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硅谷》中,第一批区块链项目已经落地了

5 评论 6530 浏览 8 收藏 17 分钟

美剧《硅谷》不仅紧跟当下互联网正在发生的风口潮流,同时在片头、剧情的细节设计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彩蛋,而且在最新的一季谈到了男主和他的团队试图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 New Internet,那本文主要结合《硅谷》来谈谈关于区块链是什么。

最近在翻译区块链的深度文章,翻译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区块链整个行业发展的艰辛和不易。一个去中心化的新的互联网,所代表的终点,看起来确实很棒,但要抵达那里,我们前面似乎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的要走。

今天没有特别严肃的正餐内容,只能跟大家聊点轻松的。如果你习惯了看橙皮书的深度长文,请再耐心等一等。

前方预警:以下文章内容包含美剧《硅谷》剧透。

今天我抽空看了集美剧《硅谷》,之前向很多人安利了这部剧,不仅因为它紧跟当下互联网正在发生的风口潮流,同时在片头、剧情的细节设计上更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彩蛋。

比如:在荧幕外,制片方特意为这部剧上线了一个真实的 Pied Piper 官网,官网里展示的所有信息,都会随着最新的剧情发展而更新。

到现在《硅谷》已经开播第五季了,从第五季开始,男主理查德和他的小伙伴们带领 Pied Piper(魔笛手公司)全力 all in 区块链,试图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 New Internet 。

剧里面,第一条公链出现了

这个 New Internet 是互联网自诞生之初就应该往前走的方向,但最终互联网偏离了这个方向,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大公司掌握着互联网的生杀大权、用户数据被他们占有私藏、开放自由的初衷沦为空谈。

抱着这样的初衷,在最新一集里, Pied Piper 成功开发了一条公链,叫 PiperNet (魔笛链)。

这条公链还没有正式上线,但理查德找到了 8 家公司的创始人和ceo,和他们签署了合同条款,让这 8 位创业者把自己公司的项目和应用都移植到新的公链上。

听起来,这个魔笛链和以太坊的智能合约的概念有点类似,同样是提供一个通用的去中心化的计算平台,上面可以部署各种各样不同的应用和产品。而这 8 位创始人同样对去中心化的新互联网感到非常激动,他们开发了第一批区块链项目,理查德还为这个组织起了一个名字,叫八笛手(这个名字真的很难听)。

既然已经邀请了项目上链,PiperNet 应该至少处于公链开发完毕的内测阶段。理查德还非常兴奋的跟这 8 个创始人展示了一个小 demo,他通过手机向其余 8 个人发送了一条短消息“hi there”,这被称为有史以来第一条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公链上发送出去的消息(话说理查德作为技术出身的创始人,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发一句“hello world”吗?)。

剧里面,第一批区块链项目长这样

我特意去看了一眼  Pied Piper 的官网,在官网上,这 8 家参与公链内测的公司——也就是剧里的第一批区块链项目,它们分别长这样:

因为好奇,我特意结合剧情,看了看这 8 个项目在剧中都是些什么类型的应用:

  1. firstsight(“第一眼”):片中戏份最多的区块链项目,是一个同志交友网站;
  2. gitscape:一个社交编程平台(social coding platform),看起来应该对应的原型是 github;
  3. tholio :一家数据分析公司,由前google工程师创办;
  4. plucky:一个基于 AI 技术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号称可以用算法预测用户听歌的品味,类似今日头条版的 Spotify现实中, Spotify 在 2017 年 5 月也真的收购了一家 AI 音乐推荐公司 Niland  ;
  5. k-hole:硅谷最大的独立游戏公司,开发了一个爆款游戏 undead sex offender ;
  6. bitrender、theebly、nano shark、humdrum ,其余这四个项目在剧中没有戏份,详情未知。

瞎分析了一下,觉得里面除了 plucky,也就是今日头条版的 spotify ,有点说不通为什么要上链之外,其他三个已知的项目,似乎还有那么一点意思。

  1. firstsight 作为同志交友网站的话,也许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保护用户隐私,实现匿名交友?当然,这也很可能是伪需求;
  2. gitscape ,也就是 github 社区,用区块链来 tokenize 的话似乎能说得通,因为本质上,这跟开源的维基百科去发行一套代币是同样的道理。对社区的治理、社区成员贡献的激励,区块链技术都有可以发挥的空间;
  3. tholio 作为数据分析公司,有必要上链吗?在古典互联网里,数据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事情,不少公司都是通过占有用户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拿去卖钱的模式生存下来的。而在区块链平台上,用户数据和应用的源代码一样,都可以被 fork 分叉出去,这也就意味着数据分析公司或许可以利用更透明的机制来分析数据,甚至根据这些数据直接把收益返回给用户自己。

最后,还有一个项目叫 k-hole ,号称是硅谷最大的独立游戏公司,他们做了一个爆款游戏,名叫 undead sex offender,看起来是 3D 大型主机游戏,非常血腥暴力。

现实世界中,区块链游戏的方向也曾被很多人看好。游戏天生就能产生数字资产,这种数字资产跟区块链很好结合,同时游戏又是面向C端普通用户的,因此游戏很可能成为区块链第一款走向主流的应用。

当然,也有不少人并不看好游戏这个方向,理由同样很简单 —— 游戏上链究竟能为用户带来什么好处?有人会玩吗?游戏上链的成本多高?显然,技术还不成熟。

但在美剧的世界里,这些都不是问题。

出于“剧情需要”, khole 作为独立游戏公司并不会考虑 PiperNet 上有多少活跃用户、3D 实时渲染的大型游戏的上链成本究竟有多高、 PiperNet 的 TPS (每秒交易笔数)能否支撑游戏的高并发等等问题。

但区块链公链里有一个现实问题,的确也在《硅谷》的剧情设计里涉及到了。

这个问题就是区块链的扩容问题。

剧里面是怎么解决扩容问题的?

我在  Pied Piper 官网找到了这么一个描述:

看起来,男主一手打造的公链 PiperNet ,实际上是借助了之前编剧虚构出来的 middle-out 压缩算法来解决扩容问题的。

在更早的剧情中, Pied Piper 的天使投资人 Peter Gregory 和剧里的大反派Gavin Belson(同时也是剧中影射 Google 的大公司 Hooli 的 CEO)在很早以前就曾搭档过,两人设想了最早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架构,而且还申请了一个基于 P2P 通讯协议的专利。

但是,Peter 和 Gavin 一直没能把这个项目真正做起来,因为他们卡在了技术实现上。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里,各个节点间发送信息和数据的速度和性能一直提升不上去,这个新互联网也就无法大范围地得到应用。

而男主在第一季里发明的 middle-out 压缩算法,则突破了压缩技术在理论上的极限。这个算法牛逼到可以把用户手机上存储的文件变成 0 字节,同时节点间可以妙传,最终实现非常快速的、低成本的数据信息传输。

因为有了这个虚构的吊炸天压缩算法,点对点的高性能传输成为可能。如果拿现实中区块链的发展对比, middle-out 压缩算法相当于把 IPFS 的传输性能和存储能力发挥到了极限,因此:

Pied Piper = 高并发的以太坊平台 + 性能存储能力极高的 IPFS 系统

说到扩容问题,其实当初中本聪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但他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一定会有更好的存储和网络技术,可以有能力去存储和传输日益增长的区块数据。

当然,即使如此,中本聪还是设置了每个区块1M大小的限制,防止区块过度膨胀。不过,中本聪这种更好的存储和网络技术的设想,现在倒是提前在美剧里得到实现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第四集的最后,剧中唯一的华人角色 Jing-Yang ,已经回去中国准备把 Pied Piper 的 New Internet 山寨到国内本土,做一个 New New Internet 。

看起来,在接下来的剧情里,jing-yang 作为华人,应该会成为另一个隐藏的大 boss,而 Pied Piper 在未来可能需要面对的是一条来自中国的公有链之争。

同样,在现实的平行世界里,以太坊、EOS,以及其他各大公链也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竞争,甚至有媒体称今年会是区块链的公链元年。

美剧是怎么向观众解释什么是区块链的?

另一个我比较好奇的地方是:作为一部老少咸宜的喜剧,《硅谷》是怎么解释(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意义的?

在现实中,我们大概有无数媒体写了成千上万篇文章,科普比特币、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美剧是怎么向观众交代这个问题的呢?

我在剧情里看到的这方面的东西,大部分要么是“一笔带过”,要么是通过“反派衬托”——也就是通过 Hooli 这个大公司各种作死作恶的行为,来体现去中心化的必要性。

而在 Pied Piper 的官网上,作为团队 COO 和团队里唯一的非技术人员,小贾(Jared Dunn)是这样向观众解释去中心化的意义的:

让我们假装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小镇里,镇上有一个本土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就代表着“古典互联网”啦——也就是一个中心化的信息仓库。看上去,这个图书馆运作得似乎很不错,但其实它有不少的漏洞和缺点。

比如:

  • 图书馆里的书可能会丢、被人偷走;
  • 图书馆会记录追踪下你具体借了什么书、什么时候还的书,这些数据都被图书馆掌握着,你是没有任何隐私可言的;
  • 图书馆会倾向于收藏图书馆长自己喜欢的书,很容易会对年轻人更广泛的阅读口味造成限制。

如果小镇里有一个去中心化的图书馆会怎样呢?

这就轮到 Pipernet 亮相了。去中心化的新互联网可以让用户匿名地去存储和交换信息,没有任何中介参与。传统的图书馆可能因为一场大火而烧毁所有的藏书,而去中心化的图书馆则没有这个问题,它将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快速、更注重隐私保护的完全自主的上网体验。

这个图书馆的比喻还是不错的。

如果我们把互联网的出现,看作是对实体图书馆的一次数字化的升级,那么互联网就相当于创造了一个没有库存和物理空间限制的虚拟图书馆,你可以在里面容纳无数的读者、收藏无数的书籍。

而区块链则是把这个无限大的虚拟图书馆平权了,它不再属于某一个公司,而是属于社区全体的成员,没有人可以单独掌控。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图书馆的规则,你甚至可以把里面的所有书复制分叉,用另一套规则和组织重新进行运营。

生活往往比编剧笔下的故事更精彩

尽管《硅谷》的编剧脑洞很大、想象力爆棚,但编剧笔下的故事还是远远没有现实来得精彩。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币圈和链圈,大概没有人会预料到此前 ICO 的爆发。

而且,剧中最美中不足的一点是:在介绍去中心化的新互联网这个技术概念时,完全没有任何涉及到 token 和代币的内容,可以说,基本失去了区块链技术的灵魂了,唯一能扯上一点关系的是第三集里的比特币。

片中, Pied Piper 的架构设计师 Gilfoyle 为了科学挖矿,在自己的电脑上写了一个脚本:一旦比特币的价格跌破一个临界点,挖矿的收益低于挖矿所需的电力成本,这个脚本就会向他发出警报,关闭家里的矿机。

为了影射比特币的价格极其不稳定,片中 Gilfoyle 的脚本警报声时不时就会出现一次,搅得办公室鸡飞狗跳。

可以料想,在第六季里,ICO 或许会被编剧加进剧情里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毕竟,这可能是最近五年以来互联网最富有争议性、最值得讨论和最适合进行讽刺的素材了。

 

作者:橙皮书,关注区块链技术和产品

本文由 @橙皮书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这部剧上一部,区块链还没有这么火,没想到区块链的火爆居然跟压缩算法还有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凑到了一起,也算是一大趣事。

    来自山东 回复
    1. 编剧穿越回来的。。

      来自北京 回复
  2. 请问这个和豆瓣里面那篇是同一个作者吗?不是的话就抄袭了。

    来自四川 回复
    1. 是同一个作者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