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品与美学的3层解读
有许多产品经理同学对AI产品美学观表现出两个极度,一方面极度好奇,AI产品与美学的关系;另外一方面极度想知道如何打造具有美学的AI产品。本文先讲AI产品具有美学的科学性,然后讲美学在AI产品中具体参与程序设计的例子,最后归纳AI产品美学才是以用户具体场景体验为中心的产品经理美学。
第一个层面:人工智能产品美学的科学性
人工智能美学有自己的美学研究对象和适用范围,具体对象内容是一根、二脉、三通、四达,研究的方法是人工智能的本身学科决定,即利用人工智能的跨学科前沿综合性的本质为依据综合经济学、脑科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最新理论和实践来进行研究。
一根:定义落地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感性和艺术的模拟。
人工智能是指对人的模拟,人有抽象符号化推理能力、逻辑思考认知能力同时人还有情感、感性、创作顿悟能力。人工智能如果想要真正成为智能,就不能仅仅模拟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即推理和逻辑能力,还要模拟人类的情感、感性、创造等与形象、灵感有关的能力,而后者是美学所研究的对象。
美学家将审美、想象、感性、创造等能力视作人的思维认识的一部分。首先,从“智能”的定义来看,人工智能就必然和美学相联系,因为所谓智能,除了包括“需求和应用知识、推理和思考的能力”,还包括“通过五种感觉来感知”、“情感体验”等能力。智能就是人类的思维能力,科学家将人类思维分成三种——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
二脉:行为落地
人工智能通过认知人类的情感和行为判断与人类交互的应该采取的方式。
从人工智能在情感、感性方面的应用来看,随着人类与计算机交互关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情感的重要性。例如智能系统在与顾客交流时,可以通过顾客的服装打扮、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分析顾客的情感,如果智能系统也要具有相应的情感传达,就能使得双方交流更加平等顺畅。
例如:当客户进入店铺,为了准确的使得客户和商品进行匹配,这里对入店客户进行精准分类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精准、实时掌握客群,定位目标客户群,从而进行实时营销策略调整。对入店客流进行分析,知客更识客,VIP客户、回头客甚至潜在客户,入店即识,并将相关客户信息实时推送至店员手机,帮助店员抓住每次销售机会。
三通:认知落地
人工智能通过模拟人的风格形成自己的鉴赏能力。
从人工智能在艺术方面的应用来看,人类借助人工智能计算机创作艺术甚至编写智能程序,让智能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进行艺术创作,都已经成为了现实。
例如美国艺术家科恩设计了艺术创作软件“Aaron”,该软件所创作的绘画已具有自己的风格,甚至被美术馆收藏。天津大学孙济州的“中国水墨画效果的计算机模拟与绘制系统”,用计算机模拟生成了水墨画效果。20世纪80年代,美国音乐教授库柏设计了名为“音乐智能试验”的程序,通过分析和提取音乐大师作品中的旋律特征并加以重组,使得智能体创作的音乐几乎能与大师作品媲美,而最近索尼公司设计的音乐程序则可以创作出酷似披头士乐队的作品。
这些人工智能体所完成的艺术品当然也可以成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风格、计算机艺术的独特性、人与计算机在艺术活动中的关系(创作者、工具、欣赏者)都属于美学研究范畴。
四达:交互落地
达到人工智能视野下人类情感和美学本质的通达交互。
在人工智能模拟人类的感性和艺术创作的时候,也需要对人类情感和艺术本质进行研究。人工智能在模拟人类的推理和逻辑时,探索出了非经典逻辑、不确定性推理等,针对人类的常识推理机制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同理,智能体在模拟人类情感时,也需要对之进行系统的分析。例如情感产生的机制,与人体机能、与环境的关系,与性格和文化的关系,情感如何在艺术中表达和交互等。
第二个层面:融合美学进入人工智能程序设计
人工智能美学的科学观是人工智能对人类情感美学和艺术美学的模拟,美学对人工智能产品的美学观指导,不仅仅停留在总体感知和方向建议上,更多的是应用于人工智能产品的程序设计里。
情感量化
例如:小冰、贤二、金童等,能够针对客户进行适度的情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对话。而这种情感分析的基础是“感情计算”,即情感量化。
下图为Line与贤二的试验:
情感量化的原理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储存、搜索和运算能力,来计算、分析与情感相关的外在表现,如:面部表情、心跳速率、皮肤温度等生理特征。
作品情感量化:情感量化还可以分析艺术家在作品中留下能体现情感的相关痕迹,如色彩、形状、线条、文本等。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借助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对艺术品和艺术家的情感分析,这就是美学参与到人工智能研究的实例之一。
程序创新
程序创新,例如:Facebook与美国高校合作开发的绘画程序CAN(创新性对抗网络),宣称能够创造出新风格的绘画作品,并且能够通过图灵测试,让艺术爱好者分辨不出是人还是机器创作的艺术品。CAN与传统的GAN(生成性对抗网络)的不同在于,它在鉴别器中设置了两种标准,一个是“是否是艺术”,另一个是“所生成的艺术属于什么风格类型”,这两种标准被设置成对抗性的,即既要生成属于艺术范畴的图像,又要设置不同于既定风格的图像。这实际上是一种应用了学习偏差(最大限度的偏离既定风格)以及鉴别艺术标准(最小限度的偏离艺术范围)的方法。
也就是说,创新是在既定范围内对原有规则的突破和偏离。创新性是建立在艺术风格和艺术标准基础之上的,而这正是美学范围。而且,最终对CAN所创作的作品的风格鉴赏和艺术评判,也需要由美学家所作出。因此,人工智能程序的设计也必须融合美学家、艺术家的美学。而更重要的是,美学家对于CAN创新性和艺术标准的研究和批评,正是人工智能美学的重要研究范围。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美学并非仅仅是对艺术创作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和指导,它是深入到具体的程序设计、对智能体的一些具体技术以及创作出的美学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使得人工智能美学无论在理论还是应用上都有其价值。
第三个层面:人工智能+场景美学
AI产品是兼具感知性的美学和逻辑性的美学。在好的人工智能产品里是以一定的方法创造出用户既具有熟悉性又超越常规场景的产品。
AI产品美学有5个方面创造具体的场景美学:
1. 懂用户之美
美是有属性的和细节的,不同的场景下的用户对智能产品有不同的渴望和需求。例如:待毕业的大学生需要的智能产品是智能手机,最好是性价比兼顾品牌调性的智能手机,而社会工作三四年的青年人需要的智能产品是,智能影院、VR场景的游戏。等到结婚生子了,用户对智能产品的需求又会更新为智能家居。所以美是流动的、对用户的把握需要对用户的对美的需求阶段属性来设计AI产品。
2. 懂痛点之美
因为美的流动性,因为用户的需求的隐藏性,懂痛点之美显得尤为重要,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品中产品经理往往挖掘的不是痛点,可能是痒点甚至是笑点。那时因为用户的很多需求处于空白时期所以那样的产品往往能赢得流量即可,甚至以流量为中心。但是AI产品经理明白,时下各种应用多如牛毛,人们需要的是比原来的产品好10倍以上的产品,所以这需要AI来增效来向深处挖掘。因为用户的痛点往往是用户表达不出来的,或者羞于表达、或者词语匮乏。这方面的方法笔者之前有撰写过一本书《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里面讲解过挖掘痛点隐藏需求的思维方法。
3. 讲故事之美
讲故事不是骗人,是人类经过原始认知,到达农业社会、到达时下的人工智能时代,每个阶段的突破均是有人类编辑故事的能力的突破为标志。
例如: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说,人类会讲故事标志着智人的进步。粮食多了,人们不再担心挨饿的问题。社会规模却变得更大更复杂,而维系这种秩序就需要人们虚构的故事更加细致、精彩、完整。这样,人们才会按照特定的规矩行事,遵守共同认可的规范,人们之间才能有合作的可能,才能诞生不同的文化。
智人就是依靠讲故事的本事创建了帝国秩序、完成了金钱的统一,以及全球性的宗教。大家可以想一想,人权是个什么东西,还有国家、公司等组织,它们能具体到什么东西吗?股东能代表公司的存在吗?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能代表公司的存在?都不能,但是如果经过认证的律师和合法的政府部门共同在一些所谓的法律文书上写下誓言和规则,再签上字,公司就合法成立了,这不就是因为大家相信了关于法律效力的故事吗?
4. 爆款产品之美:用好的设计方法
人工智能科技创造爆款的产品是核心之一,产品也是根基、是源码、是底层的算法,是支撑模型的根基。围绕用户去产出一个美的产品,打磨出爆款产品就是一种美。
最后
笔者认为产品美学的美是一种节制,不只是功能的节制更是产品思维的节制。产品美学靠的是内外修炼,向外修炼与用户互动与粉丝的交互,向内的修炼是围绕用户去产生一个美的产品兼具点、线、面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产品思考生活。AI产品与美的竞争力是长出来的!
AI产品是把产品经理自己放在美学里,把对生命的理解生活的热爱放在美学里。把自己修炼成一个美学产品。自己变得美、让身边的人变得美、让自己的企业的产品变得美、品牌变得美。
哀而不表,大美无声,AI即是美!
如果你想系统化入门AI产品经理,掌握AI产品经理的落地工作方法,戳这里>http://996.pm/7bjab
#专栏作家#
连诗路,公众号:LineLia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产品进化论: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一书作者,前阿里产品专家,希望与创业者多多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