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D设计流程与原则

1 评论 19698 浏览 41 收藏 10 分钟

UED设计流程在各个公司之间可能存在不同,国内的设计师在知乎社区上讨论了各自公司(包括腾讯、百度等)的UED设计原则、流程等,其中的经验值得读者借鉴。 

UED设计流程在各个公司之间可能存在不同,国内的设计师在知乎社区上讨论了各自公司(包括腾讯、百度等)的UED设计原则、流程等,其中的经验值得读者借鉴。

来自腾讯的交互设计师eviliu强调设计流程主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设计原则从何而来,二是如何配合设计的上下游团队。就设计原则来说,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始终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在设计流程中将用户体验融入其中,将其贯穿于设计的始末,使用户体验的结论能够直接影响到设计的方向。同时设计过程中通过展开脑暴、竞品分析、焦点小组等方式对设计需求进行深入的挖掘,需求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准确把握设计的方向。

>细化分工——在设计流程中,将设计任务分解为用研、交互、视觉,各个角色职责明确并相互配合,在各领域有专业的表现。

>引入专家设计师和项目PM——专家设计师通过设计评审,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传达给设计师,引导设计方向,把控整体项目的质量。项目PM对项目进度、需求任务、设计人力的把控,保证设计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并最终完成项目目标。

>设计规范的建立——设计项目完成后,设计师对设计内容进行规范文件的梳理,保证设计理念的沉淀以及风格的统一。

就“如何配合设计的上下游团队”,eviliu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参与产品的前期规划——把握产品的规划与目标是后期设计工作展开的重要依据。

>产品与项目PM接洽,需求排期——通过对设计需求进行排期配合产品开发的节奏,保证项目的顺畅。

>体验走查和可用性测试——设计完成,跟进开发实现,实现输出中,进行体验走查和可用性测试,保证设计实现的质量和是否否和用户的预期。

除此之外,流程的实施也是必须要重点关注的:

>有效的管理工具——好的管理工具能够帮助团队规范化管理。我们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系列工具来提高设计管理效率,如Prowork工具,能提供项目流程、工作任务、文档等一系列线上管理。还有TAPD、UID等一系列工具。

>敏捷式项目管理——通过关注设计效率,改进工作方式,修正设计流程促使团队高效、快捷的响应任务。

>提炼式操作——针对不同的产品预期与目标,灵活操作,设定不同的流程路径。

>持续改进——定期对项目流程回归、探讨,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百度的李书福则谈了细节上两点很深的体会:

>用户研究——每完成一次对用户的深访,回来当天需要在组内做一次简报。相互述说今天调研的情况,让参加的极大的追溯调研中的一些洞察,让没有参加的也能感受到调研中信息探索的过程。

>产品设计——不论是视觉设计,还是交互,完成的第一稿都需要讨论,完善及迭代优化。同时提升设计师对产品思考深度与广度。

FaceUI的朱佳明结合自身的项目经验,描述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设计流程:

>产品应用分析。在设计启动之前先了解产品应用,明确产品的用途及市场类似应用概况,再精心计划下一步的工作,因为在设计最初做改变是在整个过程中付出代价最小的。

>概念设计。通过对产品的了解,创意设计人员或者项目经理形成初始概念,将交由文案策划完成第一步设计文档,或者由创意总监或项目经理直接精华概念。

>可行性研究分析。根据市场行情与产品应用综合评估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及风险因素,并制定规避风险对策。

>用户需求详细解读。设计团队项目经理与产品经理详细核对需求,以用户为中心,让用户体验实际指导设计方向与流程规范。实际操作中还可以组织设计小组人员一起深入挖掘用户需求。

>设计实施。

>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师需要先开展设计工作,进行产品架构评估/主逻辑设计、界面原型设计、原型可用性测试等,将用户研究与需求解读结果在产品上展现出来。

>视觉设计。视觉设计师作为前端设计人员,却在工作流程的后端,他们需要进行产品形象分析、风格定位、视觉方案定稿、视觉效果原型、视觉设计完成。

>可用性测试(易用性测试)。这个步骤必不可少,主要内容包括:计划可用性测试、可用性测试实施 、处理可用性测试、分析可用性测试数据 、编写与演示可用性测试报告、逐条探讨报告中的建议是否采纳。

>产品发布。这个步骤是客户来完成,但是对于设计团队,也算是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

另外一位设计师diff也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设计流程,包括九个方面:

>产品找茬。前提:读懂PRD。确保在需求理解上,与PM保持一致。查找遗漏。人无完人,再成熟的PM,也难免有疏漏。找出遗漏,与PM反馈、沟通。提出产品新想法。读PRD时,总会有一些产品的好想法冒出来,及时与PM和团队沟通。开始构思交互。

>草图快速沟通。通过草图,快速将“产品关键流程”、“关键交互及界面布局”呈现纸面,以此与PM、技术沟通至达成共识。目的:再次扫遗漏; 收拢想法;达成共识。

>Wireframe表现产品流程、界面,包含:产品流程图;全部的页面原型。Wireframe让团队对产品的理解无异议,对最终的产品有直观的了解。这个阶段,产品需求冻结。开发人员可以依据原型对UI关联较小的部分进行技术开发。

>视觉设计。有前面两个“扫清障碍”的过程,这个阶段,视觉设计是非常舒服的事情…在有相对完整的设计规范、控件规范的前提下,视觉包括:风格探索、关键页面的视觉设计、关键的交互动画表现。

>视觉素材输出、设计文件标注。素材用Dropbox或酷盘存储、管理。Markman是不错的标注工具。

>整理、提交设计方面待数据验证的跟踪点,主要包括:待验证的产品功能点、设计过程中争议比较大的部分(产品、交互、视觉)、设计师没有完全把握、需要数据验证想法的部分,比如:“点击式的菜单”与“下拉手势式的菜单”,哪个更被用户接受?

>设计文件整理、新的设计控件入库,主要包括:整理设计文件,方便团队其他人查阅、使用;将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控件,纳入控件库,更新控件设计规范。

>开发后期,细节跟进。与开发跟进细节,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在我们团队,完全依靠规范作业、设计文件标注(不和开发人员说一句话:P),能够确保80%的交互、视觉细节能够被还原。剩下的20%,就要设计师与开发人员肩并肩坐在一起打磨了。开发过程中,一定要预留这个时间。主要包括:边距、字体、界面动画的数值微调。

>项目设计总结,包括: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犯的错误是?你是如何纠正的?以后如何避免?分享整个设计过程中,你最有成就感的部分。

via: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太赞了

    来自台湾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