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无为的人和优秀的人,区别在哪里?
有些人看似很勤奋上进,但却碌碌无为。相比那些优秀的人,碌碌无为的人缺少结果思维。
不知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人:
- 在读书时:去图书馆自习,摆出一本书正襟危坐,期间却打电话、看微信、翻杂志……到自习结束书也就随便翻了几页;
- 找工时候:面试大都随意,美其名曰“随缘”,最终“随”到了一个不好也不坏的工作,事后诸葛亮地发现这份工作的性质、内容及地域等都不适合自己;
- 进入职场后:由于不热爱,表现为不拒绝不主动,美其名曰“享受过程,慢慢成长”;在工作中,领导的评价是无功无过,一般般,很多时候,工作只是“做完”,却谈不上“做好”。眼看同期的某某当了中层,眼看晚一批进单位的某某某成了业务骨干,而看看自己,混迹了多年,至今毫无建树……
这种人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享受过程”,不求结果,这是一个万金油借口,但却是个很危险的存在,慢慢吞噬时间、斗志和希望。
做事情遵循“过程思维”和“结果思维”会让人和人之间产生极大的区别。
- 对于过程思维的人,学习是任务,而结果思维的人,学习追求的是知识的运用;
- 对于过程思维的人,上班是任务,而结果思维的人认为,工作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 过程思维的人觉得开会是任务,而结果思维的人认为开会是要解决问题。
不同的思维带来极大的区别。缺乏结果思维会导致我们感觉到自己忙个不停,却一事无成。
那什么是结果思维?
结果思维是指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关注这件事情可以产生的价值结果和进步,以此来指导具体的工作内容,关注结果,以结果为导向和价值衡量的思维方式。
结果思维的模式,就像登山,你心中必须有在既定时间登顶的目标,你的每一步才有意义。
这也是我们在职场需要具备的做事的原则,比如风靡全球的,为全球众多优秀公司效仿的公司目标绩效管理方法OKR正是遵循这样的结果导向的原则的管理工具。
在OKR中,要求你先设定你工作的目标,其中O代表你做一件事情要达成的目标,然后列出达成这个目标要做的的工作KR。这是目标和过程的完美结合。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产品经理,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我都在做开发这个产品的工作,这样的要求你可能陷入每天的繁杂的工作中,而失去正确的方向。
而以结果为导向的方式,比如我们以OKR的结果思维导向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工作。
首先,我们给自己设定清晰的目标,如9月1日产品上线,并在上线当月注册用户数达到1万。
这是我们的结果目标-O。然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在过程的监控,包括:
- 我们要在7月底完成第一个版本的产品的真实上线。
- 在八月对1000名用户进行灰度测试。
- 我们在8月完成进行多个在线渠道的合作完成。
这样以始为终的方式,才能确保你到9月份完成工作,达成目标,并在过程中确保一直在轨道上,不偏差。
这种结果思维方式的工作方式,能让我们的每一分钟付出产生真正的效果,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缺乏结果思维在公司层面和个人层面都会带来问题。
公司层面,如果缺乏结果思维,我们在开发某个功能的时候,只是为了开发这个功能而开发,并不考虑这个功能对于这个产品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或者这个功能最终到用户那里呈现出的用户体验。
这样的开发虽然花费了时间和人力,但却是价值有限的工作过程。
从个人的角度,如果你在完成你的上级给你的任务时,仅仅从时间角度考虑完成的过程,而不去考虑你这件事情真正完成的效果和价值,不去思考产生“超出期望”的结果。
那你在你的领导心目中将永远只能是一个一般的员工,而不能成为优秀的值得信赖的员工。因为优秀的员工会考虑这件事情真正带来的价值,推进事情的进展,这是领导所期望的。
在麦肯锡一份对于全球优秀管理的的行为特征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结果导向是优秀管理者应当具备的的前三项重要能力之一。
做到结果思维,需要:
- 做任何时候,要考虑这件事情的价值目标。对于什么人群,或者用户,或者客户,或者内部的真正价值意义是什么,需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如果没有产生影响和价值。只是在填充时间,那是在浪费时间。
- 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需要达成的任务和里程碑,在过程中严格执行。
- 衡量工作的价值时,以质来衡量工作成果,而不仅仅是量。
- 往往关注结果的过程是有难度的过程。
因为需要突破和解决,当你做事情的过程是平淡而毫无压力的,那你要警惕你可能并没有创造好的结果,或者你应该提升工作内容了。
当然,结果导向的思维切记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我们凡事只考虑结果,不关注过程。没有好的过程的监控和执行,也是达不成好结果的。
今天关于结果思维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检查一下你平时的工作习惯和思维,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是做完了,还是做好了?
#专栏作家#
倪云华,公众号:倪云华新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十年跨国管理咨询顾问,曾服务普华永道、IBM全球咨询服务部,为华为、海尔、腾讯等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多家创业公司管理顾问。著有《共享经济大趋势》。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 ,基于 CC0 协议
说的超对,按照这个反思。那有什么具体步骤养成这样的思维呢。。。
往往关注结果的过程是有难度的过程,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