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前景渺茫?2018需要全新的职业发展观:丛林法则到中年危机

20 评论 19290 浏览 121 收藏 23 分钟

面对“不确定性”指数级攀升的未来,寻求安稳就是最大的危机,后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职业发展观?

一.  丛林法则

“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这八字我们都不陌生。但这几个字总给人一种隔着屏幕看记录片的距离感——它属于历史、原始丛林、贫民窟,但不会是我们的生活。

我们常常自认为懂得很多。但在“了解”与“理解”之间,却藏着一段深刻反思的深渊。

想象一部灾难片:

一艘游轮不幸遇上海难,船上游客几乎葬身海底,只有两个幸运的科学家抓着救生艇被洋流卷到了一个远离航线的小岛上暂时得救。

这两个科学家把救生艇上的干粮跟小岛的资源评估了一下,发现只要把救生艇上的种子妥善种植,外加岛上的果实、季节性降雨,能够最低限度的“维持生命长期存活”——但是,只够养活一人。

如果两人一起使用现存资源,只能连“种子”一起消耗,最多半个月就会弹尽粮绝。他们评估了一下这个岛的位置,半个月内获救的机会几乎为零。

他们必须决定:谁生谁死。

一边是看得到的生机,一边是必然的死亡。这两位道德高尚的科学家结局会如何?

抛硬币、猜拳、或者是计算比较下彼此的“生命价值”?

人类历史中确实偶有类似情境,后来被搬到了小说、电影中。但真相我们不得而知。

但只要你曾遇上过超市节庆“全场五折”,看看人们拼抢商品时释放出剑拔弩张的“敌意”,我相信你就不难想象那两位科学家的结局:

两人不择手段的彼此厮杀,一个人杀了另一人,然后既没埋掉也没丢海里……

生存线以下时,道德就是个屁。

真实历史记载中确实也有“易子而食”,不过本文不讨论道德哲学。

下面,我们不妨把小岛扩大几倍,把幸存者人数、存粮也扩大几倍,但同样面临只能永久养活部分,必须“牺牲”部分人的情况。但如果有几个人有枪,反倒免去厮杀了——少数人决定其余人的生死。

我们再把小岛扩大几亿倍,资源扩大几亿倍,那么这个小岛就是地球,而海洋就是宇宙。在太空的尺度中,地球生态圈就是个资源有限的孤岛,不过谢天谢地,我们的人口总量暂时还没达到阻住地球自转的地步,还不需要将多余的人口抹掉。

宏大的数量虽然掩盖了问题的尖锐性,但却改变不了问题的实质。或者说,可以分解成几个“社会博弈律”:

  1. 自然资源有限性:即“永动机”无法制造出来(热力学第二定律);
  2. 人类社会要健康存续必须存在阶级分化,每高一个层级,掌控的资源高出一个数量级;从生态自组织角度讲这是合理的,想象下我们的肌肉细胞如果跟大脑神经元能够调配同样多的资源,身体会怎样?
  3. 永续生存愿景导致贪婪性:每个阶级的人都争取远超自身需要的资源从而实现向上一个阶级跃迁(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识);
  4. 宏观尺度,为维持资源平衡,每当一部分人向上跃迁,就有相应部分人被挤向下层;
  5. 出现资源危机时,生命从最底层阶级开始逐步被“清除”。

这才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真实含义。

它并非存在于野生世界中,我们每个人就活在其中,与之共舞。没有人喜欢残害生灵,杀戮生命。

但由于上述铁律,“丛林法则”必须存在,否则整个文明会急剧膨胀导致全面崩溃

在探讨我们个人在“丛林社会”的生存之道前,不妨先看清社会中最重要载体,企业的实质。

二. 次优化:癌、企业

顺着上述思路,我们可以引出另一个定律:没有任何物质实体可以永远成长(资源有限)。

这也是资本主义的死穴,从上述“社会博弈律”可以推导,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寻求“优雅的存续状态”,而不是“粗暴不限制的扩张”

但是,当下社会、企业的主流形态却是资本思想血脉的延续。它的实质是什么?

癌。

都说“谈癌色变”,在人们的一般认知里,癌总是跟“死亡”两字关联。但现实是,癌细胞之所以夺走生命,却是因为癌细胞的“求生欲望”过强导致——为了自身生存概率最大化,忽视组织“各司其职”的命令,抢夺资源无限制的复制自身,直至将宿主(人体)彻底毁掉为止,讽刺的是,最终也毁掉了自己。

这在系统学中称之为“次优化”:子系统为了私利(短期目标)而忽视了系统的整体目标,并牺牲整个系统的运作成本,最终破坏了大目标的实现。

在“癌”的例子中,人体是一个系统,细胞是其中的子系统。癌细胞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而忘了它本应承担的局部功能(健康细胞为了人体健康运作而协同合作),最终导致人体系统的大目标——生命存续、发展受到毁灭性打击。

现实各类系统中“次优化”的例子数不胜数、多如牛毛。

比如,在以“高考”为目标的系统中,“偏科”行为就是一种“次优化”(学生通常会投入更多精力学习优势科目,排斥劣势科目);

又比如,在以“提升婚恋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的系统中,“节食减肥”行为也是一种“次优化”。

在众多的“次优化”系统中,最典型却又藏的最深的就是:企业。

如果将人类社会整体看作一个系统,那么企业就是社会系统里的癌细胞

因为企业的目标即非提升社会宏观幸福度,更不是促进人类文明的健康延续。

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初中教材里就提到过:寻求利润最大化。

但这个说法其实非常委婉,我们不妨换一种意思相同但更意味深长的表述:

企业的目标是侵吞一切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斯说的。

因此,如果人类文明想要延绵不绝,社会型企业是企业的必然转型之路,这需要行政干预,社会范式的改变。难,却必须执行。但这也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那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众多企业之间会上演什么剧情?

重蹈“社会博弈律”:不择手段维持在金字塔顶层

现实中的企业充分验证了这点:社交腾讯、电商阿里,在各自市场饱和之后,早已将触角伸向各行各业了。就连一些处于起飞期的公司,都已经开始入侵跨界市场了——美团打车,滴滴外卖……

我们认清现实,对于个人职业规划而言,如何应对?

三. 多数人必将面临中年危机

人类是活在自己想象的故事中的动物,我们今天做决策永远是基于对未来的假设。如果没有对“丛林社会”实质的深刻认知(多数人的现状),我们是如何看待未来的?

比如,如果你工作超过7年,应该有很深感悟:对于稍微上进点的人,在职业早期的工作生涯中,保证收入年均50%以上增长不算太难。

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家庭开销也初步向上攀升,但是,相对于指数级增长的收入,家庭开销增加不算什么,如下图:

图:前7年收入-支出增长图

在这种背景之下,对这些年轻人做个“梦想访谈”,估计所有人都会高唱“我的未来不是梦”。房价算什么,我们是中产新贵、消费升级、及时行乐……

但,情况很快会发生转机。

上文说了,当今企业的目标依然是(不择手段)的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一旦这些高薪员工的“价值产出”与“工资(企业成本)”之比低于竞争者时结果如何?

现实告诉我们答案了:降薪、变相裁员、招聘时的年龄歧视……先声明下立场,不做价值判断,我只能说,这些是“合理”的。

如果企业不这么“狠”,最终会在残酷的丛林竞争中被一窝端,温水煮青蛙,结局更悲惨。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所以,我们为生活编织的故事,就像邓紫棋“泡沫”里唱的:

在雨下的泡沫,一触就破。”

对绝大多数家庭存量资产有限的人,身体机能、思维适应力的衰老就是这场大雨,人人无法避免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永远受限于近期视角,我们对未来的决策又是基于这种高度不可靠认知。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在制定目标时拉长下时光的尺度,务实一点,绝大多数人,面临的未来情况将会是:

图:拉长时间范围,收入远低于预期,支出还在上升

基于以上实质分析,我们可以探讨下后续职业规划的应对方案了,一个核心原则是:考虑的时间范围越长,生存的机会越好

四. 职业规划:五大策略

1. 偏安一隅:平庸式职业策略

*这里的平庸不是贬义词,是对特定状态的描述

如果你对自己认知深刻,认为自己享受平淡的生活、简单重复的工作。那么,离开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是一个合理的选择,这也符合国家政策的大方向。

此外,尽量不要错过任何公务员、垄断型国企(比如电网、三大运营商、四大银行等)的应聘,但夕阳型国企不推荐。

体制内必然存在阶梯、不公平、无可奈何,如果能平和的接受,就整体生活质量而言,肯定会远高于在一线城市打拼的群体(高压、竞争激烈、生活缺失)。

平庸式职业策略的优势是(相对)舒适安逸,但这却是以“未来竞争力的全面放弃”作为赌注。换句话说,如果出现“体制内裁员”(历史多次上演过),生活瞬间会出现重大危机。

2. 押赌小概率策略:创业实现财务自由

世界上总有那么一小簇人能遇上幸运之神的眷顾,年纪轻轻背景平平逮住一次机会成为人生赢家。

创业实现财务自由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职业规划。

大家应该会留意到我的措辞,“可以选择”。

近年由于某些原因,社会浮躁外加媒体的疯传,在非常多年轻人心中塑造了“美丽的泡沫”,激发了全民创业发财的热情。

但这是一个坎坷的选择。

我有一个朋友在这方面非常有代表性:

他毕业工作一年之后就开始持续的创业之旅。我对他算是很了解,拥有一个优秀创业者的所有特性:个人能力强、能说会道、创新点子多、对事业有着不可思议的热情、以及,破釜沉舟的勇气。

结果怎样?

连续创业三次都失败了,欠了一屁股债。

当他最后准备放弃前夕,跟一群哥们吃饭诉苦,竟从中聊出了一个非常适合他的商机。然后,短短三年内,发财了。

他上个月找我吃饭,坦诚自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机遇。

顺带分享下他对外面那些“成功人士”分享“可复制的成功经验”的看法,用他的话来说,两个字:bullshit。

一个极具洞察力的智者确实能做到大致判断未来的趋势,但没人能做到判断一个具体的“机遇”什么时候出现

早一年、晚一年,时机没踩好,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那些传奇巨富,其实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我们不妨采用“高维视角”反观下:

对于任何一个领域,每年都有大量“有勇有谋”的人创业,这样,总会存在一个逮上机遇的那个人,他必然会成功。

所以,神话“一定会”发生,他就算不是马云也会是李云、张云。但却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这种不计一切投入创业的职业选择,就目前市场大环境,我不是特别鼓励

除非你处于游刃有余的状态,有冗余财富,创业失败了还能轻松找到高薪体面工作。

3. 永续增长:选择资源可积累的职业

这是我个人比较推荐的一种职业选择。

前面谈到过,中年危机的本质是个人市场价值增长的速度跟不上经济需求的速度

这给到我们一个清晰的职业目标:你从事的职业必须能够随着工作时间、经验的累积始终成线性增长。比如我们常说的,老中医。

这些职业可以分成两大类:

  • 一类是属于“社会关系型”职业;
  • 一类是技能“纵向延展性深”的职业。

“社会关系型”职业本质上是处理“信任成本高”的业务,即能够持续接触外部资源(人)并且能有机会给对方一定程度的认知你的岗位

举个最典型例子,假设你工作中跟某公司的大客户经理共事过,发觉这个人有诚信、有能力,那么后续你有相应业务必然会优先推荐给他。想象下他在漫长的工作岁月中积累了上千个对他这样评价的“你”,那么,这个人以后无论做什么业务,都能轻易获得大量业务。

这背后就是因为社会上存在大量“高度信任成本”的事情,与能力无关

比如,你要招聘一个高级岗位,你是选择一个简历漂亮的候选人呢?还是选择一个好朋友推荐的,确认靠谱且适合的候选人?我们都会选择后者,与能力无关,与信任有关。

这类岗位典型的有:大客户经理、销售、渠道供应链、商务公关、媒体人等等会持续与外部有一定资源的群体打交道的岗位。

但诸如电话客服、柜台服务等则不属于。虽然他们接触的人多,但这些人大都称不上“资源”更难以深刻认识你。

获得“信任力”的大前提还是你必须是有能力、将信用、做事踏实靠谱

另外需注意一点,如果社会形态改变,社会契约大于信任成本,那么会极大减弱以上岗位的价值(典型如西方国家)。

另一类则属于“纵向延展性深”的职业。

典型有:中医、教育、实用价值大的科研领域、具有市场价值的文艺创作、跨产业研究等。

4. 万金油:具备产业迁徙能力的职业

典型的岗位有:市场营销、运营、推广、产品、UI等等。毕竟,无论是任何新兴的产业,都需要这些岗位向用户(客户)传递产品的价值、提升产品的人性程度。

研发不完全属于这一类,许多研发岗位的核心关键是对业务熟悉,这个换个产业优势就不大了。

那么这类职业选择是否就没有风险?不是,“万金油”岗位的优势可谓跟劣势是共生的。

正因为“万金油”,所以从业者广,很容易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因而此类职业的朋友务必做好“终身高强度学习”的打算。

5. 冗余时间:多元化技能

那么,如果你的职业都不具备以上特性(这些职业很多),那怎么办?

我个人建议,退而求其次,至少要选择一份能保证“业余时间”的职业,意味着能够有余力涉猎全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为转型做准备。

6. 最后提一点:灰色产业(或者钻思维漏洞、法律空子)

这些产业很多,确实不少人能借此牟取暴利。但是,有些饭不是人人能吃的。他们背后需要付出的代价,常人未必愿意

最后总结下:

以上选择都是“相对”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优势,务必将个人的独特性跟上述的职业相对优势结合起来。

就好比“可积累社会关系型”的职业,我相当认可,但我知道自己并不擅长此道,所以不会作为自己的选项。

五. 尾声:成人童话

据说远古时代,所有动物都平等的拥有三十年寿命。

驴说,我天天累死累活,不想要那么长命,请神收回十五年;

狗看见了也说,我天天看家吃剩饭,没什么意思,也请收回十年;

猴子想了想,我天天给人刷戏,逗人开心,也累了,也请神收回十几年;

唯有人类被神创造出来没有任何任务,于是人说,我想活的越久越好。

神说,“那这样吧,这些动物多余的寿命都送你好了。”

于是,人类头三十年活自己的寿命,快乐无忧而傲慢;接下来二十五年活的是驴、狗的寿命,累死累活、保家扛压;剩下的就是猴的寿命,哄哄孙辈,甚至到最后返老还童,无所顾忌。

这个成人童话的隐喻很明显:

所有人从青少年走向成年都需要接受社会角色的转变。少年梦想破灭,成年世界重构。

因此,我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就要如上述一般长远考虑,“认清现实”。除此之外,“幽默面对”或许就是在漫长的成年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盾牌了。

结束全文前,需提醒下,以上职业观点成立需要一个大前提:即社会范式依然处于“商业社会”

但可以断定,“商业社会”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次优化”目标(癌),它终将消失(但需要漫长的时光),否则人类文明也就差不多要完了。

如果我们能顺利过渡到“生态型社会”,也许三、五十年,也许一、两百年(届时的企业将是社会型企业)……

到那时,当别人问为什么选择一份职业时,我们会拍着胸脯说:

“因为我喜欢。”

#专栏作家#

李少加,公众号:少加点班,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进化式运营》作者,“基于用户视角的用户养成运营框架”提出者,互联网商业独立研究者、运营管理专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企业癌细胞理论,你这是看了资本论吧。计划经济是建立在高度集权的社会体制下的。高度集权意味着高度腐败。政府应该平衡企业发展(反垄断),而不是干预经济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计划经济是难以持续的。

    来自上海 回复
  2. 这两天把作者的前几篇文章都深读了好几遍,只可惜自己前期基础知识铺垫太少,很难透彻理解,融会贯通。感觉作者各个学科方面都有涉猎,希望作者能够在公众号推荐几本可以横向拓展思维的书学习。

    来自陕西 回复
    1. 后续会体系梳理一番,感谢反馈。敬请关注公众号(少加点班)

      来自广东 回复
  3. 关于“企业就是社会系统里的癌细胞”,看多遍仍未完全理解,希望作者详细解释下。

    来自广东 回复
    1. 简单来说,就像癌细胞一样为追求自身增长不惜一切代价(商业社会缺乏足够的“约束”限制,当然有些人会说反垄断法,但是反垄断法其实实施起来限制是有限的)。举个例子,当今“愚乐至死”的商业模式是最容易有钱赚的,但是这是以牺牲(社会平均认知水平较低)大众的认知能力为代价的,但法律没有明文禁止,那商人们就做呗(目前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做这些事儿),不顾社会的长远利益,这本质就是癌细胞了。

      来自广东 回复
    2. 谢谢李老师。

      来自广东 回复
  4. 能吸引我从头到尾仔细品完的文章都是好货,鉴定完毕!谢谢少加。

    回复
    1. 不客气~欢迎有空去我公众号逛逛~

      来自广东 回复
  5. 共产主义社会怎么没有了,这可是终极目标啊

    来自浙江 回复
    1. 嘘~ 😈

      来自广东 回复
  6. 视角独特,观点清晰,论述合理,引人深思,好文。

    来自广东 回复
    1. 你这四字语用的溜溜的 😉

      来自广东 回复
  7. 很务实很受用的一篇文章,引人深思,辛苦楼主码这么多字了,点赞

    来自上海 回复
    1. 不客气。 😳 谢谢鼓励。

      来自广东 回复
  8. 视角非常高啊,分析也非常深刻,刚刚步入中年危机,非常受用。

    来自上海 回复
    1. 中年危机这个词最误导人的地方在于它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中年危机只会到了中年才发生……其实工作没多久就已经播下风险的种子了。

      来自广东 回复
  9. 很有哲学的意味,深刻,后面的意见也很实用,谢谢楼主分享!

    来自安徽 回复
    1. 不客气。这篇其实是比较务实的,哈哈

      来自广东 回复
    2. 💡

      来自安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