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小白科普:你做产品的优势是什么

5 评论 44850 浏览 134 收藏 12 分钟

前段时间,在豆瓣的一个小组里看到一个有关于所处行业/岗位的的帖子,刚好就无聊跟帖了一下。没想到陆陆续续的收到了一些询问的回复和豆邮。

发现,很多人想做产品经理/助理:没毕业的、刚毕业的、工作几年的,但是很多人都对产品助理/经理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等等问题还不清楚。

也因为前段时间遇到的一个产品实习生,让我想反思总结一下,so,决定写个文章说一说到目前为止对产品这个岗位的一些认知,顺便帮助比我更小白的新人们。

当然,我必须说,我是只小菜鸟,工作1年+,还在自我摸索前进,说的不一定对,也希望和大牛多请教请教…

最常见的也是最入门级的问题,你觉得你做产品的优势是什么?

很多人会这样说:“因为我觉得我思维比较活络、善于和人沟通、经常有很多好的想法,我觉得这是优势。”

在我没实习前,我也这么想过,然而事实证明,并不是完全这样。

首先,有关于思维活跃

做产品,我觉得更需要的是清晰的有层次有大局观的逻辑思维,而不是跳跃的思维。思维跳跃对于创意来说可能是好事,但是对于复杂的功能底层逻辑来说,跳跃意味着想东西会散、没有层次和不全。

打个比方:让你利用原有管理后台的发送新闻功能,把某条新闻发送到一个新的平台B;

看似很简单对不对,直接多一个发送渠道不就好了嘛~但是,有木有考虑两个渠道的内容完全独立性?原先的API接口是怎么样的?会不会影响现有的移动端和网页端?如果影响了,是后端改还是前台改?如果必须前台改,那是要上个新版本?上新版本的话,老版本会不会内容错乱穿插?老API怎么办?测试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老产品的测试等等这类基于现有情况的衍生考虑。

遇到这种类型的需求后,我开始自我反思,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想解决问题的非良性的“迫切心态”。

在这一点,我很感谢我上家公司的师父longshanks童鞋以及直属上司临风童鞋。

师父一直教我用程序员般理性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把遇到的问题先了解清楚、再理顺、再想解决方法。同时对遇到的问题,不要着急,因为着急也么有用;

临风童鞋则让我意识到思考问题要有层次感以及非常正面的让我感受到思维跳跃的弊端也会体现到和别人描述问题的方式上面。(这点下文会阐述)

虽然到目前为止,这点我做的还是不好,但总算,意识到,并且在慢慢改变…

其次,有关于善于与人沟通

很多人把沟通多当作了善于沟通。我认为善于沟通的意思是性价比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沟通:

  1. 交代清楚背景情况(一些没有共识的行业名词等等,尤其比较高门槛的行业,例如金融);
  2. 描述问题;
  3. 解决方法;
  4. 替补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最终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 你说的,你自己没懂;
  • 你说的,开发们没听懂,但是你以为开发们懂了;
  • 你说的,开发们以为自己听懂了,你也以为他们懂了,但事实是你们想的不一样;
  • 你说的,开发们真的听懂了;

当然,如果你和开发们理解的是一致的,那么恭喜你,至少还算不错。但是,其实蛮多情况是,上述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作为产品,基本的需求背景、问题描述、解决方法描述还是要自己慢慢修炼出来的啊,不仅有利工作,还有利于自己其他方面的沟通哇。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个利器就是“反馈”,让程序大大们描述一次他们理解的东西,看看是否有偏差。哈哈哈哈,如果有偏差,那么说明沟通不有效…小同志,还要再接再励啊~总比最后做出来了,才发现“卧槽,这不是我要的”要好啊~到时候你赖谁?只能赖你自己,不对,应该这么说,“赖别人对你半毛钱进步都没有,没意义”…还是自我反省总结去吧~~

补充一下,上面讲的只是和开发大人们的沟通。然而,产品岗还需要和运营、广告、销售等所有公司内部部门and可能的外部人员进行沟通。

这就更考验你的沟通能力了。

再其次,有关于有很多想法

在没有进入日常琐碎的产品工作之前,我觉得自己有很多想法;并且觉得自己很不一样,总认为自己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然后沉浸在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快感中。

然而工作后,我发现,“想法”,并不如想象中辣么了不起。从结果论上说,没有落地的想法是没有意义的。你想了很久,规化了一个宏图;然而,你没有去做;或者,你做了,努力了,但没有对应的资源,还是没做成。这样,一定不是winner。

当然,我并不是说想法就不重要了。从自身成长意义上来说,多想,肯定是有好处的;你可以在脑袋里yy要做什么、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等等一系列过程。多想,有时候也是一种修炼。

以前看过一部小说《机械风暴》,主角被“流星”砸中,然后在异时空(比现实时间慢非常非常多)中不断修炼、修炼、修炼,最后出来的时候,技艺高强,后来也是不断修炼,然后发生了各种走向人生巅峰、坐拥白富美们的故事…虽然故事是老套路,但是,你看:老套路都是主角勤奋、勤奋、勤奋好么~

说那么多,其实就是要正确的看待“想法”这件事。不高看、不轻视。

纠正了三个重要问题的看法后,下面说说怎么才能做产品经理?

无非就是:just do it!当然这个前提是,你确实已经想清楚了要做产品岗位了。

1、不要纠结什么助理、经理这种“没有意义”的Title,新人们最重要的就是去做!从小需求开始做!去学习!去总结!再去做!

这样循环多了,会慢慢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同时经验、相关知识也上去了,那么自然就有能力去做更大的东西了。

等到了一个新的level之后,我想,那时候title才是有意义的吧。

2、不要纠结于需要什么背景才能做。就告诉你,门槛就是很低。这个岗位有各种专业毕业的,有从各种看似不相干岗位转岗的。但是,你可以扬长避短啊,发挥自己强的地方,慢慢补齐自己短的地方。去做,去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如果有些人前提也没想清楚,也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做产品岗位,这个怎么办呢?

1、了解产品岗位的分类(真的是粗粗的分一分):

  • 产品设计:就是思考要做什么功能,这个功能怎么做;
  • 产品运营:就是思考怎么把产品推广出去;

2、了解产品岗平时的工作:

  • 产品设计:可能涉及到竞品分析、用户调研、需求分析、交互设计、数据分析、基础的技术理解、行业知识、一些产品方法论等;
  • 产品运营:用户运营、社区运营、内容运营、一些总体的方法论等等;(运营没有实际工作过,不是特别了解)

3、结合城市、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有关于这点,可以举个例子:

我本科是软件工程,但并不热爱编程,反而对营销、市场、沟通那块比较感兴趣;比较喜欢快节奏有激情一些、但同时又比较希望能够通过锻炼,让自己的性格沉稳下来;本着“理性”的角度,选择了互联网and产品经理岗。

一般横向发展或者纵向发展比较多,前者就是一直做产品岗,但是换行业;后者就是一直在一个行业,但是换岗位。我挺希望自己能又横又纵的,所以我在二次选择的时候,很care行业。

以上海为例,粗浅的觉得金融、广告、营销这几个产业都不错,然后结合自己财务自由不可能靠工资以及想培养自己对钱的概念的想法,选偏向金融的行业。

然后,蹭蹭蹭,就是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互联网了呗。然而,金融互联网给我的感觉是对行业知识的门槛比较高,so,互联网金融。

呐呐呐,解决了到底要不要入行的问题之后,就又回到了文章开始说的那些东西了…

其实还有很多想说,比如权衡这个词、行业这个词…找个时间慢慢再写吧~

 

本文由华尔街见闻产品经理 @梁露瑶(微信公众号killifer)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看下来,并没有看到作为产品经理的优势是什么,太发散了。

    来自上海 回复
    1. 确实,因为文章根本不是为了写产品经理的优势,而是为了写:1、大家对产品经理的几个明显的认知误区 2、对很多想要转产品经理但是又纠结的人说点事儿。

      来自浙江 回复
    2. 科普?挺幽默的

      来自广东 回复
  2. 鸡汤文

    来自四川 回复
  3. 还不错,让我了解了一些产品经理的事

    来自辽宁 回复
专题
36865人已学习17篇文章
如果你们有志于在运营路上深耕,并实现快速成长,你需要知道以下这些!
专题
1531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分析报告写作指南。
专题
14965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搭建营销中心指南。
专题
12823人已学习14篇文章
良好的交互规范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团队提高产出,保证用户体验。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交互规范指南。
专题
1166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金融产品的流程与常见策略规则类型是从事相关行业人员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消费金融APP流程详解。
专题
1242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私域,很多的企业都对私域的发展进行了布局。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私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