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颠覆与ICO的骗局

10 评论 7188 浏览 18 收藏 10 分钟

区块链是什么?有哪些用处?作者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ICO火了,后来进去的“韭菜”被烧的一塌糊涂。

“99%的ICO项目都是非法集资”,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监管部门便不再手下留情。

一刀切到底,就连那1%与非法集资无关的好项目都无能幸免,毕竟要把它找出来太难了。

这个时候,就有专家与媒体开始呼吁“莫因ICO误伤区块链”、“ICO被叫停区块链要发展”、“整治ICO非法融资需注意勿伤区块链技术”。

那么问题就来了,区块链和ICO到底有什么关系?专家和媒体眼中的区块链到底好在哪?这就是本文所想探讨的问题。

什么是区块链?

把这个问题抛给一些疯狂的ICO庄家来回答,他们估计也都是抓抓后脑勺,讪讪地干笑几声。

如果有功课做得足的,可能会解释这是一项具有颠覆性的技术,或者是把百度百科背下来: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寥寥的几十个字,透露这一股子非技术人员快速撤离的气息。作为一个文科生,并不想纠结在怎么给区块链下一个大家都能明白的定义上。

而是想要在区块链技术的实际运用案例中来理解区块链,搞明白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

区块链有什么用?

区块链的用处和其特征,干脆点也可以说是好处,是分不开的。一般而言,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征。

在这些“光环”的加持下,区块链已经被尝试用于艺术、法律、开发、房地产、金融、物联网、保险、旅游航空等各行各业。而且在各行各业的用法(侧重点)不尽相同。

就目前而言,粗暴点来理解的话,区块链的运用主要是奔着两个方向。一个是“链条”管理,一个是去中心化。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比特币和金融领域的应用就不说啦,前者大家都说烂了,有兴趣可以查。后者比较玄乎,我也不太懂,只是查资料知道与信用等方面也有关系。另外从整体来说,ICO就是一种证券,这点在SEC那里已经有了声明。

先说“链条”管理。

为了更加直观的理解,我使用了“链条”这个概念。在商业活动中,有各种各样的链条,比如说食品的供应链,物品的生产链,金融行业的资金周转链等等。

只要有链条在的地方,就有区块链的用武之地。链条,代表着有多个阶段, 也就是参与方。阶段与阶段之间的沟通有着天然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关于信息不对称就不解释了,有兴趣自己查。

一旦在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整个链条就会出现风险。更何况在商业运营中,链条的上下游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关系,为了防止是风险转移到自己这个环节,或者说被坑骗,不少企业都开始积极拥抱区块链技术。

这背后利用的就是区块链的开放性、信息不可篡改等特征,一旦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将会很快找到问题的责任方。这方面的一些案例有:

IBM和沃尔玛在内的一个大财团发起了一项将区块链运用到食品供应链体系中计划,来确保食品供应的安全;卢森堡一家名为LuxTrust的科技公司创建了一个区块链身份平台,从税务申报到监管执法,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

其他还有很多类似的尝试,这里不一一列举了。在这个方面的运用,与ICO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用的区块链的技术。这也是各个国家、各个行业提倡的区块链的运用趋势,也是学者们和媒体们呼吁的区块链优势。

另一类区块链的运用是围绕着它去中心化的特征进行的,这就涉及到了ICO。

去中心化本质上是好的,能够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也能解决诸多所有权的问题,下面详细的举两个例子吧,干说也讲不明白。

例子1:

Winding Tree,是一个由区块链驱动的B2B交易市场(航空旅行、酒店房间、租车、旅游和活动等)。供应商可以在上面给出自己库存,比如酒店可以直接在上面列出有多少空房间,消费者则可以通过这个Winding Tree来预订房间。

很显然,这中间需要一种货币来承担其中置换资源的等价物,于是就有了ICO,Winding Tree使用的货币是是Líf。

例子2:

Press.One,是一个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内容分发渠道,读者可以通过智能合同来与作者签署订阅关系,可以免费,也可以收费。费用怎么给?就又产生了一个数字货币,也必须要通过ICO来完成。

从这两个例子不难发现,与微信、支付宝这些应用层面的产品不同,区块链的运用是基于协议层面的。这一类的区块链项目往往都抱有极大的野心与抱负。如果这些都能成真,那么带来的影响也都是巨大的。

但这些项目的颠覆之路能成功吗?只是真的想颠覆吗?还是只想颠覆“韭菜”们的钱包?上面列举的两个例子中,第一个是国外的,发起方是瑞士的非盈利基金会,是不是骗局不能盖棺定论。但是从中不难发现,用你们的平台和用现在的旅游平台有什么区别呢?大家都在想着去减少中介的费用,但平台这一关总得交点钱吧?是的,可以用智能合同来完成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直接对接,那这个平台的建设费用总得出吧?怎么出呢?不还得掏钱?

第二是国内的,如果你看着眼熟,那证明你多少还是了解的,正是李笑来老师发起的项目。从概念构想上看和第一个一样伟大,都是想要颠覆中介,把更多的利润分润给内容生产者。多个渠道表示,平台的建设都是他个人出钱,但做这个事儿,总得落点好处吧?好处从哪来?

正如文章开篇所提到的,国内这样的项目,一万个才有一个是正儿八经干事儿的。其他都是在忽悠人。

而且这一个真正想要颠覆行业,实现去中心化的项目也面临着重重阻力。想要在巨头眼皮子底下颠覆巨头谈何容易?更何况也开始有巨头拥抱区块链了,这些所谓的创新与颠覆性的项目又有几分成功的可能性呢?

既然颠覆这么难,肯定也没有多少当真的了。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投机分子,通过炒作、宣传搞出来各种各样的ICO项目,打着颠覆的口号,或者直接打着挣钱投资的口号来忽悠“大妈们”。资金进来之后,通过“老鼠仓”来操纵价格把后来的“韭菜”们套牢进去,自己赚个盆满钵满。唉。

到这,虽然仍旧不能给区块链一个准确的简单的定义,但多少也能窥见区块链的价值与作用前景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些结论:去中心化虽然是区块链颠覆性与革命性的一方面,但并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这还没有考虑监管因素,去中心化以后,谁对这个平台负责?谁来监管?每个人都负责?大家一起监管?

你同意了,上面同意吗?

 

本文由 @一寸明言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由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如果还是类似于自己管理私有区块链去运行B2B,那和传统意义没有太大区别

    来自浙江 回复
  2. 有一点点偏 , 私有区块链运用的目的是保证信息传递时的真实性吧,供应链管理可以靠区块链来规范。但是B2B的运用我不是太理解,b2b的中心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看起来没有太大的联系,除非是全球规模的公有区块链,如果还是类似于自己管理私有区块链去运行B2B

    来自浙江 回复
  3. 说白了 在国内 什么区块链、IOC 目前都是传销和诈骗

    来自陕西 回复
  4. 案例1中,最后一段“很显然,这中间需要一种货币来承担其中置换资源的等价物,于是就有了ICO,Winding Tree使用的货币是是Líf。”这个因果关系不对,应该是需要一种置换资源的等价物,所以就有了代币,所以所有区块链都要有一个代币来用于记录账本。ICO就是一用融资行为,因为区块链初期的开发运营都要花钱,而发起人又没有那么多钱,所以才有了ICO

    回复
    1. 的确这个方面没有说明白,谢谢指出。你理解的也只是一方面哈,ICO首先是一种数字货币,货币就是要充当一般等价物,因为在整个区块链流程中没有中介,也无法衡量各方贡献的大小,也无法评判资源之间的换算。举个例子吧,比特币和以太币是融资行为吗?不过,现在大部分人用ICO是融资,也有这个功能。比如这个Winding Tree,人家已经拿了天使轮,包括李笑来的Pressone,也都是用自己的钱来做早期。

      来自北京 回复
  5. Initial coin offering是融资行为,ICO和一般等价物没多大关系。这种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在说什么的文章可不可以撤了啊。

    来自山东 回复
    1. 早期的 ICO 被解读为初始数字货币发行 (Initial Coin Offering),将 ICO 解读为 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 更为准确。所谓 “代币”,在现实中通常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替代货币的某种凭证。

      来自北京 回复
  6. 😮 。。。这写的是啥。
    “很显然,这中间需要一种货币来承担其中置换资源的等价物,于是就有了ICO”。。。。。。。
    “费用怎么给?就又产生了一个数字货币,也必须要通过ICO来完成。”。。。。。。

    还有李狗。。 这文章怎么过审的。。 逻辑起飞哦。 😈

    来自四川 回复
    1. 哈哈,这文章看完我是一脸懵逼的,抛出个结论最后阐述论据只有一句,“就是不行”完事儿。至于是啥,哥们儿你自个猜去吧

      来自广东 回复
    2. 早期的 ICO 被解读为初始数字货币发行 (Initial Coin Offering),将 ICO 解读为 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 更为准确。所谓 “代币”,在现实中通常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替代货币的某种凭证。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