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供应链”模式如何解决金融难题?
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与供应链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利用“区块链+供应链”模式解决金融难题?
区块链+供应链,区块链和供应链之间有什么联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扩展、匿名化、安全可靠等特点:
区块链的概念于 2008 年在中本聪的论文中首次提出。区块链可以理解为一种公共记账的机制(技术方案),它并不是一款具体的产品。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一组互联网上的公共账本,由网络中所有的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与核账,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而之所以名字叫做‚区块‛链,顾名思义,是因为区块链存储数据的结构是由网络上一个个‚存储区块‛组成一根链条,每个区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网络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数据。随着时间推移,这条链会不断增长。
区块链特征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扩展、匿名化、安全可靠等特点:
去中心化:由于区块链是靠各个节点共同实现系统的维护和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基于分布式存储数据,而没有某个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因此某一个节点受到攻击和篡改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健康运作。
去信任化: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建立连接不需要信任彼此的身份,双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无需互相信任的基础。由于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可以扮演‚监督者‛的身份,因此不用担心欺诈的问题。
可扩展:区块链是一种底层开源技术,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各类扩展和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应用。
匿名化:数据交换的双方
可以是匿名的,网络中的节点无需知道彼此的身份和个人信息即可进行数据交换。
安全可靠:由于任意节点之间的活动均受到全网的监督,并且数据库采用分布式存储,对于黑客来说,第一无法伪装和进行欺诈活动,第二无法仅靠攻克某个节点而控制网络。
供应链条存在各级企业资信难于评估,融资难,融资贵等传统痛点
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供应链金融中的痛点
痛点1
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
由于银行依赖的是核心企业的控货能力和调节销售能力,出于风控的考虑,银行仅愿意对核心企业有直接应付账款义务的上游供应商(限于一级供应商)提供保理业务,或对其下游经销商(一级供应商),提供预付款或者存货融资。
这就导致了有巨大融资需求的二级、三级等供应商/经销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量受到限制,而中小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融资易导致产品质量问题,会伤害整个供应链体系。
区块链解决方案:我们在区块链上发行,运行一种数字票据,可以在公开透明、多方见证的情况下进行随意的拆分和转移。
这种模式相当于把整个商业体系中的信用将变得可传导、可追溯,为大量原本无法融资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机会,极大地提高票据的流转效率和灵活性,降低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
据统计,过去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公司大约仅能为15%的供应链上的供应商们(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采用区块链技术以后,85%的供应商们都能享受到融资便利。
痛点2
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融资工具,现阶段的商业汇票、银行汇票使用场景受限,转让难度较大。
商业汇票的使用受制于企业的信誉,银行汇票贴现的到账时间难以把控。同时,如果要把这些债券进行转让,难度也不小。因为在实际金融操作中,银行非常关注应收账款债权“转让通知”的法律效应,如果核心企业无法签回,银行不会愿意授信。
据了解,银行对于签署这个债权“转让通知”的法律效应很谨慎,甚至要求核心企业的法人代表去银行当面签署,显然这种方式操作难度是极大的。
区块链解决方案:银行与核心企业之间可以打造一个联盟链,提供给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使用,利用区块链多方签名、不可篡改的特点,使得债权转让得到多方共识,降低操作难度。当然,系统设计要能达到债券转让的法律通知效果。同时,银行还可以追溯每个节点的交易,勾画出可视性的交易流程图。
痛点3
供应链金融平台/核心企业系统难以自证清白,导致资金端风控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或其他资金端除了担心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以外,也很关心交易信息本身的真实性,而交易信息是由核心企业的ERP系统所记录的。
虽然ERP篡改难度大,但也非绝对可信,银行依然担心核心企业和供应商/经销商勾结修改信息,因而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去验证交易的真伪,这就增加了额外的风控成本。
区块链解决方案:区块链作为“信任的机器”,具有可溯源、共识和去中心化的特性,且区块链上的数据都带有时间戳,即使某个节点的数据被修改,也无法只手遮天,因而区块链能够提供绝对可信的环境,减少资金端的风控成本,解决银行对于被信息篡改的疑虑。
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结合的发展前景
供应链金融巨大的市场规模,与区块链存在诸多结合点,吸引了大量机构参与到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应用中。目前,相关尝试处于概念验证或试点阶段,预计部分项目可落地并形成第一代解决方案,但在短期内还难以出现兼具功能性与稳定性的普遍解决方案。
项目应用状况
目前,少数项目参与到对局部地区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贷款等表内授信;更多的合作项目集中在跨地区的供应链金融领域,主要涉及信用证(信用证,是指银行根据进口人(买方)的请求,开给出口人(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责任的书面凭证)等表外授信(表外授信是包括信用证、票据承兑、贷款承诺、保证等。授信按期限分为:短期授信和中长期授信)。这也体现出区块链技术对跨地区贸易的再造意义及机会大于局部地区。
1. 局部地区供应链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少数机构的区块链应用涉及贷款等表内授信(表内授信包括贷款、透支、保理、项目融资、贸易融资、贴现、拆借回购等。)业务。
以点融网平台为例,该平台借助富士康推荐、业务相关流程深度可见、低于市场贷款利率等方式,真正吸引了富士康供应链条上的数家三级、四级供应商;运行机制方面,该平台对供应链内产生的订单、应收账款等信息进行确认与数字化,相关数字化票据可作为代币在平台内进行交换,也可在平台内核销兑换为贷款;但贷款相关环节与区块链平台式是脱离的,即点融网是在链下进行独立的风控、定价、资金划拨,平台上的数字化信息是作为融资决策的依据。
2. 跨地区供应链金融。技术提供商与跨境贸易商、银行等机构合作,借助贸易商、银行在过去积累的跨境贸易资源将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机构引入项目,并在跨境运输中集成为较为初级的物联网技术,最终实现信用证的数字化、检验检疫和提单等流程线上化、航运的初步物联网化。
发展前景
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角度看,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结合的兼具功能性与稳定性的普遍解决方案难以出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可用但不智能的合约。信息流,包括供应链内商品信息、协议、履约过程等。区块链系统所要达成的状态,并非单纯的信息储存,而是信息的有机关联。区块链借助智能合约理念,当特定条件满足时,合约中预设的规则将自动执行。但是目前,智能合约暂时无法形成成熟的使用系统,缺乏技术规范和可靠性,失效保护和止损方式也不明确。所以,智能合约暂时无法实现多功能、稳定的自动化效果。
2. 可用但不发达的物联网。物流,包括供应链体系内的生产、包装、库存与运输过程。在物联网的支持下,生产检测、位置、温度、湿度、损坏程度等各项产品信息,通过传感器来采集、通讯传输,区块链系统对以上数据进行安全且大批量地整理、分析并执行智能合约预设的相关规则。目前,物联网自身仍存在缺陷、有待进一步发展,无法实现实时、全面、稳定、安全的数据采集。
3. 金融决策和执行仍需要依赖于人。信息流、物流等数据的不断采集,最终目的是触发业务担保、风险与定价、贷款、支付等金融环节的执行。目前,金融体系并未形成智能化评估多维度数据并决策的能力者与大数据等相关;如不考虑以上先进技术,区块链平台的贷款与支付环节的资金划拨则需要依赖现有金融体系来实现,但目前尚未开发出能够实现区块链系统与现有金融体系相互识别的接口,仍是依赖人工操作。
本文由 @香鱼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感觉就是,一个单身给另一个单身讲如何找老婆的秘籍。一个敢说,一个敢听。
你好,您的联系方式是什么,我有一些落地的产品希望互相交流下。
你可以留一下你的联系方式,我加一下你
老生常谈的话题,该文章更多的是概念的堆砌,典型的坑戳c+v没有实质性的在供应链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做区块链应用场景的嵌入以及纵向技术延申;区块链供应链溯源系统本身没什么值得说的,现在市面上一大堆国内的电商巨头都有,国外的ncash等等,核心是供应链防伪,这个不好搞,区块链的五大根本特性目前还是没啥有效的的作用在防伪这一块;至于供应链金融,从区块链领域来讲超级账本这一类的联盟链相对做的更好,相对的弱中心化,分布式全数据库,有可能在各自垂直行业产生类似的链式账本。。。。。。。
排除区块链技术的话,请教下其他技术有什么用在防伪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