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资深产品经理:卓越的产品经理 VS 普通的产品经理,看这4点区别

28 评论 24437 浏览 196 收藏 8 分钟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经验来谈谈:卓越的产品经理和普通的产品经理之间,到底有啥区别?enjoy~

我是Facebook的产品经理,之前我创过业,也在Instagram和Microsoft担任过产品经理。我给Facebook面试过数不清的产品经理,只有非常少的人能够拿到offer。大多数时候,如果每个面试官都觉得这个产品经理可上可下,那我们一定不会录取他们。

我们通常会问自己,这个人好到你会请假半天,开车到他家门口求他入职吗?

如果任何面试官都没有这个冲动的话,我们没必要录取这个人。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挺好的产品经理,没有什么硬伤,但是谈不上出类拔萃,所以我们都拒绝了。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就想讲讲卓越的产品经理和普通的产品经理之间,到底有啥区别。

1. 痛点真实存在吗?

普通的PM面试者假设他设计的产品解决的痛点是真实存在的。

我面试的时候经常会让面试者给我设计个产品,比如我会说,设计一个给00后看新闻的产品。普通的PM面试者会在白板上迫不及待地写下”00后想看新闻”几个大字,然后告诉我可以给00后做个短视频新闻平台,做个”鹿晗讲特朗普”,做个00后的今日头条。

卓越的PM面试者会先搞清楚用户到底有没有这个痛点。

卓越的面试者会停下来,先思考00后到底有没有看新闻这个需求, 如果有的话,00后是不是真正需要一个单独的看新闻的产品,用已经有的今日头条不行吗,用微信不行吗。他们并不会一开始就设计产品长啥样,而是会告诉我他们打算采取什么方式用最快的速度验证这个需求是不是真实存在。

2. 长期的产品目标和短期的产品目标

普通的PM面试者会马上给我一个产品指标,比如月活、日活

我以前让一个面试者设计一个给年轻人找职业导师的产品,我问他怎么知道这个产品是成功的。他说,这简单,你就看平均每一个用户找到了几个导师。这个面试者马上给了我一个数据指标,这个指标很有道理,但是并不全面。

卓越的PM面试者会告诉我短期的小目标是什么, 长期的大目标是什么

同样这个找导师的产品,真正特别好的产品经理会分清楚长期的目标和短期的小目标。一个特别好的面试者告诉我,这个产品最重要的是帮助年轻人找到好的职业导师,从而帮助年轻人更好地提高自己,长期来看,我们可以看这个年轻人的薪水有没有涨,和这个导师的联系频率,短期来看,我们可以看看每个用这个产品的年轻人找到了几个导师。产品刚发布的时候,之前的这两个指标都不重要,因为年轻人必须有导师搭理他们才会继续用这个产品,所以其实更重要的是年轻人给导师发消息,百分之多少的导师回复了。

3. 得到的代价是什么

普通的PM面试者头脑风暴的方式是给我20个idea

普通的面试者以为给我的idea数量越多,他们表现越好,因为他们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好PM”。他们的天马行空让我很欣赏,但是天马行空后他们并不能很好地权衡取舍,选出产品真正需要的idea。

卓越的PM面试者头脑风暴的时候不仅给我idea,而且告诉我每个idea有什么trade off

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面试者不仅有好的想法,并且实实在在地告诉我每个idea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失去什么。比如第一个idea能够帮我们带来新用户,不过可能会烦到老用户。第二个idea能够帮我把已经流失的用户抓回来,但是对增加新用户没有什么帮助。然后他会告诉我,现阶段我们这个产品最重要的是吸引新用户,产生集群效应,所以尽管第二个idea酷炫吊炸天, 集合了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VR,AR等等等,我们还是应该做第一个idea。

4. 只在乎自己管辖的产品功能

普通的PM面试者只在乎自己负责的产品

我曾经让一个面试者在Facebook Messenger上设计一个朋友在你生日的时候给你发生日GIF的产品。他告诉我,评价这个产品成功与否的标志是看生日GIF的使用数量。他说的没错,但是90%的面试者都是这么说的。

卓越的PM面试者的思考有产品总监/首席产品官的高度

一个让我高分录用的面试者告诉我,她不仅会看生日GIF的使用数量,她还会看Messenger的其他数据。比如现在朋友可以给你发生日GIF送祝福了,他们是不是就不会在Messenger上发信息祝贺你了,或者你的好朋友是不是就不会在Messenger上call你祝贺你了。但是很多时候,一个好朋友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祝福信息,比GIF更有心意,所以对于整个Messenger产品来说,生日GIF的发送数量增加不一定是个好事情。这个面试者不只是把自己当成是生日GIF的PM,她的思考方式更像是整个Messenger的产品总监,遂hire之。

小试牛刀思考题

* 请你设计一个让00后发现新音乐的产品。

* 你现在是Yelp(或者大众点评)用户点评这个板块的PM,你怎么定义这个产品的成功指标?

* 你是一个短视频UGC平台的PM,你发布的新设计在测试阶段让用户观看视频的每日平均时间增加了10%,但是平均每个用户发布原创视频的数量降低了5%。 这个新设计应不应该发布?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公司无关)

#特邀作者#

曲晓音,Facebook资深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特邀作者。在科技和娱乐产业的交叉领域领导发布过多个千万级用户产品。曾在Instagram,微软担任产品经理,在上市之前的Atlassian公司负责市场营销和商业拓展。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好想问的是,INS不是本身就是Facebook延伸的产品吗?

    来自广东 回复
  2. 之前并不知道晓音姐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也开了专栏,我还去hacknoon翻译了这篇文章来分享。。惭愧

    来自新加坡 回复
  3. * 请你设计一个让00后发现新音乐的产品。
    ——————————————————————
    00后与70、80、90后听音乐,可能在曲风、付费意愿方面有差异。“发现”音乐这个过程的人群特性不明。
    先拉一下不同人群的行为习惯,然后做一些算法调整验证一下”特性”差异,再做决定不迟。

    * 你现在是Yelp(或者大众点评)用户点评这个板块的PM,你怎么定义这个产品的成功指标?
    ——————————————————————
    两个层面:
    1、对于商家。作为商家而言,“评论区”是反应商家信誉、品牌的一个公开讨论区。对这一类型的产品,逻辑上来说是需要协助商品建设品牌的,也就是“评论区”的商家参与度,可以反应这个商家的经营特性,比如是不是把yelp作为一个重要渠道来维护,是否诚信经营,真实、及时响应用户的反馈,进一步的是改善经营行为。
    也就是产品的成功指标,应该是商家的参与度,以及对应形成的反馈循环——用户会不会持续性消费。

    2、对于消费者,查看“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消费”,也就是通常来说,人有群集效应,越是排队多的地方,越是有人排队,所以点评的数量、质量,对用户的消费行为有影响。对于指标来说,初级指标是数量、质量,高级指标是转换率,比如阅读点评之后的付费行为,分享行为等。

    * 你是一个短视频UGC平台的PM,你发布的新设计在测试阶段让用户观看视频的每日平均时间增加了10%,但是平均每个用户发布原创视频的数量降低了5%。 这个新设计应不应该发布?
    ——————————————————————
    结论先行:这个设计不能发。
    决定UGC的平台能够发展壮大的是就是原创的数量、质量,也就是说UGC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构建用户激励机制,让用户生产内容。
    任何违背这一基本原则的创意,都是在饮鸩止渴。

    来自广东 回复
    1. 问题三反应的是就是产品的“代价”问题。
      对产品经理而言,思考产品的“代价”要从两个层面入手:
      1、企业的代价,
      题目中,原创数量的流失是UGC平台不可承受之重,超过其他资源的投入代价。

      2、用户的代价
      题目中,原创用户的流失,就很可能说明这个创意与原创的激励机制引发了冲突,原创们宁可放弃一些东西,而不再继续原创,说明这个创意带来的伤害超过了原创们所获得的回报。骂两嗓子,拂袖而去可能是真相。

      这一类型的情况很多。
      比如一家售卖智能硬件的公司,终端用户使用硬件的时长更多,但代理商们的下单量在减少。
      这个情况就比较严重了,如果公司的策略在一定时期内都是代理机制,这一类的“创意”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
      虽然也有好的信号在发生。

      来自广东 回复
  4. 很认可。作者的看法是评判优秀的PM,而并不是说PM其他的基本功不重要。做企业说到底,是需要盈利的,PM就势必要上升到更高的层面考虑决策带来的不止短期影响,还包括长远影响。通常每个功能的开发都伴随着开发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甚至对于整个产品定位的影响,树苗长歪了,长大了要掰回来,成本太大了。

    来自北京 回复
  5. 相当有深度

    来自广东 回复
  6. 简答自己的思路,请大家批评指正。
    Q1:请你设计一个让00后发现新音乐的产品。
    A:00后发现新音乐的原因在国际化和小众流行,相比80,90后更早接触互联网,对音乐的需求会更开放,对专业性要求高,而且更愿意付费。因此针对00后设计时,可以更加偏向高品质和付费,多推高质量独立音乐制作人创作
    Q2:你现在是Yelp(或者大众点评)用户点评这个板块的PM,你怎么定义这个产品的成功指标
    A:按照中长期目标是,用户能够通过点评工具评价和发现新的好的去处,轻大众营销的小巷深店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传播开,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长期来看,通过点评促成了多少消费,多少通过点评消费后是高评价的(评价真实度)。中期目标就是能够有尽量多的点评。短期目标就是店面覆盖率高,用户能够在app找到自己想要
    Q3:你是一个短视频UGC平台的PM,你发布的新设计在测试阶段让用户观看视频的每日平均时间增加了10%,但是平均每个用户发布原创视频的数量降低了5%。 这个新设计应不应该发布
    A:这个问题要依据目前公司的发展阶段和战略来定。如果视频资源已经比较成熟稳定,需要增加用户流量和粘性,后续考虑流量变现,则可以发布,如果是视频数量和质量不足以支持拉新和促活,仍需要大量新内容产生,则不可以发布

    来自北京 回复
    1. Q1 : 00后最大的现在才18岁,都还在上高中,这样的用户群体,确定要给他们付费?还是说你设计的产品,针对的是更细分的00后群体?
      Q2 : 支持你说的长期目标,觉得短期还可以是用户在评论页面的停留时间;
      Q3 : 同你,结合产品不同阶段的定位。

      来自湖北 回复
    2. Q1,80后习惯了免费的午餐,00后出现在互联网时代的时候无论视频音频已经到了注重知识产权的地步了,所以我觉得针对00后付费+高质量没什么问题。

      来自广东 回复
    3. 谢谢你的指正,新一代的年轻人,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对知识版权的重视度是很高的,所以针对这一类用户群推行知识付费是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的。我的担心是,如果这里的用户群特指的00后,目前00后还大都是在中学,这样的用户群体做起来个人觉得会受一些限制。当然,如果是@一个小金豆所说的泛00后(95后),那么就会好很多。产品前期先满足这些用户,待产品完成打磨,00后也具有了付费的能力,用户群也会进一步扩大。

      来自湖北 回复
    4. 对于Q1,我的00后付费的概念出发点来源于农药和直播平台中,有很多00,95后(泛00后~)充值打赏,而且00后的父母更多中产,他们可支配的零用钱也会更多,而garlap所说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其实我不太了解~理论上应该是比80,90好
      对于Q2,看用户在评论页面的停留时间是想看什么呢,评论质量么

      来自北京 回复
    5. 评论质量越高,对用户有用,停留时间越长

      回复
    6. Q2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可以再细,点评在当前阶段是为了吸引用户进行点评,还是说让用户通过评论能够最快最好的找到他需要的信息,亦或是让用户多刷评论来获取流量。增加停留时间指标,是考虑到最后一点。

      来自湖北 回复
    7. Q2作为点评板块的PM,支持你说的中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应该获得更多的评论,或者换句话说让用户愿意评论,比如和商家合作,评论有优惠,或者用户在评论的时候也可以直接选标签、打分等更便捷完成评价?

      来自上海 回复
    8. Q2,首先我觉得让更多商家入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应该可以同时进行,不当做某个阶段的核心工作。
      讨论一下“如何让用户有意愿评论”,我认为,为了让用户评论,产品最需要针对的心理需求是:记录和分享,而不是占些小便宜(优惠补贴等)。记录是指用户可以回忆自己去过哪些地方,分享是满足用户炫耀或推荐的心理,这两个出发点其实和社交软件异曲同工,那么有一个很好的方向就是和微信等平台进行记录和一键生成票圈分享的合作,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标签、打分等优化,来方便用户评论~至于商家合作和评论优惠,这样获得的评论不走心,用户忠实度也低,但是效果会很好,适合推广

      来自北京 回复
    9. Q3 问题。一个UGC的短视频平台,目标是通过用户自身产出内容的方式,与产品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产生互动,最终实现变现的过程。

      根据UGC的特点,视频的质量 数量 影响了用户在AP上的留存时间。

      根据这样的情况分析,产品应当提升视频内容的质量和数量。增加各种的分类,或者做打赏菜单,提高用户评论和互动。拓展用户的活跃度

      之后考虑优化产品设计,提高画面质量,提升操作的体验,辅助留存用户。上述的问题逻辑上正好反了。如果以提升用户留存,把主要经历放在优化播放设计上 那么即使用户在线的观看时间加长,也是短期效应。因此降低了视频上传比率,应当停止。产品经理应当做进一步的用户调研,和思考。

      回复
  7. 个人从事的是物流领域(平台型的B2c),公司是典型的业务驱动(业务方向变化比较快的那种),在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下,交互体验与业务需求在紧迫的资源下往往不可兼得。用户交互体验自然成了牺牲品。用户最大的痛点往往是他的刚需(业务需求)有没有被满足,而提升交互体验往往只是锦上添花,决定不了他的去留。

    来自江苏 回复
  8. 自己创过业的,通常都是第二种想法,因为一大堆的成本问题,时间问题,机会问题,存活问题。以前大公司基层的,通常第一种思维。

    来自辽宁 回复
  9. 这种观点在面试的时候说,会不会被面试官觉得故作奇论阿?
    感觉都比较反向思维……
    有时候不如还是老老实实答题吧 有逻辑就好了

    回复
    1. 是的,特别是第一个设计产品的,直接指出面试官这是伪需求,是不是可以直接挂了 😈

      来自四川 回复
  10. 其实我觉得产品经理,就是细之再细的问题,没那么复杂,也没那么容易,提出问题假设,解决问题假设,真正通过理性调研了解用户刚需,通过感性分析是否真的存在这样的刚需,完成短期目标很重要,有一个假定的未来目标即可,因为你不知道在这条路上,走着走着会发现其实这个产品更适合于做什么,懂得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更容易去把握用户需求,成为懂用户的人

    来自福建 回复
  11. PM不能只抓表面数据,产品初期用户留存很重要,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产品的内容,能否解决人性的痛点,痒点,爽点才更重要。

    来自广东 回复
  12. Facebook产品经理开始关注头条了?

    回复
  13. 说实话,真心觉得fb要不是因为国际化,起步早,并且国外恶性竞争不多,否则真的比不过国内的社交软件。国内的都是恶性竞争下存活下来的,实话讲,脸书的产品体验,真不怎么样,我希望能认真考虑用户体验和算法优化以及界面排布,这些与推特比还是有欠缺的。

    回复
    1. 不过,博主提出的面试择优的观点依据还是值得参考的。

      来自浙江 回复
    2. 我说点你不爱听的!用户体验是需要考虑,算法优化是有分别的进行考虑筛选,界面排布,说实话再好的界面,你给开发让他去实现,太难他会说实现不了,最主要的还是产品的核心功能是不是能解决用户的痛点,说的在直白点,还是得看pm能不能抓住,一味的找其他理由是不会进步的

      来自北京 回复
    3. 各有千秋吧。你觉得体验不怎么样,是不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试试让外国人评价一下Wechat的体验

      来自广东 回复
    4.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是好猫。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