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其实是“少儿不宜”!想玩好O2O,你必须要知道这3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生意也不再是淘宝开店那一套,又开始有了新的方法,于是互联网思维成了生意的核心。
O2O就像一部电梯,上面的想下来,下面的想上去。
互联网的诞生,从某种程度上让做生意不再很难,传统经济很难突破地域的局限,经常会看到某个地方只有某种烟或者某种酒,其他牌子不让进来或者还没进来的尴尬。随着pc互联网横空出世,马云说阿里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确,阿里做的很好。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生意也不再是淘宝开店那一套,又开始有了新的方法,于是互联网思维成了生意的核心,叫个鸭子、黄太吉、雕爷牛腩都是互联网思维衣钵的践行者。
O2O的精髓是在线上,不懂互联网的O2O公司,生意很难做好,想做O2O生意,必须知道一些应该知道的东西。
概念比产品重要
O2O的玩法更像是一个谋士,通过方法和术达到目的,传统生意更像一个武士,刀刃血拼,卖出产品。O2O最显著的特征是对产品深度的理解,首先需要营造一个概念,是干嘛的,为谁做的,为顾客解决了什么痛点。传统生意一直以来玩的是产品,用经验堆积产品,如果一连几款产品有些顾客都喜欢,那么再把这部分忠实的顾客转化为粉丝。但互联网思维通常都是以一款初级产品来做引子,通过极具冲击性的概念圈定一部分粉丝,再通过参与等一系列营销让粉丝疯狂增长。
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使得做粉丝的成本极低,而且资源对接也变得简单,所以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做好粉丝经济,分为三步走即可,走型:爆款到尖叫的地步;走心:社群认同感要强,引导灌输;走位: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增强粘性。而小米就是互联网思维最为成功的例子,“发烧”一词,绝对称得上地地道道的屌丝范儿,完全符合中国国情。所以说,先做概念再做产品,把认同感成本降到最低,是互联网思维的重点。
场景比体验重要
场景的重点是互动,参与其中。国外有个实验,让一个小孩站在原地3分钟,结果小孩不到1分钟就走动了,但跟小孩说,他正在参与一个游戏,有“敌人”会从对面过来,你必须在这里监视“敌人”,结果小孩在那足足站了15分钟没有动,这就是场景的力量。
场景就是让消费者产生参与感,参与感的目的是让顾客产生优越性。游戏中的小孩不动,目的就是想打败对手赢得比赛,在组织中形成优越感。同理,假如世界只有一个人了,你还会学钢琴吗?还会自己用摄像机拍个自导自演的电视自己看吗?是否记得星期六星期天不出门的日子,蓬头垢面?所以说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为了展示和争取比别人更好的优越感,互联网中的长尾效应,找到原本孤单的个体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互联网公司基于场景的力量,开始营造更多好的场景,比如沙龙,论坛,各种群,而这些方式的运用,像磁铁一样把有同样属性的消费者聚拢到了一起,这种聚拢产生的精神力量比单纯对产品的体验要好很多,场景重于体验。传统经济的弊端是缺少场景,他们的场景就是柜台的一刹那,缺少延续性的场景,互联网公司风生水起,除了羡慕嫉妒恨,也需要反思下啊!
资源比努力重要
春节各种群里,红包总是少不了的,长江商学院的学员们我猜应该有群,那么在那里面抢红包的概念和你的群抢红包的概念完全不一样,我猜马云发了个二十万的红包,结果24小时后后退还了15万,因为没人抢,但你在群里,眼镜丝毫不敢移开,结果抢了一天,还不到10元,尽管你手速练的极快,一天算下来,流量费都不够,这印证了一个道理:资源比努力更重要。雷军就曾公开说过,他投资的原则就是投熟不投生,熟人了解,再说能认识雷军,想必能力见识不会太次,创业的成功率会有保障。如果你一个创业者刚好是雷军大学室友,而且刚好又有个好项目,我想雷军投也就投了,不在于那点钱,如果你是一个草根,有好项目,或许还要花好多时间找人,就在你找人的时候,小米公司一员工心有灵犀想了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项目,结果捷足先登,你败在了起跑线上。
如果我是黄太吉,我没有大公司的背景,我同样每天发一条微博,但只有100多个粉丝看,谁会买,不会形成风靡效应,但赫畅轻轻松松的说没花一分钱营销费用,就一个人一个微博,然后把店建在一个死亡地带和很难吃的情况下不合常理的火了,谁信这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打死我都不信。一句“项目好就行“,没骗人倒是,但坑了不少创业者,人是最重要的,因为人带来了思维和人脉,远远弥补了在中国畸形经济下项目本身不太好的缺点,看事看本质,听话且留心,项目无好坏,成事在于人。
这时候我们再反过来看黄太吉的赫畅,看雕爷等等,就知道互联网思维的玩法,并不是老少皆宜的活动,这也是我一个草根创业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创业其实是“少儿不宜”,不是玩不起,是伤不起。
作者:衠然
链接: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38604.html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