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 5种「AI 智能体」模式

长弓PM
2 评论 4603 浏览 20 收藏 9 分钟
🔗 产品经理在不同的职业阶段,需要侧重不同的方面,从基础技能、业务深度、专业领域到战略规划和管理能力。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语言模型(LLM)已成为构建智能系统的核心动力。本文将深入剖析五种关键的AI智能体模式,通过对比它们的定义、优势、挑战和适用场景,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模式的特点。

AI 驱动型应用程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大语言模型(LLM)作为其核心技术之一,为构建智能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今天,来详细梳理一下 AI 智能体的五种关键模式,这些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构建高效的 AI 驱动系统。

一、AI 智能体与工作流的区别

AI 智能体是利用 LLM 处理信息、与工具交互并执行任务的系统,它与工作流有着本质的区别。

工作流是一种结构化的序列操作,LLM 与外部工具按照预定义的执行路径进行操作,注重可预测性,适用于定义明确且可重复的任务;而智能体则更具动态性和自主性,LLM 可自主决定流程、选择工具并确定任务完成方式,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适合需要大规模动态决策的场景。

二、五种关键的 AI 智能体模式

1、链式工作流模式

链式工作流将多个步骤按线性序列组织,一个步骤的输出作为下一个步骤的输入,形成一个连续的处理链。

这种模式通过链接提示或任务来提高处理的准确性,适用于具有明确顺序步骤的任务,每个步骤都依赖于上一步的输出。

例如,在新闻推荐系统中,首先检索用户偏好,然后将这些偏好作为输入来获取和分析新闻,就是一个典型的链式任务。

优势 :简化流程,提高准确性。

挑战 :依赖性强,错误传播。

适用场景 :任务具有明确顺序,且每个步骤都依赖于前一步的输出。

2、并行化工作流模式

并行化工作流模式通过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或处理多个数据集,提高数据密集型操作的效率,适用于需要同时处理大量信息的场景,如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和复杂决策支持系统。

例如,在金融分析项目中,同时分析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的数据,通过将这些分析任务分配给不同的 LLM 调用并并行处理,然后由聚合器组件整合成一个全面的分析报告。

优势 :提高效率,资源优化,可扩展性。

挑战 :复杂性管理,错误处理,数据依赖性。

适用场景 :任务可以独立执行且没有相互依赖,需要快速处理大量数据或多个请求。

3、路由工作流模式

路由工作流根据输入条件动态指导执行路径,使系统能够在没有预定义序列的情况下适应不同情况。这种模式根据输入智能地将任务路由到专用流程,适用于任务具有不同输入类别且复杂,不同输入需要专门处理的场景。

例如,金融服务平台根据用户感兴趣的主题(如 “crypto” 或 “stocks”)将请求路由到不同的 API 端点。

优势 :灵活性高,资源优化。

挑战 :复杂性管理,错误处理。

适用场景 :任务处理依赖于输入特征,且不同特征需要不同的处理流程。

4、编排器 – 工作者模式

编排器 – 工作者模式中,中央 AI(编排器)负责将任务分配给专门的子进程(工作者),每个智能体负责不同的功能,如数据检索、分析、摘要等。这种模式允许系统将复杂的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并分配给不同的工作者来并行处理。

例如,在新闻分析项目中,服务作为编排器,与 AI 模型协调新闻检索和分析,AI 模型作为文本分析的专用工作者,负责处理特定的分析任务。

优势 :提高效率,专业化。

挑战 :协调复杂性,错误处理。

适用场景 :任务复杂且无法预先预测子任务,需要不同方法或视角的任务,需要适应性问题解决的情况。

5、评估器 – 优化器模式

评估器 – 优化器模式使用 LLM 进行迭代评估和优化,评估器负责评估智能体输出的质量,优化器则根据反馈改进未来的响应,从而随着时间推移提高准确性。

例如,在新闻内容分析中,通过 AI 模型总结和分析新闻,不断评估新闻内容的质量,并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分析策略。

优势 :持续改进,适应性强。

挑战 :评估标准,计算资源。

适用场景 :存在明确的评估标准,迭代优化可以提供可衡量的价值,任务受益于多轮反馈和优化。

三、五种 AI 智能体模式的比较

通过对五种 AI 智能体模式的定义、优势、挑战和适用场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它们的特点。

  1. 链式工作流模式:适用于任务具有明确顺序的情况,虽然准确性高,但依赖性强;
  2. 并行化工作流模式:在处理大量独立数据或多个数据集时效率高,但复杂性管理难度大;
  3. 路由工作流模式:灵活性高,可根据输入特征动态选择处理路径,但错误处理较为复杂;
  4. 编排器 – 工作者模式:能够将复杂任务分解并分配给专门的工作者,提高效率和专业化程度,但协调复杂性较高;
  5. 评估器 – 优化器模式:通过迭代评估和优化不断改进任务处理效果,适应性强,但需要可靠的评估标准和足够的计算资源。

在设计和实现智能体系统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领域和任务需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智能体模式。这些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构建更加高效、灵活和适应性强的 AI 驱动系统,期待未来有更多优质的智能体诞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长弓PM】,微信公众号:【AI产品经理社】,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到底是你的原创文章,还是复制别人的呀,怎么就水印不同,内容完全一样的

    来自浙江 回复
    1. 复制然后声明原创,这不是一个产品经理能干出来的事儿,发布日期就是最好的证明

      来自北京 回复
专题
1528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用户精细化运营---用户分群的建立指南。
专题
13562人已学习11篇文章
生活中,难免会接到企业的一些外呼电话,无论是人工外呼还是AI外呼,其背后的外呼业务场景是什么?外呼系统包含哪些内容?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外呼系统的设计指南。
专题
1255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所谓SOP,即标准作业程序,指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于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SOP创作指南。
专题
15269人已学习16篇文章
UML(统一建模语言)是由一系列标准化图形符号组成的建模语言,用于描述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中的各种模型。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各类UML图的相关语法和整体解读。
专题
15783人已学习15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B端组件的设计指南。
专题
1345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一款产品,若想做到极致满足用户的需求,产品功能会变得越发臃肿。但在产品设计中,也可以做做减法,去除一些不必要或不重要的功能和元素。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给产品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