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产品经理浮沉图鉴

1 评论 5371 浏览 56 收藏 22 分钟

近几年,互联网增速放缓,红利不再,风口消失,互联网公司步履维艰。做产品不再像想象中的轻松潇洒:一边是产品各自搏杀的红海市场,一边是成长的焦虑滋生。内忧外患之下,产品经理如何立足?

这篇文章,我们盘点了五个城市、五个不同行业的创业公司产品经理,从深圳、北京的漂泊一族,到郑州、成都的奋斗青年,他们的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他们的妥协与坚持,这里的职场浮沉,产品故事,我们说给你听:

上海 洛奇 时尚电商 3岁产品经理

我是江苏人,上海离家也不远,所以当时没有犹豫就到上海了。

今年是我做产品经理的第三年,现在住在莘庄这里。每天七点钟起床吃个拌面,带上自己做好的午餐,排着大长队挤地铁一号线上班。

莘庄是始发站,会限制上车时间。有时候因为第一趟上不去,就要等到第二趟才能上车。运气好地铁人不多的话,我就会打开 Kindle 看书;人多的话就老老实实地站着。

下地铁后走路,基本九点前就能到公司上班了。

到了公司,我的日常就是开大大小小的沟通会,和业务方沟通需求,和技术同步进度,其他的时间再做市场调研、竞品分析、文档输出、业务评审、开发跟进等等——很多内容,很忙也很琐碎。

我们是做电商产品的,和业务方沟通需求会占用很多时间,业务和我们的对话基本是:

  • 我这个功能什么时候能上线啊?
  • 我要做的是……别人家谁谁谁,就这么做的,你们呢?
  • 我大部分的人力和时间都花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了,你们要尽快解决。

而我就处于不断提问的状态了:

  • 这个需求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 这个问题,影响的用户或订单量是多少?
  • 现在是怎样处理这些问题的?

……

有一次,我们做了一个特别难的项目:从整体到立项,做了半个月,每天都是 996 的节奏,最晚 3 – 5 次都是凌晨两点多下班的。项目上线后我们也观察了一个星期,不过这时候轻松点——12 点之前就下班了。

当时现有的系统要维护、迭代,但也要同时开发新的模块。

有限的资源,做不完的需求。

那段时间我很焦虑,很多东西压在一起,但是又动不起来,心里特别烦。

我和家人沟通,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对自己的事情进行取舍,评估维护系统和新模块开发的优先级:

  • 在不影响现有安排的情况下,挤时间进入开发流程;
  • 了解技术同学手里的工作,提前把一些小的功能模块穿插进去;
  • 和技术负责人沟通,了解新项目的招聘进度,多招兵买马;
  • 和现有领导同步项目进度,让领导重视起来,解决遇到的阻力问题。

项目上线后,订单量上升了 20% ,客单价上升 30% ,退货率和取消订单比例也稳定在日均水平。

公司领导看到这个结果也挺开心的,给项目组发了项目奖金,一拿到钱就和老婆吃了顿大餐奖励自己。

在这之后,自己看问题的心态就平和了,也没那么急躁焦虑了。

创业不是长跑,而是一次一次的短跑,急不来的。

深圳 阿林 Steam教育 1岁产品经理

2014 年,我本科报考了机械设计专业。学到《机械制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机械设计;特别生无可恋,就一直有“转专业”的念头。不过因为不知道要转什么,在来回纠结的时候,我错过了转专业期限。

在我以为无法逃离机械设计的时候,一次格斗机器人大赛带我接触了产品。

在这次比赛中,我参与格斗机器人的概念、模型、成长,制定机器人的对敌策略,从零到一打造自己的产品。从这时起,我开始对 AI 、机器人有了兴趣,开始了解产品经理这个岗位。

我是一个有很多 idea 的人,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在大学期间还拿过一次国家奖学金,勉强算得上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不过出了社会之后,发现优秀的人太多了,自己其实什么也不是。

大四求职的时候投简历,都是石沉大海——我甚至都在怀疑自己:选择产品经理真的是对的吗?后来我跟自己约定:如果答辩的时候还没收到 offer ,就不坚持产品这条路了。

万幸的是,答辩前刚和室友聊求职的苦恼,就收到了 HR 的电话。

我来了深圳上班,住在白石洲。

开始的时候,我的工作相当规律:处理邮件、写需求、改需求、功能规划。但刚上手加上对工作不熟悉,基本上都是晚上十一点多下班。

公司离我租房不远,都是走路回去——顺便感受下深圳的繁华与不夜城的气息。但走在路上,发现灯火璀璨的还是那几栋加班的办公楼,而繁华的商圈离得十万八千里远。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走着走着,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大老远跑到深圳做产品,早出晚归的,还不如家乡朝九晚五的同学混得好,值得吗?

但走到灯火繁华处,退缩的念头也就散了。

工作大半年后,开始负责一个模块的上线。

虽然听起来不小,不过因为涉及的内容很多,故事脚本、编程内容、插画、UI 等等,需要由外部的插画师,内部的 UI、测试、开发来共同推进,我负责其中的功能规划、故事脚本编排。

模块的实现取决于内容,故事脚本的好坏影响效果。

为了保证效果,需要花很多时间打磨故事脚本,又回到了之前晚上十一点多下班的日子。

模块上线后,用户反馈很不错,内心还是相当高兴的——自己的判断和规划没有问题,付出也得到了认可。

我会继续在产品这条路上走下去。

成都 宝儿姐 互联网医疗 5岁产品经理

2014 年毕业开始做产品经理,磕磕绊绊自学产品相关技能。2016 年转入互联网医疗至今,主要是围绕医院做互联网医院,也算是国内互联网+医疗的先驱者。

我有一个医生梦,但是大学被录取到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专业学各种计算机语言和管理,但是找工作发现啥都不精。心里还是放不下自己的医生梦,几近波折,还是回到了医疗行业——虽然是另一种方式。

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在同学的推荐下面试了需求工程师职位,快入职的时候发现产品经理岗位更有前景,于是开始有意往这个方向发展:加入各种QQ群、社区等去交流、学习,看各类产品相关的书籍,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36氪、泡面小镇等公众号,获取行业资讯以及产品知识。而正式入行后,我甚至关注了100多个医疗机构的服务号,掌握获取行业资讯的渠道。

每一条产品路的背后,都是自己的心酸日常和低谷的沮丧。

产品前期更新频繁的时候,我们团队每周最少有一两次会加班到半夜两点:技术苦逼地上线产品的新功能或者新模块,而我作为产品经理陪着技术一起加班帮忙做点测试,或者写点客户汇报材料,然后产品助理就在旁边写操作手册;最夸张的时候,晚上太晚了不方便回家就在公司的沙发睡一觉。

在别的行业,也许你前一天加班了第二天可以晚点上班,但是医疗行业不行。

那段时间团队平均只睡了四个钟,然后睡醒第二天还得一大早赶去医院现场,守着看功能是否正常,有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医院 7:15 开始挂号,医生是 8:00 上班,我们一大早就要待命;否则出了问题,不管是 CTO 还是老总,客户照骂不误。

听起来很惨(事实也确实惨),不过因为我从小就非常向往医疗领域,所以特别累的时候就想想初心,就觉得自己也能坚持下去。

在 2017 年时候,互联网医疗很少有人碰硬件。我们做了一个小型的医疗缴费机,结合互联网思维对产品做了补充,经过调研、打样试用后,颠覆了传统的高大笨重的机器。

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主流业务。

后来我们去参加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我负责介绍演示产品的时候,也是我最骄傲的时候。

发布会结束后,我还特地发了朋友圈——为了记录自己的小成绩,也向周围的人证明我自己。

在医疗创业公司里,一路走来其实并不容易。虽然老板经常画饼,动不动就说“要用小本本记住我们这个老员工,要分期权”或者是说“做大想上市,再不行被腾讯收购也好”,不过,自己其实也见证了老板的艰辛与不易。

作为一个憧憬并期待医疗行业发展的人来说,我相信互联网医疗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郑州 Peter Pan 互联网金融 3岁产品经理

做互金产品经理三年,以前想过做出独角兽产品,现在觉得我的产品不死就行。

其实我的第一份工作和互联网完全无关,工作内容就是生产管理:每天在办公室坐着,生产线有问题就联系厂商解决。

工作非常无聊、工资也低,我就准备跳了。

在机缘巧合之下,我开始了月薪不到 5 K ,9116 的(早上 9 点到晚上 11 点,每周工作 6 天),没有五险一金的产品经理生活。

坚持了一年,我选择离职,来到了现在的互金公司。

每天早上,我就带着耳机听着歌,骑着我的小电驴,开始一天的工作。

不同于其他一二线城市,郑州公司的开发与设计做事情时,想的东西相对比较少,最多的对话基本就是他们问我这个怎么做,然后我过去吧嗒吧嗒讲讲,要改需求的时候他们就直接改了,一般不会发生什么“产品与开发之间的矛盾”。

这可能也是郑州互联网的特色吧:我只需要和客户谈需求,出原型,出文档,给开发讲流程,甚至每个页面需要几个接口都会定好,然后直接给他们开发——产品经理更像是项目经理。

郑州做产品很注重竞品分析和对标。小企业没有资源和时间去做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用户画像创建等,就算产品有了什么新想法,老板因为输不起也不敢去投入资源尝试,很多时候,小企业都是做对标比较多——对标行业大佬的 UI 设计、功能设计等等。

其次,对于互金产品来说,一般都是要以安全为第一位,然后再去谈用户体验。而在郑州这种大环境下,我们遇到什么难以捉摸的,也会去对标大的产品,给自己一个借鉴思路。

虽说郑州比不上北上广这些一线互联网城市,不过我觉得做产品的苦逼应该是相同的;老板也会偶尔在项目上画画饼,激励我们向前( qian )进。

我们团队是和银行合作做互金产品的,产品上线前必须经过专门的安评公司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发报告给监管部门,产品才能上线。

而安评(安全评估)对于互金产品的某些功能是有固定要求的,比如发送短信验证码,安评的要求是短信发送前要先输入图形验证码,但这是一个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操作,不过为了过安评,我们只能牺牲用户体验。

其次,互金产品的业务流程和系统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以信贷项目为例,你可以没有前端的图,但是流程图是一定要有;同时,这个流程还要符合安评的规定。

有时候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设计的流程自己都不忍直视,不过也没办法,只能屈服。

万幸的是:产品不过的时候,安评公司会出一个建议解决方案,照着方案改动就能过下一次安评。

项目说好的按比例发项目奖金,现在过去好几个月了还是没见着钱。

不过在职场混了这么久,自己心里也清楚:画饼是领导的天性,可不可信就要看自己的判断了。

北京 启翔 智能家居 3岁产品经理

我本科和硕士都是计算机专业,但对写代码并没有特别的热衷,而对站在全局观察、创造产品比较有兴趣。

毕业后,并没有着急找工作,而是和一个同学一起做了一款陌生人社交应用,当时做到了几万的用户量,还多次被魅族、小米等应用商店评为了精选应用——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在创造一个产品。

这一年多里,团队最多的时候扩充到了三四个人,帮忙做后台开发、UI 设计等。不过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走了,大多数时间都还是我一个人在坚持这个 App —— 从产品、交互设计、Android 端和 H5 前端开发都是我在做。

到了后期,开始有了孤独感。遇到困难感觉也挺无助的,虽然也跟投资经理做过一些沟通和交流,不过还是没能争取到一些帮助与资源。后来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运营好一个社区,权衡了很久,还是决定出去找工作了。

出去找工作后,求职并不顺利。

那时候因为自己没有正式工作经验,就只能靠学历和做 App 的背景,但是有些公司并不认可,前后经历了四五个月都没有拿到想要的 offer 。

时间太久了,很磨人。

为了排解这种压力,我在最不如意的时候花了二十天去了趟西藏,从拉萨徒步,搭车走到了成都,中间还徒步翻越喜马拉雅山去了趟墨脱。

回来后,心态就平和了,面试的第一家公司是比较合心意的,也顺势拿到了 offer 。

刚入职的时候,我负责一些比较基础的产品设计工作。

当时公司有一款 App 需要迭代,所以就把工具产品的设计交给了我;面对这些工作,我很平静,没有做产品的兴奋感。但就在我转正后,公司突然遇到了资金问题,几天之内从五十多人裁员到二十个人,产研团队只剩下十个人左右。

而我被留了下来,并且开始让我负责整个公司后台产品的设计,以及26街区的项目交付。

项目的规模很大:需要安装、调试、管理八万多个智能设备。

我和公司同事一起开始了一段很难忘、很有意义的时光——因为之前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智能家居交付,所以需求和流程都不清晰;而且在行业内也很难找到对标产品,很大部分要靠自己设计。所以经常是创始人、有现场经验的同事、我一起开会讨论,并且去现场做了大量的测试后,才能明确需求是什么。

我们需要经常去现场,从大楼只有主体结构和样板间的时候,就要开始进场对设计的工具链进行测试和优化;到后期更是天天驻扎在现场,随时关注工具的 bug 和使用体验,进而找到迭代方向。

现场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开工,我大概九点半到顺义;一直在现场盯着,保持通话畅通,看看新版本有没有出现问题、体验怎么样、还有什么要提升和优化的,以及现场遇到问题能随时联系我——因为我懂技术,也最了解这个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几乎所有严重问题都需要第一时间反馈、解决,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整理形成优化方案加入到下一个迭代的版本中。

到晚上七点,现场结束施工,我们需要去现场办公室开会,总结当天的情况,遇到严重的问题;经常是忙到半夜,甚至是直接睡在现场办公室。

我们以每周一个版本的周期进行迭代,在正式入场前进行反复验证,跟了七个月左右,终于交付了这个项目。

在起起伏伏的产品项目中,这是最让我印象深刻,也是最让我感受到成就感的事情了。

经历过单枪匹马做产品,也经历过团队作战交付项目,我愈发敬畏创业,体验后也知道了其中的不易与辛酸。

总结

五个不同的城市,不一样的领域,种种不同中,你能看到背后的自己经历的高光与至暗时刻:被画饼,被夸赞,被奖励;是不见起色的无助与灰暗,或者是产品发布会的高光时刻。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产品有起伏,有浮沉是必然的;而如何应对,如何跨越这道关卡,时间与付出会告诉我们答案。

金子何处不发光,你之所以为你,是因为你有自己闪耀的产品亮点。

* 感谢启翔、宝儿姐、Peter Pan、阿林、洛奇等五位小伙伴,昵称均为化名。

 

采访/撰文:Esther

审校:Nairo

编辑:Ella

本文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媒体运营团队@Esther 发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产品人的心酸只有产品人懂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