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赋能下,看看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4 评论 12618 浏览 130 收藏 14 分钟

金融科技赋能下,供应链金融成了“香饽饽”。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由于自身信用不足、抵质押物相对缺乏、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其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而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以核心企业的信用做背书,向链条中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其实就是:支付,一类是结算类业务,一类是融资类业务

结算类业务是从代收货款到垫付货款;融资业务是从贸易融资到物流融资。

物流金融的本质是支付,同时又是监管。所以监管的落脚点在物流上面,不管是控权还是控货,都是对整个供应链过程的描述。

供应链描述的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这个大的市场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商品供应链,一类叫做运力供应链。

商品供应链的意思就是:怎么买?买来以后怎么卖?买卖过程中都会涉及到资金的沉淀、资金的转移或者信用的转移。

从供应链的概念来讲,即该如何去寻求一个供应链的增值活动;从金融角度来讲,这个增值是在看它的信用有没有增加;从信用增加的角度来讲,又该如何看它最基本的数据。这是未来我们可能要去研究的。

从商品的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采购、供应、销售或者是从买回来生产到进行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有资金的需求,这种需求的关键点可以视为如何去增信。很多做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的企业,它的核心无非是刚刚提及的金融结算类业务和融资类业务两种,而融资类业务里面除了物流的存货质押融资,其余都是信用融资。

对很多搞平台的人来讲,物流企业基本上都是小、散、差,没有经验,信用没有数据的。但是这个市场又在那里,而我们的融资企业又是“嫌贫爱富”的。如果现在的金融机构不变,或者可以说直白一点,银行的管理体系、管理模式不变,那么就一定会被淘汰。

供应链金融的“肥肉”为何难吃到口

2018年,全国应收账款融资需求超过13万亿元,仅有1万亿元融资需求得到满足,且主要由大银行服务超大型核心企业的一级上游供应商,而处于供应链长尾端的小微企业有近12万亿元的融资缺口。

供应链金融在实践的过程遇到了诸多难题和痛点,总结如下:

  • 第一,供应链上存在很多信息孤岛,同一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ERP系统、账务系统较难统一,导致企业间信息并不互通,信息孤岛开始涌现,制约了很多融资信息的验证。
  • 第二,核心企业信任并不能有效传递,根据合同法,核心企业是跟一级供应商签订合同,但是一级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并没有核心企业参与,并不能传递相关的核心企业的信任到多级供应商。
  • 第三,银行缺乏可信业务场景,由于中小企业无法证实贸易关系的存在,在现存的银行风控体系下,难以获得银行资金。相对地,银行业无法渗透入供应链进行获客和放款。
  • 第四,融资难融资贵现象突出,在目前赊销模式盛行的市场背景下,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往往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然而没有核心企业的背书,他们难以获得银行的优质贷款。
  • 第五,合同履约并不能自动完成,现在很多约定结算没有自动完成,涉及多级供应商结算时,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供应链金融+区块链

大数据+物流等于供应链的可追溯,物联网+金融等于监管监控的透明化、可视化,大数据+金融等于信用管理风控管理,能真实反映业务的真实性、长期性、异常型,反映融资企业的基本运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而区块链+金融等于对小微企业机构交易的不可篡改性、隐私性,将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能确保数据可信、互认流转、隐私保护,解决供应链上存在的信息孤岛难题,释放核心企业信用到整个供应链条的多级供应商,提升全链条的融资效率,降低业务成本,丰富金融机构的业务场景,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上资金运转效率。

通过区块链连通供应链中的各方企业和金融机构,完整真实地记录资产(基于核心企业应付账款)的上链、流通、拆分和兑付。由于区块链上的数据经多方记录确认,不可篡改、不可抵赖、可以追溯,从而实现应收账款的拆分转让,并全部能够追溯至登记上链的初始资产。

对于小微企业,此方式显著降低了融资成本,凭证上链便捷,可分拆转让。对于核心企业,它又优化了账期,改善现金流与负债表,提升供应链效率,加强供应链管理。而金融机构则获取了小微业务助手,提升获客能力,也无需复杂流程。

结合区块链技术,能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穿透到产业链的上下多层,能将核心企业信用沿着供应链上下游传导到末端,实现债权持有期间流转、贴现和到期兑付,极大地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

引入区块链带来哪些优势呢?

  • 第一,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多个利益相关方可以提前设定好规则,实现数据的互通和信息的共享。
  • 第二,根据物权法、电子合同法、电子签名法等,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凭证是区块链上可流转、可融资的确权凭证,使得核心企业信任能沿着可信的贸易链路传递。基于相互的确权,整个凭证可以衍生出拆分、溯源等多种操作。
  • 第三,提供可信贸易数据,比如:在区块链架构下提供线上化的基础合同、单证、支付等结构严密、完整的记录,提升了信息透明度,实现可穿透式的监管。
  • 第四,实现资本降本增效。核心企业信任传递后,中小企业可以使用核心企业的信贷授信额度,获得银行的约8~10%利率的融资。
  • 第五,实现合约智能清算。基于智能合约的自动清结算,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操作风险,保障回款安全。

从整个信息流转来看,从以前的信息孤岛变成现在全链条的信息打通,从传统的核心企业只能覆盖一级供应商,变成能够覆盖多级供应商。基于加密数据的交易确权、基于存证的交易真实证明、基于共享账本的信任传递和基于智能合约的合约执行,形成回款封闭可控、穿透式监管、全链条数据打通的新生态,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仅今年10月,上海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就推出了基于各自优势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10月29日,上海银行推出“上行e链”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10月23日,中信银行上线全流程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产品“信e链-应付流转融通”;10月12日,光大银行发布了“阳光供应链”系列产品……

案例展示

某跨境保理融资平台:

以前可能是供应商贷款难的问题,很多供应商拿了单子到多个保理公司进行融资,整个授信额度又不能拆分不能叠加,存在融资不灵活的问题,只能进行单次融资。同时,保理公司无法全面评估供应商信用,难以控制供应商超额融资和多头借贷风险。对保理公司来说,很难核实订单的真实性,存在人工审核流程长、审核慢等诸多问题。

运用区块链技术后,供应商的融资方式更加灵活,授信额度可拆分可合并,支持多保理和多支付。对于保理公司而言,资金风险控制加强,通过区块链实现了流程再造,控制了还款流程。也实现了信息的穿透管理,通过多家跨境电商平台、多家保理公司加入业务系统中,让其公平参与业务。

区块链的落地难点

  • 第一、是上链数据的隐私性,相关的律师事务所表示:应收账款凭证是属于负债表;应收账款凭证属于融资相关的信息,授信的平台对数据的隐私保护要求非常高,数据存储必须要有很强的防截获、防破解能力,也涉及链上数据和链下数据对应的问题。
  • 第二、是数据存储能力,只增不减的复加式的数据可信集合,现在来看是可行的,未来几年,随着数据爆发式的增长,怎么提升数据处理能力,怎么应对海量数据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 第三、区块链业务对现有平台进行改造和建设的成本。现在客户对新技术需要一段适应期,都会问为什么要用区块链?目前,区块链不可替代的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
  • 第四、不仅在技术上、法律上、监管上要有所配套,可能更多时候在做一些相关的探索和尝试,很多时候也需要政府、供应链各参与方、提供方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共同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总结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摸索的阶段,在应用中应该逐步推进,包括共识机制、密码学算法、跨链技术、隐私保护等在内的区块链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开展产品开发和集成测试,构建软硬件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进一步探讨区块链在底层核心技术、中层应用逻辑和上层信息管控等方面的监管问题。

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发挥票据交易所、融资服务平台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作用,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相关企业等开展合作,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本文由 @香鱼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运用区块链技术后,供应商的融资方式更加灵活,授信额度可拆分可合并”,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如何实现额度拆分和合并

    来自江苏 回复
  2. ”一类是结算类业务,一类是融资类业务“看完就知道你是靠谱滴~认真读完!

    来自四川 回复
  3. 希望能跟您做进一步沟通 交流 学习

    回复
  4. 写得好好哦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