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对比解析以目标为导向的Persona的趋势
近期学习了国立高等经济大学移动端交互设计课程,其中以目标为导向的用户角色模型搭建带给了我不少启发。其将三大目标融入到用户采访及Persona构建中,更为细致地捕捉到用户的深层需求及长远愿望,同时唤起了团队同理心。这对于产品功能的确定以及优势的发掘有较大帮助,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个案例对比浅析以目标为导向的Persona的优势。
案例
背景:在传统大杂院社区中,大量中老年住户喜爱利用闲暇时间培育花花草草。但社区内空间紧张,且缺乏一定管理,导致一些住户开始在公共区域私搭乱建种植区。造成院内环境杂乱,居民出行不便。
现准备在满足大部分中老年人种植需求的同时,统一规划该区种植用地,改善内部环境。
规划前,应先对种植户进行采访,了解其初衷及主要需求。
普通采访及Persona
多涉及以下内容:种植户个人信息:姓名、年龄、职业/收入、居住情况、生活方式等。种植相关信息:种植区、目的、 方法、问题、需求。
通过普通采访,我们通常能获取这样的住户信息:
他们是60岁左右已退休人群,平时喜欢研究养生,注重健康生活。种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吃到无公害的新鲜蔬菜。但由于居住面积有限,只能在家门外占用公共用地搭建小型种植区。种植一段时间后收获较好,因此再度扩张用地。
由此形成对应Persona:
而后我们的设计会以其为切入点,归纳三个解决方向
- 解决用地不足问题:测量院内面积并寻找可拓展区域,按比分发给各户。
- 解决工具不专业问题:根据种植行为和作物类型为其设计专属工具和产品。
- 关注用户个人爱好:住户提出喜爱养生,想要种更多无公害蔬菜。便为其设计社区专属APP,定期开展养生讲座和种子分发活动等等。
表面看来,三个方向已考虑到了用户所提的需求。但总有采访不够全面,用户模型不够立体之感。这便是对用户“动机”和“需求”挖掘欠深入导致的。
以目标为导向的采访与Persona
以目标为导向的Persona强调探索用户的动机。动机具体为三大目标:最终目标、体验目标和人生目标。
(1)最终目标
指的是用户具体想做什么,这是在用户采访和persona构建中最常被我们关注的一类问题。普通采访就多以最终目标为主,用户可能会提到:想要有个大点的空间、想要增加产量、想要种植区整洁干净等等。
这些都是最容易实现的浅层次目标,若只关注于此,则会导致解决方案过于“简洁实用化”。只为完成基础任务存在,缺乏对相关因素的探索,因此不容易搭建起一个足够生动的用户角色。
(2)体验目标
体验目标指的是用户想感受到什么,这一点在普通采访中没有体现。
它需要我们思考那些与用户相接触的元素,并探索其感受,例如:
- 生活在一个充满私搭乱建的社区中,住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 种植户对生活的舒适度和种植的便捷度有哪些感受和期望;
- 非种植户对该环境又有哪些感受;
- 该环境是否造成了邻里矛盾,住户期待什么样的种植关系;
- 住户对社区整体环境有哪些憧憬。
总之,体验目标就是住户在与人、与物、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产生的体验需求。将该类信息融入到Persona之中,可提升我们对用户知觉的敏感度。
(3)人生目标
人生目标描述的是一个人长久的设想和愿望。比如“关注养生,想通过吃无公害蔬菜变得更加健康”,“想和大家分享经验成为人群中的种植专家”就是一种人生目标。它们可以激励用户行动并帮助他们提升能力。产品也需根据人生目标规划相关功能,这是长久服务于用户的关键,也是提升用户粘性的重要因素。
以目标为导向的Persona:
在以目标为导向的Persona中归纳问题,会帮助我们发现新方向:
例如:种植户多退休在家,不希望花太多钱购买新工具,同时希望种植这种爱好也能带来一些经济收益。这便提示我们要注重挖掘社区资金来源,并思考与盈利相关的种植活动(构建无公害蔬菜市场,征集居民的无公害蔬菜统一贩卖)。
总结
以三大目标为导向的Persona能够更有效地探索用户动机和需求,从而使用户角色生动完整。当团队意识到规划欠深入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重新剖析。
作者:Galatea Lee,3年互联网交互设计经验,负责民航各航司B2B类产品的手机端PC端交互设计。
本文由 @Galatea Le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奶思,有启发
😳 😉 😉 太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