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入侵、服务、未来4个层面,看机器被赋予“智能”的过程

David Hu
1 评论 2237 浏览 8 收藏 15 分钟
B端产品经理要负责对目标行业和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了解客户的需求、痛点、期望和行为,找到产品的价值主张 🔗

AI就在身边,只可惜它在你面前的状态为“隐身”。

智能是人类赋予机器的一个称号,并不代表取代(被掌控)。既然是被赋予的,可以从(由来、入侵、服务、未来)四个层面来看机器被赋予“智能”的过程。

一、“AI+”的由来

“智能”的诞生

智能构想就应该追溯在图灵时代(来自《模拟游戏》认识),那时正处于二战时期,世界各地都在遭受炮火的洗礼。

在战争期间,人们对于信息的保护意识还是足够的强烈,自行创立信息加密技术,来掩盖正确的信息。

而影视内容中:看似平常不过的信息总是暗藏杀机,并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喜欢玩弄世界的新把戏。但是列强没有估计到:世间万物总存在某种平衡机制,总会在不平衡的状态下达成一种动态平衡,英国秘密组建了破密组织(图灵带队),经受了重重磨难以后发现了世界上最难的密码变得不再神秘。

当达到动态平衡的时候,胜利的曙光就被孕育在四起狼烟之中(计算帝国主义入侵的权重,用概率的方法获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我们发现只要幸存者就会抓住机会扼住破坏者的喉咙,直至破会者窒息。

“智能”的成长:

图灵测试激励着科学对智能的探索,智能的之树少不了CPU之土的栽培和数据之水的灌溉。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快速提升,使得计算机拥有了更强的计算力和更多的存储空间,再加上互联网世界信息之门大开放,为计算提供了广阔的信息资源(甚至:有用少于没用)。

但是我们依旧相信:“少数人会代表着大多数群体,来引领潮流方向”。

智能”的突变:

把“智能”从实验室搬至商业圈层,我们就应该认识到它的发展契机已经来临。

也许触发“智能”从研究型转变商用的关键应该是:它自有价值开始展现出来基础上的超越人类的智慧科技,可以预测一定范围内的用户动向和社会演替动向。

把实验室里的花朵搬到商业圈层的过程,应该是该学科踏出最重要的一步。

“智能”这个词语我们可以分为智慧和能力两个词语,智慧是我们人类最神圣的代表作,能力是我们人类求生的最直接法则,二者直接能权衡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AI+”的入侵

1. 人机对话

  • 初期基于数据来对答
  • 中期基于模型来对答
  • 后期基于思维来对答

图灵测试问题:人与机对话,利用对话的真实性来评估二者之间的差别(超过30%的裁判误以为在和自己说话的是人而非计算机)

作为真实世界里的人来说:我们说话的场景是可变、说话的内容是多样的、说话的方式是差异的、说话的语言是繁多的等等因素,这些都能成为影响对话人的话语中夹杂的人间情味(自然语言)。

比如:现在的我们想要来做一个公众演讲(好比这次锤子发布会这样的级别的演讲),我们就必须从发布会的场景选择、内容选择、面向用户等方向选择演讲者演讲话语的语气、语调、语境等。来完成此次演讲的真正目的对不(有可能我们就差这一个演讲试听,就会变为老罗的粉丝)?

机器对自然语言处理远远超过机器的本身。

基于强大存储、计算能力、学习模型等处理自然语言的速率确实远超过了人类学习速率。

不是说我们神经元不如机器的CPU处理芯片,主要是因为我们是个完整的生命体,处理器要对每个部位进行扫描和处理——就这样,计算机在专注计算之上占据了上风,但不能说计算机在这方面就超过了人类。

再加上自然语言的复杂性,机器应该还属于小孩子级别的自然语言处理大师。

我想:倘若你用语音助手来翻译你的家乡话,你的输入和它的产出还是首尾不搭边吧!

2. 人机博弈

人机博弈,实际上就是对人类智慧权威的挑战,逐步突破平常人对智能的心理阀值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让人类接受高运算计算机的过程。

阶段智慧对决第一站

信息处理对决第一站

世人类智慧对决第一站

博弈论对决第一站

从信息河流中挠取人机博弈博弈的历程,才发现博弈的发动者是人类。人类不相信自己的智慧被机器打败,就不断的挖掘自己智慧代表(象棋、围棋、德州扑克等),让机器来挑战人类智慧的结晶。

智慧的代表是人类传承下来的,人类获取智慧不是十全十美的,通常都是选择性的获取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智慧层次,然后不断攀爬当下的智慧阶梯(至顶端),此时这能说:这个时代的智慧层次有提升了一个层次,并不能代表着人类全部智慧的。

智慧的探索者:机器,他拥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他跟着智慧演替途径磨练了一个智慧模型,模型里面包含了人类智慧代表的全部路径。两者在対弈过程中,基本上是计算机指导着人类智慧家来下棋,因为他获胜概率一直告诉它,它有必要把对方带进计算鸿沟,而且加剧鸿沟的宽度的过程,也就是战胜当代智慧的过程。

我在想:博弈的过程是人激励机器成为智慧的标杆,人类才能更好地评估自己所处的智慧等级。

3. 自动驾驶

机器对于权力的挑战,夺取人类对自身安全的控制权力

  • 秩序布局
  • 硬件配置
  • 等级实现

从客观角度上说:自动驾驶不仅降低了出行对人身的危险系数,还提高了出行效率。

但是人类会将部分生命权力移交给机器吗?

我想:会的。

因为引领科技发展的科技巨头正在创造这种商用化的驾驶工具,而且好多产品已经被应用到真实世界场景中。

虽然此时自动驾驶的驾驶历程已经具备了很高可信度,究竟为什么还不能被人类接纳了呢?

我又想到:可能是人类车手太多,不能很好的懂得出行规则,容易把自身的问题推到机器身上,主要是大多数人不愿意把错误留在自己的身上,那么逃避错误的过程,就是在躲避承担,因为大意造成的后果远远高于自己可承受的范围。

机器拥有极速的计算速率,事故的承受等级变得可控,概率性的控制使得事故权益最大化。

自动驾驶当下的突破:

在自动驾驶行业里,它有六个级别:非自动化、辅助驾驶、部分自动化、有条件的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全自动化。

相对2017年5月日常使用的大多数汽车处于0和1级之间,碰撞告警属于0级别技术,自动防碰撞、定速巡航属于第1级的辅助驾驶,自动泊车功能介于第1和2级别之间,特斯拉公司正在销售的Autopilot辅助驾驶技术属于2级别技术。直至2017年12月,国内阿尔法巴(Alphabus)在福田保税区的开放道路上进行线路信息采集和试运行,这也是全球首例在开放的道路上进行的无人驾驶测试。

三、“AI+”的服务

1. 智慧生活

传统生活PK智能生活

智能家具就会慢慢取代那些传统的老古董,组建其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环境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就目前经济条件下,智能生活环境的家居购置还是比较困难的想法,主要是这种科技产品不能批量生产,也就告诉我们他们还是温室的花朵,只能远观,不可近玩也。

但是我们有足够的机会去接触明星产品(好比腾讯体验官上获取智能产品的体验名额),来提前感受智能家居带来有趣体验。

据小道消息,小米、格力、海尔等公司开始进军智能家居制造过程中,因为商业投资是布局战略的过程、也是获取市场的过程、也就是寻找盈利的通道。

既然这些传统家居品牌生产者领头来打造专属的科技产品,也就变相地告诉我们生活场景更加智慧化、个性化、唯美化等。

其实我很期待这样的生活环境,也期待着“一机在手,生活我有”贵族生活。

2. 智慧医疗

传统医疗PK智能医疗

智慧医疗就会提高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度,也提高了对疾病的可控指数,也应该会帮助他们完成所谓享受式的医疗方式或者死亡。

我想当今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富豪能通过科技技术完成对自己健康的预测和预防,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是敢于挑战的人,对世界新事物充满着好奇。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通过先进的科技技术完成了对生命的延续、对疾病的预防等,也就诠释着科技真的能够满足人类对生命的长的欲望。

对于欲望的挑战不就是在推动科技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吗?

也许是,也许不是。

这个答案只有我们的欲望满足至百分之八十的时候才能给出,目前只能被科技巨头所搬弄或者摆布。

3. 文艺追溯

艺术的挑战列表

文化追溯的过程就是对人类文明的探索,也是对人类文明的拓宽与普及,也会加速文化的多元化,多样化的大融合。

文化艺术也是一套复杂的实用类数字情感模型。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因为当下的科技是这么做的,他们把:原本无比珍贵的艺术风格被数字化、原本难以模仿的设计手段被数字、原本不可恢复的历史遗产被数字化等,数字化的艺术还原让我们见证了艺术最鼎盛的时期(最美好的时候)。

因为一个艺术的最鼎盛时期也对应着国家繁华巅峰。不管是对艺术的填充还是对艺术的还原都是在弥补最重要的艺术组成部件,因为我们可不想因为历史的断片就失去了对人类演替的探索。

我有些时候在想:AI是否可以补齐那些艺术半成品的,让AI去学习艺术家的风格和创作意图,再有AI完成艺术家遗落在人世间的青史之作。那就意味着人类想要的完整,AI可以帮实现&补齐……

四、“AI+”的未来

1. 服务于人类

“智能”,让未来的我们更加完美(趋近于完美)的过程,我们熟知世间万物,熟知自己的状况,熟知文艺的世界等等,你所掌控的都是离不开人类遗传给AI的结晶。

AI真的在改变世界,不如打开你心里的牢笼放AI进去

2. 渐进式服务

智能设备的蔓延图

人工智能加速侵入

 

作者:胡小黑,进军互联网行业的学生,兼腾讯课堂产品学院运营人。

本文由 @胡小黑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2858人已学习15篇文章
知识付费是内容赛道上的一块高地,有着上百亿的市场规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对知识付费的观点。
专题
2003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TO G产品的入门指南,包括什么是G端产品、产品的特点...
专题
33809人已学习17篇文章
作为产品经理,你真的懂什么是敏捷开发吗?
专题
1538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服务设计在流程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方面提供很好的思路和方法。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服务设计。
专题
1944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从不同维度拆解一款产品或者功能,有利于提升我们对于产品和功能的思考能力。
专题
19224人已学习5篇文章
面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商业产品经理要如何突破商业化瓶颈,找到职业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