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连载13):在产品中,如何对用户的轨迹进行规划和引导

0 评论 13393 浏览 84 收藏 7 分钟

用户在使用产品时,都会有相应的操作轨迹和视线轨迹。

在用户界面里,往往让用户多点一下、点的时候多费点劲、按钮的距离远了一些,就可能会影响用户的临界点,带来转化率上面的差别。

在人机工程领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概念叫费茨定律(Fitt’s Law),它的核心是数学模型:移动到目标区域所需要的时间是目标区域的距离和目标区域大小的函数。省略掉公式,简单的说它的结论:目标越大,指向越快。目标越近,指向越快。

对应到产品的用户界面里:屏幕元素(控件)的大小越大,就越容易被快速点击到。在用户当前操作的屏幕元素附近的元素,更容易被快速点击到。在屏幕边缘的元素,因为有边缘本身定位的作用,也更容易被快速点击到。

搜索引擎里的广告,放在搜索结果列表的顶部,效果一定好于放在侧面独立的位置。早期 Google 的广告就是放在侧面,现在也放在列表的顶部,当然是明显标明了广告。在眼动研究中(利用眼动仪追踪用户眼睛的注视位置和轨迹),用户查看搜索节目的视线分布呈F型,也就是说最上面的几行会有更多的曝光机会,而再往下则迅速减少。正因为如此,无论是通过投放广告还是 SEO(搜索引擎优化),让自己排在搜索结果的前面会非常有意义。在应用商店里的排名也是同理。

用户在使用产品时,都会有相应的操作轨迹和视线轨迹。抽象来看,我们实际上就是在产品中对用户的轨迹进行规划和引导。用户在搜索时,无论是视线还是鼠标/手指,都在搜索列表区域自上而下分布,顺应用户的视线和操作轨迹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点击机会。而脱离用户的轨迹,则意味着需要让用户付出更高的成本,这样的成本可能就是稍微挪动一下手指,或者抬一下眼睛,却已经足以影响转化。

用户的视线轨迹会动态的受到内容及其形态的影响。例如,总体而言图片相对文字更容易吸引用户视线,动态内容相对静态内容更容易吸引用户视线,等等。这里最重要的是对比。在一张白纸上,有一个黑点,就很容易吸引用户视线,同样,一排黑点中间有一个红点,也容易吸引用户实现。

在产品中可以运用这些规律巧妙的引导用户视线。例如,如果想要在用户初次使用时引导用户使用某个功能,点击某个按钮,可以加上一个适当的动效,来吸引用户注意。使用留白,在按钮或者影响功能入口周围通过空白背景来强化,也能够将视线集中过来。页面切换的动效也很重要,和内容相匹配的页面切换效果能够让用户的视线自然过渡,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产品的详情页面打开时会有相应的切换效果。

用户的轨迹会受习惯的影响。早期的 Web 非常流行 Banner 广告,就是在页面上面有一个广告条。然而随着用户经验的积累,会默认相应的位置有广告,从而习惯性的迅速跳过。这是用户行为的耐受性问题。大多数互联网广告都会遇到同样的局面,所以后来开始流行原生广告,其实就是外在表现的不像广告,嵌入到正常的内容当中,借助用户的正常轨迹制造转化。

有时候我们会有另一个困扰,本来是产品中的正常功能或者内容,因为外表太像广告(例如是采用一张看起来像广告的照片或其它图片),也容易被用户忽略掉。这时候需要额外留意,避免不经意间带来的损失。内容的表现形式要避免和广告类似,减少被用户忽略的几率。有广告是正常的,用户不想看广告也是正常的,这二者之间本来就是在不断的动态平衡。

系列文章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连载12):考虑产品的内在机制时,需要利用好正反馈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连载11):重视信息产品中的隐喻,引导用户对界面的使用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用户的行为会受到路啊径依赖的影响(十)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如何帮助用户跨越门槛(九)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用户行为的惯性定律(八)

#专栏作家#

马力,最美应用创始人&CEO,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擅长互联网产品设计、需求挖掘、流量和用户体验。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