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光环没有背景还不花钱 你的创业团队该怎么做PR?
如果你不是创业明星,也没有BAT的光环,更谈不上什么斯坦福名校归来,那么公司初期的PR(公关曝光)怎么做?补充一句,关键这块也没啥预算。 ProcessOn联合创始人郭晓力对此有些心得想和大家分享。他想说,既然不是明星那就专心做产品,其次“打入媒体内部”很重要。
2011年5月初,我们团队决定做一款基于浏览器的作图工具,让一些专业作图人士可以摆脱传统软件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在线制作流程图、UML图、网站原型设计、组织结构图,思维导图等等。
我们用了4个月左右时间就内网测试上线了,第一版上线时就是一个体积很大的Flash,通过这个Flash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图。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一款产品有些“粗糙”,但是在当时看来还是不错的,因为微软的Visio占据的市场份额太大了,很多用户第一次体验这个产品的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竟然可以不使用Visio,用浏览器也能画图。所以我们把这件事当做一个事业,真正开始做起来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该团队把注册用户从0发展到20万,其中还有近5万的海外用户。我就讲讲,如果从0做到20万的故事吧。
如何获得第一批天使用户?
最开始做的时候,团队里基本上都是一群90后,大家只有激情,也没有什么运营经验,所以我们就用最笨的方法,在Linkedin上一个一个输入关键词,找目标用户,然后逐一给大家推荐我们的产品,当然基本上都是国外用户。我们第一版产品在2012年2月6日下午内测上线,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注册入口,全部是封闭式的邀请注册。在2月7日凌晨,一位来自意大利的马士基航运公司流程主管William Olmstead成为了ProcessOn第一位注册用户,我们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其实,我们最早进军国际市场的时候,一点影响力都没有,没有一些大的媒体愿意报道,也没有任何国外的“大V”,真的没什么好办法,只能靠自己,一个一个来积累。就这样,我们在几周的时间内,获得了几百位用户。为我们下一步积累了初步的基础。
当然,我们在技术上也实现了一次突破,就是做了一款谷歌浏览器的插件,当时很快出现在同类的产品中,因为国外大都是收费的,我们一个免费的就很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可,所以我们前期大部分用户都是来自谷歌。开始就是这样,靠Linkedin和谷歌商店,我们获得了第一批天使用户,因为我们产品做得还不错,所以很快获得国外用户的认可。我们在2013年6月,国外的用户数已经突破了3万多人,这些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信心。
按理说,我们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学习国外的收费模式了,但是我们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我们将目标转移到国内,因为这里还完全是一片空白,当时国内的创业环境也不错,而且我们属于本土作战,优势也很大,同时还拥有3万多海外用户的认可,所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就开始专注于国内市场的拓展。
虽然在本土作战拥有很多优势,但是我们也面临一些新问题,首先,因为地域差异,国外的经验无法照搬到国内,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其次,因为ProcessOn最终提供给用户的是一张图片,所以做关键词搜索基本上很难,而且当时大家也没有“在线作图”这种意识,所以做常规的搜索引擎优化也没什么太好的效果。所以,我们真正开始了工具类产品运营和推广的探索之路,这里说一下,我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第一, 从竞争对手那里“挖”用户
ProcessOn的整体定位就是一款在线作图工具,而与之对比的就是Visio这个庞然大物,当然很多人也把我们的产品称之为“在线版的Visio”,这也说明我们的用户群是高度的相似,所以在确定好对手之后,我们就会开始关注很多Visio的论坛、社区、QQ群、各种下载站等等,发现用户在吐槽对手的评论之后,就在下面评论,然后推荐我们的产品。前期的话,整体来讲就是不断刷对手的评论来提升我们的“存在感”,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一款在线版的作图工具可以解决Visio的很多“痛点”,即使用户记不住我们的名字,起码在他们心中留下一个印象。就这样逐步的,我们打开了ProcessOn在百度上搜索量,剩下的就是靠产品和用户体验了。说白了,就是找到竞争对手的的弱点,“另辟蹊径”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们的产品,慢慢的积累自己的知名度。
第二,在搜索引擎的优化上转变思路
不再局限于“ProcessOn”这一关键词,而是变成我们的功能亮点,比如“在线作图” “在线做流程图”等等。对很多用户来说,他们对ProcessOn这个关键词并没有任何的概念,所以做百度排名价值就不是很高。
于是我们就开始转变思路,做一些解决用户实际问题的“关键词”。因为ProcessOn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体现在作图,包括流程图、UML图、网站原型设计、组织结构图,思维导图等等,我们就开始针对每一项功能做优化,当用户需要制作流程图的时候,就能看到我们这款产品。这样,我们从搜索引擎上,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
第三, 前期先不做大型的媒体公关,专注个人网站或者博客
我经常把这种方式比喻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很多产品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投入很多的资源去做媒体推广,当然,我们不否认这种方式很好,尤其是在品牌塑造上。不过,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烧钱”,但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小团队而言,这种方式显然不是我们能“负担”的事情。我们就将注意力集中到推广产品之上。
因为ProcessOn这款产品在国内属于最早的开拓者,我们方法就是请他们先试用我们的产品,如果觉得不错,就给我们推荐一下。很快我们就获得了很多个人站长或者知名博主的关注。我们早期的经验就是,专门做一些小网站想对要容易很多,而且效果也更好。对大型的组织或者媒体来说,这点其实非常难做,于是我们就将进攻的主力集中在一些小的网站和个人博客上,包括异次元、大前端、优设网等等,虽然这些网站并没有非常大的媒体影响力,但是他们的用户刚好也符合我们的定位群体,就这样,我们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ProcessOn被国内近100多个个人博主或者网站推荐,虽然每次带来的用户数不多,但是一旦有了量级,这个数目就非常可观了。而且在2013年,我们每个月的月增长率都是超过10%。不久后,国内的用户数正式超过国外,在2014年5月份,用户数正式突破十万。
第四, 做科技媒体公关时,尽量产品在前
当用户数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再去做国内科技媒体的报道就会容易很多,因为你拥有了用户就基本上有底气了。此时,ProcessOn也正式迎来了高速的成长期,在产品得到认可之后,我们找到很多科技媒体,整体的套路都是一样,产品在前,先让这些编辑/记者体验一下我们的产品,他们觉得不错的,而且觉得做的事还挺有意义,基本上都会报道我们一下,即使不认可我们,也不做花钱公关。
产品在前,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一旦记者认可你的产品,基本上报道就是顺理成章的。我们很少报道自己的团队,因为对工具类产品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这款工具能不能提供给用户价值,而不是你这个团队有多牛。总的来说,放低自己的姿态推产品,事半功倍!基本上每次报道,都会给我们带来几百甚至上千的注册用户,我们后台统计数据,媒体报道引入的用户数大概是25000人,超过我们总用户数的10%,而且媒体报道也扩大了我们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也很持久。
第五, 基本上做所有的产品,最重要的还是要靠用户的口碑
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商业的开始回归人性。所以我们特别重视用户体验,我们团队会针对用户的反馈意见给出最及时的反应,其实,QQ群中用户的每一次发言,都会被细心记录到一天的工作安排之中,我们的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在用户群里,随时处理这些用户的问题,并实时将后台的程序进行更新优化。到目前为止,基本上60%的用户都是靠朋友推荐的。
整体来说,我对创业这件事感触比较深的两点,第一,就是放低姿态,专注于产品。我们也羡慕那些的创业明星,他们要么有BAT背景,要么海外留学回来,但是我们这个团队没什么特别牛的人,所以我们只能专心做产品,正是靠产品我们团队也得到用户的认可。第二,就是一直要用“用户为王”的思维考虑问题,现在这个时代,商业回归了人性,只有做出用户感觉好的产品,才能有机会活下去,而且如果没有用户,也谈不上盈利模式。
作者:郭晓力
来源: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421/149866.shtml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