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得到真实的用户需求?

4 评论 15573 浏览 178 收藏 9 分钟

这是个很有趣又很棘手的问题,最近问我这个的朋友很多。类似的问题还有:

  1. 真实需求是真正可以在产品投入市场前预知的吗?
  2. 针对某些需求完成了产品,投入市场后效果差,就证明需求是非真实的吗?
  3. 成功的产品,都是因为对需求的预测比较准确吗?

我先回答“怎样得到”这个问题。

完成需求的过程并非只是简单的一步,在我看来可以这么描述:

获取信息 – > 整理统计 – > 分析总结 – > 功能设计 – > 实景验证

获取足够全的信息。

途径极多,比较常见的就有:

  • 公开信息。包括新闻(百度新闻、科技媒体、微信搜索)、大众评论(微博、微信、知乎)、相关领域的网站和论坛、各种互联网分析网站(比如艾瑞咨询、企鹅智酷等)。
  • 用户调查。在线问卷(问卷星等)、线下问卷,还可以委托代理公司等。
  • 用户访谈。找到目标用户中较高质量的进行跟踪访谈,高质量的定义一般是在领域内资深、对产品体验要求高、有话语权,以及擅于表达。
  • 行业专家、同类产品从业者访谈。可以获得更落地、更真实以及更深入的一些信息。

通过这些途径,要获取的信息大概是:

  • 市场规模、市场特点
  • 竞品状况、用户使用情况
  • 目标用户特征
  • 用户目前满足同类需求的方式
  • 用户期望其它哪些方式满足需求

按道理说,这些都是基本常识性的东西。但很多有创业点子的朋友来问我的时候,我都特别懵逼。

“你说的这个两年前就有了啊。”

“你这个市场有多大根本没有调查过吧…”

“你觉得用户真的有这种使用习惯吗?”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少遍了。

即便是所有信息都尽量获取全了,也只是完成需求分析的第一步。后面的几步真正做的人、做好的人,会越来越少。

整理数据、总结信息,并得出分析。

整理和总结实际并不是特别棘手,稍有统计知识或者做过调研,这些都不用多说。

我想提到的是,在每一步统计和总结中,一定要做到两点:A. 有逻辑 B. 避免陷阱

比如,朋友的二次元项目做调研,发现垂直领域女性用户比例是 95%,是问卷得来的板上钉钉的,但做调研的过程中眼尖的他们发现,男生很少愿意填问卷,所以真实比例肯定是比这个小的。

包括题主说的也是一样,由于种种目的,问卷填写者不会填写自己的真实意图,访谈者也可能不会告知真实的想法。

另外,对于很多用户们提到的想法和灵机一动的点子,要发现背后的需求,要做沉淀,而不是把这些东西当成真正的需求。

比如用烂了的这个梗:

比如用户说一直想有人给他做饭,你不要就觉得需求是“找人做饭”,应该记下来的需求点是:平时忙没时间做饭,又不想出去吃觉得不干净。这样抽象出来的核心就是:方便、快捷、卫生。

如果只是找个人做饭,结果预约步骤麻烦、上门服务又不够干净,即使再便宜也没用,因为这不是他的需求点。

将需求转为功能设计

我们在做产品设计时会觉得这一步很简单。用户饿就给饭吃,用户渴就给水喝,这么简单的事情,为毛还要单独拿出来说?

还是刚才的例子,上门做饭,方便要方便到什么程度?干净要干净到什么程度?OK,方便和干净的程度你大致有体会了,预约流程和上门服务的规范具体要做成什么样能满足呢?

还是烂大街的例子,微信当初的语音对讲功能满足的就是移动设备上的方便、快捷沟通的需求,但在大部分产品设计者的心里,IM 的王道还是怎么把文字和表情做到极致。

很多经典案例或者优秀产品设计总结,都会把“另辟蹊径”、“卓尔不群”、“意料之外”、“上帝之手”来作为形容,然而实际上这些优异的产品设计都是基于用户已有的需求。跟我一起念:用、户、已、有、的、需、求!

我们之前也购物,所以我们也用淘宝。我们之前也读报看杂志,所以我们也用知乎日报和一刻。我们之前也到处贴广告发通知,所以我们也用 58 同城。

需求必须是一以贯之的,你做一个天气 APP 是为了解决用户快速获取天气信息的需求,可能还有得到更多诸如环境信息、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的附加需求。但你还要做社交、做智能硬件,切的就离原来的需求差好几个次元了。没错我就是黑墨迹天气。

当然,最牛的产品经理也不能保证自己设计的功能就真正符合了用户的需求,这时就需要下一步了。

快速验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修正需求

这时候可以回答开头提到的三个问题了:答案显然都是否定的。

一个产品真正能不能火,因素实在太多。没人能确保自己的产品做出来就能让用户觉得卧槽牛逼,更多的情况是,在不温不火中慢慢发现了需求的偏差,慢慢做好了更重要的功能,慢慢成为了真正受欢迎的产品。

模仿 Twitter 的产品当年很多,新浪跟大家做的方式不一样,跟 Twitter 也不一样。它敏锐地把控到了娱乐、文化这一方向在国内的趋势,所以能做成做大。

做团购的产品当年也很多,美团对用户端率先上了全额无条件退款的功能,对商家端率先提供了半自动结账的功能,很快就势如破竹。

这些都并不是因为谁的天才,或者谁的巧合,就是因为对产品在运营过程中发现的需求的把控做得出色。小米一直提的互联网思维不就是讲这个吗。

作为总结,就一句话:

任何需求的分析和总结,要有逻辑、避开陷阱;任何需求的修正,要投入市场、观察用户。这样就能做出符合用户真正需求的产品了。

#专栏作家#

刘飞,嘟嘟美甲联合创始人,锤子科技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豆瓣《最好的时代:可能是最真诚的创业日记》作者。文能提笔抒情,武能切图画交互。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快速响应很重要

    来自广东 回复
  2. 用户已有的需求- – 额。。。有时候不是需要发掘用户自己也不知道的需求么。。。例如乔帮主的。。

    来自福建 回复
  3. 其实就如作者所说的,需求是已经有的,但是不是刚需还要等产品出来之后验证,但是 出来过程投入就会很大,所以很多伟大的作品死在胎中。

    来自浙江 回复
  4. 很不错的一篇寻找需求方法论的文章,思维、方式、判断上都有所提及。但说得总是很轻巧,很多时候做起来时的确有非常困难。如何在现有的困境中突围,而做到真正的发觉需求,个人觉着是应该去讲的内容。描述好这个内容,相信文章档次会更高。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