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人马”Otter.ai,如何在小赛道做出大生意?
Otter.ai,这家专注于语音转录和智能会议摘要的AI公司,通过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强大的技术实力,在细分市场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年经常性收入超过1亿美元,成为AI领域小赛道中的大生意典范。
2025 年 3 月,Otter.ai 宣布其年经常性收入 (ARR) 已超过 1 亿美元。在国内,像 Otter.ai 这样深耕一个细分领域同时又取得不俗成绩的 AI 公司,并不多见。
国内非上市 AI 公司的经营数据很少公开,公众接触到的更多是融资数据。据 IT 桔子统计,近十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一级市场融资整体规模从 2015 年的 300.7 亿元,扩张至 2024 年的 1052.51 亿元,实现 3.5 倍增长。与融资相比,AI 公司的营收规模远还差很远。
Otter.ai 是一家由美国华裔 Sam Liang(梁松)和 Yun Fu 于 2016 年创立的公司,总部位于加州山景城。其核心业务是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将语音实时转录为文本,并提供自动会议摘要、发言人识别等功能。
Sam Liang与Zoom创始人Eric Yuan (图片来源:Sam Liang)
早在 2020 年疫情期间,由于与 Zoom 的深度集成推出实时转录功能,其使用量曾激增 5 倍,注册用户快速攀升。AI 产品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平台AIwatch.ai 发布的产品数据榜显示,根据网页流量数据,Otter.ai 在 2023 年 2 月至 2024 年 10 月的市场份额保持稳定上升,占据约 30% 的市场份额,成绩非常亮眼。
根据媒体 2024 年 5 月的报道,Otter.ai 在单季度新增 50 万用户,并实现收入增长 18 倍、新客户数量增长近 20 倍,活跃用户(MAU)覆盖 40 多个国家且增长 12 倍。
自成立以来,Otter.ai 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其用户数量从创立之初的数百万增长到2500万(官方数字,截至2025年3月),累计转录时间超过 30 亿分钟。此外,公司还获得了包括 Spectrum Equity 在内的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
01 聚焦单一核心功能
早期的语音转录存在一些市场空白,比如准确性低、价格高昂、缺乏实时转录、缺少智能化处理等,导致现有服务仅吸引特定目标市场。
Otter.ai 利用语音识别、深度学习等 AI 技术,开发了由 AI 驱动的实时语音翻译服务,能在几秒钟内提供准确结果。Otter.ai 的产品能力和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
Otter.ai 能够实时捕捉并转录语音内容,支持多种语言和口音,转录准确率高,适用于会议、讲座、电话、网络研讨会等多种场景。其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区分多个说话人,并为每个说话者分配不同的颜色和名称,使转录更加清晰。
这背后,Otter.ai 采用 Ambient Voice Intelligence(环境语音智能)技术,通过海量公共音频数据(如播客、议会辩论)训练模型,提升上下文理解和噪声过滤能力。公司独立开发语音识别系统,不依赖谷歌、IBM 等第三方技术,确保高性价比和低延迟,响应速度接近实时。
转录只是这类会议工具最基础的能力,自动生成会议摘要,提炼关键要点,生成词云(关键词集)以帮助用户快速浏览和搜索内容,则是更高阶的能力。Otter.ai 还支持通过关键词搜索回忆存储中的对话内容。
Otter.ai 的团队协作与共享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多人会议场景下的效率。
用户可以通过邮件或链接邀请团队成员加入笔记编辑,所有协作者都能实时查看和修改转录内容,系统会自动同步所有更改。在协作过程中,成员可以针对特定段落添加评论讨论细节,使用高亮功能标记关键决策点,还能直接分配带有@提及的行动事项给具体负责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Otter.ai 与 PPT 的深度集成能自动识别并抓取演示文档中的文字内容,将抓取的部分自动插入到会议笔记的对应位置,团队成员可以在每张幻灯片旁添加批注说明。所有协作历史都会完整保留,支持版本回溯,确保信息可追溯。
平台还提供权限分级管理,所有者可以设置不同成员的编辑或查看权限,既保证协作自由又确保文档安全。它不仅解决了传统会议记录“谁来做、如何共享”的痛点,还通过智能整合幻灯片、实时协作和任务分配,让会议内容真正转化为可执行的成果。这种协同能力无疑大大提升了团队的生产力水平。
Otter.ai 还支持桌面和移动设备,与主流会议平台(如 Zoom、Microsoft Teams、Google Meet),以及 Dropbox、Slack 等常用工具实现了无缝集成,能够自动加入和记录会议,并生成实时转录。
Otter.ai 注重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提供加密传输和存储服务,并允许用户自定义词汇以提高识别准确性。用户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免费或付费计划,免费计划每月提供 300 分钟的转录服务,而付费计划则提供更多功能和更高的使用限制。
02 高度的行业适配性
对于 Otter.ai 的应用场景,其特色是 AI 驱动下的语音转录与智能协作。
Otter.ai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 AI 语音识别技术,能够实时、高精度地转换语音为文字,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智能摘要、关键词提取和协作功能。目前,Otter.ai 推出了 Sales Agent、Recruiting Agent、Education Agent 和 Media Agent 四大领域智能体:
其应用场景覆盖多个行业,包括:
- 企业与销售团队:OtterPilot 自动记录销售会议,提取关键信息(如客户需求、交易条款),生成可执行的行动项,帮助团队快速跟进商机,提升转化率。
- 招聘:自动生成面试文字稿,支持关键词搜索和重点标注(如技能、经验匹配点);通过 AI 分析候选人回答中的行为数据和语言模式,提供对候选人匹配度的初步洞察;支持团队协作功能,招聘官可添加评论、分配后续任务(如背景调查或技术测试)。
- 教育领域:为在线课程和线下讲座提供实时字幕,学生可专注听讲而非手写笔记,课后自动生成复习材料,提高学习效率。
- 媒体与内容创作:记者、播客制作者和视频创作者可快速整理采访录音,AI 自动分段并标记发言人,大幅缩短内容制作周期。
- 法律与研究:律师、研究员可高效整理法庭记录、访谈录音,支持关键词搜索,方便回溯关键证据或数据。
- 个人使用:适用于会议记录、讲座笔记、日常灵感捕捉,帮助用户结构化存储语音内容。
- 跨行业通用性:金融机构、政府机构、创意团队等均可利用其自动化转录和协作功能,优化工作流程。
相比同类产品,Otter.ai 有其差异化优势。比如,实时转录与 AI 摘要,支持会议中的实时字幕,并能自动提取关键点(如决策、待办事项),而一些竞品多依赖后期人工整理。具备深度协作功能,允许多用户同时编辑、评论、分配任务,而很多竞品仅提供单向转录服务。
此外,Otter.ai 还具备幻灯片自动捕获能力,支持 PPT 内容识别并关联到会议记录,方便回顾演示材料,这一功能在竞品中也比较罕见。Otter.ai 还构建了强大的集成生态,与 Zoom、Microsoft Teams、Google Meet 等主流会议工具深度整合,实现一键录制和同步,而部分竞品需手动上传音频。
Otter.ai 不仅是一款语音转文字工具,更是一个集 AI 分析、团队协作和行业适配于一体的智能生产力平台。其核心价值在于“自动化+协作+行业定制化”,使其在会议记录、教育辅助、内容创作等场景中远超传统转录软件,其整体性能和功能使其成为当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会议工具之一。
03 将“微 SaaS 模式”发挥到极致
Otter.ai 的定价策略采用“分层订阅模式”,覆盖从个人用户到企业客户的不同需求。具体分为:
一是免费版(Basic)
目标用户是学生、自由职业者等个人用户或小型团队,通过免费体验培养用户习惯。
核心功能:AI 会议助手实时记录、转录和总结会议内容;支持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的转录和总结;通过 Otter AI Chat,与团队成员实时聊天;可将团队成员添加到工作空间。
该版本支持 Zoom、MS Teams 和 Google Meet 的自动笔记和分享;每月 300 分钟转录时间(每次会议最多 30 分钟);每月可导入和转录 3 个音频或视频文件。
二是付费版(包括 Pro & Business & Enterprise)
1. Pro 版的目标用户是那些需要更多协作功能的小型团队。
功能配置方面,在 Basic 版本的基础上提供了增强团队功能,可以共享自定义词汇表、标记发言人、分配任务给团队成员;具备高级搜索、导出和回放功能;客户每月 1200 分钟转录时间(每次会议最多 90 分钟);每月可导入和转录 10 个音频或视频文件。
Pro 版的价格是 16.99 美元/用户/月,如果按年付,对客户来说则更划算,能够优惠至 8.33 美元/用户/月,可节省一半以上的费用。
2. Business 版本的目标用户是需要更高生产力和管理功能的中大型团队,功能全面且灵活。
Business 版本包含 Pro 的所有功能,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使用分析等管理功能;支持最多 3 个并发虚拟会议,自动记录和分享笔记;每月 6000 分钟转录时间(每次会议最多 4 小时);每月可导入和转录无限数量的音频或视频文件。
在价格方面,Otter.ai 同样采用了极具诱惑的付费策略,如果按月付,30 美元/用户/月,如果按年计费,价格则降低至 20 美元。
3. Enterprise 属于定制化版本,目标用户是需要高级安全性和定制化支持的企业级用户。
核心功能方面,包含 Business 的所有功能。在此基础上具备高级安全性和合规控制;可单点登录(SSO);实施组织级部署;具备域名捕获和 Zoom、Google Meet 和 MS Teams 的视频回放功能(新功能)。
可见,Otter.ai 采用免费增值(Freemium)模式,通过免费版降低用户试用门槛,推动付费转化。而付费版实行基于价值的定价,按功能深度和使用场景分层,匹配不同用户群的价值感知。在付费方式上,通过对“按月付费”和“按年付费”两种付费形式设置极大的价差,引导客户去购买产品。
Otter.ai 采用分层+定制化组合定价,通过免费基础版引流,专业版年付折扣锁定长期用户,教育折扣拓展垂直市场,企业版定制服务覆盖高端需求。策略兼顾了用户增长与收入的优化。Otter.ai 的商业模式让人想起一个概念——“微 SaaS 模式”,这种模式专注于解决某个高度细分市场或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其核心特点是轻量化、低成本、高度垂直化,适合小众场景或长尾需求。
作为垂直领域的工具型产品,Otter.ai 聚焦语音转录这一单一核心功能,通过轻量级、低成本的订阅模式快速盈利,避免与大厂直接竞争。而且 Otter.ai 还具有高度的行业适配性,覆盖医疗(如自动病历记录)、法律(庭审记录)、媒体(采访转录)等多个行业,通过定制化功能满足细分需求。
04 Otter.ai的发展势头
Otter.ai 由 Sam Liang(梁松,CEO)和Yun Fu(CTO)于 2016 年创立。梁松在谷歌的工作经历和之前的创业经历激发了他创立 Otter.ai 的灵感。他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时,师从 David Cheriton,后者是谷歌的首位投资者。
梁松担任谷歌地图位置服务的负责人,并参与创建了现在广为人知的“蓝点”。这一创新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为移动设备提供了实时位置数据。梁松的工作影响了全球数十亿用户,这段经历让他理解了大规模数据的变革力量。
2010 年,梁松创立了 Alohar Mobile,它是一个通过“持续感知”收集数据的情境感知平台,允许用户的手机收集有关他们位置和习惯的数据。阿里巴巴于 2013 年以未公开的金额收购了该公司。
在 2022 年的一次采访中,梁松说,他每周有 30~40次会议,很难跟踪所有讨论的内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创建了 Otter.ai,从而准确捕捉和保存会议信息。
Otter.ai 在2019年7月达到了转录1000万次会议或超过2.5亿分钟的里程碑。到2021年2月,该公司已转录超过1亿次会议,总计30亿分钟。到2023年2月,转录的会议数量增长到超过10亿次。公司继续其上升轨迹,到2024年2月转录的分钟数超过500亿。这使得公司在2019年7月至2024年2月期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约128.9%。
由于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采用,Otter.ai 还经历了从2019年到2020年800%的收入增长。在2020年至2022年之间,公司还经历了产品使用的600%增长。2024年7月,福布斯将其列为最佳生成式AI工具之一。
截至2025年1月,Otter.ai 在三轮融资中总共筹集了7300万美元。B轮融资由Spectrum Equity领投,Horizons Ventures、Draper Associates、GGV Capital、Draper Dragon Fund等继续参与。
Otter.ai 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复杂的技术能力转化为易用、高价值的产品,并通过灵活的定价和营销策略实现规模化增长,典型的小赛道、大生意。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牛透社】,微信公众号:【牛透社】,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