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项目必备的3大要素
刚开始创业选择什么项目,这对每个创业者来讲都是一个困难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项目才算是一个好的项目呢?
我们常讲“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由此衍生出来投资是门手艺活。今天,十八线投资人即将给各位看官逐步揭晓这门手艺活的细枝末节,亦或者步步惊心故事背后隐藏的一些道理。
我们常说,做事一定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那么,作为投资人来说,我们是如何看待一个项目的“天时、地利、人和”,及三者之间的重要性关系呢?
先说“天时地利人和”在项目中各自对应的要素是什么?
根据十八线投资人近十年的从业经验来看,我认为“天时”代表项目所处的行业、“地利”代表这个项目的技术水平、“人和”代表项目的团队能力。
一、天时
为什么“天时”是行业呢?之前我们说到,“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业,有的我们曾经见过,现在消失了,有的则刚刚出现不久,方兴未艾。
一个行业自有其初生、发展、成熟、衰退的规律,就像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如果我们从一个行业的成熟或者衰退期进入,就像在秋季或者冬季播撒种子一样,兴许会有一两颗发芽出来,但绝不会有好收成,此之谓“天时”也。
我们投一个企业,就跟这种田一样,春种秋收冬藏,自然是要看行业这个“天时”。一个创业者我想也是这样,要注重“天时”,选好行业。
二、地利
第二说“地利”为什么“地利”是技术呢?这个还要从工业时代的竞争逻辑说起。
我们看到,从工业时代以来,一个后进的企业要超越一个在前面已经浸淫多年的企业,一般是成立即比前面那家企业的技术更先进。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技术的突破带来了生产效率的绝大提升,从而让后发的企业逐步战胜先发的企业。
我们经历过熟知的摩托罗拉、诺基亚、苹果就是遵循这个逻辑在一波一波浪潮中轮番上演精彩的商战。
但是这里要澄清一下,不是所有的技术都能称之为“地利”。比如有些公司的技术能够提高某某效率10%,这是不足以形成后发优势的,大企业内部创新就能做到。能达到“地利”标准的技术一定是能大幅度提高现有流程的效率。
三、人和
第三说“人和”。“人和”想必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或者说稍微读点书的人都能知道“人和”是说团队的。关于这个我不描述太多,只澄清一个概念:我们创业者平时说的“人和”大部分时候仅仅是几个创始人或者高管团队的“人和”,而不是全公司人的“人和”。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只有全员精诚团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和”,只有每一个人的积极性都得到发挥的公司才能说做到了“政通人和”。
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发达和信息透明的时代,每一个人的状态都能代表公司的状态,哪怕只是员工对客户态度差,都极有可能让你的公司失去一笔生存性订单,不得不重视。
“天时、地利、人和”孰重孰轻?根据十八线投资人多年的经验来看,天时大于地利、地利大于人和。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三国演义》是最好的案例。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
曹操占天时,他干革命干得早,又抢占了大义名分的制高点,最终结果就是天下十州,曹家拿去三分之二的地盘,且都是人口众多之地。所以,最终也是曹操留下的基础实现了天下再次一统。
另外两家也很有意思,孙权占地利,占了地利之后怎么做呢?我们看到,孙权占了地利之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进攻,二种是防守。进攻在逍遥津被打得大败,后来屡次征合肥又屡战屡败,最后,直到灭亡,基本采取防御策略居多。
这里要说一句正是因为他是“地利”,还能有资格采取防御策略,跟蜀汉还不一样。
现实中我们很多技术型企业也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不得不采取防御策略,最后自己逐渐变成了某一细分行业的领军人物(这种情况今后会专门论述,敬请期待)。
那么刘备地处西蜀,只能采取进攻策略了,他和他的继承人诸葛孔明先生基本采取的是对外扩张的政策(只不过战略方向略有不同)。
有人说,他凭借西川之险难道守住不行么?答案是当然也可以,不过可能死的更快,因为西川的民力及地利是无法支撑一个具有完整建制的王朝的。对他来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只有突击出去了,将士们才会有肉吃,才会拜将封侯,才会继续维持“人和”跟着你干。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现象,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才3年,为什么呢?大部分都是没找准“天时”、又没有“地利”,然后还“人和”不了,干着最没门槛的生意、收着最难收的账款、管着最难管的员工、最后疲于奔命,劳累而死或自动关张。
以上是十八线投资人对于项目“天时地利人和”的理解,不知对各位看官是否有帮助,欲知后续精彩,请听下回分解。
作者:张 奕;公众号:启泰投资(ID:QTcapital321)
本文由 @启泰投资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一看就是吹牛吹多了,继续吹牛的文章。看起来头头是道,其实根本没有一点是可以落地的。
任何能活下来的企业家,领袖都必须具备策略意识跟洞察力,如果市场不够成熟,就偏向于市场,成熟就偏向于内部管理,你说的跟应届生无差别
文章当然有改进的地方,但确实并不对每个人有用。谈深了,又有人会说看不懂,呵呵。更没有办法手把手的教。
确实没用,泛泛而谈,道理都懂
不敢苟同
没什么用,泛泛而谈