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问每周精选】第30期:“冷冰冰”的工具类产品,应该要如何运营?

2 评论 16730 浏览 85 收藏 17 分钟

工具型产品,套上“工具”这个词,总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作为用户而言,工具嘛,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出现,不需要你的时候你最好就别碍眼乖乖的躺在列表里就好了,等我有需要你再来。对于用户,这样想是没错的,然而对于做工具产品的公司,这样就完蛋了,要怎么商业化,怎么活下去?这样一来,如何运营工具类产品就是个问题了,提高用户的使用率和留存率是关键。本期天天问收集了工具类产品几个方面的问题,围绕着如何冷启动、如何运营及如何转型进行了讨论。一起来看看吧~

问题清单

  1. 一个新的工具型产品,应该如何冷启动? 虚心求教
  2. 为了“黏住”用户增加其停留时间,工具型产品可采取什么手段?
  3. 一款工具型产品要让用户“走了还来”,需要做些什么?
  4. 不想盲目做社交,但工具类产品的转型之路该怎么走?
  5. 工具类产品应该怎样运营?

————————————————— 我是分割线 —————————————————

问题1:一个新的工具型产品,应该如何冷启动? 虚心求教 @李牛牛

精选回复@小果

工具型产品跟使用场景的关联度高(线下支付、出门打车)可替代性强、同质化严重;且用户黏性低,停留时间短,用完即走。

以上这些都是工具型产品的特点,也是痛点所在。

工具型产品要冷启动进行推广,我认为要建立与用户的交流渠道。

  • 方法1:结合热点,为品牌造势。例如节目冠名、活动冠名等(不过鉴于创业公司,这个不现实,略过吧)
  • 方法2:根据自身产品的特色开展营销活动。具体的例子见15年微信发起的用户使用微信的成长轨迹(我忘了具体的名字),第一个加的人是谁,好友有多少,总共发了多少条动态的统计,在社交软件上疯狂被疯狂刷屏。
  • 方法3:社群运营。在百度、知乎、微博、博客、微信等建立官方号,以及在相关行业的社区里活跃,发布帖子回复问题,能收获一批种子用户。

其次,对于工具型产品的与场景关联度高的这一特点,可以用特定场景唤起用户;例如支付时想起工具产品,在电脑上打字想到输入法,想写字了打开Word……列举用户用到你的产品的场景在哪里。如果是支付产品,和电商平台、外卖平台等合作;如果是输入法,可以直接和电脑、手机厂商合作,直接在电脑上安装等等。

问题详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kv4i8.html

问题2:为了“黏住”用户增加其停留时间,工具型产品可采取什么手段? @小帆雅就是我呀

精选回复@ 柯爱南孩

我认为工具类产品的核心功能,有点类似于用完即走的类型,就是让用户通过产品快速简单的达到目的,让用户用的爽和快,才能从一定层面说明这是一个好的工具类产品。

但用完即走和用户粘性是相互冲突的两个方面吗?我觉得也不完全是冲突的。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用户使用这个工具的深层目的是什么,其实就可以解决用户粘性的问题。

举个栗子:一个提供货币换算的工具型app,用户除了用它来换算货币以外,还可能有其他的需求,比如:附近的atm,附近的免税店,甚至是基于ugc的附近值得买的东西或者攻略都是可以黏住用户的。但前期仅仅是辅助内容,不应该盖过主要功能,当经过一段时间运营,用户量和活跃度上升以后,可以适当的提升辅助功能的权重。

如何黏住用户,还是要结合用户使用你产品的原始目的来思考,如果上面的app只给我提供每日签到,天气预报,新闻资讯什么的,显然和我使用货币换算的目的没什么关系,那就是个失败的功能,甚至用户会卸载掉。

精选回复@王世虎

首先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工具类产品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的易用性问题,再来考虑“黏住”用户的问题,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这里举个支付宝的例子,其实除了去年那个芝麻信用分开通圈子功能的“丑闻”,其实支付宝在争取用户停留时间方面所进行的举措还是有借鉴的地方的。支付宝V1.0很早以前确实一款工具类产品,也即是为买卖双方提供担保交易,后来随着业务的发展,逐渐拓展业务,v2.0包括待还信用卡、基金、P2P、供应链金融这些都是你说的拓展功能吧。我认为支付宝开始出现一些社交功能(好友之间的即时通讯、生活圈),这些社交功能对于支付的后期业务拓展非常有利,其实是为支付宝V3.0做准备的。支付宝即时通讯可以帮助支付宝商家解决各种营销消息及时触达用户的功能,生活圈可以帮助商户解决社会分享的问题,有了这两个功能,支付宝作为一款移动端软件,可以实现各种场景商业闭环业务闭环(支付、商家营销、社会化分享)。

问题详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spn0e.html

问题3:一款工具型产品要让用户“走了还来”,需要做些什么? @soul

精选回复@小松鼠

工具型的产品让用户走了又来,其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首次使用这款工具,恰好是当前这个用户的菜;
  2. 用户用了多款相似工具,但相比这下,这款工具在某一个点上吸引用户,让用户习惯性的去使用它,甚至是在某种场下,专用这款工具;
  3. 因客观原因,不得不使用,例如:某个商店只能用微信支付。

基于此,那么要求这款工具,需要有这样的步调:

第一阶段:立足市场,凝聚用户

  • 让产品使用、操作要简单;
  • 产品要运行稳定、结果可靠。

第二阶段:影响市场,活跃用户

  • 要以符合现实情况为主去优化工具的执行,规避水土不服的症状;
  • 增加互动元素、互动空间,用户参与后可获得某种荣誉、成就、地位、帮助等;

第三阶段:引领市场,工具品牌化

  • 技术、产品革新、创新,改变习惯、方法;类似移动支付。
  • 涉足其他领域,品牌植入;例如:公益,树立品牌形象。

精选回复@文君大大

  • 产品好用到极致
  • 情怀,赋予产品灵魂

第一点就不展开说了,一款工具型产品连好用都算不上,谈何让用户走了再来?以下针对第二点展开陈述。

1、打造情怀,从细节入手

在保证产品的可用性前提下,在某些细节处采取情感化设计。

比如说某资讯APP,通过表现阅读时的亮度以及文字背景间的对比,以及首页的feed流的个性化,来营造一种“我们的个性化服务,让你读的更舒服”的情感。还有某管理工具,在完成日常任务时会有“叮咚”一声响,充分体现完成的爽快感。再比如某社交产品,在聊天页面下拉至底部时,会出现一只尖叫鸡,越往上拉鸡的嘴巴张得越大叫得越响,来提醒你“已经没有内容啦,不要再上拉!”有趣又赋予了产品情感。

2、bigger than bigger

打造出一种产品的格调,让产品的“逼格”与众不同。比如说某乎的slogan就是“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一下上升到世界的层面,国际之风扑面而来;再比如说一个管理类工具,定义为“除去纷乱,还原一个干净温暖的角落”一下子就营造出一种舒适温馨的气氛。

总是深情留不住,偏偏套路得人心,以上这些就是套路了,学会运用。

精选回复@老猫猫

工具型产品首先要好用,不仅是一般好用,是要十分非常极致的好用。因为工具类的产品,本身就有比较高的替代性,如果你要一个用户长期觉得爽,长期满足,以致于对代替品不屑一顾,用不顺手,那么只能极端地满足它。

注意以下两点:

1、产品的核心功能过硬

举个例子,迅雷下载软件下比同类竞品都快,UC就是主打省流量。这些核心诉求下可用性高,自然就能让用户爱它。当然,真正的依恋不单是核心诉求的高可用性,还包含了交互,性能,操作等等的好用。

2、戳中用户痛点

杀毒软件要收费,当时只有360免费。当杀软界都玩免费后,360的份额没降下来吧?

一堆快递都很慢,顺丰虽然贵了点,但是能当日达。你看顺丰做到行业老大,上市了吧?

这些是痛点啊。在痛点下,这个工具或者服务虽然很不人性化、很糟糕,但它为用户解决了问题,大家离不开它啊,就像12306,人们还不是一边骂一边用吗?

问题详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gqknr.html

问题4:不想盲目做社交,但工具类产品的转型之路该怎么走? @哇啦

精选回复@阿南

这个问题刚好撞我枪口上了,现在正在想着这个问题,一个工具型产品的后续之路应该怎么走。先陈述下我的观点。

我认为工具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我们使用某款工具就是想得到某种服务。比如说我打开印象笔记,我要的就是记录的服务,如果将这种服务升级并造成自己的核心优势,那么后续的商业化道路就好走了,比如说奇妙清单,除了一开始工具提供的便捷性,友好的用户体验以外,让用户沉淀下来的关键原因可以归结于数据,你的历史日程和记录都留在了这个应用上面,对你来说就提高了迁移的成本,也对这个应用有感情了。如果此时把这个服务升级一下,输出一些报表,让你能回顾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了(比如支付宝的年度账单、知乎的年度回顾),有哪些地方可以提升等,你就更难离开它了,这就是你的核心优势,可以根据这点来挖掘商业价值。

所以,在工具提供初级服务的基础上,要去找到那些有附加值的,难以被割舍的升级服务,商业化的道路就好走了。

问题详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qs3jf.html

问题5:工具类产品应该怎样运营? @榴芒小丸子

精选回复@刘金杰

1. 产品自身运营

工作类产品并不像社区类产品一样能够组织各种话题,各种比赛,各种投票,因此在内容运营上基本上是下不了什么功夫了。

在品牌、用户、渠道上运营人员可以下公布,包括策划跟产品相关的事件营销,在应用市场上做更新首发,在渠道上有一些媒体曝光咯,多参加移动互联网交流活动,选择好的产品进行互推。

2. 产部外部运营

运营一个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将冰冷的工具型app做成能够交流的“活人”;组建一个群,让app的忠诚加入其中,跟他们聊天,收集他们对产品的反馈。

3. 入口+服务

好的工具型app可以是一个用户进入互联网的入口,当用户进来之后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包括提供另外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有对产品同一需求的用户能够交流起来。例如墨迹天气+拍照;印象笔记+印象人脉,这种例子很多,总之就是在产品线上丰富产品,形成相关性强的矩阵。

精选回复@嘿哟嘿哟拔萝卜

1. 找到产品独特的价值,工具型产品要能抓住用户的痛点,即使小痛点也要是其他家没注重或没有的。用户会因为日历有倒计时功能而专门下载一个app。

2. 尽可能让产品让更多的用户看到,应该说所有的产品都需要,但工具型产品目标群体大都具有普适性,于是显得更为重要。

3. 尽可能让看到的用户找到自己使用的场景,让看到产品的用户一眼看到自己使用的场景。

3. 建立好和忠实用户的沟通,及时了解不同人群真正的需求,及时转化为产品优势。

4. 让产品变得让人乐意分享。工具型的产品在口碑传播能力是非常强的,转化能力也是杠杠的。努力把一个或较少的独特价值扩展到更多能带给用户的服务上,让产品做到让用户认同。

问题详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hv7br.html

总结

做工具类的产品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太把产品当产品了”。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产品,而是你提供了什么服务?你提供的产品价值与什么能产生关联?你的提供的这个产品是否存在价值链条,如果有,你的产品处于价值链条的什么环节?

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精选问题每周有,欢迎食用~配合回复味道更佳(∩_∩)

本栏目由天天问小编@Cecilia 编辑,欢迎大家踊跃提问,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非常不错的干货,不过我还得进一步思考一下盈利点在B端的C端产品如何来运营,苦恼中,求高人指点~

    回复
    1. 在C端先尝试一下更人性化的小功能,先通过积分兑换或者用户的一种行为去赠送一段时间,然后开始收费,费用尽可能的低,进行尝试。具体可参考滴滴的套路,至于B端,就看具体是什么情况了。

      来自河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