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你是产品投机者吗?
阅读前先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自己是不是产品投机者?产品能不能投机?不投机能做成产品吗?以投机心态做产品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面对浩瀚无垠的产品世界,每家企业都希望自己能拥有爆款,以为只要抓住风口、不断试错,尽可能多的尝试不同产品,总会打造出爆款。但是很遗憾,大部分都没有成功。因为他们片面的理解机会、理解试错、理解概率。
这篇文章我将回答三个问题:
- 自己是不是产品投机者?
- 产品能不能投机?
- 不投机能做成产品吗?
我不是投机者
没有人把投机者当做一个褒义词,所以也没有人会把这顶帽子扣在自己头上。
特别是那些以996或007的方式倾尽全力做产品的人,更不会想到这词会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然而现实是几乎所有的非偏执狂们都是产品投机者。
先给产品投机者一个定义:以投机心态做产品的人。
可以分成两类,显性产品投机者和隐性产品投机者。他们的区别是,前者知道自己在投机,后者不知道,还口口声声的说匠心、以用户为中心。我分别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 显性产品投机者
- 共享经济创业者
共享单车:
2017年6月,共享单车颜色争夺战正热之时,海尔和酷骑单车合作推出了一款,灵感来源于“黄金圣斗士”的共享单车。
作为共享单车的后起之秀,必须要有硬核创新才能配得上“土豪金”的外型。
它有三大独门黑科技:
1. 可在app内输入身高,用app开锁后,座椅可以自行升降调节。这么强大的功能,却找不到一张能够体现神奇功能的图片。
2. 车前有手机支架提供充电,包括无线和有线两种充电方式。共享单车加共享充电宝,既满足了给单车加手机支架的需求,又开拓了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市场,真可谓一举两得!(千万别忘记带手机哦!)
3. 智能语音锁,不仅有语音播报功能,还可植入天气预报等多种实用信息。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一个人在路上孤单了!”这个可以包装成为“AI创新”,可以彻底霸占用户骑行时间,甚至可以霸占路人甲乙丙的耳朵,形成一个流动的广告宣传车。
正如酷骑单车创始人在发布会上所说,他们用吃奶的劲做产品,做创新。
看起来起来一起都是没问题,市场火爆,应该大概率能够成功。使出吃奶的劲做产品创新,满足用户的可能需求。然而就在一年之后,2017年8月他们账上只剩5000万,欠款累计5个亿,停止运营,CEO被罢免,退押金风波愈演愈烈。
他们的问题出在哪了?
知识传播者:
知识付费从2016年开始爆发性发展,其中以音频类系列知识课程为主要形态,并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
专业的知识生产者负责生产课程内容。专业代理机构负责制作与营销课程。各类知识相关媒介成为广泛传播的分销机构。
其中参与最多的是分销机构,他们大多是坐拥百万粉丝的公众大号,他们发现高分成的付费音频课程是他们这么多年除了不受欢迎的广告以外,最为正能量的变现方式。于是都纷纷在自己的公众号开始栏目,推荐课程。
但是面对上万门不同类型的课程,他们该如何选择呢?
很简单,试错!
先拿一批来试试,好了就留下来,不好就换一批。然而试完了发现,最好卖的还是那几门和别人家一样的知名课程。
但是因为每家都在卖,流量被无限分散,所有落到自己家的也没有多少。剩下99%的课程的销量,就惨不忍睹了。
他们的问题出在哪了?
隐形产品投机者:老实农民
我们都知道农民们很辛苦但却不赚钱,但是为什么不赚钱?
前一年听说大蒜畅销能卖到7—8元/斤,于是想尽办法建大棚、买种子、学技术。等大蒜长出来,发现市场上的大蒜已经跌到2—3元/斤。因为自己是第一年种,经验不足,成本本来就高,可没想到,价格变得如此之低,连本都盖不住。
可即便这如此,还是卖不出去,没人来收,烂在自己手里。
他们的问题出在哪了?
良心企业:
我的一个学员企业是一家专业生产颈枕的企业。在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成本,在慢回弹材料中加粉已经成了一种默认操作。但是只要加粉,在温度低的情况下,慢回弹材质就会变硬。而这家企业绝对是一家良心企业,坚持不加粉,因此而赢得了很多重量级客户大单。
虽然他们良心做产品,但是仍然没有做出一款爆款。仅靠材质优良并不能成为爆款,于是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做新产品研发,每年研发多达25款产品之多,和我们很多人一样,心想只要坚持不断尝试,总应该能够出现一款爆款,可是并没有出现。
他们的问题出在哪了?
二、重新理解机会
直觉告诉我们,一个处于风口的市场就意味着机会,如果进去,就很可能分得一杯羹,就算不能大成,但是取得一个小成功应该是没问题。
于是酷骑单车和农民朋友一样,很自然的向风口走去。
但是直到此刻,理智都没有真正介入,当然大多数人此刻是没有理智的。但是如果理智介入会怎么样呢?
理智会要求你回答三个问题:
- 这个机会真的是机会吗?
- 这个机会是你的机会吗?
- 你具备这个机会所需条件吗?
高涨的大蒜确实是机会,但只是此刻的机会,而不是明年的机会,到了明年就成了深渊。
共享单车确实是机会,酷骑单车因为创始人团队之前做诚信贷的资金资源转战共享单车。项目快速启动,产品也做了创新,尤其是颜色上的创新,但是这一切都不是共享单车成功的关键要素!资本才是!酷骑过了一年,也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才开始找寻融资。而此刻市场格局已定,融资已经去追头部的摩拜和OFO,没有人愿意去投第二第三梯队。
市场永远需要故事,媒体永远需要话题,哪怕是再不成熟的机会,也能被吹上天。从虚拟现实到人工智能,从新零售到产业互联网,哪一个是真正的机会,这个是需要企业经营者用理智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哪怕是成熟的机会,到底是不是你的机会。企业经营者需要回到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用户真实需求上去做匹配。这一过程可以干掉99个机会,最后留下的才是你的,但是你做不做得成也还不一定。
贸然认领机会的企业就是产品投机者。
三、重新理解试错
从互联网思维进入我们的大脑,我们就开始常常用“试错”来鼓励自己犯错。
但遗憾的是,很多企业犯了错就犯了错,并不知道真的错在哪里,简单的把问题归结于外部是大家直觉的判断。
所以知识分销企业在不断的试各种课程产品,他们不会倾注全力在几款产品上,而且大量试,大量淘汰。发现不好卖就淘汰,好的就留下来。
这看起来没有错,但是他们把这件事想简单了。
一个课程产品卖的好不好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
- 产品的展示是否充分?
- 推介的方式和内容是否能够展现出产品的价值?
- 用户是否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并接纳?
- 产品是否太多,让用户难以选择?
- 价格设定是否符合预期?
- ……
我还可以列出很多的问题,而这所有的问题都是与课程本身无关的,是分销企业要做的工作。
凭借一个自以为很了解用户的主编,几个自己都没听过课程的文案,一个没有耐心急于变现的老板,是不会去回答这些问题,想都不会去想。
于是他们统统都会把锅甩给课程的作者,“是你的课不好”,“是你的课和我们的用户不匹配”。
他们不会思考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事实上他们出了很大的问题很多的问题。
他们永远也不会在一款产品上倾尽全力,浅尝辄止,产品不会因为遇到的问题迭代优化,而是直接放弃,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个产品是可以一出生就是最好的,所有的产品都是无数次修改才改好的,不做迭代就不可能修正到更好,更不可能获得一款可以为你带来高盈利的产品。
抱着一颗投机的心态去碰产品赌运气,可能一辈子也没碰到,就像很多散户炒股做短线,有可能一时获利但是长期看是赔的。
正确的事情背后的逻辑是相同的,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本质和我们说的做产品的逻辑是一样的,关注产品的价值,长期持有,即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把问题解决才能获得真正的好产品。
这种情况我还遇到很多。
迅雷曾经辉煌一时,之后也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但是对每个产品创新,老板只给一个月时间,看不到结果就干掉,没有耐心迭代修改,于是就成了今天的局面。
我曾经辅导的一家摄影机构,每个月都会想一个华丽的套餐主题,进行推广,还没等客户了解和接受,就改了,也就是去“试错”下一个了。
类似这样的企业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也没有迎来一款爆款产品,当然他们也不会因此而死去,但是永远也不可能发展成为一家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的企业,俗话讲死不了活不旺。
试错是需要耐心,试错的重点不是试,而是错,你连错都搞不清楚,试还有什么意义呢?
没有耐心试错产品的企业都是产品投机者。
四、重新理解概率
概率是随投资进入大众视野的。
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获得了452倍的回报,南非MIH(MediaIndependent Handover)投资腾讯获得了1473倍的回报。
让我们领悟到投资就是一个概率游戏,1项成功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是100项失败投资的总和的N倍。
于是,我们认为只要做的够多,就有可能碰上一个成功的。颈枕制造企业每年的25款新产品,就是期望其中碰上一个成功的产品。
有没有可能成功呢?
没有一定能够成功的,也没有一定失败的,只要有足够多的基数,总会有成功的出现。
但问题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你有没有能力等到成功出现哪一天?
回到企业现实之中,理论的概率逻辑是受现实约束的,最大的约束是资源。
再大的企业资源都是有限,并且稀缺的。
有限资源分配给50个产品还是5个产品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简单按照概率的逻辑,50个产品比5个产品产生成功产品的可能性要高。
但是现实情况是资源被摊薄到50个产品上,导致每个产品都发育不良,于是没有一个成功的。
概率的逻辑是有前提的。
资源是指人才、技术、资金、工具、方法、制度等产品必须的成长要素。
如果每个产品都是在资源充分的条件下研发的健康产品,那么他们确实会在概率的支配下,产生若干成功产品。
如果每个产品都是发育不良的,那么他们会在进入概率筛选之前,就已全部毙命。
我多次在知名的大企业里看到大批畸形产品。
- 有的是老板意图强迫团队在不认同的情况下机械执行;
- 有的是为一个从未验证的想法投入大量资源的疯狂研发;
- 有的是优秀创新却在组织体制的沼泽里沉没窒息。
只想赌概率却不认真做产品的企业是产品投机者。
五、我是不是产品投机者
坦白说,你大概率是产品投机者。
以我这些年所经历的40多个行业上百家企业的经验来看,几乎所有都是产品投机者,而且是不自知的产品投机者。
我并不是在贬低他们。他们每一家企业都非常努力,非常值得尊敬。
但是他们其实可以更加成功。他们只是不知道理智得做产品的正确方法,所以他们是非主观意愿的产品投机者。
- 自己是不是产品投机者?
- 产品能不能投机?
- 不投机能做成产品吗?
- 怎样才能摆脱产品投机者?
请回答我的“四问产品投机者”,希望你能够尽快成为产品价值投资者。
本文由 @艾永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