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转行做大模型?AI产品经理们,先看看这份指南

4 评论 10350 浏览 51 收藏 27 分钟

如果你想转行做大模型,作为一名AI产品经理,你可以怎么做呢?或许,你可以先进行自我检测,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转行做大模型。这篇文章里,作者便给想转行做大模型的AI产品经理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不妨来看看吧。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你可能已经熟悉了一些常见的AI技术和应用,比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但是,你是否了解什么是大模型?大模型又有什么特点和优势?为什么大模型会成为AI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如果你想转行做大模型,你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技能?你又该如何评估自己是否适合这个领域?

大模型是指那些具有超大规模的神经网络模型,它们通常需要海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来训练和运行。 大模型的典型代表有GPT-3、BERT、AlphaFold等,它们在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大模型的优势在于它们可以利用海量的数据来学习通用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在多个任务和领域上表现出强大的泛化能力和适应能力。

一、要转行做大模型,AI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 对AI技术有深入的理解和热情,能够跟进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应用案例,了解大模型的原理、特点、优缺点、发展趋势等。
  • 对数据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设计合适的数据采集、清洗、标注、分析等流程。
  • 对用户有深刻的理解和同理心,能够从用户的需求、痛点、期望等角度出发,寻找和创造适合大模型应用的场景和问题。
  • 对产品有清晰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制定合理的产品目标、策略、规划、设计等方案。
  • 对团队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有效地交流和配合,实现大模型的产品化和商业化。

二、要评估自己是否适合转行做大模型,AI产品经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检测

  • 对AI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你是否对AI技术感兴趣?你是否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掌握大模型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你是否对大模型的未来发展有信心和期待?
  • 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你是否对数据有敏感度?你是否能够使用一些常用的数据工具(如Excel、SQL、Python等)来处理数据?你是否能够从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 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你是否对用户需求有洞察力?你是否能够使用一些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如访谈、问卷、观察等)来收集用户反馈?你是否能够使用一些常用的创新方法(如头脑风暴、原型、测试等)来生成用户解决方案?
  • 对产品设计的思维和技巧:你是否对产品设计有思维?你是否能够使用一些常用的产品工具(如PRD、MRD、原型、流程图等)来表达产品方案?你是否能够使用一些常用的产品评估方法(如A/B测试、数据分析、用户反馈等)来优化产品方案?
  • 对团队协作的态度和能力:你是否对团队协作有态度?你是否能够使用一些常用的沟通工具(如邮件、微信、会议等)来与团队成员交流和协调?你是否能够使用一些常用的项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图、看板、里程碑等)来安排和跟进项目进度?

根据自己的评估结果,AI产品经理可以做出以下几种选择:

  1. 如果自己在以上五个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和信心,那么可以大胆地转行做大模型,尝试在这个领域发挥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2. 如果自己在以上五个方面有一些不足或者不确定,那么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方面入手,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技能,同时寻找一些相关的项目或者机会,积累一些实践经验和案例。
  3. 如果自己在以上五个方面都没有太多的兴趣或者优势,那么可以考虑继续做自己现在的AI产品经理,或者寻找其他更适合自己的领域或者岗位。

三、如何学习和掌握大模型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要转行做大模型,AI产品经理不仅需要有对AI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基础。但是,大模型是一个非常新颖和复杂的领域,涉及到很多前沿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普通的AI产品经理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陌生和困难。那么,如何学习和掌握大模型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呢?有哪些好的资源和方法可以参考呢?

要学习和掌握大模型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产品经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习大模型的原理

大模型的原理主要包括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结构、算法等,以及大模型特有的一些技术,如自注意力机制、变换器架构、预训练与微调等。学习这些原理可以帮助AI产品经理理解大模型的工作原理和内部机制,从而更好地设计和评估产品方案。一些推荐的学习资源有:

  1.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这是一本由Michael Nielsen编写的在线教程,介绍了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等,适合初学者入门。
  2. [深度学习]:这是一本由Ian Goodfellow, Yoshua Bengio, Aaron Courville编写的权威教材,涵盖了深度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数学基础、机器学习基础、深度网络结构、深度学习应用等,适合进阶学习。
  3.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这是一篇由Google Brain团队发表在NIPS 2017上的论文,提出了变换器(Transformer)这一种全新的神经网络架构,以及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这一种强大的机制,为后续的大模型奠定了基础。
  4. [GPT-3: Language Models are Few-Shot Learners]:这是一篇由OpenAI团队发表在arXiv上的论文,介绍了GPT-3这一种目前最大规模的语言模型,以及它在多个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上展示出惊人的泛化能力和适应能力。

2. 学习大模型的应用

大模型的应用主要包括各种基于大模型的AI产品和服务,如文本生成、文本摘要、文本分类、问答系统、对话系统、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图像生成、图像识别等。学习这些应用可以帮助AI产品经理了解大模型在不同领域和场景下的表现和效果,从而更好地寻找和创造用户需求。一些推荐的学习资源有:

  • [OpenAI Playground]:这是一个由OpenAI提供的在线平台,可以让用户体验和使用GPT-3等大模型在不同任务上的表现,如文本生成、文本摘要、文本分类、问答系统、对话系统等。
  • [Hugging Face]:这是一个由Hugging Face提供的在线平台,可以让用户浏览和使用各种大模型在不同任务上的表现,如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图像生成、图像识别等。
  • [DeepMind]:这是一个由DeepMind提供的网站,可以让用户了解和学习DeepMind在大模型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应用,如AlphaFold、AlphaGo、AlphaZero等。

3. 学习大模型的优缺点

大模型的优缺点主要包括大模型相比于其他AI技术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学习这些优缺点可以帮助AI产品经理客观地评估大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和把握机会。一些推荐的学习资源有:

  • [The Power and Limits of Large-Scale Pre-trained Language Models]:这是一篇由Yoshua Bengio等人发表在arXiv上的综述论文,分析了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优势和局限,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 [On the Dangers of Stochastic Parrots: Can Language Models Be Too Big?]:这是一篇由Emily Bender等人发表在FAT* 2021上的论文,探讨了大模型在伦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危害和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 [The Next Decade in AI: Four Steps Towards Robus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是一篇由Gary Marcus等人发表在arXiv上的论文,提出了四个步骤来实现更加健壮和可靠的人工智能,包括系统地整合深度学习和符号推理、构建更加通用和可解释的知识表示、开发更加灵活和鲁棒的学习机制、引入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评估标准。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进度,AI产品经理可以选择合适的资源和方法来学习和掌握大模型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一些常用的学习方法有:

  • 阅读论文:阅读论文可以帮助AI产品经理了解大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以及大模型背后的理论和原理。阅读论文时,可以先从摘要、引言、结论等部分入手,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贡献,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深入阅读其他部分,如方法、实验、讨论等。阅读论文时,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arXiv Sanity Preserver]、[Papers with Code]等,来筛选和查找相关的论文,并查看论文的代码和数据。
  • 观看视频:观看视频可以帮助AI产品经理直观地感受和体验大模型的应用效果和场景,以及大模型背后的故事和思想。观看视频时,可以选择一些高质量的视频资源,如[Two Minute Papers]、[Lex Fridman]等,来观看一些关于大模型的介绍、演示、访谈等。

4. 实践大模型的技术

实践大模型的技术主要包括使用一些开源的工具和平台,来训练、测试、部署、优化大模型。实践大模型的技术可以帮助AI产品经理亲身体验和掌握大模型的工作流程和细节,从而更好地与技术团队合作和沟通。一些推荐的实践资源有:

  • [Google Colab]:这是一个由Google提供的在线平台,可以让用户免费使用云端的GPU或者TPU来运行Python代码,适合快速地尝试和验证一些大模型的代码和数据。
  • [PyTorch]:这是一个由Facebook提供的开源框架,可以让用户方便地构建、训练、测试、部署深度学习模型,适合深入地探索和优化一些大模型的算法和结构。
  • [TensorFlow]:这是一个由Google提供的开源框架,可以让用户灵活地构建、训练、测试、部署深度学习模型,适合广泛地应用和扩展一些大模型的功能和性能。

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反馈,AI产品经理可以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法。一些常用的学习技巧有:

  • 制定目标:制定一个清晰、具体、可衡量、可实现、有时限的学习目标,比如在一个月内学习并掌握GPT-3在文本生成任务上的原理和应用。
  • 制定计划:制定一个合理、详细、灵活、可调整的学习计划,比如每天花一个小时阅读一篇相关论文,每周花两个小时观看一些相关视频,每月花四个小时实践一些相关代码。
  • 制定评估:制定一个有效、客观、多样、及时的学习评估,比如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自我检测一下自己是否理解了重点内容,每完成一个学习阶段后自我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每遇到一个学习困难后自我寻求一下解决办法。
  • 制定奖励:制定一个激励、正向、合适、有意义的学习奖励,比如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给自己一个小奖励,比如吃一块巧克力,每完成一个学习阶段后给自己一个大奖励,比如看一部电影,每解决一个学习困难后给自己一个特别奖励,比如买一本书。

四、如何寻找和创造适合大模型应用的场景和需求

要转行做大模型,AI产品经理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基础,还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和用户洞察力。但是,大模型是一个非常新颖和复杂的领域,涉及到很多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对于普通的AI产品经理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茫然和困惑。那么,如何寻找和创造适合大模型应用的场景和需求呢?有哪些好的资源和方法可以参考呢?

要寻找和创造适合大模型应用的场景和需求,产品经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行业分析:行业分析主要包括对不同行业的现状、趋势、问题、机会等进行系统地调研和评估,以了解哪些行业更适合引入大模型的技术和应用,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大模型的优势。

用户研究:用户研究主要包括对目标用户的需求、痛点、期望等进行深入地了解和挖掘,以发现哪些用户更需要或者更喜欢使用大模型的技术和应用,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满足或者超越用户的期望。

竞品分析:竞品分析主要包括对市场上已有或者即将出现的与自己产品相似或者相关的产品进行详细地比较和评价,以了解哪些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或者潜力,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借鉴或者超越竞品。

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主要包括根据行业分析、用户研究、竞品分析等结果,来制定自己产品的目标、策略、规划、原型等方案,以实现利用大模型的技术和应用来解决用户问题或者满足用户需求。

根据自己的市场和用户洞察力,AI产品经理可以选择合适的资源和方法来寻找和创造适合大模型应用的场景和需求。一些常用的创造方法有:

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一种通过集体讨论来产生创意的方法,可以让AI产品经理与团队成员或者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起参与,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尽量多地提出想法,不要担心想法是否可行或者合理。
  2. 尽量鼓励和支持别人的想法,不要批评或者否定别人的想法。
  3. 尽量结合和拓展别人的想法,不要重复或者抄袭别人的想法。
  4. 尽量记录和整理所有的想法,不要遗漏或者忘记任何想法。

原型测试:原型测试是一种通过制作并展示产品原型来验证创意的方法,可以让AI产品经理与目标用户或者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起参与,并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 根据自己产品的目标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原型工具和形式,如纸质原型、线框原型、交互原型等。
  2. 根据自己产品的功能和特点,设计并制作产品原型,并尽量保证原型清晰、完整、可用。
  3. 根据自己产品的测试目标和指标,设计并执行产品测试,如邀请用户试用、收集用户反馈、分析用户数据等。
  4. 根据自己产品的测试结果和问题,修改并优化产品原型,如增加或删除功能、改进或调整界面等。

这样,AI产品经理就可以利用大模型的技术和应用来寻找和创造适合自己产品的场景和需求,从而提高自己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五、如何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合作,实现大模型的产品化和商业化

要转行做大模型,AI产品经理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和用户洞察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大模型是一个非常新颖和复杂的领域,涉及到很多不同的技术和业务,对于普通的AI产品经理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和挑战。那么,如何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合作,实现大模型的产品化和商业化呢?有哪些好的资源和方法可以参考呢?

要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合作,实现大模型的产品化和商业化,产品经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需求沟通:需求沟通主要包括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明确并达成一致的产品目标、需求、范围、时间等内容,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 数据准备:数据准备主要包括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协同地收集、清洗、标注、分析等数据,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量。
  • 模型训练:模型训练主要包括与技术团队协同地选择、配置、优化等大模型,以保证模型的性能和效果。
  • 产品测试:产品测试主要包括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协同地设计、执行、分析等产品测试,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 用户反馈:用户反馈主要包括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协同地收集、分析、应用等用户反馈,以保证产品的满意度和改进度。

根据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AI产品经理可以选择合适的资源和方法来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合作,实现大模型的产品化和商业化。

一些常用的协作技巧有:

建立信任:建立信任是团队协作的基础,可以让产品经理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更加顺畅地沟通和配合。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建立信任的前提,可以让AI产品经理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更加友好地相处。

  1. 尊重他人的专业性和能力,不要轻视或者质疑他人的工作
  2. 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忽视或者否定他人的想法 –
  3. 尊重他人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打扰或者干扰他人的工作

建立沟通:建立沟通是团队协作的手段,可以让产品经理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更加顺畅地交流和配合。建立沟通的方法有:

  1. 明确目标:明确目标是建立沟通的前提,可以让产品经理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更加清楚地知道沟通的目的和内容。
  2. 有效表达:有效表达是建立沟通的关键,可以让产品经理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更加清晰地传递和接收信息。
  3. 积极倾听:积极倾听是建立沟通的方式,可以让产品经理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回应信息。

建立协作:建立协作是团队协作的目标,可以让产品经理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更加高效地完成项目。建立协作的方法有:

  1. 分配任务:分配任务是建立协作的前提,可以让产品经理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更加合理地分工和协作。
  2. 跟进进度:跟进进度是建立协作的关键,可以让产品经理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更加及时地掌握和更新项目的状态和变化。
  3.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建立协作的方式,可以让产品经理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更加有效地应对和克服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这样,AI产品经理就可以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合作,实现大模型的产品化和商业化,从而提高自己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六、总结

转行做大模型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以及如何把握和应对,如:

转行做大模型所面临的机会主要有:

  • 大模型是AI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多个任务和领域上表现出惊人的成就。
  • 大模型可以利用海量的数据来学习通用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在多个场景和需求上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 大模型可以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创造更多的创新和变革转行做。

大模型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 大模型需要海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来训练和运行,对于硬件设备、网络带宽、存储空间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
  • 大模型涉及到很多前沿的理论和实践,对于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
  • 大模型在伦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可能带来一些危害和问题,对于责任意识、价值观、规范意识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

把握和应对机会和挑战的方法主要有:

  • 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跟上大模型的最新发展和动态,了解大模型的原理、特点、优缺点、发展趋势等。
  • 不断地寻找和创造适合大模型应用的场景和需求,分析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现状、趋势、问题、机会等,设计合适的产品方案和解决方案。
  • 不断地与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合作,实现大模型的产品化和商业化,沟通需求、准备数据、训练模型、测试产品、收集反馈等。
  • 不断地评估和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监测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分析用户的满意度和改进度,优化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 不断地关注和解决大模型可能带来的危害和问题,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安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专栏作家

老张,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人工智能产品经理技能图谱:AI技术与能力升级》作者,AI产品经理,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领域。现智能保险创业公司合伙人,希望与人工智能领域创业者多多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空话占比99%

    来自江苏 回复
  2. 这是用AI写的吧

    来自上海 回复
  3. 这一篇是AI写的?

    来自江苏 回复
    1. 确实很像,没有个人特色,很官方

      来自天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