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区块链项目,都有这三个共同点

2 评论 5460 浏览 14 收藏 16 分钟

就算区块链是风口,“区块链” 这三个字也不是万能钥匙、更不是免死金牌。

  • 韩国有近 10% 的人参与加密货币交易;
  • 日本 350 万人参与加密货币参与;
  • 我们的大妈都跑到三亚参加区块链峰会了……

你以为亚洲人民只爱炒币吗?还真不是!亚洲国家中,政府官方对加密货币,从研究的热情、到实际政策的支持都不少:

就在这个月 10 号,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已经开始建立区块链国家标准,以从顶层设计推动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预计最快将于 2019 年底完成标准的建设;

我们的邻居日本、韩国,加密货币的热度也高居不下:

日本监管部门多次展开深入研究:上个月末,日本金融厅还召开了第二次加密货币交易所研究会,讨论了交易所参入条件、注册审查难度、如何应对匿名加密货币等内容。

韩国,小探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提到了加密货币在当地的热度:按人口算,韩国近有近 10% 的人参与加密货币的交易。

作为国际金融港口、东南亚经济龙头的新加坡,也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对区块链发展的扶持:上个月在东盟财长国会议上,新加坡财政部长衡瑞嘉还再次重申了新加坡的区块链发展计划,提出要让新加坡处于区块链竞争的领先位置。

有了政策的支持,有了蜂涌的人群,当然离不开优质的项目。在大家对“空气币”、“白皮书公司”的质疑声中,密探今天就来教你区分,什么是优质的区块链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优质的区块链项目中,不少都是亚洲团队做的,比如 NEO、Qtum、CertiK 等。

这些公司背后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虽然区块链领域很新、泡沫很多,但优质区块链项目和优质的科技创新公司之间,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换句话说,就算区块链是风口,“区块链” 这三个字也不是万能钥匙、更不是免死金牌。

共同点一:理论基础扎实

区块链领域创业公司众多,想要成为少数受到广泛认可的优质项目,没有三板斧怎么行?

以 Quantstamp、CertiK 为代表的区块链项目,就是 “用理论基础取胜” 的代表。

我们先从Quantstamp说起。Quantstamp 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专门检查智能合约的安全审计协议,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被全球顶级孵化器 YC 支持的项目!

其实,做智能合约审计/简化的项目不少,比如 Etherparty、BlockCat、ZeeplinOS 等。那么,为什么只有 Quantstamp 被 YC 看中了呢?

凭的就是扎实、完备的理论基础。

智能合约就是一段程序 —— 和任何程序一样,都有可能有 bug 和漏洞。在人人都在谈论资产上链的今天,一个智能合约的漏洞,很可能损失价值千万级、甚至更高的数字货币。如果安全无法确保,区块链资产就无从谈起。Quantstamp 就是来“检查” 这些智能合约的区块链项目。

Quantstamp 主要就做两件事:

  • 第一,它是一个用于检查 Solidity 程序的、可升级的软件验证系统;
  • 第二,它的奖励机制给人们主动找智能合约漏洞的“动力”。而其形式化验证、环形签名等,都仅仅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

而小探前两周刚刚介绍过的区块链项目CertiK,则是以 “扎实理论基础” 取胜的另一代表。

Certik 是一家用“形式化验证”(Formal Verification)为智能合约、区块链应用提供安全性服务的公司。

用 CertiK 联合创始人顾荣辉教授的话说,“形式化验证”就是:用逻辑语言来描述规范,通过严谨的数学推演来检查给定的系统是否满足要求。

听着太抽象?黑客到底是怎么攻击智能合约的呢?

我们举个例子:假设你用智能合约卖了辆二手车,在买家的钱没划进你的银行账户前,车是不会过户的。但是!黑客找到了该智能合约的潜在漏洞,假装钱已经到你的账上,智能合约条件满足、被触发,就会自动过户,你就这么莫名其妙白给别人了一辆车…

传统方法是:为了堵住可能的漏洞,开发者会预想一些可能的攻击路径,再针对这些情景测试,但如果黑客用了一种开发者没想到的方法,就会被黑,换句话说这种方法虽然 95% 的情况下都可靠,但无法保证 100% 可靠。

怎么提升最后这 5% 呢?

CertiK 采用的形式化验证,就是将智能合约转化成了数学模型,通过对逻辑上的推理演算来验证模型,从而证明智能合约的安全性。你看,一种是每一步都很缜密、严谨的数学逻辑、另一种是靠开发者猜测可能的攻击,哪种安全性更高不言而喻。

可见,扎实的理论基础,正是拉开了最后 5% 差距的原因。对了,这两家公司都会参与6月26日、27日举办的Blockchain Connect Conference,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拉到文末进行购票!

共同点二:从业经验丰富

靠谱的区块链项目要不就是理论基础扎实、要不就是从业经验丰富。两个都不沾边?赶紧洗洗睡吧。

Ontology 和 NKN 就是两个 “从业经验丰富” 很好的例子。

Ontology(本体网络)是一个基础性公有链网体系,意在解决 “信任” 问题。长期以来,“信任” 都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而且往往很耗时、很麻烦(比如,办证),即使我们设定规矩(比如 “不许办假证” 的法律、验证假证的技术),还是有很多信任漏洞(总有些人想办法办假证)。

而且即便一个人的假证被识破,他完全可以换个地方继续行骗。发现问题了没?现在我们虽然有不同的“信任确认渠道”,但这些渠道都是孤立的、“就事论事” 的,渠道和渠道之间没有可信的桥梁,数据也不开放。

Ontology 做的,就是这个“桥梁”,也是目前最难、价值最高的跨链协议。因此,Ontology 又被称为“链网”:区块链之间的互联网。他们的目标是让大家有 “链接” 与“授权” 自己数据的权利。

Ontology 自一问世,就得到了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Ontology 创始人李俊是 Onchain 的联合创始人、核心架构师,后者为Ontology 带来了极大的资源、技术优势。而且,Ontology 由国内领先的区块链技术团队 Onchain 作为技术主导。Onchain 的技术团队成员,从底层系统技术、到业务系统开发,都应对自如、经验丰富。

另一个例子是 NKN。NKN 是什么呢?小探在之前的这篇文章里介绍过这个项目:

如果说以太坊作为去中心化的的计算机平台,Filecoin 作为去中心化的存储网络,那么 NKN 要做的就是下一个去中心化的传输网络。

NKN 团队的业内经验也十分丰富:创始人李彦博是国内顶级区块链公司 Onchain 的联合创始人和NEO的核心开发者,曾成功研发出众多业内项目。此外,Whitfield Diffie 也选择加入 NKN。Whitfield Diffie 是现代密码学之父、也是图灵奖得主。后者多年的行业经验,加上 NKN 创始人李彦博在 Onchain 的开发经历,使得 NKN 一亮相就取得了广泛关注。

共同点三:从人才到社区的全面国际化

众人拾柴火焰高。区块链项目和互联网公司相比,其“去中心化”、“全球性” 更为明显 —— 而且,这一点不仅体现在项目核心团队上,更体现在社群本身。在下面这几家公认的优质区块链项目里,大部分都有一支国际化的队伍、和一个国际化的社群。

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 CertiK:其技术团队位于硅谷,工程师也是 Google、Facebook 的“校友”。联合创始人邵中,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耶鲁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终身教授、中科大名誉院长、清华大学大师讲习团成员,20余年安全领域经验。联合创始人顾荣辉,清华大学本科、耶鲁大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这么一支团队,学术实力了得,难怪能让 CertiK 有经得起考验的理论基础。

再以本文开头的 Ontology 为例:其 50 人的团队里,高达 80% 都是来自 IBM等公司的技术人员。据介绍,团队有些成员有在其它区块链科技公司做架构。而 Quantstamp、区块链视频公司 Lino 等公司,大部分都来自各大藤校。

这些最顶尖、最优质的人才纷纷往区块链领域聚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个领域的无限潜力。

当然,由于区块链项目的开源特性,只靠核心团队是建立不了整个社群的 —— “团队优秀就足够了” 这种思维,还是比较 “古典互联网”。

玩笑归玩笑,“优质区块链项目往往有不错的海内外社群” 这一点,肯定不是巧合。

Qtum的海外社区,就是出海的中国区块链项目里运营得最好的之一,尤其是韩国社区。小探在前几天采访韩国交易所 Zeniex 的 CEO 崔敬俊时,他就特别提到了 Qtum 在韩国的受欢迎程度:不仅 Qtum 核心人物帅初在韩国是 “网红”,而且 Qtum 在韩国圈内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区块链项目这么多,为什么单单 Qtum 颇受欢迎呢?这当然不是巧合。原来,Qtum 十分重视海外社群的发展。我们以韩国为例:韩国本土的区块链项目与中、美相比并不算多,导致本土不少投资者转向韩国海外项目,而在进军韩国的项目中,Qtum 非常注重社群的运营,不论线上、线下,都聚集了韩国一批对于项目充满热情的粉丝,建立了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这么看来,Qtum 在韩国的成功,也顺理成章。

Qtum 在韩国的社群

再说说另一个社群运营得好的内容价值预测平台U Network。 作为一个还比较年轻的项目,U Network 的社群发展得非常迅速:社群粉丝遍布 82 国家,人数一个月内以十倍的速度迅速增长,速度惊人。

在区块链的世界里,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些项目质量上佳,但海外社群的拓展与运营多少有点不得其法。U Network 的社群运营和小探分享说,尽管粉丝数量一直稳步增长,但其实 U Network 更注重的,反而不是数量,而是粉丝的质量。想入群?可以,但入群有门槛。

此外,U Network 也非常注重和每位粉丝的互动:每个粉丝都会得到项目社群运营工作人员一对一的交流、沟通。所有粉丝对项目的疑问,都会得到回答。而且项目方和粉丝完全透明,每周都会定期和大家汇报项目进展进度。

U Network 对社群运营的上心,也得到了回报:粉丝不仅自发地召集设计师、设计项目相关产品、海报、甚至同人漫画,还有粉丝完全自发地找了区块链媒体、业内有影响力人士为项目点评。

看来,如果想做出一个成功的区块链项目,“闭门造车” 是行不通的,不论 Qtum 还是 U Network,都深知 “利用群众的力量”。说到底,区块链项目的 “去中心化” 特性,会使其对 “社区化” 的要求更高。

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些区块链项目,无不指向区块链发展的下一步:脱虚向实。从监管部门、从业人员、到机构投资者,大家都已经慢慢建立了这个共识。

 

本文由 @硅谷密探(微信公众号 ID : guigudiyixia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还给小公司转型的活路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