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功能的错误性:证伪模型

2 评论 9009 浏览 22 收藏 18 分钟

编辑导读:追求功能的正确率,才让从业者有了好的机遇。但是未上线的功能结果无法预测,我们也无法证明功能一定是正确的。本文作者基于证伪模型,对此问题展开了分析和讨论,与大家分享。

产品经理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成功例”相关的问题,面试官希望通过求职者的成功案例,判断求职者是否具备相应的产品能力。这很不公平,但却很现实。

毕竟互联网不是乌托邦似的理想国,而是更加现实的,更加残酷的商业竞争社会。

01 “成功案例”的制约

相同从业经验的情况下,成功案例的卓越性也决定了从业者的求职范围。

具有卓越的成功案例,更容易获得顶级公司,大公司的垂青,若是只有工作经验,缺少成功经验,基本会与大厂无缘,只能在中等规模的公司 ,小规模公司,乃至一些早期创业团队里任职。

如果是多位产品经理竞争相同的岗位,成功案例的差距也是能够影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

同样应聘小公司的产品经理岗位,有卓越成功案例的产品经理会胜过有普通成功案例的产品经理,有成功案例的产品经理则远胜过没有成功案例的产品经理。

有成功案例的产品经理,可以进入更好的环境,进而让自己拥有更好的成功案例,没有成功案例的产品经理,只能进入糟糕的环境,得到越来越糟糕的履历。

这很残酷,优秀的人,会越来越优秀,糟糕的人,会越来越糟糕,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无法苛责企业的过高要求。

站在企业的角度,产品经理的岗位,是极为重要的岗位,需要企业配合产品经理的策略,投入相应的资源。

可能一个功能性的需求,就要投入数十万的研发经费,一个战略性的需求,甚至要投入数百万的研发及市场运作经费。

意味着企业将会为产品经理承担极大的风险。

为了降低这种风险,企业会对产品经理的能力,以及过往的经历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在情理之中。

推己及人,即使我们自己是创业者,自己就是CEO,也难以将数百万,数千万的项目交给一位没有成功案例的产品经理。

所以,问题不在于企业的高要求,而在于我们作为产品从业者,如何让自己拥有成功案例。

02 功能的数量与正确率

成功案例在岗位竞争中的绝对优势,算是产品行业的潜规则之一,知晓的人很多,不知晓的人也很多。

所以产品从业人员形成了两个阵营:知晓的,追求功能正确率,不知晓的,则会追求功能的数量。

数量阵营的产品从业人员,用最少的思考时间,做最多的功能,每天都在原型图,需求文档,团队沟通之间渡过。

追求正确率的产品从业人员,用最多的思考时间,做最少的功能,每天都在思考中度过,一页原型图往往要自己修改数次。

两者的区别在于:

  • 前者,可以用一天完成一套64页的产品方案原型设计;
  • 后者,可以用一周,完成一页的功能原型设计。

结果上来看,不论是薪资,还是公司内部的晋升空间,公司外部的发展空间,职场的赢家,往往都是追求正确率的产品经理。

情感的角度,追求功能数量的产品经理往往极为羡慕能够用一周绘制一页原型图的追求功能正确率的产品经理。

归根结底,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并不是以数量和速度衡量价值的行业。

甚至,我们可以认为功能的数量,与岗位的价值,没有必然联系,功能越多,不代表价值就越高,功能越少,也不代表价值越低。

所以,产品经理实际上只有一个阵营。

所有产品经理,都希望自己做的产品是有价值的,都希望自己做的产品是成功的,我们都希望能去追求功能的正确率。

只是数量阵营的产品经理,受限于现实条件,身处逆境,只能被迫地去追求功能的数量,没有过多的思考时间,也没有实质上的产品决策权。

但是,这里有一个错误,一个很严重的“因果倒置”错误。

数量阵营的产品从业者认为:对方有好的机遇,所以才能追求功能的正确率,而我们没有好的机遇,我们的机遇特别糟糕,没有办法追求功能的正确率,只能被迫地追求功能的数量。

简单来讲,部分产品经理认为,“因为”有了好的机遇,“所以”才能追求功能的正确率。

但这是错误的,是因果倒置的。

实际上,是追求功能的正确率,才让从业者有了好的机遇。

正确的功能,也是一种成功案例,恰恰可以用来敲开好机遇的大门,可以让我们选择更好的公司。

正确来讲,是因为我们追求了功能的正确率,才有了基于功能的成功案例,才入职了一家更好的公司。

追求功能正确率是“因”,抓住好的机遇才是“果”。

真正困扰我们的,实际上是方法。

我们缺少一种能够提升功能正确率的方法。

03 证伪

产品经理所做的工作有很大程度是对未来进行一种预测,我们想实现某种功能,是因为预测该功能上线以后能够取得某种期望中的结果。

但未来的事情,毕竟是尚未发生的事情,存在很多的变数,这给我们的证明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如同无法证明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除非能够找到所有的乌鸦,否则,就无法证明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但这并不现实。

我们也无法证明这些功能一定是正确的,除非能将所有影响结果的因素都罗列出来,包括人性,社会变化,经济变化等等,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的所有信息,否则,就无法100%证明功能是正确的。

但,我们可以证伪。

只需要找到一只不是黑色的乌鸦,就能证明“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是一个伪命题。

据报道,在我国的新疆阿尔泰山,以及湖北神农架等地区已经发现了全身雪白的乌鸦。

国际上,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家,也都发现了全身雪白的乌鸦。

这些白色乌鸦的存在,就是对“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证伪。

同样的,只要找到一个错误的点,就可以证明功能是错误的,可以证明这项功能是一个伪命题。

通过过滤错误的功能,就能降低功能的错误率,对应的,功能的正确率就得到了提升。

证明功能是错误的分析方法,就是证伪分析法,其代表方法论,就是证伪模型。

04 证伪模型

证伪模型一共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是一种功能错误,每一层也都有独立的错误分析方法,并且,具备递进关系,分别是问题严重性分析,条件充分性分析,平均成本分析。

三层模型,犹如三重过滤网,对错误的功能进行三次筛选过滤。

第一层:问题严重性分析

问题严重性分析,是证伪模型的第一层分析,也是效率最高,最容易判断的环节。

核心原理在于:

存在被影响用户的问题,才是真实存在的问题,若没有被影响的用户,那么问题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而不存在的问题,就不需要解决。

从业者可以通过分析是否存在受问题影响的用户,以判断该问题是否真实存在。

也可以通过分析受影响用户的规模,以判断该问题的严重性。

若是不存在的问题,或者严重性较低的问题,便是可以不解决的问题,会被该层分析方法所过滤。

只有通过了第一层分析,确定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并且受影响用户规模较大的问题,就会进入证伪模型的第二层。

这类型问题,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层:条件充分性分析

条件充分性分析,是证伪模型的第二层分析,也是性价比最高的分析方式。

其核心原理在于:

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一些特殊条件,只有这些特殊条件满足时,问题才会真正的被解决,若是条件不满足,就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而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就不用解决。

条件充分性分析,通过对是否满足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以及条件的充分性进行分析,进而判断该问题是否能够真正的被解决。

若是条件不满足,或者条件不够充分,该问题就属于无法解决的问题,会被该层分析法所过滤。

通过第二层分析法,也就表示指这项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能够通过证伪模型的第一层以及第二层,也就表示,这项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并且“可以解决”的问题,将会进入证伪模型的第三层。

第三层 平均成本分析

平均成本分析,是证伪模型的第三层分析,也是最后一层分析,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层分析。

其核心原理在于:

只有公司存活,才能为用户提供长期的,可持续性的服务。

平均成本过高,有可能过度消耗公司资金,减短产品寿命的问题,是不应该被解决的问题。

平均成本分析法,是三层证伪模型里最复杂的一个错误分析法,其所锚定的问题,也是目前隐藏最深的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需要解决,也可以解决,但却是以透支产品生命力为代价,如同杀鸡取卵一样,得不偿失。

产品从业者,可以通过分析功能的人均使用成本,次均使用成本进行分析,过滤掉平均成本过高, 超出可承受范围的功能。

通过平均成本分析,就意味着通过了证伪模型,该功能也就具备较高的正确率。

证伪模型设置的三种错误分析方法,针对三种常见的错误功能进行分析,分别是“不需要解决 的”,“无法解决的”,“不值得解决的”。

对应的通过标准,则是“需要解决”,“可以解决”,“值得解决”。

只有同时满足三个通过标准,才能够完全通过证伪模型。

这样一来,大部分错误的功能,都会被证伪模型所过滤掉,极大的降低了功能的错误率。

最终,也就增加了功能的正确率。

05 思考一下

现在, 我们尝试将证伪模型完整的应用在项目当中吧。

产品背景

这是一款职场社区产品,为互联网从业者提供服务,主要包含互联网资讯,自由言论(类似朋友圈),好友通讯等功能。

产品处于稳定发展期,愿意为用户单次行为付出的成本较低。

已知数据如下:

  • 用户数据:产品累计100万用户,日活20万。已建立好友关系链5万对,经常联系的好友关系链5000对。
  • 资讯数据:平台每天都会产生100条资讯内容,来自100位职场自媒体作者,平均粉丝150人。平均每篇内容阅读量500,获赞0.3次,评论0.1条
  • 自由言论:每天会产生5万条自由言论,平均阅读数500,获赞10次,评论2条,累计每天会获赞50万次,评论10万条。

问题:

你是这款产品的主要设计者,现在,创始人有四个想法,向你提出了咨询。

你的意见,将会决定哪个想法被采纳,剩下的三个想法将会被舍弃。

在用平均成本进行分析时,请参考以下信息:

  • 成本刻度单位为:每人
  • 标准值为:0.5元

选项A:漂流瓶功能

实现成本:5万元

用户可以通过漂流瓶功能,编辑一段交友,或者其他形式的内容,完成后,系统将会把漂流瓶随机投放给其他的用户。

漂流瓶功能,可以扩宽用户的好友半径, 促进好友关系链的形成。

错误选项:问题不存在。

选项B:付费咨询功能

实现成本:10万元

用户可以向职场自媒体作者提出付费咨询的申请,需要预付咨询费用给平台,作者同意后,双方通过平台提供的特殊聊天工具,进行咨询和解答,提问者确认咨询完成后,预付的费用将全额结算给作者。

付费咨询功能可以提升作者的收入,从而刺激作者生产更多优质的内容。

错误答案:条件不满足,需要更高的阅读量以及评论量。

选项C:好友发红包功能

实现成本:15万元

用户可以发现金红包给自己的好友,红包额度单次不超过200元,24小时未领取,红包金额将全额退回。

发红包功能,可以促进用户与用户的好友关系,形成更多的“经常联系”的好友关系链。

错误答案,人均成本过高,问题真实存在,有条件解决

选项D:匿名社区

实现成本:8万元

用户可以在匿名社区匿名发布言论内容,可以是职场的吐槽,也可以是公司内幕八卦信息,支持文字和图片的信息。

匿名社区可以降低用户生产内容的顾虑,能够大幅度增加每天产生的内容数量,也能满足用户的八卦心。

正确答案,需要证明问题真实存在,有条件解决,以及测算人均成本。

#相关阅读#

隐藏任务:预判功能的正确性

功能所解决的问题,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我们的功能,一定能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功能分析法:平均成本

#专栏作家#

枯叶,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9年经验产品经理,3年产品总监经验。擅长数据增长,商业模式。曾孵化过千万级用户规模的创业产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O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为什么好友发红包功能成本15W,人均成本过高?

    来自北京 回复
  2. 平均成本可以增加一个“当使用人工来代替系统进行处理时,此问题即可被解决”的一个选项,把他作为一个需求的缓冲区,当人工成本有超过了开发成本趋势时,则立刻解决此需求。当然这个一定是要经过分析后决定,否则什么需求都可以用这个来解决了,哈哈

    来自云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