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兄弟,王下七赶海?从“新土味”的兴起看短视频的机会
随着短视频的爆红,加之内容制作门槛降低,短视频行业中涌现出大批内容创业者,本文笔者以一个“新土味”视频爱好者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这类视频爆红背后的原因。
小视频是不是一定要文艺范和小清新?似乎并非如此。从2018年9月份爆红网络的“华农兄弟”到今年年初开始人气暴增的“王下七赶海”,一种新的土味视频正在快速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类视频着迷上瘾。
笔者有幸在早期就关注了华农兄弟和王下七赶海,亲眼见证了他们在B站的粉丝数量从几万人暴涨到百万级别的过程,一直想写点什么,如今终于克服拖延,以一个“新土味”视频爱好者的角度,浅谈这类视频爆红背后的原因,并从内容、平台和用户体验细节切入分析短视频的问题点和机会点,欢迎大家拍砖讨论。
从华农兄弟和王下七赶海的走红说起
华农兄弟由刘苏良,胡跃清二人组成,经常出镜的刘苏良是江西当地的竹鼠养殖户,而“摄影小哥”胡跃清则负责摄影,视频剪辑和运营,偶尔也会出境。
2017年10月,胡跃清找到刘苏良组建了“华农兄弟“,开始一起合作拍摄视频。他们早期视频还只是摘摘果子野菜、喂喂竹鼠的日常。2018年8月23号这天,华农兄弟一口气在B站投稿了10个视频作品,视频中的竹鼠,因为“打架受伤”“中暑了”“每天要吃3毛钱”“三天不吃东西”“抑郁了”等理由,被华农兄弟以烤,炖,红烧,叫花鼠等方式给吃了。
华农兄弟吃竹鼠的各种理由
这些套路新鲜有趣,于是有网友利用素材剪辑了“吃竹鼠的100种理由”视频,制作了竹鼠相关的漫画和表情包,瞬间刷爆社交媒体,微博最高单条视频播放量达1300万,接连四五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就在一夜之间,华农兄弟和他们的“竹鼠”成了B站,微博等平台炙手可热的“网红”。
网友制作的竹鼠表情包
华农兄弟走红的速度有多快呢?笔者在8月底的时候关注了他们的B站账号,当时他们B站的粉丝数在5w左右,每个视频的播放量在10w上下,但是,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的粉丝数量暴涨到100w级别,视频一经投稿就迅速的达到百万播放量,经常当选全站当日播放量的第一。截止发文,华农兄弟在B站的粉丝已达到了280.8w,有网友专门做了一个“华农兄弟”粉丝数量不断攀升的视频,火箭一般涨粉速度不禁让人咂舌。
巧合的是,王下七赶海中的“老四赶海“和”渔人阿烽“也是在2018年9月份左右在B站开始投稿,他们的视频内容主要以赶海(居住在海边的人们,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以及出海捕鱼为主。2019年,越来越多的拍摄赶海题材的内容创作者不断涌现,B站开始进入“大赶海”时代,除了上述两位,还有“渔农小池”,“玉平赶海“”阿强赶海““三沙阿波”“海贼阿壮”等等,这些赶海人们被网友戏称为“王下七赶海”,而“老四赶海“和”渔人阿峰“凭借着更优质的内容位列“王下七赶海”头席,B站的粉丝数量也从年初的不到10w,增长到现在的接近50w。
“王下七赶海“成员
“新土味”视频为什么会火?
都市青年们爱上“新土味”
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国城镇网民规模为 6.07 亿,占比达 73.3%,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 2.22 亿,占整体网民的 26.7%。这意味着,都市青年们仍占据着中国互联网的话语权。
来源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在短视频平台发展的这几年里,土味视频的内容形式就已经发生了几次转变。在最初,土味视频大多来源于短视频或微博等平台,内容以尬演,社会摇,喊麦为主,虽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都市青年们仍然对之嗤之以鼻,大多时候是抱着猎奇,嘲讽的的心态观看这些视频。
紧接着,“野餐”系列视频又风靡一时,以”野食小哥”“李子柒”“山药视频”为首的一众内容创作者们,在山野林间,劈柴烧火淘米做。虽然拍摄环境足够乡土,但是视频拍摄剪辑制作精良,在一定程度上仍是在迎合都市青年们的口味。
华农兄弟和赶海人所拍摄视频,展示的是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比起“喊麦”“社会摇”的土味更加舒服亲切,比起“野餐”“野食”的土味更加真实质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清新的土味”。都市青年们身处大城市,每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记录农村真实生活的视频,让他们对田园生活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他们会为华农兄弟家乡山上丰富的资源而感叹,为赶海人从石头缝里抓到一只螃蟹而欢呼,这成了他们减轻压力和焦虑的一种途径。
“土味”视频内容的演变
短小精悍,适合下饭
当下用户每日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高度的碎片化,除非身处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下(比如被窝里),否则用户很难去点开一个时长超过20分钟的视频并耐心看完。短视频的优势由此体现,华农兄弟和赶海人们所拍摄的视频每集时长不会超过10分钟,不会耗费用户太多时间,能让用户有信心点开并看完,适用于消遣碎片时间。每集10-20Mb的大小,也让用户在通勤,排队等非Wi-Fi环境下观看起来没什么流量压力,符合当下用户内容消费习惯,也方便用户进行转发传播。
“新土味”视频时长都不超过10分钟
形象鲜明,行为圈粉
2018年,有许多的当红主播因为在公众面前的发表不当言论导致被封杀。华农兄弟和赶海人创作的三农题材类型视频,符合政府“返乡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相关部门乐于看到这种农村题材的视频对社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除此之外,在视频中,华农兄弟在野外大餐之后不忘灭火,收拾垃圾,看到树上的鸟蛋也小心避开,而赶海人们抓到比较小的海鲜就会放生,在海滩上遇到垃圾会捡回岸上处理,这些暖心的行为在年轻网友群体中十分圈粉。这样的内容创作者有着鲜明的形象和人格魅力的,加上他们也着重在评论中与网友互动,由此也俘获了一大票粉丝。如今,各大视频平台都在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内容生态环境,他们正能量的行为也值得被作为平台包装推广的典范。
“华农兄弟”视频中暖心的行为
有头有尾,套路有趣
相较于如今短视频平台15s时长的段子性质的内容,华农兄弟的每部作品的完成度比较高,不仅有竹鼠日常,还有摘野果,采山货,抓鱼等乡村生活点滴,趣味十足。而真正让他们爆红的“竹鼠”系列视频,每一集都有逻辑清晰的剧情,从开始的夸奖赞美,接着强行找理由,到最后的花式烹饪,这种转折的套路虽然是固定的,但是每次奇奇怪怪的理由,以及竹鼠花式的吃法,还是会让网友们“笑到头掉”。竹鼠无辜可怜的形象更是深深打动着网友们的心,在屏幕前纷纷的大叫“竹鼠那么可爱,一定要多加孜然”。
“华农兄弟”拍摄视频的套路
满嘴骚话,造梗一流
华农兄弟和赶海人们都有不错的造梗能力,视频中华农兄弟常说的“很漂亮哦”“不如我们…”“中暑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被网友广泛传播,并在其他up主视频的弹幕中高频出现。“漂亮警告”也被短视频平台做成了直播间送礼道具。
“华农兄弟”的漂亮警告
华农兄弟也注意到网友们的喜好,在后期的视频中刻意加大了反差和冲突,比如对黑鼠和白鼠的区别对待,黑鼠受伤了要被吃掉,白鼠受伤了会被治好,这些大型双标现场给了许多网友提供了二次创作的素材,产生了“免死金白”“白色暖手,黑色暖胃”这样的段子。
白色竹鼠出现时的弹幕
再看看“王下七赶海”,其中老四以骚话而出名,阿烽”发财了“”我吕儿又有口胡了“的口头禅,也成了网友们快乐的源泉,这些有意思的梗,不仅刺激了用户的讨论和传播,还形成了视频创作者独有的鲜明标签,使内容创作者们有了更高的辨识度。
创作者们特有的梗
拍摄走心,后期给力
在众多三农题材创作者中,华农兄弟使用了更专业的拍摄器材,甚至在一些镜头中许多镜头还用到了无人机,所以他们的视频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画面稳定性,极大的还原了乡村风貌,观感十分舒服。
华农兄弟中的“摄影小哥”胡跃清,自学视频拍摄和剪辑,不断的在琢磨怎么把视频拍的好看,为了产出高质量的内容,有些视频要拍一百多个镜头,3分钟左右的视频要剪辑三五个小时。包括场景的选择,镜头的切换,后期剪辑节奏都比较考究。在万恶之源“竹鼠中暑”这一期视频中刘苏良提着竹鼠走向到菜刀案板的镜头设计,十分精彩。
华农兄弟精彩的镜头设计
而另一知名创作者“野食小哥”的更是凭借着高水平的拍摄和后期剪辑风格俘获了超高的人气,他的一期视频中实现了分身同框的效果,创意和技术水平可以说与其他人拉开了几个身位。
野食小哥一期分身同框的镜头
高水平的拍摄和后期剪辑的技巧虽然有更高的门槛,但是也更容易从众多的视频创作者中脱颖而出,通过有匠心的拍摄镜头和专业的剪辑手法让观众感到新鲜和惊喜,从而吸引一批忠实的粉丝。
从华农兄弟,王下七赶海的走红,“新土味”的兴起,我们是否可以看到短视频当下的一些问题点,以及未来的机会点呢?
短视频的问题点
用户日益增长的优质内容消费需求,与内容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
各大公司不断推出的短视频平台,让用户观看短视频的途径也越来越多,短视频内容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内容的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内容同质化是当下整个短视频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重复的段子和尬演内容着实让用户们有些倦怠了,用户对优质内容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无论是MCN机构,还是个人创作者,都没能同步的提升自己的内容生产力,他们大多缺少持续生产优质内容能力,加上平台对用户“拍同款”的引导,使大多用户选择了“模仿”“跟风”这些低门槛的创作方式,这导致在某个时间段内,用户在某个短视频平台内看到的内容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相信在座的各位许多人都曾经历过耳朵被“三、二、一,爱就像蓝天白云”统治的噩梦。
重复的内容导致用户的厌倦
用户日益增长的内容创作欲望,与拍摄剪辑技术低下的矛盾
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降低了视频拍摄的门槛,也极大的激发了普通用户们的创作欲望,“人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不再只是一句广告词,许多人确实也行动起来拿起手机拍摄,梦想成为一名粉丝百万的vloger。但一个优质视频的完成,不只是拿起手机随意拍摄,还有镜头运用、文案撰写、后期剪辑,添加字幕等工作环节。
许多内容创作者有许多好想法,却没有能将想法真正拍摄剪辑成片的技术,这导致他们创作的作品质量不高,自然也得不到观众的青睐。
短视频制作的完整流程
时长限制:到底几分钟是最佳时长
如今,主流的短视频平台,内容时长一般限制在15s左右,这样的限制直接导致了内容创作的局限性,许多内容不能通过15s的视频完整呈现,比如华农兄弟的创作的视频大多时长为3-4分钟,为了入驻短视频平台,他们只能把原来的视频剪切成1分钟的版本,或者把视频调成2倍速来播放,视频的内容质量大打折扣,还有一些创作者则把一个长视频拆分成几段来发布,用户不能一次性看完全部内容,观看体验十分糟糕。
可能是意识这一问题,许多短视频平台开放了时长限制,一些上线了“完整版”功能,但这一入口十分不显眼,为了让用户关注到这个小入口,许多视频创作者需要在视频中口头引导用户“点击下方观看完整版”,视频的内容被进一步的压缩。而让用户放弃原有沉浸式的浏览体验,想必入口转化率也不会很高。最严重的一点,用户在观看完视频片段后,点击观看完整版,视频仍然是从头播放,体验可以改善。
短视频平台视频完整版的入口
然而,视频时长过长,对用户而言也是一种压力,短视频内容的爆发,让用户养成了只有15秒耐心的习惯,如果视频在前5s内不能吸引到用户,用户就会快速切换到另一个视频,许多优质的视频可能因此被埋没。
皮尤研究中心早年研究YouTube上的视频观看数据,得出结论:最受欢迎的视频长度在2.1分钟左右。如今,又有人提出4分钟是短视频的最佳时长。用户的耐心和内容的完整度,平衡点到底在哪,目前尚未有一个定论。
浏览体验:竖屏和横屏如何完美共存
随着直播、短视频的风靡,竖屏的视频内容逐渐成为主流。竖屏的优势是能突出人物,且大多为第一视角,让用户有更强的有代入感,沉浸感。竖屏内容的拍摄适用于低门槛的普通用户,用户可以单手握持进行拍摄,符合用户平时使用的习惯。
手机拍摄的各种姿势
虽然竖屏的视频已经逐渐成为现在的主流,但是人的视野是横向的,人们习惯从左到右看东西,长期的观看竖屏视频并不符合人视野习惯,所以竖屏其实是让人来适应手机。
并且,相较于竖屏,横屏的视野更广,画面更稳定,适合用于呈现更多的画面内容。所以许多创作者和团队,会使用相机等更专业的器材来拍摄横屏内容。
横竖屏显示的画面对比
但是,在一个沉浸的观看feeds中,横竖屏如何很好的共存呢?传统的平台如腾讯视频,内容大多以横屏为主,而短视频的内容则大多以竖屏为主,默认全屏展示。为了呈现的内容区域一致,传统平台中的竖屏内容,和短视频平台的横屏内容,都需要截取展示,上下左右会有很宽的黑边区域。还有一些视频内容被多次截取,或90度旋转处理后上传,观看体验有待提高。
横竖屏内容的黑边
内容分发:创作者很难获得曝光
对于短视频平台而言,只需保持热门的视频内容持续吸引用户就可以,至于是谁创作了这些视频,平台可能并不太关心,这样也导致了用户对创作者没有强关注的动力。我们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些热门视频的作者,在进入他们的个人主页后,会发现除了一条高赞视频,其他内容的播放量就很少,粉丝也寥寥无几。
对于视频创作者而言,视频内容需要上首页推荐才能获得曝光和流量,而流量的分发完全掌握在平台手里,如果无法通过平台推送获得粉丝,创作者的的创作动力会极大降低,这对平台的内容质量和多样化其实有着重大的影响。
各短视频平台效仿微博推出的“热搜”,以及“DOU+上热门”功能,实则上也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但用户习惯了在首页推荐的沉浸式浏览体验,热搜的转化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短视频平台热搜和DOU+
内容变现:商业化路径狭窄
目前短视频主要的变现方式包括流量分成、广告变现、内容营销、电商变现和内容付费等。在一些头部的内容创作者中,华农兄弟接到了一些广告和代言,野食小哥,李子柒、美食作家王刚等则推出了自身IP的美食产品。还有一些签约了MCN机构的创作者,收入稍微有点保障,但是对于更多的自发成长的视频创作者来说,能真正实现商业变现的少之又少,他们必须持续的输出优质内容才能为变现提供支撑,这无疑需要创作者投入更多的制作成本。
笔者关注的一个创作团队“和之梦放送”,导演是一个住在南京的日本人,团队致力于中日文化的交流,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一些住在中国的日本人和住在日本的中国人的日常。视频内容十分优质,但却迟迟没有找到很好的商业化路径,加上平台对广告内容审核的严苛以及平台对粉丝付费抽成的高比例。
但由于微信并非专为视频设计的App,因此在观看时缺失一些功能,如不像b站有弹幕功能等。最终他们选择在微信公众号上让粉丝充值会员,以获得在微信上观看完整版本视频的权限,在微信上观看视频没了B站的弹幕内容和原生的播放体验,引起了部分粉丝的不满和流失。
短视频的机会点
5G时代:用户习惯和视频内容的更多可能性
2019年1月10日,工信部宣布发放5G临时牌照,我国5G网络的全面部署以及启动。5G技术对视频内容的推动将是最为直接的,更快的网速和更低的流量成本不仅会改变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也会刺激创作者去生产更多丰富类型的视频内容。
在4G时代,由于网速和流量成本的原因,许多视频平台在非wifi环境下播放卡顿,或者自动压缩视频的清晰度以满足播放的流畅度,而5G可以做到4K甚至8K视频流的实时播放,视频的观看体验将会得到巨大提升。
对于创作者而言,5G进一步降低了视频制作上传的门槛,更多像华农兄弟,赶海人一样的乡土原创视频创作者会涌现出来,视频的内容也会更加的多样化。更多的新技术比如3D/AR/VR也将会应用到日常视频的拍摄中,这这也让视频的形式充满无限可能。
用户下沉:关注小镇青年和农村创作者们
从2016年开始,以一条、二更、日食记等等为首的工作室,以精致的画面,考究的剪辑和优质的内容俘获了一大批一、二线城市用户的青睐,而小镇青年和农村用户群体所钟爱的土味视频、社会摇、喊麦等内容,则被主流文化贴上了恶俗、庸俗、无聊的标签。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这道鸿沟正在逐渐被抹平,小镇青年和农村用户们有了更广阔的表达平台和发言权利,他们有着旺盛的内容消费需求和创作欲望,他们创作的展示农村生活、农村食物、农村风俗民风等三农内容,同样也受到一二线城市用户的青睐,这些质朴的视频让习惯了“山珍海味”的他们尝到了普通农家小菜的独特滋味。
小镇青年和农村用户群体正在不断的崛起壮大,平台真正去的去研究关注他们的喜好,满足他们的内容消费需求。同时挖掘扶持更多的三农视频创作者,中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地形地貌和民俗文化,相信这些创作们一定能创作出更多的精彩内容。
B站上的乡土创作者
规范透明的工作室:给淘金者们卖牛仔裤
短视频的火爆,让许多农村创作者进入这一领域淘金,但是受限于拍摄剪辑技术等原因,他们往往不能生产完整度很高的视频内容,而工作室的价值是给这些淘金者们卖牛仔裤。“王下七赶海”中的老四,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渔民,是工作室教会他如何使用设备拍摄视频,在拍摄完成后,他会把拍摄的素材打包发给工作室,由工作室负责后期的剪辑视频,配BGM,配字幕,发布运营等环节,这也是许多三农创作者完成内容生产的标准路径。
然而,在粉丝眼中,他们喜爱的创作者应该是草根的、质朴的,一旦与工作室挂钩,就会让他们联想到“炒作”“推手”“造假”等负面词语,所以创作者们对他们与工作室的关系也是讳莫如深,遮遮掩掩。在笔者撰写本文期间,有一位粉丝在B站上爆料了老四被工作室压榨剥削,收入分成不均的消息。导致一部分正义感爆棚的粉丝在集体声讨运营“老四赶海”B站账号的工作室,最终导致了“老四赶海”删除全部投稿内容退出B站,留下了一脸懵比的46w粉丝们。
不论是爆料粉丝夸大了事实,还是老四确有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但是创作者和工作室本应是互利共赢的关系,粉丝和工作室的对立,更多是工作室之前不规范不透明的操作造成的,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内容创作者们。
“老四赶海”退出B站后,留下空白的个人主页和46万粉丝
关注海外市场:让老外也尝尝中国“土味”
在华农兄弟刚刚走红的时候,有网友就把他们的视频搬运到youtube,受到了海外用户的追捧。类似的三农题材内容比如手工耿、美食作家王刚、山药视频在youtube上都有着不错的播放量和评论数。
其中“山药视频”的意识十分超前,他在youtube投稿的每个视频的都配有中英文双语标题,这一举措拓宽了他视频的受众,为他赢得了许多海外的粉丝,在山药视频的评论中,除了中英文,甚至还有阿拉伯、印度、俄罗斯等五花八门的语言,可谓是国内三农内容创作者走出海外的典范了。
“山药视频”的英文标题和网友评论
还有网友把国外网友的一些评论翻译并搬运到国内论坛,同样也引发了热议。网友们乐于看到走出国门的视频内容受到外国网友喜爱,并由此产生民族自豪感。如今,在youtube上的三农题材视频大多是网友自发搬运,受众更多是留学生和海外华人,创作者们想真正走出海外,开拓海外观众,还需要专业外语人才的支持,这也是工作室或平台可以发挥想象的领域。
红海之外:垂直类和兴趣社群
如今,泛娱乐化的短视频平台已是一片红海,而垂直细化的科技、美食、教育、音乐、美妆、运动、民生、新闻资讯,生活,记录,影视、三农等领域,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在内容垂直维度,许多热门应用在产品内开辟了独立的短视频模块,比如知乎视频tab下是问答相关内容,网易云音乐视频tab下音乐MV和演唱会现场等等。但是仍有许多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垂直类App并没有重视短视频内容,比如主打美食菜谱的“下厨房”,用户创作的菜谱仍为图文形式。keep的用户原创拍摄的健身教程视频在社区力里与图文一起混排,用户没有得到沉浸式的视频浏览体验。
在用户垂直的维度,可以更精确地定位受众用户,专注为他们生产并提供内容。比如爱奇艺专门推出了面向老年人的短视频App“锦视”,使用了老年人喜欢的中国风设计风格,信息层级简单清晰,字号、按钮、图标都做了加大处理,让老年人更便捷的使用,App内容也是以广场舞、养生保健、棋牌娱乐等为主,受到老年人群体的喜爱。
爱奇艺锦视
垂直类视频产生的内容十分精准,受众定位精确,用户有着相似的标签和兴趣,内容的创作者和消费者之间具有很高的互动性和黏性。比如在美食短视频垂直领域,用户往往会给自己打上“吃货”的标签,对美食教程和探店类的内容有着强烈的兴趣,美食与电商有高度的重合,美食创作者的带货能力不容小觑,加上本地餐饮商家有推广的需要,美食短视频成为最好实现商业变现的品类之一。
平台和机构:正向引导、撮合人气IP
网络是一个放大镜,一些不当言论往往会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短视频平台和MCN机构应给创作者正向的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内容的规范化、规模化和健康化。如今内容创作者数量众多,想从其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独特的风格,鲜明的性格和形象,平台和MCN机构可以帮助创作者寻找自身定位,塑造人格魅力,打造独特形象,规避雷点,由此创作者才能健康发展,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实现真正的良性的循环。
平台和机构同样也要帮助创作进行精细化运营,比如对旗下当红IP的撮合,华农兄弟在走红之后,又与美食作家王刚、郭杰瑞、山药视频等知名创作者一起合拍视频,而郭杰瑞在最近的几期节目中,也和阿烽一同出海打鱼,在各自粉丝圈中又获得了一次大范围的传播。
传统的情景喜剧向来有邀请大牌嘉宾客串的传统,这些大牌嘉宾往往能给观众带来成倍的惊喜,两个人气IP同时出镜,能把IP的影响力扩大化,实现两个IP粉丝互相引流,也更具话题性。
创作者们一同拍摄视频
商业变现:更自然的营销形式
如今,内容创作者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平台补贴分成,内容付费,承接广告,电商导流。其中承接广告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也是创作者们主要的收入来源。
在传统的视频平台中,广告常常以banner、弹窗、视频前/后贴片等形式存在,用户对这些广告形式或习以为常,或深恶痛绝,效果并不理想。而在短视频平台中,广告营销拥有了更丰富的玩法和表现形式,包括视频信息流,内容定制,品牌植入等等。这些新形式的“软广”,用户的接受度更高,转化也更为自然。
短视频营销形式
野食小哥在一期视频使用了一个日式烧烤炉,虽然他本并没有任何打广告的意图,但是有网友们却被这个精致小巧,使用方便的烧烤炉所吸引,纷纷在弹幕和评论中求问烧烤炉的购买链接,视频播出后,淘宝上也很快出现了许多“野食小哥同款烧烤炉”。可见一个KOL的带货能力有多么强。
野食小哥视频中出现的烧烤炉
越来越多的品牌看到这方面的潜力,开始寻找与自己品牌特性贴合的KOL进行广告内容定制,由此创作出了许多精彩的广告视频内容,观众们直到视频结尾,才知道是为哪个产品拍的广告,恍然大悟之余也对产品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这对品牌、创作者和用户来说,是一个“三赢”的广告形式。
随着短视频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短视频玩法被推出,未来也有可能出现更多更新更好的广告营销形式,届时创作者们将有更大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创意,获取更高的收入回报。
用户体验:内容之外的发力点
内容为王的时代,短视频平台之间的产品设计差异,用户体验细节的差距好像也越来越小,但这不代表用户的诉求和体验可以被忽视,对与短视频的用户体验提升,有哪些方面可以着手呢?在这里笔者大胆提出一些假想。
1. 更好的浏览体验
进入5G时代,随着下载速度的提升和技术的变革,无论是在Native App中,还是在Webview(如微信公众号文章)中,用户都应获得一致的视频浏览体验,比如非Wi-Fi环境下内容的清晰度,视频的加载速度,自动播放和断点续播的能力等,甚至还可以支持快速空降高能时刻,以满足部分“没有耐心”观看完整视频的用户。
当下,因为无法判断用户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播放外放声音,大部分短视频应用粗暴的采用了视频默认静音播放方式,甚至在用户佩戴了耳机的情况下还是如此。在未来,手机或应用是否可以智能识别用户观看视频的周遭环境或时间段,并决定视频是否默认静音播放。
在同一个视频feeds里,横向视频和竖向视频可以更好的共存,比如针对性的全屏切换方式,横屏内容旋转屏幕,竖屏内容直接向下展开,以达到最好的观看效果。
现在在视频feeds中,若要浏览同一作者的所有视频,需进入作者的个人主页,跳离了原有的浏览列表。是否可以竖滑切换不同作者视频,横滑切换同一作者的视频,以达到更自然更沉浸的切换浏览体验。
2. 更新的互动形式
当下短视频平台主流的互动形式仍是评论、弹幕这些文字内容,所传达的情绪有限。用户在浏览视频时往往也有社交互动的需求,我们可以经常看到B站“xx位在线的小伙伴你们好”的打招呼弹幕,或是一个人在看视频或直播时,遇到笑点或槽点,会想要跟好友一起分享。然而,无论是观众与创作者,还是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不应局限于文字,也可以是标签,图片,表情包,甚至可以是视频。 想象一个场景,同时在线观看同一个视频的用户,可以调起前置摄像头,以直播小窗的形式显示自己当下的画面,每到笑点时大家一同大笑,每到槽点时大家一同吐槽,想必会给用户带来一种全新体验。
3. 更好的内容创作工具
在微信公众号自媒体时代,涌现了一大批公众号样式模版网站,让零基础的人也能编辑出排版精美的公众号文章。 而今进入短视频全面爆发的阶段,各类短视频工具类产品也随之被大量推出。 面向众多的零基础用户,工具类产品当前的目标仍然是降低短视频后期剪辑制作的门槛。 浅显易懂的模版教程,一键生成视频等功能,让用户能快速的创作出观感不错的视频。
对于垂直类的短视频平台,其用户更加细分,则可以做针对性的滤镜,贴纸,特效等,比如运动类短视频,可以做示意肌肉部位的特效,让用户了解到当前的动作会锻炼到哪块肌肉。
4. 防沉迷机制
丰富的内容让许多用户每天在短视频上消耗的时间不断增多。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一些短视频平台app内无法看到系统时间,于是用户在不断的刷视频中失去了时间的概念,往往在退出app后才发现几个小时过去了。 沉迷短视频的弊端初见端倪,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沉迷问题,并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种现象。平台不该一味的追求用户使用时长,应该建立有效的机制帮助用户合理规划观看视频的时间,如此才能实现良性的持续发展。
结语
在兴起的短短几年时间里,短视频已经改变了许多国人的生活方式,许多网红出身草根,在机缘巧合下一夜爆红,又有很多网红在一夜之间热度悄然退去,不变的是用户对内容的消费和创作的热情。
短视频不一定都要是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精致的美食分享,高端的生活日常等等这些看起来阳春白雪的内容。中国幅员辽阔,有丰富的地理地貌和民族风情,仍有许多像华农兄弟,赶海人这样的乡土内容创作者,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在未来,必定会有更多的草根创作者涌现,他们也将会带来更多元化的短视频内容,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这些心怀梦想的人创造一个更好的舞台。
— END —
作者:yushaozu,公众号:腾讯研究院(ID:cyberlawrc)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O3Nuf6LoU0TUo-VXPeuTQ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下厨房做了独立的美食类短视频app“懒饭”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