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已经注定是一种创新

3 评论 2530 浏览 20 收藏 9 分钟

在过去创业也许还有很多种类型,但在巨头林立的今天创业已经越来越注定是一场创新。与此同时这种创新几乎是唯一一种能够对冲阶层固化的力量。这时候不是某个人来到了十字路口,而一大波性质相似的人来到了十字路口:打工的一边有汹涌人流,创业的一边则只有少量身影。

创业者的魔咒:如果BAT做了怎么办?

投资人有时候会问创业者这个问题,但其实这个问题反过来会暴漏投资人在认知上的局限。因为这问题本身是自带答案的:如果一件事情是和已有巨头的擅长领域在同一维度上的,那其实创业者并没什么机会(唯一的机会点只在于是否动作足够快,运气足够好,想象米聊为啥没行),如果新的事情和原来的事情基因就不一样,那已有巨头则根本跨不过这种无形的边界,但是否是基因不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业属性上的预判,与创业者具体做的事情无关。

在过去创业其实是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毕竟开个便利店或者英语补习班也是创业,但随着巨头对通用和垂直行业的持续整合,创业则越来越和创新相融合。也就是说,必须在与巨头基因不符的地方创业才有机会。

通过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事实上在各个可见的细分领域里都涌现出了自己的头部企业,这似乎是经济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 先是众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然后就一定出现头部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成为垂直领域或者通用领域的巨头。正是因为这些巨头的出现新的企业并不能去做电脑、家电、汽车、便利店甚至自行车了。

这种情形下创业就会日趋与创新相重叠。创新并不只是依赖于技术而是依赖于生产要素的重新排列,相当于用一种新的模式来提高效率或者满足新的需求。只有这种情形下才可能与既有巨头之间画出基因上的边界,创业也才真的有机会。最终结果就是创新是时代性的,创业也是时代性。一种体制的打破,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会造就这种时代性的机会。

人生的不可知性

经济版图上势力格局的确定相应的也会带来人员阶层的固化,大部分人会变的没有机会。这非常残酷,又是确定的事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在日本不管个体优秀与否一旦进入知名的大企业,那就得花几十年来逐步提升自己的职位,而更可怕的是顶部的职位很可能是几十年也不会动一下(佳能CEO今年已经82多岁,执掌佳能20多年)。这种情形下人生的正向路径的绝大部分是可以预知的,唯一很难预知的反倒是负面发展,比如经济格局可能发生剧烈变化进而导致公司破产了。

而如果想避开上述的发展路径,在大多领域已经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创业几乎是唯一的方式。这种现实非常刺激,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越来越变成2选1式的:要么在既有体系里寻找自己的位置,这一定会和日本越来越像;要么寻找一个靠谱的创业机会,挑战下人生的不可知性。如前所说,后一种路径上是否真的存在机会其实是时代性的,我们并不总是面对这种创业机会。从这个角度看,赶上互联网,赶上人工智能的人是幸运的。这些技术会催生新的模式,而新的模式则会改变现存的各个行业,这种改变或者效率优化从行业整体的角度看总是利好的,而从个体的角度看则往往是坏消息。已有体系里的从业者一要适应这种变化,二则随着效率的提升整体职位一定会变少,会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被淘汰出局的可能性。

但创业确实不总是成功的,这方向上的尝试需要相当的胆量和认知能力。

很多时候过马路等红灯的时候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

当人群规模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红灯,人群都会很勇敢的冲过去。其实理智来看真要有车撞过来,不管人员多少,该损伤惨重还是会损伤惨重。但人群的群体行为确实赋予了个体极大的勇气。

上面所提到的两种选择里,既有行业里爬格子大致相当于组团过马路,虽然风险也未必低,但架不住人多,所以人们是有勇气面对的,甚至这种群体胆量会蒙蔽对风险的感知。但真的创业,则很像孤零零一个人要走一条没有灯的路,这个时候人们往往心理是恐惧的。

最核心的决胜力量

论语里面有一条叫子贡问政: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翻译过来是这样: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如果把这个理解成孔夫子认为没有粮食和军备也能打胜仗,那显然是错误的。更本质的点是孔夫子把精神放在了物质之上,虽然纯以胜败论精神与物质往往是统一体。

之所以提到这点是因为创业中的各种要素如果要排列下优先级,最终结果会与孔夫子的答案神似。创业的时候并不能摆脱一般企业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比如人才、资金、技术等。这些东西非常关键,但确实又是第二优先级的,更为核心的一定是一种必胜的信念和意志,这种信念还不能只属于创始人或者核心团队,而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普遍认可。这与所谓决定战争胜利的是人而不是物,以及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骨子里一脉相承。

这好像很唯心,但却真的可以和过去很多事实相验证,马云的当年的团队看起来似乎也没那么多亮点。这潜在意味着真选择创业,那就必须相信它的成功,否则不管有多好的技术最终长跑下来,结果也会很有问题。

小结

技术的快速更迭一下子把很多人都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要么在已有的赛道里面向一个日趋确定的未来,要么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探求下自己人生的边界。而后者主要挑战的其实还不是人的技术能力,而是人的意志。

 

作者:李智勇,声智科技合伙人&副总裁,微信公众号:琢磨事(ID:zuomoshi)

本文由 @李智勇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为创业者点赞, 😳

    来自浙江 回复
  2. 天时地利人和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