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办教育风口前,“AI+教育”未来当如何发展?

3 评论 3487 浏览 47 收藏 35 分钟

教育,这个被称为永远的朝阳行业,教育市场也从不缺风口和机遇。

“AI+教育”在近年来逐渐成为一个教育行业的新赛道,期间吸引了不少教育企业的投资和倾注。据CNNIC数据预测, 2020年“AI+教育”将带来3000亿的庞大市场规模,为民办教育提供了新的蓝海与风口。

巨大的资本背后,潜伏着所有教育企业都在思考的行业难题,“AI+教育”产品如何应用,如何改变教育,又是如何引导教育发展。如今,这些问题依旧牵制着“AI+教育”前进的脚步。

以下是本人在湖南长沙地区的教育行业采访探索得出的一些调研报告与心得,欢迎大家前来交流和讨论。

一、行业分析

1. 行业规模

对于发展AI的教育企业而言,2018年的行业环境和政策环境十分乐观。

教育部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高校要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直指企业最痛的人才问题。

紧随政策步伐的是技术的发展,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开始对人工智能这项技术有了更多的展望。

于是,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让越来越多教育企业家开始把目光转向AI。

“目前全行业都在探索,科大讯飞和一起作业这方面走的比较靠前。”贝壳网创始人朱世昱接受采访时认为,“AI热”是教育行业共识。

2018年5月14日,科大讯飞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08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36亿元。

其中,上市公司拟投入5.5亿元用于“新一代感知及认知核心技术研发项目”,即AI项目。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科大讯飞开放平台开发者团队数 88 万,覆盖终端数 19 亿,日均交互服务 46 亿次,其中,AI大学学员已达 22 万。

延续至今,科大讯飞对AI技术的投资依然有增无减。而其他企业也逐渐紧随“AI+教育”的步伐,开始打造自己的一款AI产品。

2. 盈利情况

“老实说,目前市场上教育行业对AI的投资仍然是投入多,产出少。”天闻数媒政府事业部总监陈春井在接受采访时感慨。能例证这一事实的是如今上市美股的“英语流利说”。

少进多出的产品——英语流利说

英语流利说目前主要的变现产品是基于流利说App的定制化AI交互课程“懂你英语”。2016年,英语流利说开始从免费提供服务转为商业化运作,截至2018年上半年,英语流利说的付费用户达到101.6万人。

2018年9月,主打“AI+教育”的国内英语教育平台英语流利说正式登陆美股。开盘价报16美元,较发行价12.5美元涨28%。

即使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英语流利说仍未摆脱亏损的处境。招股书中提及,英语流利说2016年净亏损8920万元,2017年净亏损2.428亿元,2018年上半年净亏损1.823亿元。

AI口号依然存疑

“其实如今的许多企业有可能只是打着’AI教育’的旗号在给自己的产品做宣传,但他们其实并未达到AI的标准。”贝壳网技术人员申证接受采访时分析道。

这并非是在抨击如今的企业制造噱头,事实证明,近年来教育概念股的亏损上市不在少数。许多公司并未真正地具备AI的设备与水平,迎着“AI热”一股脑地跟进投资,结果往往不言而喻。

同样地,积极投资的AI“明星”企业科大讯飞也未能避免低迷的盈利走势。

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320,998.93万元,相较于2017年同期的210,236.27万元,大增52.68%;实现净利润13,060.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4%。从它发布的数据上可以看出,科大讯飞的各项数据都是在增长的,看似前景光明。

然而在这份亮眼的财报中,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最终的净利润却仅有2020万元,而且还同比大幅下降74.39%。除此之外,科大讯飞在上半年还获得政府补贴达到0.88亿元。最新的财报也等于自揭科大讯飞在盈利上还面临巨大的难题。

“不可否认,因为AI进入教育行业的时间比较晚,目前市场上还很难有达标的AI产品。”贝壳网技术人员沈照宇如是说。

而近日,“科大讯飞AI同传造假”一事形成了轩然大波。事件发生后,人们开始质疑,企业是否过分夸大了自身AI的技术。而据业内人士分析,对于彻底的人工智能和语义理解,科大讯飞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目前,AI教育行业需要一种现象级的产品,但如今许多公司给出的答案仍然不能符合社会对教育行业的期待。

3. 增长态势

“基本来说,大家对’AI+教育’还是很看好的。”陈春井对我们说。

事实上,人们对教育行业发展的积极程度往往是预期比现实更高一些。不论是一些新的课堂模式,还是新的学习工具,人们都十分看好这一发展趋势,而企业也会在开发完成后进行试点直销。

“每一个试点营销其实并非是按照我们公司自身的参照来选的,而是从教育局划出的特色区域中选的。”天闻数媒咨询顾问肖丽晶向我们解释道。

以长沙为例,如今正在做的科教工程“建设千百十”,其中有一项是旨在建设十个智慧校园。它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方面,它分配的学校一定要在第一档次的学校,示范性很强的学校,师资基础很好的才能被分配;另一方面就是可能局里面的人已经有预定名单,可以从局里的意向点去寻找。有时候明面上虽然说是争取名额的方式,但是私下其实已经早已定好了学校。

“目前大家对我们的反馈还是挺好的。”陈春井回答道。除此之外,天闻数媒还在北京市东城区做了一场教学改革研究,应用情况良好。

未能走上AI赛道

即使信息化教学的成功让天闻数媒吃到了甜头,但他们至今仍然缺乏一款成型的AI产品。“平台的建设仍然是我们的任务。”陈春井指出,企业的发展现状还是在平台建设上,无暇将精力放在AI技术项目上。

没能走上AI赛道上的还有贝壳网。2018年,腾讯翻译君曾与贝壳网尝试合作,但最后项目并未落地。“主要还是没想好。” 朱世昱表示遗憾。翻译君是一款结合AI技术的翻译产品,但是如何让AI翻译产品真正进入到教育领域中,贝壳网在合作中没有给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科技课堂饱受学生欢迎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对科技课堂依旧充满期待。我们发起了一次样本数为100的在长郡中学关于科技课堂的调查。在“你认为科技产品应该引进到如今的课堂来吗?”的问题上,我们得到的数据中有29.91%的人选择了“有必要”,而61.68%的人认为“可以尝试”。

问卷中定义的科技产品是一个承载学习系统的终端设备,类似于IPAD的体型。即使在我们的主观题“你认为,科技产品对于学生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有60%的同学选择了利大于弊,但他们在论述时表示了身为一个学生对自身自制力的担心。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长郡中学李艳林老师则认为科技产品对于教学是锦上添花。“如果AI产品引入,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因为它可以帮助老师统计学生试题的数据和一些知识点的统计。”李艳林还给我们介绍了他们教师团队在网上使用的网站:学科网。在学科网上,老师可以更好地筛选题目,完成自己的试卷祖卷。李艳林表示,她十分乐意科技产品能够为平时的教学活动增添一些便利。

综上所述,即使企业们的盈利情况堪忧,但是学校以及社会仍然对AI+教育理念充满期待。从长远来看,AI产品必然会对教育本身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变革,但成型依然需要时间酝酿。

二、同行业细致分析

贝壳网、天闻数媒、科大讯飞都是以平台形式发展自身产品链的教育企业。

1. 贝壳网

贝壳网有着丰富的备课资源,主要战略是打造湖南省的优质教学资源平台,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与许多K12学校合作,形成自身的教学服务体系。

从用户调研中我们不难看出,基于用户使用的理由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用户对不同功能的需求侧重都占半数以上。

2.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是中南传媒全资的公司。得益于中南传媒下八大出版社的丰富资源,加上与全球著名的出版社、百度云,阿里云的合作,让天闻数媒有了坚固的资源做地基。

天闻数媒共有三个研发中心:北京、长沙、深圳,主营业务是教育信息化。“在三个研发中心中,长沙的成绩并不理想。”陈春井向我们说道。

造成这个现象的一部分原因是,现在很多学校的优质资源不愿意分享。“我们面对这样的资源壁垒,现在采取的是奖励机制,也就是给予积分或其他奖励,老师获得积分可以用来兑换金钱,也能用来解锁查看其他学校的优质资料。”陈春井说。

然而,名校壁垒模式仍然僵化。在现阶段中,天闻数媒还没有形成一套合适的商业模式应对。至于资源补充,天闻数媒也有自己的教育团队和咨询团队,对平台来说暂时够用。

而对于优质资源这个说法,陈春井认为是资源之间都是优劣相对的。“落后地区对资源的需求非常大,而有时候优质资源可能对于名校来说不再核心,那他们就愿意将资源提供给落后地区。”而天闻数媒便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输送不再核心的资源向落后地区。

3. 科大讯飞

传统意义上,科大讯飞是一个语音技术的公司,对标的公司是美国的Nuacne,该公司曾为苹果Siri提供语音技术支持。不过,随着苹果、谷歌、微软等公司相继发展自己的语音技术,Nuacne渐渐没落。

也许是为了避免Nuacne的后尘,从智能语音技术起步的科大讯飞,开始开发智能语音平台,建立中文语音交互技术标准,在人工智能领域逐渐成为领军者。而伴随在消费端的产品持续输出,讯飞输入法、讯飞翻译机等则让越来越多人看到了中国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跃进。

实际上,科大讯飞所依靠的智能语音技术,按AI领军人物李开复的话说,就是“把音便成字,把字便成音”。前期,科大讯飞由于起步早,雇佣大量员工不断试错,从而建立起读音与文字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人工调试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较高的语音识别率。但要研究“认知技术”,那便要涉及模仿人脑的思考,难度可想而知。

“人工智能现在在实用性仍然有待提高,人工智能它最大的问题在语义理解上,在语义理解上人工智能的研究还要花费很大的功夫。”陈春井向我们解释道。

而光论技术来说,科大讯飞即使技术开创在前,也很容易被BAT轻松超越。对于智能语音技术,只要互联网公司舍得投入,没有攻不破的城墙。据专业人士分析,目前百度、搜狗的语音技术团队,在识别率上已经与讯飞差别不大。

如何在AI赛道上成功起航,这需要科大讯飞对AI技术的研究再次发力,并加深自身对教育行业的理解。

三、典型产品分析

贝壳网与AI技术链接的产品便是“自适应测评”。

1. 自适应测评

“自适应产品是通过调研获得需求,根据需求做出产品。之后不断迭代,尽量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贝壳网目前的自适应测评是独立产品,这是卖给学校的。一个学校买了这个的话他们每个月的时候会做一个自适应测评,学生做题后会将数据传送到系统中,然后系统再通过分析处理传送回给学校或老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报告,相当于是对教学一个建议。它不仅能区分出哪些学生的成绩层次,也会做出错题点的归纳,将他们详细地罗列出来。”

贝壳网推出的自适应测评类似于高中生活里面学生每个月要面临的月考,自适应测评的加入可以让月考成绩能够更快地反馈给老师与学生,并且使得这一场考试得出的结论更具针对性。

“自适应就是你做一个提前准备好的题目,根据你的情况再推算出下一道题给你,其实这个和抖音的算法差不多。”申证向我们介绍。推送题目的个性化是自适应测评的最大亮点。

“自适应测评是利弊都有的,像基础的资源打包,我们打包给学校的题库,知识点,这个开放给学校是可以无限量填充的。但是智能测验的地方,我们能满足的,第一套卷子是一样的,学生的对错情况是不同的,那么错的题之间每道题它的知识点都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就会实行二次推送。那么二次推送的倾向性就很大了,学生错的知识点哪个严重就倾向于推送那个知识点的题目。”肖丽晶为我们剖析其中的利弊。

这个产品目前它只能提供智能测评的题库,它不会开放给老师,因为它之中有一个严格的关系在里面,如果给老师想要加题目进去,他并不会有那么多地耐心再去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再者,老师如果对这些信息不敏感,那他建立的信息关联很有可能是错的。

对于智慧题库来说,划分得更细才能做得越好。

而智能题库的市场特点是封闭,因为不同企业的智能题库都是不一样的,而加之其给知识点的划分也不一样,导致二次推送时不同软件的精细程度皆不同。

2. ECO云开放平台

天闻数媒的主要产品为天闻ECO云开放平台,它是国内首款专门为教育行业打造的商用能力开放平台,于2017年11月正式推出。

“我们的大数据平台通过热点可以进行智能选题。有教学备课数量等数据,比如这个图:校长大数据驾驶舱,通过这个图可以看到教师的构成、图书的种类、班级结构的分析,和社会行为分析(通过用我们的产品后,有没有什么互动),应用排名(根据天闻内产品的服务进行排名)。

学校老师会跟踪他的教学应用有多少,校长可以根据老师听课等数据的水平,通过这些数据建模给老师自己评分。

评分系统可以形成一种竞争机制,督促老师们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但这个评分系统一旦发型,很有可能会形成教师之间更加透明化的等级级别。对此,陈春井表示不担心:“很多学校都是评老师的业绩来使用的。而对外的话,取决于校长是否决定公开数据。” 陈春井向我们介绍这款产品。

在ECO大数据平台中有着学生的数据图分析,这个分析根据课堂表现(其中又有知识点、答题习惯的细化)、学习习惯、身心健康、协作交流、月度考勤等来展开。学生之间的数据图分析可以对外公开,也可以设置权限是否对他人开放。但老师有权限查看所有学生的数据图。

另外,天闻数媒的课程与培森(最大的教育机构)进行合作。虚拟实验室里面有一部分涉及了AI技术。

3. 智学网

科大讯飞目前在教育领域,真正有突出成果的,实际上还是“三板斧”:普通话/英语评测系统、智能语音教具系统(畅言班班通)和智学网。且其中的评测系统和教具业务还是自其上市伊始就在稳步推进的“开荒级存在”。而智学网业务,也是建立在科大讯飞自创建至今积攒的海量数据上。

以智学网为例,智学网是向学校日常考试及发展性教学评价需求推出的基于知识点地图和优质题库资源的智能化教学辅导平台。其技术核心在于讯飞超脑,平台如何将其拥有的大量数据转化为有效信息,一切仍然未知。

目前,讯飞超脑在国内最大的竞品就是百度的“百度大脑”。科大讯飞在研究时长上优于百度,因为科大讯飞探索该领域已有很长的时间。但百度作为BAT三家之一,无论是在流量入口还是研发资金上,都要优于科大讯飞。二者谁能先让成熟的技术体系落地,目前尚未可知。

科大讯飞的教育业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产品和服务、一部分为教育教学。鉴于在其年报中对B、C两端业务无具体细分,我们简单将其B端业务认定为产品与服务(该项业务主要由语音测评产品演化而来),将C端业务认定为教育教学。

C端业务的弱势,可能和其C端业务与B端业务相比,发展时间要短得多有很大关系。目前看来,科大讯飞的B端业务才是其教育板块的赢利点所在。

政府的高额补助,直接造成了科大讯飞连年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幻象”。最近三年政府补助在科大讯飞的净利润占比上每每逼近三成,扣除这三成份额,科大讯飞每年经营获得的利润并不如何抢眼。

“科大讯飞是市场中倚靠政府补贴盈利的典型案例,它的股价和它的产品是割裂开的。”天闻资深教育工作者如是说。

对于科大讯飞AI教育的具体产品或服务,在贝壳网或是天闻,受访者普遍感觉并不充实。只要产品未落地,教育行业也就不会认可科大讯飞现在声称的“AI+教育”。

四、新机会

除了政府的支持与行业的推动,以下我们将从教育的三主体(老师,学生,家长)来分析“AI+教育”如何把握新机会。

1. 老师:最大目的是“减负”

“老师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减负。”中南大学文新院副教授朱承璋老师道出核心,朱承璋老师是工学博士,研究方向有: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对AI技术有着独到深入的理解。“机器模仿人类出来的是一个差不多的结果,它不一定比最好的老师好,但是也一定不比最坏的老师差。”朱承璋肯定地认为,只要技术能达到,机器人可以代替老师的大部分工作。

一个简单的例子:AI主持人。

在最近于乌镇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和新华社联合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来播放新闻。

这项技术是新华社和搜狗公司联合开发的。虽然它只是一个虚拟的新闻播报主持人,但它拥有真实主持人的声音、嘴唇动作以及人物表情,看起来非常的形象逼真。

AI主播除了有着情感和现场反应能力之外,他还会对紧急情况立即做出灵活的反应,这是部分人类主播目前所无法做到的。

“那既然主持人可以,那么老师也可以,甚至可以取代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朱承璋认为,AI技术远远不止于简单的教学活动,它同样可以容纳得下学校里师生的情感关怀。“只要你给它输入正能量的语句,并且通过观察学生的形态和行为,它能够正确地识别人类的表情,那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可以被取代的。”

当问起“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对AI技术都望而却步”时,朱承璋告诉我们:“企业的难处是难在如何收集大量的数据提供给AI做训练,并且除此之外还需要大量的设备资金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与朱承璋持着不同观点的,是长郡中学老师李艳林。“我们很自信AI并不会代替我们的作用。机器替代不了人与人之间教育的作用,我们在学校更多强调的是这一点,包括伦理教育。它可能可以把知识点讲得很清楚,这只能证明教学可以替代的,但是教育是不可替代的。”

“并且,AI可以帮助老师分担许多业务,它目前最大的目的是减负。”李艳林表达了对工具式的教学产品出现的更多期待。“关于科技产品,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公开课实践,有很多学科多融入了其中。如果教学效果越来越见效的话,我们学校肯定也会买的。”

2. 学生:科技课堂利大于弊

在我们发放问卷的主观题中,有许多同学对科技课堂充满了未来展望,但其中也不少同学有着对自制力的担忧。

选择利大于弊的同学理由归纳以下:

  1. 提供更多学习的可能性;体验感更强;资源共享,学习高效;
  2. 打破时空限制,轻松自由;平台资源丰富,开阔视野;
  3. 能受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及时沟通;信息获取快速,有效性,及时性;
  4. 知识付费的学习模式更好;时代的进步,顺应时代的发展;

更加方便,可根据自身方案合理使用,随时提问,相关知识汇总;

不难看出,学生们对科技课堂的想象力与期待是十分丰富的。长郡中学先前已有过一次翻转课堂案例。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而在翻转课堂中,科技产品的使用便尤为重要,学生们不论是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是查询需要的材料,都需要运用网络,最后再生成自己的知识总结。

即使长郡中学的翻转课堂尝试仅持续了一个学年,但其教学模式让学生们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有一篇名为推送《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中,记者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直播课程改变落后区域教学的美好景象:落后地区享受到名校的直播课程,落后地区的学生们开始感受到自身与名校学生的巨大差距,并不断追寻名校学生的脚步向前走。

“教育是不可能做垄断的”肖丽晶告诉我们,直播班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现象。在未来,教育应该是越来越成为共享型服务。

长郡中学也早已步入直播班的行列。“长郡中学直播班是有版权的,它归网校管,连老师都不能拿。比如说我是直播班的老师,我想要拿某一个课件都是没权限的,除非得到了校长的签字。当然这个版权可以通过姊妹学校合作获得,或者是其他学校来买我们这个学校的版权。”李艳林向我们解释直播班背后的运作机制。

3. 家长: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从另一个角度去读《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生,甚至可以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家长。

名校孩子的家长十分关注孩子学习的一举一动,不仅关注,还为孩子安排好了很多课外辅导班。此外,名校孩子的家长积极参加孩子的学校生活。他们不仅会经常与老师、校领导及时沟通,也会根据自身孩子的情况,向学校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对比起名校孩子的家长,落后地区孩子的家长则很少关心孩子,通常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孩子有书读就行了”。这些家长每日忙于在城市内辛苦打拼,大多数干的都是粗活累活,这导致他们一天工作下来几乎没有与孩子通话、交流的时间。

“没有什么工具能够比沟通和观察更有效。”一位父亲李蒋伟回答道。李蒋伟是一名高三学生的父亲,临近秋季期末,他对孩子的学习状况也极为关心。

“比起了解情况以后我去责问孩子,为什么那个阶段你不能好好学习么,我更愿意说,这段时间,我发现孩子的状态不太对了,我找一个时间,我们可以坐下聊一聊,如果说,是因为别的事情,出现迷茫,可以谈一谈我的经历,让孩子去吸取经验,自己做选择,如果是太累了,可以不用太关注接下来的状况,免得更加增添孩子的压力,孩子大了,是会有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只要大方向不走错,建立正确的观念,剩下的可以让孩子自己把握。”李蒋伟向我分享着他的教育经验。

针对落后地区的孩子家长,如果有一个软件能够显示孩子最近的学习情况,这就少了父母很多的沟通成本。因为留守孩子的父母几乎一年回家次数仅为1-2次,得到孩子学习信息的渠道仅仅只能通过与老师、孩子电话交流,但那远远不够。如果今后技术的进步能普及到让家长们使用软件查看孩子的学习情况,那在外打拼的家长或许不会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

而对于名校孩子的家长来说,软件可以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在学校里的表现,让家长们感受到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关心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状态。此外,AI的推算可以判断出孩子做题速度的快慢,擅长或不擅长的知识点,家长则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孩子的辅导班做出调整。

五、总结

前景美好的“AI+教育”目前仅仅只在萌芽阶段,即使多数媒体都在看好AI技术对未来教育的影响,但实际上“AI+教育”中的技术、应用及其落地仍然需要很多时间。

值得肯定的是,“AI+教育”直击着多年以来传统教育行业的痛点:一为教育的公平性,二为教育个性化。因此,“AI+教育”这一赛道的竞争对教育行业必然有着巨大的推动意义。

教育企业应该做好技术的研发,和充分的市场调查,不能借着“AI热”的这股风仅仅把“AI+教育”当做口号。只有当AI技术真正达标,并且普遍地能运用到教学环境中来,我们才能说,“AI+教育”的时代真正地来了。

 

本文由 @8823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你好,能分享转载你的文章吗?我们是做AI教育这块的

    回复
  2. AI+教育方向就不太好吧? 为什么不是教育+AI?

    来自上海 回复
    1. 我觉得只要是基于教育理解上的AI技术应用,就都是对的,所以相对而言“AI+教育”只是一个热门的说法。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