会到他们接到电话的想法,所以只提几个注意点

  1. 电话的归属地,外呼电话千万不要把归属地弄成一个十八线的小乡镇!!
  2. 电话的标记,反正我们经常接到被标记为:外卖、快递、骚扰的电话,自己体会一下,当你接到一个被标记为骚扰的电话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3. 人工合成声音,得看企业的技术团队了,怎么让机器人不像机器人呢?反正我上过好几次当。

公众号自媒体等等:大环境洗脑

终于澄清了!人每呼吸60秒,时间就过去了一分钟

我们会觉得公众号、自媒体是一个比较好的有“公信力”的场景,当然,也感谢某些企业的算法,当用户用手机浏览我们在群内、朋友圈等地方推送关于我们产品的文章时,当用户使用一些其他软件的时候,自然有一些和我们产品有关的文章推送给他们了。

哦对了,不要太在乎被别人抢走了你的流量,用户不傻,用户不会只陪你一个人玩。

2. “时间”决定“内容”

上面都是基于“场景”的思考,但是上面我放的图,还有一个时间维度,我们来看看时间维度怎么影响内容。

由于目前工作的原因,没办法把目前做的事拆解的太详细,希望大家理解,但是按照时间维度来拆解,大概就是上图这样一个流程。总的逻辑是,每天都有能吸引用户的新花样(也可以说是提升用户的沉没成本)

对以上的一些理解会出现差异的词解释一下。

  • 课程内容:用户报名训练营,本身是对课程内容充满的期待
  • 疑问:当用户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后,就会开始产生疑问了,可以是课程内容本身的疑问,也可以是其他相关的疑问
  • 互动:可以理解为“被关注感”,比如在群内的时候,群主和用户的互动高,在直播间的时候,老师和某个或者是某些用户的互动性高
  • 课后福利:只要出勤课程,或者是主动找到助教的人就可以领取的常规福利
  • 惊喜福利:打破用户认知的福利,比如常规福利是没有成本的电子资料,惊喜福利就是包邮到家的实物。
  • 限时福利:让用户有感觉占到便宜的福利。
  • 毕业典礼:仪式感
  • 专属:只属于用户的礼物,比如做一个毕业照?

最后“场景”和“时间维度”结合起来才会产生“内容”

当然,如果真的要落实到具体的“内容”产出,以及信息触达的时间,还需要考了更多的因素,欢迎私聊我交流。

 

作者:杜爽;公众号:小杜运营随笔

本文由 @杜爽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公众号注销了,不好意思了,最近项目比较忙,过段时间会开通公众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