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WMS库内管理设计
仓库系统的设计基本可以分为五个大模块,出库、入库、库内、基础资料、策略。本篇主要针对于库内管理进行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
不同于出入库偏重流程和效率的管理,需要通过系统快速准确的推进流程,库内的管理更多的是偏重于针对点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那么什么是库内我们需要管理的点呢?
按照对象和管理内容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四大类:货品管理、人员管理、库/库位管理、设备管理。
货品管理
货品在库内需要管理什么呢?
仓库作为整个供应链的底层供给,需要准确的向上游反馈当前的可用商品信息,为销售、采购提供支持,同时在上游有需求时进行快速的作业反馈,所以库内需要管控好货品的品质、数量、位置。
1. 品质管控
(1)商品基础资料:在货品基础资料中,需要根据需求定义好货品的相关字段,包括但不限于:类目、长宽高、保质期、临保期、重量等。如果是组合货品,还需要维护组合货品的组成关系。
(2)良次品变更:良品转次品通常是由于到期、库内损坏等原因;次品转良品则是因为维修、二次加工等原因。通常品质的变更,特别是次品转良品是需要审批流的把关。
(3)到期预警:通常到达临保期时,商品进入预警报表,上游人员(如采购、销售)可以及根据产品状态进行策略处理(促销、退供等)。
2. 数量管控
盘点(盘盈/盘亏):盘点是指对现有库存的数量确认,确保系统库存和实物库存一致。
- 按盘点时系统库存是否可见可分为明盘、暗盘;
- 按盘点频次可分为日盘、月盘、季度盘等;
- 按盘点范围可分为全盘和部分盘点。
冻结/解冻: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场景下,虽然当前仓库有商品但是暂时不计划在前台销售的,通常需要进行商品的冻结。解冻则是冻结的逆向操作。冻结通常是指定数量指定库位(可默认)。
3. 位置管控
(1)移库:将货品从A库位移动到B库位的操作。
(2)补货:补货通常是由于受管控库位(一般是拣货位)库存不足所触发的。当受管控库位库存低于设定值时,系统触发补货任务,由员工领取任务后对此库位进行补货。
4. 其他
库内加工(拆解):对于一些定制礼盒或其他特殊组合商品等,会存在库内加工的需求。通过加工工单将单品组装成组合商品,此时单品库存减少,组合品库存增加。
既然有加工,当然也会存在逆向的拆解。仓内为了提高出库效率,很多热品往往会进行提前加工的方式,那么在滞销后就需要结合实际销售情况和其他组合情况进行库内拆解了。
人员管理
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新增、停用及基础信息的管理。
权限管理:上面提到了很多库内的操作,而出入库也有很多相关的系统操作,那么谁可以进行相关的操作呢,就需要在权限管理中进行相关的设置。通常是通过角色或岗位的分配关联对应的可用操作及数据权限。
绩效管理:系统可通过记录流程操作人及作业时间来反馈员工的效率,当然效率指标的定义需要人为的介入,比如对入库人员考核的是入库量,对于拣货员考核的则是拣货准确性和时效。通过绩效管理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人效是贯穿在出库、入库及库内的,并不单纯指库内操作。)
库/库位管理
库位管理:库位的设置不仅仅是给库位取个编码,还需要对库位的相关操作属性、存储属性进行设置,比如这是拣货位还是存储位?良品库位还是不良品库位?是否允许商品混放?同时还需要定义好库容的存储上限(往往是不会让一个库位100%满容的,不利于拣货实操)。
容器管理:除了标准的库位外,仓库内的周转、暂存等都还会涉及到中间中转容器如托盘、周转筐等,我们统称为容器。而这些容器目前在什么状态以及它们现在装了什么货品则是我们需要在这个模块中进行管控的。
利用率管理:仓库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资本投入,而这个投入折算到库内的每个库位上,使得每个库位都有了对应的成本,那么如何确保企业的投入物尽其用了呢?库位利用率这个指标就可以很好的反映这项成本的投入使用比。
设备/工具管理
设备基础信息:主要需要维护设备/工具的基础信息。
工具领还:部分的库内操作如打包、维修加工等需要工具的辅助,员工可以申请领用工具,并在结束后进行工具的归还。同时此功能可支持查看当前工具的归属及历史领用情况。
如果库内没有需要重点管理的设备或者工具的领用,那么基本的台账功能就够用了,并不需要特别复杂的管理模块。
总结
通过以上针对管控对象的分析,最后我再从操作、基础信息、数据报表这三个维度对库内的管理进行概括。
本文由 @YOU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学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