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互联网行业面试的三大步骤

5 评论 31604 浏览 96 收藏 18 分钟

最近老有朋友问我互联网公司工作相关的问题,想跨行进入互联网行业的人,刚工作没几年想跳槽的新人比较多;问题包括简历筛选,没有面试通知,投了简历没有回复,一面过后让回去等消息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却影响应聘者的心情和抉择。春节过后,就会迎来传统的跳槽季。下面我就根据与从事招聘工作的朋友交流,并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谈谈互联网行业面试的那些事。

我们将应聘的步骤分为面试前选,面试和面试后三部分:

一. 面试前

发现了一个合适的职位,投了简历出去后,需要经过层层筛选才能有一个结果。但是,因为投简历的人和用人单位的信息不对称,沟通渠道单一,应聘的人对内部信息流转和业务对接不清楚,导致在这中间产生了很多疑问和不解。那么一份简历投出去后,在一个公司内部是怎么流转的呢?

如上图所示,一份简历需要经过两个环节的筛选。

1、第一次是HR筛选

对于应届毕业生,筛选的时候HR更看重的是学校,专业和学历,社招筛选时一般是先看工作经历和职位的匹配度,然后是之前待过的公司,最后是学历,社招中也有的公司会先筛选学校和学历。比如要求985,211学校毕业的,研究生以上学位,一般在产品和技术岗比较多,大多数公司还是以工作经验来筛选的。在相同条件下,名校毕业,前任公司是知名公司,被筛选到概率能达到80%以上;如果是普通学校,知名公司背景,希望也比较大,如果普通学校,普通公司,就得看工作经验上是否有吸引力了。

一般工作比较严谨的HR,在这个环节会有一个电话面试,能接到电话,说明这一步筛选已经通过了, HR打这个电话一个是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应聘者,以便向用人部门推荐,另一个也是确认候选人是否还在找工作的状态。没有通过筛选的人,用人单位是不会进行单独回复的,但是在内部的工作中,HR会将简历进行标记存入人才库方便后续有合适的岗位继续沟通。在互联网公司一般HR筛选时间在一周之内可以完成,最长两周,如果时间再长就是不招聘或者被刷掉了。

2、业务部门会对简历进行一次筛选

当HR筛选通过后,会将简历推荐给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会对简历进行一次筛选。有时候会根据部门的层级或者岗位重要性多人筛选得出结果。如果部门急需用人,反馈速度会比较快;如果不着急,一般会抽时间集中来处理简历,业务部门筛选的原则跟HR差不多,筛选后将结果通知HR,并和HR沟通面试时间,HR为通过筛选的应聘者安排面试。业务部门筛选一般也在一周内能完成,通过了HR筛选,但是在接下来一周内没有动静,要么是被业务部门刷掉了,要么就得怀疑这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诚意了。

二. 面试中

面试环节是应聘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大家玩套路比较多的环节。如果是中小型公司,面试一次两次基本就可以了;如果是大公司,一般至少需要面试三到四次;如果是面试三次,可能岗位比较初级;如果是四次以上,应该是稍微高端点的职位了。前几轮面试是对工作背景、技能、潜力和匹配度等的了解,最后一轮是和HR谈薪酬,一面一般是和自己同一个部门的基层员工,二面可能是高级经理或者总监,三面可能是业务或部门负责人,四面是vp或者boss。

在这个过程中,有四个地方要注意:

1、面试时不要穿职业装,比如穿西装打领带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追求自由,平等,开放的行业,这种精神也反应在每个人的穿着打扮上,很多招聘攻略中提倡面试时候要穿职业装,这在互联网行业反而是减分项,如果是一个应届毕业生,尚有情可原,如果是工作了几年也是这样,就让用人单位觉得这个人死板, 教条,从穿着上就觉得你和我们不是一类人,面试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在面试时穿着一般干净,简单大方即可,不要刻意。

2、每一轮面试考察一个人不同的能力,对每轮面试做不同的准备

面试的人的层级是逐渐增加的,对应的能力,视野也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我们不能对每轮的面试官说同样的话,以应聘产品工作为例:一般一面的面试官是对工作背景,工作技能和职位匹配度的考察,二面的面试官是对项目管理, 团队协作等能力的考察, 三面是对商业模式,创新思路,价值观等考察;我们知道了面试人考察的重点,面对不同的面试人,就要有不同的策略,在一面的时候尽量多说说自己过去的产品经验,执行细节方面的基本功,这样跟面试官才能聊的起来,获得认同,在二面的时候多聊聊在之前项目中的策略,管理,沟通等,在三面的时候,多聊聊对产品的观点,看法,如果在三面的时候再聊执行,作为领导来说,有些他可能不知道,另外一个你老是谈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领导会觉得这人思维有局限,没眼界。

3、注意面试结束后的套路,注意察言观色

一般能一次性面试通过的概率很小,所以大多数时候是让回去等消息。这个让回去等消息有真有假,什么情况下是真的?什么情况下是假的?大家就得注意面试人的言行和表现。

一般一面结束后直接让回去等消息,基本上是一面没通过,后续就不用期待了。如果一面结束后让等等,回去看看领导有没有在之类的,就是回去和二面汇报讨论面试情况了,因为一面的人是没有决定权的,如果回来后说领导在忙或者领导出差之类的,基本上也是没有戏了,面试也是日常工作,一般都会先提前安排好,不会安排了面试又安排了出差,领导出差只是一个委婉的回应前面借口的措辞。

如果二面后直接让回去等消息,概率也不是很大;如果说去看看领导有没有在,有可能是你在面试中的表现的有亮点但是也有不好的,回去讨论去了,也有可能是真的去找领导了。

因为三面的面试官是有一定级别的领导了,事先没有安排的话需要临时沟通;如果沟通后再回来说领导忙或者领导不在,有真有假。但是真的概率比之前大很多,后续也是可以抱有一丝希望的;如果在三轮面试结束后让回去等消息,也未必是十拿九稳,有可能内部还需要再讨论,或者几个候选人能力差不多;如果结束后让等HR电话,基本上成功率在90%以上,说明用人部门是满意的,剩下的就等HR来和你谈薪水吧。

4、谈钱不伤感情

业务部门面试通过了,最后一面是HR面试,主要是谈薪水。在一个公司中,每个部门对每年的用人指标,工资的成本都是有规定的,由HR来把关。一般HR都会先问应聘者的工资要求,不管怎么周旋肯定最后会让你先说的。这个时候也不要不好意思,大胆地说出你期望的工资,但是多少合适呢?

首先要看公司实力, 这个从离职员工,业内的评价,招聘信息中可以获得一些公司薪水的情况;其次要对业界工资涨幅有一定的了解,一般基层员工的工资,在上家公司基础上上涨20%左右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区间 , 像从BAT这样的公司去规模小点的公司,会涨幅比较大;如果是高层,拥有核心技术能力,拥有核心资源的那也另当别论了;最后是对自己的能力有准确的认知,自己的能力是否能为公司创造对应的价值,高工资也对应着高要求,如果自己的能力没达到,只会让自己在后面的工作中更受挫折。

如果在上一家公司工作时间短,工资涨幅高,HR肯定是会砍工资的;如果第一次砍了你要的工资你不同意,常用的策略就是晾你几天,但是注意HR的话术;如果是让你考虑考虑,随时联系自己,就是在和你打心理战,你要的这个工资在预算范围之内,也对你的表现满意,只不过HR想降低成本;如果直接说考虑考虑再联系你,有可能超过了预算,需要和领导沟通和用人部门沟通;如果直接说再考虑考虑,没有回复就是没通过这样的话,可能是大大超过了预算,如果想拿到这个offer,就得调整自己的工资预期了。

谈薪水的HR,一般都是谈工资的老手了。很多人在谈工资环节,容易被带到沟里,单纯地和HR在薪水上来较量,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会让自己非常被动。

其实这个环节也是面试环节,应聘者应该多说说自己的能力和为公司带来什么价值,花了这么多钱,自己可以在那些方面为公司赚回来, 从侧面来说服HR。如果在预算范围内,基本上就成了。

另外,谈薪水的时候也考虑公司的增长性,自己未来的职业方面。比如是夸行业进入互联网,转岗,自己特别想从事某个职业或者去某个公司。这种情况下,有时候会出现降薪的情况,可以将薪水放在第二位考虑,不要再纠结工资的涨幅。

三. 面试后

面试完后,就进入到了等待中。要么进入下一轮的面试,直到最后拿到offer, 要么out。在面试环节已经说了,面试时要察言观色,以判断自己的希望有多大,在这里再补充几条面试后信息:

1、如果在面试时一次能面试好几轮,则成功的概率比较大

这种情况下是值得等的,一般用人单位会告诉应聘者,在两周内给消息,但是在三天内如果没有给消息就希望不大了。因为一个人能不能行,在面试的时候给面试官的印象已经形成了,后续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条件让面试官加深或者改变印象,负责任的面试官可能纠结两三天,一般就直接看后面的候选人了。其实过程中的感觉怎么样,一般自己心中都是十有八九,只不过一般人都更倾向于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想。所以当感觉不好的时候,就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想吧,因为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2、面试后没有收到答复,可以联系HR咨询, 但是不要直接联系你的面试官

有的小伙伴面试时和面试官建立联系是一种很好的行为,但是面试者天然的处于弱势的地位。人都是很喜欢装的,放在什么位置,就会扮演什么角色,面试官代表公司处于强势地位,代表严肃和一本正经,所以在面试后如果没有得到答复,不到万不得一,不要联系你的面试官,因为这样只是减轻了你的焦虑,对面试结果不会有任何帮助,甚至会有面试官觉得被打扰和被冒犯,反而减分。

如果实在想知道结果,可以向HR来咨询,因为HR的业绩指标是为公司找到合适的人才,千辛万苦从一堆候选人中找到业务部门满意的。当然希望应聘者和用人部门能互相对的上眼,HR的利益和你的利益是一致的,咨询后即使没有帮助,也不会扣分。

3、面试后除了等待,还要复盘

从经验来看,很少有一次就面中的 , 每次面试后要及时对表现好的和表现不好的地方进行总结。尤其是那些面试官问了,回答的磕磕巴巴的问题,回忆一下面试官的问题和回答,梳理成文档,看看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如果面试了多个公司,可以把每个公司面试官的问题整理起来,把答案都梳理出来,慢慢的你就会有一个问题库;如果都是同一个职位,最后即使没有得到offer, 也知道这个职位有什么样的技能要求,自己要获得这样的职位,该从哪些方面来提升自己?

4、背景调查前,多跟老同事联系

薪资确定后 , HR会让你提供过去工作过的公司的领导或者同事的联系方式,核实调查你的简历的真实性。在提供联系信息前注意和老同事沟通一下前因后果,为HR和老同事约定打电话时间,免得当HR打进来后不明白怎么回事,其它没什么好说的了。

面试通过,薪资谈好,背调做完都没有问题,那么恭喜你通关了,接下来就是HR和你确定入职时间发offer了,发offer时间和入职时间最好不要间隔太长,毕竟公司也不可能一直等你,大多数时候不会有问题,但是也出现过发了offer后反悔不要人的情况,所以越快入职越好。也有部分应聘者,拿了多个offer, 最后去了一家,放了其它家鸽子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要提前和用人单位沟通,避免上了这个公司的黑名单。

小结

就先写到这里吧,因为本人认知和经验有限,所以有些信息可能比较片面,不准确,请大家请指正,后续再完善。也欢迎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想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朋友来交流沟通,一起学习进步。

 

作者:木木,微信公众号[大白学堂](ID:dabaixuetang)

本文由 @木木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非常受教,感谢!

    来自上海 回复
  2. 很受教,非常想在听听如何处理那些长期不点击推送的用户?

    来自北京 回复
    1. 抱歉,最近没怎么上,不点击推送是啥意思

      来自北京 回复
  3. 6了,我的哥

    回复
  4. 作者求个白名单

    来自云南 回复
专题
1602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数据中台是处于业务前台和技术后台的中间层。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数据中台。
专题
35982人已学习30篇文章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越早进入,越有优势。
专题
11680人已学习11篇文章
考勤打卡系统几乎是每个公司的必备,是员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常见的打卡方式有指纹打卡、人脸打卡、蓝牙打卡等等。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考勤打卡产品的设计指南。
专题
1377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一张逻辑清晰、层次明确的产品架构图,能够给观者讲述一个产品的业务流程、功能框架和设计思路,也是一个产品必不可少的可视化工具。
专题
18170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智能客服类产品,最根本的价值在于以低成本取代人工客服工作中大量重复性的部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一个智能客服。
专题
17838人已学习17篇文章
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的进行数据分析。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可视化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