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人人都有一颗高大上的心?

7 评论 15173 浏览 2 收藏 12 分钟

导语: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简称为 PM)是指在公司中,针对某一项或是某一类的产品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人,主要负责产品的需求分析,研发、制造、营销、渠道等工作。产品经理全权负责产品的最终完成。

本来这是一个低调而需要沉淀的工作,但似乎在一夜之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疯狂的招聘,高薪的工资,激烈的讨论,就连各大高校应届生都跃跃欲试。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职位话题非它莫属。产品经理,究竟百般几何?从业人员,又将何去何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张亮也说不清自己怎么就被挂上了“产品经理”的头衔,2009年之前,他还是一名网站编辑,已经在这个岗位工作了3年多。每天写稿、发稿,倒也工作轻松。直到有一天,领导跟他说,“你来做我们的产品经理吧”。那时张亮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职位,就稀里糊涂地上岗了……他不再写稿,却被各种会议无休止地缠绕。他觉得自己更像一位调解员,平衡各部门对公司资源的冲突:协调工程师解决网站服务器的问题,和市场部谈广告合作,和策划部共同策划专题活动,一边和美工谈网站的页面美化,一边要准备向领导汇报KPI运营情况……各种需求压过来,各种和其它部门的交涉配合,张亮几乎每天都晚上11点以后下班,有时候连午饭晚饭都顾不上吃,终于在一年后才把工作弄顺利,工资也翻了倍,能拿到6500多元。张亮开始明白,产品经理要承担的,还有很多。

Ricky一开始是名程序员,公司项目里也没有专门的产品或需求人员,开发需求文档就由他来写。后来Ricky辞职,不想再做开发了,一家公司就让他做需求分析师,因为他的简历里有“撰写需求文档”这一项。

进了公司后,他发现其实工作很清闲,同时公司的流程不完善,做需求做原型的方法也不够好,他就自己找书看,开始系统地学习怎么做需求,接触Axure后,开始学习画原型。有一次工作,Ricky需要跟公司的移动产品部沟通一个接口,对方是那个部门的总监,中午吃饭闲聊的时候Ricky说,我好喜欢你们的工作啊,真想去你们部门。总监表示欢迎,同时正好他们部门有一个负责人要离职,后来凭着自学的知识,Ricky转岗过去,就这样成为了一名产品经理。那一年,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忽如一夜春风来,在各大IT公司花开千树万树。

荣耀的背后,刻着一道孤独。

也许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点设计情怀,就像罗永浩说自己心中有个“工匠梦”一样。而产品经理似乎恰好满足了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设计欲望。用户需求、交互设计、用户体验,似乎产品经理们干的都是最具时尚感的工作。同时,不用写代码做开发,也能有不错的收入,也是吸引人们尤其是应届毕业生趋之如骛的重要原因。可实际上,产品经理的工作并不轻松,入门的产品经理助理所做的工作很杂很琐碎,而高级产品经理则需要更全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李鹏是通过校招进入大公司的一名产品新人,一开始他对这份工作充满激情,似乎自己就是那个能改变互联网世界的孤胆英雄。但工作半年后,他发现现实则是自己远远无法达标的水平。“产品经理其实做的是些很基础的事情,没人可以带你走什么捷径,全部都要靠自己慢慢摸索,都是这样过来的”。他目前的薪水是8500元,“但这并不是你的成就,而是你要承担的压力与责任”。李鹏说。 互联网与其他很多行业不一样,那就是小公司也同样有着短期一飞冲天甚至影响行业的可能。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带着小团队的模式在前进,以创业者的心理在拼搏,即便小,其力量却决不能忽视。李鹏觉得,作为产品经理能去巨头公司最好,毕竟有大平台和丰厚的资源,能获得的待遇薪酬也不错。但是去小公司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空间来任由你发挥,不管怎样,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实践与努力。

昙花一现还是潜力股?高薪会是行业泡沫吗?

产品经理无疑是互联网行业的新贵。他们往往决定着公司产品的发展命脉,同时一个高级产品经理的薪水不会低于一个资深的开发工程师。但对于当前互联网行业的普遍高薪是否会成为泡沫的问题,舆论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以英国《经济学人》为代表指出,非理性的热情又出现在互联网世界,且“互联网产业全球化,意味着更多人可能会被诱惑到当前这股网络投资虚假繁荣形势中,使泡沫破裂时的痛苦更大”,暗示互联网泡沫终将破灭;第二种以《人民日报》为代表,指出“互联网行业就像啤酒,上边的泡沫只是新鲜的象征,真正的内涵在于啤酒本身。关键在于,要保持一个泡沫和啤酒的合适比例。”虽然存在泡沫,但中国互联网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现在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将潜力变成现实,走得更顺一些。”

如何看待互联网泡沫?在行业内也观点不一。4月底,搜狐CEO张朝阳公开警示中国概念股存在类似十年前那样的泡沫,只是华尔街对互联网的狂热对象换成了“中国概念”,但“一旦连续几个季度财报达不到预期,概念造成的假象就会破灭”。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近日在微博中称,在被一批外国分析师追问中国网络股泡沫问题时,他阐述的核心观点是:第一,中国网民尤其是无线网民数量及其在互联网上的投入都在增长,所以资本市场对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公司估值绝不高(也就是没有泡沫);第二,部分上市股票泡沫的出现是因为炒作和误解。

与传统行业不同,互联网行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泡沫如影随形,而泡沫对于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也绝不仅是负面的。因为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这个行业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魅力,能吸引风险投资商趋之若鹜,而如果没有资本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互联网行业不可能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其实产品经理这个职位亦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断激励各大公司不断招募新的产品经理,而研发出的新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也越来越快。这样一方面对产品经理的要求愈发提高:有审美、懂设计、会运营、了解市场,甚至能独立开发。另一方面,产品经理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也不断提高。李鹏说,“同学们都羡慕我8000多的工资,但他们不知道,这笔工资是将我的加班也算进去了。”他苦笑了一下,“我们都戏称自己为产品狗,因为加班实在太普遍了!尤其是上线的前几天,连夜通宵也不在话下”。

人人都不是产品经理

人的精力永远都是有限的,掌握其中一些领域,已经实属难得了,而被认为是多面手的产品经理,更是需要综合能力突出。但这些专业技能一个人又能理解多深呢?

产品经理的基本功之一,就是学会用二两去拨千斤,用简单,再简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对于自己的弱项,会巧妙地通过团队来补齐。产品专员如何晋升为产品经理,又或者说产品经理是否称职,应该怎么判断?一个产品必定有一个产品经理,但是不是赋予一个人产品经理这个头衔,他就是产品经理。当带着头衔的产品经理无法对这个产品尽心尽力负责的时候,最终做了产品经理工作的,可能会是他的上级。

先不要急着把“用户体验至上”挂在嘴边,在修炼好内功之前,人人都不是产品经理。为什么业内常说做产品最好有一些文艺范?为什么大家常常说需要培养好的产品感觉?因为骨子里产品经理和导演这一类的工作类似:都是利用技术来进行创作。而创作无疑需要好的感觉,并且是一个文艺的词。当然,同纯粹的文艺创作不同,做产品同时还需要逻辑和清晰的思路,所以最完美的情形就是拉里埃里森评价乔布斯的那句话:兼具工程师的思维和艺术家的心灵。

小结: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以产品经理为业,但是,产品经理是一类人,他的做事思路与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生活问题。只要你能够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到支持,发动起一批人,将这个任务完成,并持续不断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跟踪、维护这个产物,那么,你就是产品经理。至少,你已经是自己的产品经理,这才是“产品经理”的真谛。

来源:东方经济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从一个游戏、网站、手机app的策划,需求撰写,到有一天莫名成为产品经理,开始我根本不知道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后来才知道产品经理要会的懂得东西实在很多,自己会的技能有种半斤八两的感觉,甚至后来做了,感觉越做越迷茫。现在真的需要一个突破口,似乎更侧重设计了。

    来自山东 回复
  2. 产品经理是个多面手!资源整合的能力

    来自安徽 回复
  3. 现在的产品经理不是这个价啦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