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创业到终局了吗?先看这7个思考

3 评论 3961 浏览 38 收藏 16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客户的商业需求、痛点、预算、决策流程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个人需求

社交已经到了终局?在下这个结论之前,请看看本文提出的七个思考,就知道结论了——社交才开始,只可惜你看不到,因为更牛逼的社交形态,可能在你的想象力之外……

每年都会有一群人问:社交创业还有机会吗?

有的人天天哄抬00后社交,搞出一堆你看不懂的产品,然而数据总不会说谎、结果并没有卵用。有人唯微信马首是瞻,哀叹有了腾讯爸爸,做什么都白做!

这一次,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头条的新任ceo陈林,恰好这段时间,坊间风闻头条要推出新的im产品飞聊。这就颇为耐人寻味,您这敢情是故意挖个坑等着我们跳呢,还是为即将推出的产品做铺垫呢,还是自己做着做着也糊涂了,看来社交是不好做呀?

社交已经到了终局?在下这个结论之前,请看看本文提出的七个思考,就知道结论了——社交才开始,只可惜你看不到,因为更牛逼的社交形态,可能在你的想象力之外……

一、你的社交需求很满足?

问一个问题,你平常会寂寞吗?

不要小看,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用一个很正常的理解,如果现有的社交产品已经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如果人们的社交已经充分饱和了,那么按道理说也就不该有人会非常寂寞空虚冷,对不对?

这就好像,苹果手机已经充分满足了人们日常上网的需求。你问他,你缺网吗,他肯定说:不好意思,我现在需要的是离开网络、一个人静静。

但是很明显现实不是这样,放眼周围都市圈的年轻人,寂寞空虚冷的越来越多,人们的关系渐渐碎片和速食化,这是一个趋势。

那么问题来了,那么多社交app,人们为何却依然非常寂寞呢?是不是现有的方案都不够好,无非聊天、群、论坛、匹配、游戏……那些东西,换了身ui,本质并没有多少区别。

这时候我想起了金叶宸老师的那句话,在座各位社交软件,都是垃圾……

二、陌生社交:现代人的矛盾体?

你身边有没有优质的妹子,你觉得无论长相和条件她都不该单身,但是其实她却早就成了剩女?
在北上广,这样的女生大有人在。明明各方面都很不错,于是眼光也就很挑,围拢过来的男生又常常是pua或者渣男,一个个操着骗炮的心,说着长相厮守的谎话。而这些女生又往往因为繁忙的工作、固定的圈子,根本没办法去认识想要的那种男生。

于是她们会哀叹,有没有什么靠谱点的认识异性的渠道,不要陌陌探探约炮那种!难道我真的沦落到只能靠相亲吗?

这样条件不错、却社交稀缺的人很多,但是真有空余时间,他们也往往宅在家里、一个人放松放松、打打游戏。于是大家会说,年轻人的社交需求正在萎缩,他们越来越不爱和陌生人打交道,越来越宅腐丧了!

真的是这样吗?只能说现有的社交app太不能满足需求,让上面的社交变成了一个投资回报非常低的事情。你打开app,不是满屏尬聊,就是微商酒托机器人特殊职业工作者。

你终于失望了,你满怀戒备了,于是你不社交了。

这样的人,内心社交需求的强大与解决方案的落后,构成了一组深刻矛盾,我们要不要去拯救呢?

当然也有走心的社交产品,像一周cp、soul之类,结果最后你惊喜地发现:上面都是女生,男生到哪儿去了?

男生们纷纷表示,别给我整那些情怀啊虚的,爷简单粗暴,不然不如玩游戏。

这样的两性矛盾,我们要不要拯救?

三、短视频真的终局了?

最近这段时间,短视频热得发紫。从抖音到vlog,每个人都想从上面分一杯羹。

很多人认为,目前的抖音就是短视频的最终形态,可是我想让大家回忆一下10年左右的微博。那时候微博也是如日中天,是传播最快的地方,李开复不是专门写到微博改变中国吗?当时很多人也认为,微博是移动互联网的终极杀手。

可是你记不记得,你在微博上可以发自己的想法,但是要想得到超级传播、成为舆论焦点呢?恐怕要么是靠天收、运气好,要么就是玩转水军做号的高手了。

接着呢,就出现了微信,出现了朋友圈,你发一个动态,终于会受到很多朋友的反馈了。这就是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内容从纯媒体属性走向了点对点的社交介质。

这是不是很像目前这个阶段的抖音呢,你眼红上面暴富的网红,可是自己要想成为一员、路径并不清晰,因为智能推荐的规则太不明朗,你完全摸不着脾气。往往认认真真做的一条,却被限流了。

那么,会不会像微博到微信那样,出现去中心化、点对点ugc的短视频平台呢?或者抖音本身会进化向哪个方向呢?

本来微信做时刻视频,看起来是想用story模式,堵住抖音从媒体向关系链侵蚀的步伐。但是没过几天,就没几个人发时刻视频了,微信显然没有想清楚。一开始群作为短视频入口或许还有想象空间,但是很快,张小龙让你只能在群入口中看到好友的视频了,非好友统统屏蔽……

四、为什么社群训练营模式火了?

知识付费没那么火了,训练营却渐渐起来了,建群打卡成为一种新的风尚,从薄荷阅读到流利说,从樊登读书会到喜马拉雅。

说到这,笔者想起前段时间参加过头马的线下俱乐部,那现场气氛太热烈,以至于简直像是传销大会。

由于笔者先天对“洗脑”、“群体压力”之类心存戒备,只能冷眼旁观,完全是当作一个产品在看,为什么这些参与者会这么热烈积极、融入其中呢?

最后只有一个结论:我们太缺乏“集体生活体验”了。从大学以来,我们其实就是完全打散的,人高度地原子化,也就逐步一盘散沙。现代社会让每个人可以充分自由地做自己,但代价也就是会“只有你自己”。

而西方人,是有ngo、社区自治这种事的。你看美剧里,亲人离世或者戒毒戒酒,会专门有一个自治的组织,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感受。这在中国都是没有的。

我们只有一个个微信群,可是群机制太脆弱了,就是一个变相聊天室,一会就冷掉了。

所以,集体、社群体验的缺失,是不是一种机会。

五、狼人杀和音遇代表什么?

2017年狼人杀很火,2018年则是音遇。本质上,他们都非常相似,都是“游戏化的社交”,是将社交的过程加上规则、引入心流机制。

如果说,传统社交是一群人一起聊天、讨论话题,那么这种社交就是一群人一起玩一个社交游戏。

这其实在陌生人的管理培训中很常见,我们一般叫“破冰”、“沙盘”。

这样的模式有三好:

  1. 解决了尬聊的问题,匹配上了有明确的目标要完成,有明确的事情要做,有明确的话题要聊。
  2. 利用游戏的心流机制,容易上瘾,同时可以用游戏的盈利模式,来钱快。
  3. 品类不是游戏而是社交,不需要向监管部门申请牌照。

但是无论狼人杀还是音遇,给人的感觉都更像是现象级,有没有更厉害的存在呢?

六、微信像不像通信运营商?

每一次提到微信的强大,大家都会拿关系链说事。毕竟,关系链的网络效应太强了,你要想换一个社交产品,还得把所有好友都迁移过去,这个转移成本太高了。但是转念一想,微信的这种状态像不像通信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呢?

想当年,笔者在电信那会,也是深深领教了“关系链”的强大。每一次给客户营销,前面都说的好好的,一提到要换手机号他就怂了,我通信录那么多朋友,通知不过来怎么办?

这样看起来,中移动的手机号也是牢不可破的吧?可是后面的故事我们知道了,互联网公司轻而易举地ott,碾压了他们。

拥有关系链确实厉害,但是微信的情况很像当年的通信运营商,那就是逐步“管道化”。我是用你作为沟通工具,可你上面附加的其他服务,我渐渐不想用了。

群那么多,还一个个死了,垃圾。

朋友圈里都是同事,都是转发,算了我不用了,我设置三天可见!

越来越多的人三天可见,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逃离微信,结果我们看到了,用户的使用时长开始渐渐向游戏和抖音们倾斜。

所以,不要怕微信有日常维护关系的关系链,一来你可以不打“维护关系链”,只打“高质量地发现新关系”,二来你可以打微信维护不了的关系链,三来你可以“用不同的模式”维护关系链。

七、腾讯爸爸的软肋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腾讯是社交强,也许成立吧?

可是我想问一下:

  1. 除了微信和qq,你还能说出腾讯有某个特别强的社交产品吗?
  2. 微信这几年的迭代,有几次是真正成功了?有多少是不了了之废掉了?
  3. qq每年加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新功能,有几个是真厉害,还是纯粹就是吃qq的巨大流量?

所以,腾讯不应该神化,以结果论英雄、只要成功了怎么粉饰都不为过——这样的思维真的对吗?

腾讯最大的问题是路径依赖,简言之就是“巨额游戏收入+巨额流量导入+巨额投资”三个巨组成了营收的基本面,所以似乎什么都不要怕,改革也是不急不徐的。

这个路径依赖导致的是思维僵化,就是认为任何产品都应该去打用户的通用需求,去打用户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只要这一点做到极致了自然会成功。

他们以成功作为结果反推,更加坚定地认为这个观点是“无敌”的,却完全忽略了以上三巨的巨大作用。没有这三个巨,你就是再通用极致,恐怕也是起不来。

更大的问题在于,今天的用户已经越来越分裂和碎片,五环内外、不同行业已经完全是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类,而需求也随着经济形势不停波动,呈现某种周期变化……

所以你想一直做通用需求、做公约数,这个盘子一定越做越小。以后的趋势一定是千人千面、算法匹配,才能逐步做大。人家都是丰富粘性的产品当前台,数据加算法当中台,结果越养越聪明。腾讯把着那么多流量,数据分发的能力却几乎看不见,真是睡在金山上却毫无作为。

当然,他可以装逼,我这叫不打扰用户、不侵犯隐私。

总结

最后,让我们做一个总结:

  1. 当代社会人们的社交需求其实很强,只不过解决方案的app们太垃圾了,导致需求被压抑和掩盖。
  2. 短视频很火,但基于视频的沉浸社交一直只是概念,没有真正做起来,做起来的都还是“pgc媒体”。
  3. 人们需要群体的游戏,需要重新过上“有组织了”的日子。
  4. 微信会越来越管道化,能稳住基本面但是用户时间逐步被分流,腾讯最大的问题是只做最大公约数的话,一定会在千人千面的时代越做越小。

所以别怕,干吧!有了以上7个思考,你是不是还觉得社交终局了呢?当然这些具体怎么去做、用什么方案实现,我已经测试了4年、差不多了,你要继续,我们赛赛跑。

#专栏作家#

张俊,微信公众号:阿辩论(ID:bianlunlov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上海帅醒科技创始人兼CEO,专注TMT领域产品开发和商业分析,运营争鸣辩论(全国大学生)组织和sns lab社群,事件营销操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楼上说的社交类拼多多,是只锤子要发布的那个聊天宝吗,哈哈哈

    来自四川 回复
  2. 我给老板的报告一直都是 不久的将来一定有个社交类的“拼多多”杀进来,腾讯不叫社交,腾讯只是个通讯工具

    来自上海 回复
  3. 非常棒!!!!!!!!!!!!

    回复
专题
61140人已学习24篇文章
想要脱围而出,你必须学点实在的技能。
专题
1409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如果做小红书运营?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小红书流量密码。
专题
1880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社区运营的正确姿势。
专题
1885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由此思考ChatGPT究竟有多厉害。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对于ChatGPT的看法。
专题
12042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消息通知系统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