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 Pro 不是未来,但空间计算大有可为

0 评论 1326 浏览 1 收藏 11 分钟

Vision Pro还是发售的时候火了一波,但后续无力,甚至连国行发售的时候都没有多大浪花。体验过后大家都不怎么看好,但就苹果给的方向而言,空间计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台美版的Vision Pro,还是最早发布时,姐夫专门从美国代购的,拿回家落了一个月灰,最近借着国行版的风,深度体验了一下。

01 体验

Vision Pro的体验是惊艳的,是的,从第一次戴上它,开机界面启动的时刻,就能感受到,Apple产品的精致产品力。

Vision Pro的摄像头,把外部空间还原地非常到位,基本上和肉眼直接观察外部环境一样,我甚至可以正常使用我的手机。正如美国分析师 Neil Cybart 说得那样:“你会忘记是在通过摄像头和屏幕看外面。” 这种清晰度,是最直观的质感,让我瞬间觉得,3万块钱的售价,是真的有点东西。

虚空之中,开始出现绿色引导点和Apple标志,科幻电影里的半透明屏幕映入眼帘,这个过程非常丝滑。在主界面上,用双指捏合的交互方式,虽然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像是个在抓蚊子的猴子🐒,但在使用者角度,也算是非常容易习得的操作方式。

再然后是一些应用,官方出厂自带了那个网上特别火的“恐龙”App,这个App没什么交互,就是在那里静静地感受虚拟现实带来的震撼和冲击,非常真实。我又去应用市场下载了一个官方推荐的拳击游戏,感受是和在商场里玩儿的VR体验基本一致,腾挪闪躲,挥拳击中迎面而来的方块。腾讯视频和淘宝也支持了Vision Pro,空间的交互给人带来很不错的感受。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哈哈哈哈哈,总结一句话,就是“牛X,厉害,但我不知道用来干什么。”

在生产力方面,Vision Pro最大的可发挥空间,就是可以作为Mac电脑的投屏,让你的眼前,出现一个巨大的屏幕。但经过实际使用,发现也不太好用,一些需要大屏的工作,比如剪辑、绘图等等,又会因为手部操作和眼睛视觉的偏差,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同时长时间的佩戴,还是会有眩晕的感觉,无法长时间专注工作。

大概 1 小时后,电量用尽(没充满电),我摘下Vision Pro,揉了揉脸上被压出的红印儿,往上捏了捏我本来就不算高的鼻梁,揉了揉干涩的眼睛,来到镜子前,取出隐形眼镜,把Vision Pro组装回盒子里,结束了一次“空间计算”的体验。

后来我又用了几次,终于因为使用一次的过程太麻烦,并且也没什么好玩儿的应用,用得越来越少,又让它落灰了(之所以硬撑着多用了几次,实在是因为它的价格太贵了)。

02 空间计算

苹果讲,他家的Vision Pro不是简单的VR眼镜,是“空间计算”设备。说实话,尽管苹果PR宣传的天花乱坠,我也看了很多行业文章,但对于所谓“空间计算”,还是仿佛懂了又没懂。

直到戴上Vision Pro直观地感受后,我的大脑一瞬间就理解了什么叫“空间计算”,并无需再进一步的宣扬,我立刻就相信,空间计算会是未来主要的信息交互方式。

其实在苹果Vision Pro发布会上,创造了“空间计算”这个名词之前,大伙儿还是叫“MR”“VR”“AR”比较多,最多用个“XR”表达一下集大成。不得不说,苹果真的是造词的一把好手,从“空间计算”到“Apple Intelligence”,都重新定义了整个行业。

人类媒介传输的形式,一直都在发生变化,每一次变化,都带来信息传递效率乃至社会体制的重大变化。从象形和结绳的表意,到竹简和纸张上用文字记事,令文明得以传承;从报纸到电报、电视、电脑,开启全球化的序幕,进而真正促进了咫尺天涯全球一家。但无论是电视还是电脑,无论数据是用电波传输还是电视传输,其本质上,都依然是二维的信息传递,受到平面内可视面积的限制。

空间计算的出现,令人看到超二维载体的希望,信息能够以更高效率的方式传递。尽管Vision Pro依然不是真正的三维,但至少让我们看到,在“空间”而非“平面”中传递更多信息的希望。

信息传递方式和传递效率的进步,都会进一步创造新的商业需求。例如没有电报之前,“把生意做到全球”是想都想不到的事情,在移动手机普及之前,基于LBS的服务比如外卖、导航,就不会有市场的需求,所以,每一次信息交互效率的升级,都能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是最大的商业变革。以空间计算为代表的多感官信息传输和呈现,在未来大有可为。

说实话,我本来都对什么元宇宙之类的新名词儿失望了,Vision Pro的出现,让我觉得又行了。

03 供应链

很多不看好Vision Pro的论调,都在拿Vision Pro 3万元的价格说事儿,但客观地讲,纵观苹果发展历史,苹果对于行业最大的贡献,就是以一己之力拉动整个供应链体系升级。

在消费电子行业里,品牌方与供应链一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很多时候,因为某个品牌方的强烈要求,倒逼供应链升级工艺,进而让更多使用这家供应链的其他品牌方,也都享受到技术升级的红利,最终形成规模效应,大家都便宜,于是新的科技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2007年,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使用了多点触控电容屏幕,但在当时,供应链上主流的产品,还是性能有限的电阻式屏幕。由于苹果巨大的需求和长期的供应链合作,使得电容触摸屏的成本迅速下降,这也进一步帮助了其他智能手机厂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电容触摸屏技术,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两年之后,哪怕是几百元的山寨机,也都用上了电容屏。

这样的例子不少,之后的Flash储存技术、台积电5nm制程芯片,都是因为苹果巨大的订单号召力,推动了供应链进行产品升级,进而由于规模效应,使得先进技术的成本大幅下降,最终造福于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穿戴设备等广泛的消费电子领域。

但是,并非所有的品牌,都有号令供应链的能力。在消费电子行业里,只有苹果能有这样的订单号召力,一个新产品新工艺,如果是苹果下单,工厂会全力满足,但其他的品牌,可就不一定值得工厂为其单开产线。供应链为苹果开了产线,同时又因为苹果的订单也有一定的基数,规模效应的飞轮也会逐渐旋转,产线开了,成本降了,其他品牌也就开始有发挥的空间了。

所以Vision Pro的最大价值,其实并非在消费市场有什么创时代的价值,更多的是在供应链上,为行业贡献了一片土壤,让这片土壤,未来有机会长出春笋般的新苗。

今日的Vision Pro,作为一个先行者,注定倒下,甚至会成为苹果产品史上,浓墨重彩的失败案例,但Vision Pro是一个起点,是真正开启空间计算的钥匙,它踩中了信息和媒介交互大升级的时代趋势,也完成了行业供应链的基础建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Vision Pro如同救苦救难的地藏王菩萨一样,功德无量。

作者:亨哼;公众号:产品变量(ID:hengpaper)

本文由 @亨哼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