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陨落后,AI加持下的智慧教育怎么才能全面落地?

3 评论 8648 浏览 67 收藏 14 分钟

作为已有前车之鉴的AI+教育新模式,又是否真的能够在“互联网+教育”陨落后,开辟一片“新蓝海”呢?

近日,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提出,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日臻成熟,人工智能全面拥抱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教育部也提出了高校要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诚然,随着新技术的亮相人前,越来越多的教育企业也开始尝试将AI融入传统教育之中。毕竟,对于企业方来说,只有勇于尝试才能让技术与教育碰撞出新的火花,而若束之高阁,只会让其无法与教育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

实际上,AI教育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2014年,OKAY智慧教育就提出“变革学习者主权”理念,以AI赋能教育,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到如今,AI教育已经是百花齐放,OKAY智慧教育、好未来、科大讯飞、掌门1对1等多家企业纷纷涉足AI教育,更是进一步形成了K12、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出国留学等多重细分领域。

然而,作为已有前车之鉴的AI+教育新模式,又是否真的能够在“互联网+教育”陨落后,开辟一片“新蓝海”呢?

喊了这么多年的互联网+教育,为何还需要AI的加持

从21世纪初美国将互联网应用于教育领域,开创MOOC模式到如今,已经过去了近20个年头。“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一直不瘟不火,笔者认为,其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阿喀琉斯之踵”。

1. 多数“互联网+教育”项目仍只是隔靴搔痒

早在2016年,谷歌与巴西的非营利组织Lemann Foundation合作,为巴西当地小学的英语老师们提供基于手机的在线课程,作为谷歌推进全球互联网教育的一步。

然而,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成熟,Google于2018年开始押注AI教育,并进一步推出“ Learn with Google AI” 的在线学习网站,旨在教授大众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让每一个人在零基础的条件下可以快速学习了解AI,这体现出一个现象:

人工智能在经历2017年的酝酿后,正在进入大众领域。

放眼国内,诸如新东方等互联网教育企业,也纷纷加注AI元素,比如:新东方先后推出了口语智能写作平台、智能学习产品Realskill等。

其实,互联网+教育一直难以有质的突破,究其原因是其依然有“三大难关”至今仍未突破:

  • 首先,以“考核方式“替代实际教学需求。教育信息化强调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整个教育领域和教育部门中应用与推广,重点应该放在教学领域,然后在实际应用中,许多互联网信息化教育突出“技能式”呈现,而忽视了教育的本意。
  • 其次,“重学生”而“轻教师”,无法有效融入教育体系。MOOC等一系列在线教育形式的出现,使得在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之外为学生重新提供一套学习体系,争夺学生的学习时间,然而此类的双倍压力并没有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双倍收益”。
  • 最后,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缺乏优质内容、千篇一律、难以个性化,依然是在线教育的“不可避免之痛”。

2.“千人一面”本是个过渡,“千人千面”才可能让传统教育“改头换面”

一般来说,对于新生事物,人类会出现两种反应:反应不够、反应过度。反应不够就比如汽车出现之初,人们认为其仅为一个玩具,因为当时没有开汽车的马路,也没有加油站。但是,实际上,在不久之后,汽车迅速的取代马车,成为了人类使用率极高的交通工具。

而反应过度就如互联网之于教育。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同印刷术的出现、无线电的出现一般,并无二致。但是,许多人认为移动互联网会急速颠覆传统教育。

对于互联网教育的应用成果,比如:十年前美国出现了MOOC课程,许多老师认为通过MOOC课程,学生可以享受到全世界最优秀的老师和课程,而自己将无课可教。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当前线下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行业的主力军。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千人一面”的互联网教育只是在“一对多”的传统教育模式加上了一些互联网元素,也仅仅只是传统教育升级变革的过渡,当教育拥抱AI之时,“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教育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救心丸”。

3. AI+是把刀子,硬生生让传统教育脱胎换骨到教育4.0

OKAY智慧教育创始人贾云海,曾这样定义过传统教育的发展过程,传统教育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 传统教育1.0为口耳相传阶段;
  • 2.0时代则为班级授课制;
  • 3.0时代即为搭载互联网的内容电子化时代;
  • 而教育4.0时代,即AI加持下的智慧教育平台化。

显然,AI教育的平台化是当下教育行业发展的明智之举。以平台化取代简单的AI优化教育的方式,相当于淘宝之于商业,美团之于消费,滴滴之于出行,真正变革AI教育的思维方式。

比如:科大讯飞推出智慧微课工具、智慧纸笔等AI教育形式,以平台化取代传统的互联网教育;OKAY提出智慧平台,是希望将AI、大数据、云计算等尖端技术与教育融合,真正辅助学生学习的全流程,从而为智慧教育打开了一扇窗。

  • 一方面,OKAY智慧教育通过发布OKAY智慧平台、OKAY学习机、OKAY教学机等产品和服务,在学生端实现全流程辅导,找到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在教师端为其量身打造教学管理工具,只教学生不会的,实现学校、老师、学生、教辅机构的多渠道打通,以平台化更好满足各方需求;
  • 另一方面OKAY是将AI中语音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深度结合使用场景来应用,让人工智能与传统教育进行结合。天闻数媒与华为合作共建智慧教育新生态等等。

有了AI助力,智慧教育落地前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从市场表现来看,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发展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AI教育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两个方面,其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和应用场景上还需要更多的探索。智能相对论分析师柯鸣认为,AI助力后的智慧教育,依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 谈“取代”不如谈“助力”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谈“取代”一切都为时尚早。即使未来人工智能在知识储备量、知识传播速度,以及教学讲授手段等方面超越人类,人类教师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样,市面上押注AI的教育企业也深谙此理,其业务范围更多的是基于教育信息化、智慧学习等,能够以AI辅助传统教育的领域。从市场表现来看,以AI助力传统教育,这才是以后AI教育发展的“正途”。

显然,从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想要制造一个完全“取代”人类教师的机器人老师,有相当大的技术难度和伦理风险。然而,如果将思维转换为如何以AI助力原有教育模式,并进一步优化,AI在其中将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市面上教育企业人AI助力教育方式

2. 由“教”至“导”,如何以数据推进“因材施教”

在传统教学场景中,通常情况下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然而,这忽略了学生在学习速度、进度上的差异,同时,老师也很难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教育需求。然而,随着AI的引入,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好的解决此类问题。

这些都是人工智能能够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从数据中收集模式,从而提供见解和建议,帮助教师发现他们的教学中的空白,并且针对性的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

如何充分收据数据实现由“教”(学)至“导”(学),这成为了当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数据来说,一方面是来源于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教学和学习数据在这种数字化环境中自然而然的产生,其次是从传统教学行为中收集教育信息,并将之转化为数据。

比如:OKAY智慧教育目前已经实现千余所学校的常态化应用,师生数据30余万,所有的数据将容纳于OKAY智慧平台之中,并以用户数据为基准,去实现“因材施教”。

步步高、猿题库、作业帮等企业,也可以基于VIPKID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实时跟进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具体情况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与C端学生用户实时互动。

3. 情感化沟通将成AI教育攻坚点

未来学家、发明家雷·库兹韦尔曾说:

“不断减轻人类痛苦是技术持续进步的主要动力。”

同样,教育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需要通过情感的投入和思想的引导教会学生做人,塑造学生的品质等。

在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的数据体系,对于365种职业未来“被淘汰率”的分析之中,教师这个职业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仅为0.4%,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则是人与人的互动,能让学习的过程更加令人享受,而这正是目前AI的缺陷所在。

显然,如何做到AI的情感化沟通依然是目前AI应用于教育中的一大难题,本无情感的算法,怎样能够在与学生的交互中亲近而又高效呢?

情感化和社会化问题是目前AI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行业中OKAY智慧教育、好未来、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也正在寻求“治本之策”。而这一切,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总之,AI+教育作为行业新风口,其发展前景是市场看好的。但是,在此大背景下,也存在着“伪AI教育”的混杂现象,消费者也应练就火眼金睛,识别真正符合自身需求和智能化的“真AI教辅产品”,以AI增进学习效果。

【完】

 

作者:柯鸣,微信公众号:智能相对论

本文由 @智能相对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居然用“陨落”二字,要被批了。

    来自江苏 回复
  2. 全文全是围绕着新东方的OKAY产品进行自圆其说,没看出来对“AI+教育”的真正见解及相关剖析

    来自浙江 回复
  3. 这是软文吧……

    来自陕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