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功能的保健与激励(五)
保健与激励,从本质来说,我们是要解决哪些功能需要重点突破,哪些则是够用就好。
任何一个功能背后都是资源的投入,设计、开发、运营以及后续的维护,都需要成本。在这里增加投入,就意味着在另一个地方减少投入,最终要取得最优的产出,这本身也是一个运筹学问题。功能层面的优先级区分,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排序,而要深入看待不同类型的功能。
组织行为学中的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认为,影响人们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种: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就像为大家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灯光、温度等等(当然实际当中还包括更多的常规内容)。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同样可以用在产品设计当中。
对于任何一个产品,有一些需求的满足是保健因素。这类需求需要得到满足,不然会影响到用户的满意度,但是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再进行改进,用户的满意度也不会再上升。而另一些需求则是激励因素,没有的话能马马虎虎接受,但是只要我们在这里满足好用户的需求,满意度会大幅度上升。
手机是典型的例子。手机市场的早期,摩托罗拉生产的手机以质量好、信号能力强著称。然而逐渐的,通话功能成为了保健因素,人们认为手机良好的通话功能是理所当然的,更好的信号接收能力并不会增加用户的满意度。这个时候诺基亚凭借良好的工业设计脱颖而出。最初诺基亚一个成功的设计是将手机的天线隐藏起来(是的,现在理所当然在手机上是看不到伸出来的天线的,但在当时所有的手机都有暴露在外面的天线)。这样的外观设计在当时就是一个良好的激励因素。而再往后,诺基亚与苹果之间,也发生了同样的故事,只是这一次激励因素到了虚拟产品的设计当中。
在一个产品内部,我们总是能分解出来保健型的功能和激励型的功能。早期的天气应用,天气数据本身是保健,而如何让这些数据更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则是激励。例如对于手机助手类软件,通讯录、短信相关的需求,就是保健因素,用户总有有这样需求的时候,甚至往往是用户初次使用或者更换手机时,需要导入导出通讯录、短信等等,但是即使做的再好,用户也不会感觉太兴奋,因为用户觉得本来就该如此。而应用下载、管理相关的需求,则是激励因素,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只要做好就能大幅提升用户满意度。在一个功能内部,各种子功能,同样存在着保健与激励,在做决策时,需要区分对待。
在做产品时,对于激励因素类的功能,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投入最大的资源来做好;而对于保健因素类的需求,则在做到基本满意后,以维护为主,解决最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即可。这里的背景,是我们的资源永远不可能充足,一定需要做出取舍,将好钢用到刀刃上。
保健与激励,从本质来说,我们是要解决哪些功能需要重点突破,哪些则是够用就好。「重视每一个细节」是一句没错的话,但又并不正确,因为忽视了其中的资源投入和时间点。在 iPhone 推出的早期,很多功能都并不全面,够用就好,甚至不少功能的缺失还饱受诟病,因为没有办法在所有功能上都向诺基亚等传统手机厂商看齐,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成功。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敢于「够用就好」,往往比做的更好更难以抉择,更考验产品经理、设计师和产品决策者的能力。够用就好的目的,就是为了集中资源,投入到真正的激励型功能上去。
相关阅读
#专栏作家#
马力,最美应用创始人&CEO,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擅长互联网产品设计、需求挖掘、流量和用户体验。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