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视角:AIOT的趋势与终局

10 评论 13715 浏览 140 收藏 10 分钟

IOT在远去,AIOT在崛起。“我们想要的是万物互联,得到的却只是联网的家庭电器”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已经呼喊了很多年,最终落地的却只是加了联网模块的家庭设备,相比传统式设备的唯一好处只是可以在APP上远程控制设备,亦或是可以定时触发设备。

通过公式”(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可以计算新产品的价值,IOT设备的体验提升仅增加了云端手动控制,体验提升非常有限,因此一直不温不火。

智联网(AIOT,是AI + IOT的结合) 2018年开始崛起,核心是能够运用大量传感设备,综合语音、视觉、动作、温度等数据,实现IOT设备的全自然化的人机交互。

智能音箱是AIOT初期的的典型代表,2018年出货量达到2200万台,智能音箱为IOT的启示是语音交互,但是智能音箱一阵风刮过之后,后面AIOT该何去何从? 笔者从产品角度触发从两条线分析AIOT的发展趋势:

  • 交互方式:语音触发→传感触发→主动触发
  • 协作方式:单机交互→场景联动→多模态协同

阶段一:语音触发与单端智能

AIOT的第一阶段聚焦于单一设备,并且赋予设备听和说的能力,智能音箱是该阶段最有名的产物。典型的应用场景是通过远程拾音,实现对设备的操控,例如:“播放音乐”、“开灯、关灯”,相比APP操控,语音操控更加实时便捷。

但是,并不是什么设备都适合语音化,笔者从使用频次和功能复杂度触发,得出电视(盒子、遥控器)、投影仪、音箱、面板语音化价值较高,空调、冰箱、咖啡机、空气净化器次之。

阶段二:传感触发与多端联动

传感触发

语音触发相比手动触发方便程度有明显提升,但是在一些场景下依然不是很方便,试想夜晚下班回到家,大部分人是不想说话的。

因此,大家开始思考触发方式上有没有比语音触发更便捷的方式?

结果就是传感器触发,通过红外传感器可以识别人体经过,通过温度传感器识别温度变化,通过摄像头识别人脸、动作和姿势等等。通过传感器可以实现初级的主动互动,效率更高,更便捷。

典型场景:

  • 夜晚起夜:客厅和卫生间根据传感器识别到移动人体,直接开灯。
  • 酒店:一段时间检测不到房间有人,关闭所有电器节约用电。
  • 教育:摄像头智能检测儿童坐姿,坐姿不正确通过语音进行提示。

场景联动

第一阶段的控制是基于单设备的,但是随着家庭智能设备的增多,用户很多需求是多任务并且跨设备的。

例如:早上开灯的同时期望把空调也打开,打开电视的同时期望把窗帘关闭。场景联动的目的就是围绕用户场景,多任务同步或异步自动执行,共同满足用户诉求。

典型场景:

  • 早晨场景:睡醒后,口令”早安”,打开窗帘,打开空调,播报时间、今日天气,然后播放适合晨间收听的音乐。
  • 回家场景:回家打开门的瞬间,灯光打开、音箱播报欢迎语或者留言、空调调整到合适的温度、热水器打开,电视打开并播放正在追的剧。

不同场景的用户需求强度:

在阶段二,无论是用户效率和便利度已经有一个跨越式提升,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 交互模式虽然无需用户开口,智能化程度已然很高,但是对用户情感上的关怀尚未体现。
  • 场景联动打破了多智能设备之间的信息鸿沟,但是仍然停留在指令的串行或者并行执行阶段,多设备间的协同仍未得到深度体现。

阶段三:主动交互与多模态协同

当设备能够对用户主动发起关怀,并且可以将家庭智能设备打散重构,协同完成更复杂的任务,我们就进入了第三阶段。

主动互动

我们对人工智能的畅想,希望它是有温度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可以主动互动,当然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前提是不打扰。

想做到不打扰的主动互动,需要有充分的的用户画像,知道用户喜好,知道用户在空间中所处的方位,知道用户此时此刻的需求,然后给与精准的关怀。

典型场景:

通过传感器感知用户要出门,通过声纹感知用户好像生病了,通过云端知道今天要下雨。在用户要出门的时候主动提醒说”今天天气不好,记得带伞,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去看下医生”

多模态协同

多模态(MultiChannel)协同指的是围绕同一场景,通过将多种设备的输入方式和输出方式打通,实现多设备协同或场景迁移。

多模态协同与多端联动的差别是多端联动的最小单元是设备,多模态协同的最小单元是通道(Channel)。

举个例子:智能音箱是一个设备,但是有2个Channel,分别是麦克风和扬声器,电视有2个Channel,分别是扬声器和显示屏。将设备的Channel拆开然后重构会发现IOT的交互能力边界会被大大延展,语音、视觉、触屏、手势,甚至你的「表情」,有哪些设备,哪种方式更舒服、自然,都可以用来满足你的需求。

典型场景:

话费充值:当用户看电视时,用户欠费通知下发(利用电视的显示Channel),将欠费信息投放到电视上。通过智能音箱(利用音箱的扬声器Channel)播报欠费信息,用户通过音箱(利用音箱的麦克风Channel)直接发起缴费请求,然后将付费信息推送到手机上(利用手机的显示Channel)直接支付。

客人来访:当门外有客人来访时,摄像头自动将来访的者的画面投放到电视上(利用电视的显示屏Channel),然后通过最近的音箱(利用音箱的扬声器Channel)播放有人来访的通知,用户可以对最近的智能音箱(利用音箱的麦克风Channel)发起指令开门或者与来访者进行语音对话。

我们认为:主动互动和多模态协同是AIOT当前可预见到的终局体验,而且即将到来。

那么,目前在能力储备上需要储备哪些能力呢?

  1. 边缘计算与离线指令:IOT设备往后发展一定会面临安全问题,例如被远程操控家庭的摄像头、热水器、电视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做设备端的边缘计算,通过离线指令技术在本地识别用户意图并进行本地执行。
  2. 多模态协同标准:构建多模态的标准协议,使得加入该标准的智能设备不仅可以共享状态和信息,还可以通过云端下发对所有Channel的控制。
  3. 空间感知与仲裁:感知用户的所在位置,用最恰当的设备(仲裁)进行回应用户需求。
  4. AI与IoT的结合已经成为了趋势发展的必然,内部拆解来看会经过语音触发和单端智能、传感触发和多端智能、主动交互和多模态协同3个阶段。

以上。

 

作者:Jason,微信公众号:Smart_Byte。

本文由@Jaso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不同场景的用户需求强度” 这里的数据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取的呀?

    来自广东 回复
  2. 分析的非常好,我觉得离统一的平台至少还需要五年的时间

    来自福建 回复
    1. 我乐观一点,三年左右

      回复
  3. 华为目前在做基于PLC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控制,你有了解吗?目前我们做中控的产品,之前做的用户研究是否可以分享哇~~

    来自广东 回复
  4. 您好!IoT这种写法才是对的;(介词小写,英文缩写)大佬,细节还是要注意的 💡

    来自湖北 回复
    1. 感谢指正

      来自浙江 回复
  5. aiot目前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并向第三个阶段攻坚。第三个阶段是我们做智能家居梦寐以求的。对于第三个阶段我有一个想法,在主动交互外还有一个半主动,即在被用户主动唤醒后,能够自动安排中间的相关事宜。比如用户添加了一个明天十点在某地见客户的行程。ai能够设定明天晨起模式的时间(假定要早起),叫好外卖并且能够提前安排好车辆等事宜。
    这个模式有别于场景联动,场景联动更多是编程设定;且这个是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又不是完全的主动,这种模式更像一个助手而不是一个有人性的“人”。

    回复
  6. perfect,举例很清晰,自己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想想前两天去面试智能产品,自己的回答真的是惭愧,希望自己能转岗成功,不断思考。

    来自北京 回复
  7. 说的太好了学习了,本人也是Iot产品经理,之前创业也接触过AI领域,思路完全正确,但是还是一个问题,用户是否对这些使用场景的刚需有多大,说实话,就现在的情况而看,依然不会很火。

    来自北京 回复
    1. 我们之前做过调研,但就目前的体验来看,用户不觉得是跨越式的提升,但是一旦用户开始使用了,基本上就离不开了。AIOT还在等一款爆款产品出现,当然也可能压根不存在这样的爆款,但是有一天大家回过头来看,不知不觉间,AIOT已经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