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营的商业逻辑:CAC和CLV

秦路
8 评论 39895 浏览 151 收藏 12 分钟

为了简单讲述CAC/COC和CLV的商业逻辑关系,并且说明与运营的关系,我将互联网产品划分成四个时期:增量期、成熟期、收割期和衰退期。

我们假设中的商业模式常会这样谈:老王凭借祖传手艺加互联网思维,准备在陆家嘴开包子铺,老王通过人均100元的费用获取一位顾客,再接下来的数月时光中, 顾客都会不断去买老王的包子,合理收入在500元。现在老王如果能获得300万融资,那么这笔钱会获得3万的用户。并且产生更多的利润。

我们把获得新顾客的100元叫做CAC,把新顾客后续一系列的付费叫做CLV,这是商业逻辑最简化的两个指标。

如果CLV大于CAC,那么老王的包子铺能够开下去,也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那么老王将登上人生巅峰成为隔壁老王。

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产品和运营的可行性都能通过这两个指标粗略判断。下文还会引入COC(Customer Operation Cost)运营成本。

增量期:CAC低,CLV低

我们常称呼这个时期为红利时期。从Web时代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早的那批产品或多或少都抢到不少用户红利。虽然现在移动用户量远远高于几年前,但是用户的获取难度也高于过往。

从不同的渠道看,早期的淘宝、早期的微博、早期的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新拓者都有巨大的先发优势,获取一个新的用户/粉丝/关注者的成本比现在低很多。新来的吃肉,后来的喝汤。那是早期运营者的春天。

这是流量带来的红利。

如果一款产品单独切入用户需求开辟蓝海市场,又恰好用户的需求确实没有满足,市场仍旧存在真空。那么早期用户的CAC也不会太高。

这是市场的红利。

对运营来说,不论是渠道进入的早,还是产品压对赛道,都往往偏机遇。这种模式不怎么有复制性。甚至在大环境下,互联网已经完成大规模的普及,CAC很难再降到几年前的美好光景了。一个运营或许很难再碰上这样的好时期,但还是可以多谈谈。

与运营相关的:

产品在增量期,运营的核心工作就是新用户数,努力抢占市场。

抢占时别忘了关注用户的需求是否满足,别再好赛道翻车。

增量期一般都意味新领域,运营以往的技巧和经验,都会受到挑战和推倒。更多还是看运营的学习能力和灵活应对。

运营玩法也有红利,比如微博抽奖送iPhone,朋友圈集赞送福利。可惜后面用烂的用烂,被禁的被禁。

成熟期:CAC高,CLV低

不少产品诞生伊始,就在成熟期。

某模式或领域证明其有可行性,或者单纯的资本热,就会吸引其他玩家入场,竞争对手出现,瓜分蛋糕。

充分的市场竞争,会消耗用户红利。用户很少会安装两个同类型的产品,这是一场零和博弈。不论是烧钱价格战,还是用户份额争夺,都会造成CAC的急剧提高。最疯狂的日子之一就属滴滴和快的,滴滴和Uber。即使诸多领域不同产品,也会带动互联网整体的CAC水涨船高。

所以很多后进市场的产品,根本没有享受红利期,就进入到真刀真枪的运营厮杀。只有下水了才知道是一片暗礁。你说它撕逼期,竞争期,红海期都可以。

与运营相关的:

降低和优化CAC,发掘出新的用户渠道。例如用户有一定基数,更多去鼓励传播。例如广告昂贵,则多尝试长尾关键词。

用户未必会选择好产品,但用户一定不会用差的产品。与PM一起打磨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你的用户更加昂贵,并且会一直昂贵下去,关注留存和黏性。不要让付费的钱打水漂。

不要花无用功的钱,厮杀中能比对手活得久一点,也是胜利。美团就是一个好例子。

尝试精准运营用户,尝试用户价值的变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不会先圈地获取用户然后赚钱,而是齐头并进。这也是为下一个时期做准备。

了解事实,哪怕自己运营的再好,还是很难撼动高额补贴的优势。

收割期:CAC+COC高,CLV高

如果成熟期是群雄逐鹿。那么收割期就是加冕称王。绝大多数的入场者都会退场,居高不下的成本和迟迟不见的盈利是挂在风口上的两把刀。市场上逐渐剩下一到两家巨头公司,早期的烧钱难以为继。

产品和用户产生黏性。例如社交产品的关系链,电商产品的会员,以及用户积分和等级体系等,都会让用户手机常驻几款APP。用户能开始展现商业价值,故称为收割期。

严格说来,此时CAC的重要性会下降(CAC可能也会下降),运营可以把关注重心转移到运营成本COC,比如各类活动营销,活跃度的维护,以及互联网公司的人力成本大头都能算COC,COC会随着公司和用户规模不断上升。

更重要的是CLV,我喜欢简化为营利,盈利,赢利三个小时期。分别对应着:

  • 营利:不管怎么样,有流水GMV就好
  • 盈利:CLV>CAC+COC
  • 赢利:将模式复制,拓展商业的边界

这三个时期对整体运营的要求也是逐步递高。很多互联网公司有C轮魔咒,就是没有熬到CLV提升,或者提升不了CLV。

CAC是一次性的,就是我获得这个用户花了100元钱,那么就是花了一百元钱,后续不会再有投入。COC是不断上升的,理论上只要用户们一直使用产品,都是支出。而CLV需要不断累加,我今天从用户身上赚10元钱,明天赚5元,产品可能需要一个月才能赚回成本。但用户一不开心十天后就卸载,那么还是亏的。这种复杂性才是运营在商业化道路的挑战。

与运营相关的:

计算CLV的相关模型,如果没有模型,问自己几个问题,并且关注这些问题的相关数据。我现在能从一个用户身上赚到多少钱?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赚回本。这些有商业价值的用户有多少?这些用户还会使用产品多久?

运营的策略彻底清晰,用户分层,用户分群,CRM等。不会像成熟期一样迷茫。

不再只关注CAC,运营的核心KPI变成盈利,用户数还是重要,活跃度还是重要,但是都不如CLV。

至少有一个核心的商业盈利点。最常见的三大盈利点是广告、电商、游戏。运营围绕盈利展开。比如电商会看复购率、购物篮、SKU等,广告会看曝光量、CTR、转化率等。

很多指标变得并不重要,微信公众号阅读数?如果阅读数和广告挂钩,你可以关注,如果阅读数关乎后续订单的转化,你可以关注。单纯一篇文章的阅读数?对不起,很少人care,这很赤裸,但这时期的运营应该懂得很多数据的取舍。

产品会衍生出很多功能,而这些功能或多或少会和商业沾边,都需要运营推动。实际上,这些商业化的功能应该是运营发起或者策划的。

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之对应的是精准化运营。

精准化运营也意味着合理的成本控制。

衰退期:COC高,CLV低

我们永远希望产品能一直好下去,可产品总会有衰退期。

市场已经饱和,没有持续的新用户为产品输血。大企业以前流传一句笑话:如何最快速高效的获得新客户?开拓一家新地区/国家的市场就好了。后期的产品运营,用户数只是一个数字。早期用户增加1000,可能就意味着用户量增加30%。现在用户量增加10000,或许只意味着增加了0.1%。

同时,用户在哪个阶段都会流失。新产品只有10000个用户的时候,每月的用户流失率为2%,意味着200个用户的离开。当产品有100万用户时候,2%的流失率意味着2万个用户。用户越大的产品对流失率越心痛。新用户疲软,老用户又不断流失,用户体量面临着缩小的危险。而流失率的降低非常困难。

内部挑战不断和成本上升,外部则面临变革者的创新,或者是细分垂直领域的侵入。你不能要求用户长久的使用一款产品,QQ多牛逼的关系链,最终还是转移到微信。运营们会发觉从用户身上赚钱越来越困难,不是产品不好或运营不好,而是市场永远残酷。

或许一款产品的衰退会很久,或许新的风口到来产品就一蹶不振了。任何时期的运营都是困难重重。

与运营相关的:

延长产品的生命,和PM不断优化和改进。

关注用户的流失,尤其是高价值用户。

关注新机遇,运营是离用户最近的人,思考如何从旧有中变革。

 

本文由 @秦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大家都是如何鉴别 增长期、成熟期、收割期 的? 有什么样的维度可以考虑?

    来自山西 回复
  2. 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获客成本
    COC(Customer Operation Cost):用户运营成本
    CLV(Customer Lifetime Value):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增量期:CAC低,CLV低
    与运营相关的:
    产品在增量期,运营的核心工作就是新用户数,努力抢占市场。
    抢占时别忘了关注用户的需求是否满足,别再好赛道翻车。
    运营玩法也有红利,比如微博抽奖送iPhone,朋友圈集赞送福利。可惜后面用烂的用烂,被禁的被禁。
    成熟期:CAC高,CLV低
    不少产品诞生伊始,就在成熟期。
    某模式或领域证明其有可行性,或者单纯的资本热,就会吸引其他玩家入场,竞争对手出现,瓜分蛋糕。
    与运营相关的:
    降低和优化CAC,发掘出新的用户渠道。例如用户有一定基数,更多去鼓励传播。例如广告昂贵,则多尝试长尾关键词。
    收割期:CAC+COC高,CLV高
    营利:不管怎么样,有流水GMV就好
    盈利:CLV>CAC+COC
    赢利:将模式复制,拓展商业的边界
    计算CLV的相关模型,如果没有模型,问自己几个问题,并且关注这些问题的相关数据。我现在能从一个用户身上赚到多少钱?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赚回本。这些有商业价值的用户有多少?这些用户还会使用产品多久?
    精准化运营也意味着合理的成本控制。
    衰退期:COC高,CLV低
    与运营相关的:
    延长产品的生命,和PM不断优化和改进。
    关注用户的流失,尤其是高价值用户。
    关注新机遇,运营是离用户最近的人,思考如何从旧有中变革。

    浅谈运营的商业逻辑:CAC和CLV

    来自上海 回复
    1. b站戴师兄?

      回复
  3. 支持你的推文

    回复
  4. 怎样去判断一款产品的市场阶段?

    来自陕西 回复
  5. 人生巅峰成为隔壁老王?哈哈,期待你的文章

    来自河北 回复
  6. 最近在重点学习你的作品,哈哈。

    来自广东 回复
    1. 谢谢

      来自上海 回复
专题
36123人已学习19篇文章
新媒体运营,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专题
1598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数据中台是处于业务前台和技术后台的中间层。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数据中台。
专题
61137人已学习24篇文章
想要脱围而出,你必须学点实在的技能。
专题
1559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需要持续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不断更新迭代。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设计方法论。
专题
15048人已学习11篇文章
SWOT分析法是互联网人最常用的分析模型之一,将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