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内容平台的破局之路:当AI浪潮撞上内容生态的礁石

0 评论 863 浏览 3 收藏 6 分钟
B端产品经理要负责对目标行业和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了解客户的需求、痛点、期望和行为,找到产品的价值主张 🔗

在内容生态的礁石上,AI浪潮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变革浪潮。本文将深入探讨传统内容平台如何在这场AI革命中找到破局之道,实现自我革新与重塑,拥抱数字时代的新机遇。

现在刷抖音能刷到AI生成的假探店,看知乎答案得先分辨是不是机器人写的,公众号文章打开全是AI洗稿的套路。传统平台眼瞅着要被AI洪水冲垮,但你看人家B站硬是靠”一键三连”活得好好的——关键不在技术多牛,而在能不能挠到用户真正的痒处。

一、技术别炫技,解决真问题才是王道

知乎去年整了个大活,搞AI自动生成答案。结果用户吐槽:”我要看老哥们的真实经历,不是百度百科搬运工!”转头人家改路子,用AI帮创作者查资料、找数据,像有个大学生用这功能写的《城中村拆迁经济学》,直接冲上热榜第一。这才叫技术用得妙——给创作者当枪使,不是抢人家饭碗。

抖音最近偷偷上线了个”防AI洗脑”功能。刷到AI生成的假新闻视频,底下自动弹出真实事件时间线。好比吃火锅配凉茶,既让你爽又不上火。用户嘴上不说,手指头很诚实——带这个标识的视频完播率涨了23%。

二、内容不掺水,真实才是硬通货

小红书去年差点栽跟头。有人用AI生成”打卡攻略”,把倒闭三年的奶茶店都吹成活神仙。后来他们搞了个”本地人认证”标签,菜市场阿姨拍的手机直出视频,比网红精修图点赞量高十倍。现在你去搜旅游攻略,带这个标的帖子播放量平均多三倍。

微信公众号搞了个”真金白银”计划。那些真人出镜聊行业黑幕的,给流量给分成。有个汽车修理工曝4S店套路,单篇打赏过十万。反观某些大V用AI批量生产的鸡汤文,打开率跌得亲妈都不认识。用户现在精着呢,是不是真人说人话,三秒钟就能嗅出来。

三、玩法要创新,别老盯着老地图

快手整了个”AI复活老铁”的邪招。不是真让人起死回生,是把过世用户的老视频做成数字人,逢年过节给家人发祝福。虽然争议大,但确实戳中痛点。有个老哥收到去世父亲”发来”的生日祝福,视频播放量破两亿。这玩法你说low不low?但用户就是买账。

最绝的是腾讯文档。别人都在卷AI写PPT,他们悄悄搞了个”会议录音转代办事项”。打工人开完会,录音自动生成带时间节点的任务清单,还能同步到微信提醒。现在很多小公司团建都在腾讯文档上搞,就因为能用语音直接生成活动流程表。

四、社区要温度,机器永远替代不了人

豆瓣小组最近文艺复兴不是没道理的。当其他平台用AI删帖封号,他们反而搞起”人工审核茶话会”。用户举报的争议帖,由随机抽选的10个老组员投票决定。虽然效率低了,但小组活跃度暴涨40%。有个”吵架楼”最后变成线下读书会,这事AI能整明白?

B站更会玩。搞了个”AI鉴黄师辅助计划”,让用户给AI标注违规内容。结果老司机们把违规片段剪成鬼畜视频,既完成任务又造出新梗。这种把审核变游戏的脑洞,不比硬上AI强百倍?

说到底,AI时代用户要的不是更智能的平台,而是更懂人性的产品。你看淘宝最近把”猜你喜欢”改成了”老乡推荐”,根据IP地址显示同城用户的真实评价;美团外卖搞的”骑手故事”专栏,送货时顺便讲小区八卦——这些土办法,哪个不比硬塞AI功能强?

传统平台真要翻身,得学学菜场大妈的本事:管你什么元宇宙区块链,我就关心今天的白菜新不新鲜。技术再炫酷,不如给用户递把趁手的刀。记住,能帮大妈多卖两斤菜的功能,才是好功能。

本文由 @佳简几何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5027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自传播是基于一个事件、一个产品或者营销活动自身的吸引力,激发人们自愿转发分享。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让产品具有自传播性。
专题
1475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在产品的运营过程中,无论是产品、运营还是市场团队,都希望能清晰地了解用户的行为路径,通过用户行为分析,优化用户体验,实现更精准的运营和营销。
专题
1356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B端产品经理的通用工作流程。
专题
12532人已学习15篇文章
互联网医疗是医疗行业与互联网的综合应用,其以互联网及相关技术为载体和支撑,开展线下传统或线上衍生的医疗健康服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对互联网医疗的分析和见解。
专题
1386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一张逻辑清晰、层次明确的产品架构图,能够给观者讲述一个产品的业务流程、功能框架和设计思路,也是一个产品必不可少的可视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